科技賦能現代農業:農業發展,科技先行

2019年中國夏糧總產量2835億斤,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基礎。夏糧的首戰告捷,讓更多農人收穫欣喜,此前,中國糧食總產量已經連續多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中國糧食連年豐收的背後,是智慧賦能現代農業,讓“藏糧於技”加速成為現實的真實寫照。

科技賦能現代農業:農業發展,科技先行

無人機大顯身手

近幾年,隨著無人機技術的蓬勃發展,農用植保無人機在智慧農業領域大顯身手。其中,最廣泛的應用之一,就是農藥噴灑。

在農業大規模種植中,農藥噴灑和化肥使用是必經的程序。在沒有無人機之前,大多采取拖拉機或者人力操作。拖拉機噴灑易壓到作物;人力噴灑則存在農藥噴灑不均勻,且易殘留到操作人員身上,導致中毒等風險。

在河南西華縣,一架架白色無人機在廣袤的麥田上空往來盤旋。種糧大戶於天龍望著正在進行農藥噴灑作業的無人機讚不絕口。“這‘小傢伙’能耐大著呢!”

據於天龍介紹,他種了340畝小麥,往年春天忙得不可開交。他和8個僱工,揹著噴霧器,早出晚歸,3天才能打一遍藥,人工費每人每天要100多元,此外還有農藥費用。

科技賦能現代農業:農業發展,科技先行

2017年,於天龍開始試用縣裡的無人機噴灑農藥,從此春耕省時又省錢:一架無人機6小時打完藥,每畝農藥及租用無人機費用18元,比往年使用人力節省2300多元,而且用藥少,播撒均勻,還能避免漏灑。

“不但效率高,關鍵時刻還能救命。”於天龍說,小麥赤黴病發病期通常三五天,人工打藥來不及。無人機可以快速防治赤黴病,避免重大損失。

目前,西華縣110萬畝小麥都採用了無人機噴灑作業。自2016年以來,縣財政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推廣這一新技術,現已培養3500多名機手,服務新疆、甘肅、安徽、黑龍江、廣西等22個省、自治區、市,每年植保作業面積630萬畝,收入5000多萬元。西華縣也從引進技術到培養產業,已發展形成無人機研發、生產、銷售、推廣為一體的產業園。

如今,農業植保無人機在中國的農業生產中已經屢見不鮮。“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擁有18億畝基本農田,每年光是農藥噴灑作業就需要耗費大批人力,用植保無人機噴灑一畝農田僅需一兩分鐘,大大節省了時間和人力,一定是個大市場。”重慶零創屹立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朱明焰早就看到了無人機在智慧農業上的應用,他在2017年以研發、銷售、應用的全產業鏈模式切入該領域。

朱明焰說,現在用農業植保無人機調配好的農藥,飛到空中,由人或者電腦程序進行遙控噴施農藥,效率比人工噴灑至少提升了20倍。同時,農業無人機噴施農藥還有眾多優勢,包括高壓噴施,用藥量少,噴施更均勻;高空噴施,藥液落在葉片表面,吸收效果更好;減少踩苗、壓苗帶來的損失等。

在朱明焰看來,無人機在智慧農業上的應用必須解決好續航問題。一臺常用的噴農藥無人機載重30斤,電池續航能力只有半小時左右。“只有解決了續航問題,無人機使用成本才會進一步降低,才能更加廣泛的適用於農業植保,更好為智慧農業賦能。”朱明焰說。

科技賦能現代農業:農業發展,科技先行

“無人收割時代”開啟

甘肅省金昌市,地處中國“西北糧倉”河西走廊中段,每年的7月中下旬是當地小麥的收穫季節。

永昌縣朱王堡鎮梅北村7社的村民馮得金,一年中最盼望的時節就是趕收小麥,但這也是他一年中最忙碌、最辛苦的時節。馮得金今年60歲,他共種了30畝地,其中,小麥20畝,玉米10畝。要完成20畝小麥收割,除了租用“康拜因”(小麥聯合收割機),還需要開著拖拉機從農田到家,來回運糧20餘趟。

科技賦能現代農業:農業發展,科技先行

對於這樣勞苦又不高效的收割方式,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說:“中國農村勞動力面臨結構性短缺,從事農業勞動力年齡越來越大,所以迫切需要智能農業機械來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

金昌市人均耕地面積超過7畝,人少地多的現實情況亟需發展現代農業。在金川區雙灣鎮天生炕村的一塊麥田裡,一對“鐵哥們”正在親密協作,配合默契,只見不一會兒的功夫,大片麥田收割完畢,滾滾麥粒倒進運糧車。據羅錫文介紹,這是一套主從導航系統,可以實現收糧、運糧無人作業。與傳統“康拜因”相比,更加高效便捷,徹底解放人力。

據瞭解,幾個月前,華南農業大學和中國農業裝備龍頭企業雷沃重工強強聯合,共同研製了這套主從導航收穫機系統。該系統基於北斗衛星定位系統,通過無線自組網絡連接無人駕駛收割機與無人駕駛卸糧車,實現主從協調。

當無人駕駛收穫機倉滿報警時,會自動發送卸糧命令給無人駕駛卸糧車,無人駕駛卸糧車根據無人收穫機作業路線和卸糧筒長度,智能規劃自身行走路線,並通過轉向和油門控制實現自身和無人駕駛收穫機的相對位置,將橫向誤差控制在10cm以內,縱向誤差控制在20cm以內。

對於這種新型的無人駕駛操作的現代化農業器械,金昌市農業機械管理局局長劉祥三興奮地說道:“這套無人駕駛的農業機械,是我們河西地區的福音。我們金昌市土地面積大,特別需要這種機械。”

“農業機械導航,是精準農業、智慧農業發展的重要科技支撐,也是現代農業建設的標誌之一。”羅錫文對無人駕駛系統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和期待,他認為在現代農業建設中,這種無人駕駛系統,一定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科技賦能現代農業:農業發展,科技先行

讓農民放心賣糧

江蘇省是中國6大小麥主產區之一,2019年小麥再次喜獲豐收。在享受豐收喜悅的同時,當地農民最關心的是能否及時拿到售糧款。

在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的一個收購點,當地的種糧大戶沈安明喜逐顏開。他表示,今年自家種的小麥品質不錯,符合最高標準一等小麥要求,32000多斤小麥,按1.16元/斤收購價,他一共收入了37000多元。通過“一卡通”結算,糧款立即打入了沈安明的賬戶。

科技賦能現代農業:農業發展,科技先行

糧食收購點負責人蔣其雲介紹,為了保護售糧農戶的權益,如今當地糧食收購部門通過浪潮智慧糧食“一卡通”結算系統進行收購。該系統利用物聯網、計算機和遠程監管技術為中小微型糧食購銷企業和倉儲庫點及其上級監管部門打造的信息管理系統,旨在提高中小微型糧食購銷企業和倉儲庫點的信息化水平,加強對業務和資金的監管,杜絕了打白條現象,讓農民放心賣糧。

在結算室的工作電腦上,由浪潮集團研發的糧企經營管理軟件功能可謂強大,除了融合“一卡通”有效提高庫點的管理水平和整體工作效率外,還同時具備了糧食收購管理人員監督、追溯功能,從根本上杜絕了“收人情糧”“開人情價”等不良現象,規範了收購流程,加快了入庫進度。

這些只是浪潮集團在智慧糧食領域的一個縮影。作為中國領先的雲計算和大數據服務商,浪潮集團經過十餘年的探索、實踐與創新,在國內糧食行業市場佔有率已穩居第一,為全國上萬家糧食購銷企業和倉儲庫點提供信息化服務。在不久前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上,浪潮集團全面展示了在智能收儲、糧食交易、糧食物流、糧食質量追溯等智慧糧食解決方案以及中華糧網打造的國家糧食電子交易平臺、河南省智能化管理平臺等實踐成果。

科技賦能現代農業:農業發展,科技先行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國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發展迅猛,糧食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成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而糧食信息化市場已經成為眾多商家的必爭之地。浪潮集團通軟副總裁、浪潮智慧糧食事業本部總經理張照平表示,“希望以浪潮的最新技術和實踐成果,服務國內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管好儲備糧、落實糧食安全責任提供先進高效的技術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