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項羽追殺時,劉邦為何要將兒女扔下車?

用戶50581751244


這段故事記錄在《項羽本紀》和《樊酈滕灌列傳》中,《漢高祖本紀》中沒有,自然是為了給劉邦留點面子,如果絕口不提,那劉邦是怎樣一種人展示出來就不那麼完整了。

這個事情發生在前205年的四月,從沛縣到豐縣的路上。劉邦的五十多萬聯軍被項羽的三萬鐵騎在彭城與靈璧連敗,仗已經打到老家附近,且敗了,劉邦在逃回之際就想帶上家人一起。有一點,劉邦是到沛縣順帶接人,說明太公呂后等人這會兒不在豐縣在沛縣,有可能是前兩年劉邦做沛公後搬過去的。在劉邦趕到之前,沛縣的人民大概聽說了有大軍要來,一起逃難潮已經開始,等劉邦趕到,家人已找不見,兩個小孩孝惠、魯元也跟太公與呂后失散了。

趕巧,路上碰到了孝惠與魯元,於是把兩小孩載到車上來,孝惠這年大概是五六歲,魯元可能大個一兩歲。不巧,項羽的楚軍又追上來了,而馬已經跑的疲憊,劉邦明顯是急了,只為了讓馬兒跑的更快就連踹兩個小孩下車去,但劉邦的車伕夏侯嬰又把小孩撿了回來。又踹,又撿回,重複了多次,最後夏侯嬰一邊把兩小孩抱在身前一邊駕車。一路劉邦急的要殺夏侯嬰十來次,夏侯嬰明顯對自己的車技更有把握,在劉邦做亭長時,夏侯嬰就是一個車伕。後來呂后為這個事情嘉獎過夏侯嬰,感謝他救了魯元孝惠姐弟倆。

劉邦逃亡之時還想到家人,說明他心裡還是有家人的,及見到兒女又幹出這一出,說明他最愛還是自己。孝惠魯元兩個,要真的給拋下了,大概是要落到楚軍手裡跟太公呂后一起做人質的。


小生不乖


劉邦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他野心勃勃,把自己的前途看得比親情重要,別說兒女他不管,連撫養他長大的父親,劉邦也沒心軟過。一次項羽要殺劉邦的父親,以此來要挾劉邦投降,劉邦卻說殺了他父親以後,別忘了分他一杯羹,可見事業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

一、彭城之戰爆發的原因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偷襲楚軍,項梁兵敗身亡,隨後秦將章邯率領大軍攻打當時起義軍中最大的一股勢力趙王歇。趙王歇兵敗逃往鉅鹿,章邯乘勝追擊將趙王包圍。

此時楚懷王派出兩路軍隊,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領一支軍隊北上救趙,另外一支由劉邦率領西進滅秦,並立約“誰先入關誰為關中王”,結果劉邦先入關中佔領了咸陽。

項羽鉅鹿之戰取得勝利以後實力大增,軍隊擴展到了40萬人,各地諸侯都爭先恐後地討好項羽。劉邦佔領關中自然讓項羽不滿,不久項羽率軍佔領了咸陽,撕毀懷王之約,將劉邦趕到偏遠落後的巴蜀之地,憑實力劉邦自然不是項羽的對手,所以他只能向項羽俯首稱臣,但是劉邦心有不甘,欲找項羽報仇。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劉邦任命韓信為上將軍,採用“明修暗道,暗渡陳倉”之策奪回關中,以關中之地為根據地,準備與項羽爭天下。

漢二年五月(公元前205年),一些對項羽分封不滿的諸侯王抱團取暖,形成聯盟,劉邦趁項羽在齊國平叛,率領五國聯軍約56萬人進攻項羽的根據地彭城,就是今天江蘇省徐州市,彭城之戰爆發。

二、56萬聯軍被項羽3萬精兵打得大敗,劉邦是如何逃離項羽的包圍?

五國聯軍進攻彭城以後,非常順利地攻佔彭城,劉邦在彭城的北邊和東邊設防,以防項羽突襲。在軍事方面,劉邦怎麼可能是項羽的對手,項羽聽聞彭城被佔後立刻班師回朝,繞過東、北邊從西邊的蕭縣突襲劉邦,劉邦並沒有在西邊設防,他認為項羽從北邊南下,只可能從東邊或者北邊進攻,只有西邊過來的軍隊才從西而入。

劉邦失策了,他的56萬聯軍被項羽的3萬精兵打得潰不成軍,漢軍紛紛跳河而逃,死亡人數多達十幾萬人。劉邦率軍南下,項羽追擊漢軍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跳入睢水逃亡,睢水為之不流,漢軍又死亡十幾萬人。

隨後,楚軍將劉邦及剩餘的漢軍層層包圍,劉邦眼看是沒有希望了,就在緊要關頭,突然刮起來沙塵暴,瞬間天昏地暗,奇怪的是沙塵暴迎著楚軍吹打,楚軍開始散亂,劉邦趁機帶著幾十人突圍逃跑,他的妻子(呂后)、兒子(劉肥)、父親、侄兒、哥哥等人全部被項羽俘虜,漢軍全軍覆沒。

三、劉邦為何那麼狠心的將自己親生骨肉踢下馬車?

劉邦帶著幾十個人逃亡,替他趕車的人是夏侯嬰,劉邦在逃亡的途中想去接自己的家人,在半路上碰到自己的兒子劉盈(後來的漢惠帝)、女兒劉樂(後來的魯元公主),劉邦把兒子、女兒帶上一起趕路。結果馬車趕了一段路程,劉邦發現車上多了兩個人,馬跑得慢了,後面又是幾千楚軍在追,劉邦很著急,於是一腳把自己的兒女踹下了馬車。

夏侯嬰是一位非常善良的人,他立刻下車把劉盈、劉樂抱上馬車繼續趕路,馬跑得越來越疲憊,敵軍又緊追在後,沒走多久,劉邦又把一雙兒女踹下馬車,前前後後大致踹了十幾次,夏侯嬰不忍心丟下孩子,每次都將他們抱上馬車。

後來把劉邦逼急了,劉邦拔出劍要殺夏侯嬰,夏侯嬰對劉邦說:“虎毒不食子,就是十萬火急的事情也不能把自己的親生骨肉拋下不管啊!”最後他們想出一個辦法,兩個孩子從後面抱住夏侯嬰的腰,這樣馬車才提高了車速。

但是劉邦最終還是沒有逃過追兵,被項羽手下將領丁公包圍,劉邦眼看是逃不掉了,他對丁公說了一句話:“我們兩個都是賢人,又何必苦苦相逼呢?”丁公聽後開始得意忘形,有人稱他是賢人,心裡美滋滋的,一激動把劉邦一行人給放了,劉邦總算是逃脫了。

夏侯嬰因此受到了呂后和漢惠帝的感激,漢惠帝即位以後,修建宮室,把最豪華和離他最近的一間房留給了夏侯嬰。

總而言之,劉邦是一個有政治抱負的人,他佔領關中以後,派重兵把守函谷關,不讓項羽的軍隊進入,就暴露了他的野心。劉邦還定三秦以後,建立郡縣制,他想走秦始皇的路,他想當皇帝統一天下。劉邦彭城之戰慘敗以後,在逃亡的途中屢次扔下自己的兒女,他把自己的未來看得比親情重要,在夏侯嬰的勸說下,最終是親情戰勝了他的野心。

小龍談歷史


彭城之戰,項羽以少勝多大敗劉邦集團。劉邦被項羽追殺,愴惶逃命中將一雙兒女(後來的惠帝和魯元公主)扔下了車,夏侯嬰急忙下車將其抱上車,又被劉邦踢下,如此反覆幾次,他的目的是想馬車載重減輕跑得更快,自己逃命更快。雖然後人為此作出過各種解釋為其開脫,但都很蒼白。真正原因只有一種,就是劉邦的極度自私,除此再無別的解釋了。

那麼只扔下兩個小孩為什麼不扔下大人,減重豈不更多?因為已無法再減了,車上坐的成年人估計除了他,再就是趕車的夏侯嬰了。如讓夏侯嬰下車,萬一被抓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去向,再者劉邦少不了讓他趕車,自己也能有個幫手。萬一遇到敵人,夏侯嬰可下車迎敵,自己駕車逃跑。所以妨礙自己逃跑的只有一雙兒女了,於是將他們扔下車。這就是劉邦的特性,一個十足的流氓本性。

這次戰役讓劉邦大傷元氣,他老婆呂雉和他老爹都成了項羽的俘虜。但在後來的交戰中,劉邦一心只要打敗項羽,早已將老爹和老婆拋置腦後。

終於,後來劉邦分化了項羽的勢力,將項羽逼入了兩難境地。楚漢兩軍對峙中,項羽命人推出劉老爹,傳口信劉邦說,如不投降就把他老爹烹了。劉邦毫無悲慼之色,直接回答:“我與項羽你受命懷王,結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要烹了他,請分我一杯羹。”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也能說出。他想要的是這次戰鬥的勝利,老爹生死對他已不重要了。

試想,老爹只有一個,兒女則可再生,一個寧可讓老爹遭烹煮也要保全自己利益的人,怎會憐惜自己的兒女。他豁出去了,沒有什麼忠孝仁愛,更沒有什麼兒女情長。所以在亂世中,他能完成從流氓地痞到皇帝的逆襲,也與他的流氓手段有關。


湘水微波


公元前205年4月,彭城西,下邑。

一輛馬車疾馳而來,為首駕車的,名叫夏侯嬰。坐在車裡的是漢王劉邦,還有他的一雙兒女:今後的魯元公主和惠帝劉盈。此時他們只有7歲和5歲。

劉邦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兩天前還是56萬聯軍統帥的他,今天卻這麼狼狽地在逃亡路上?

他在思考:“啊……仗打敗了!慘!嗯,項羽很厲害,看來確實是輕敵了。看來韓信軍營不得不去闖一次了,好在前些天準了他去京索一帶佈防啊。”

(劉邦)

女兒和兒子一路上一直在哭…一直在哭……

“韓信現在是獨自帶兵,如果這麼貿然的連個護衛都不帶,怎麼去拿他的兵權?他現在有多少兵?萬一他不配合怎麼辦?他身邊我留了誰來著?曹參還有灌英!嗯,這兩個人不會背叛我。應該不會?!”

女兒和兒子一路上一直在哭…一直在哭……

“啊,對了,呂雉沒有辦法去接她們了。都沒有去接他們了,希望他們能逃出來吧。”

女兒和兒子還在一直哭…一直在哭……

劉邦心理思緒萬千,聽著車後遠遠傳來的騎兵呼喝聲,還有馬車輪轂摩擦的“吱呀”聲,感到騎兵越來越近,車身越來越重,好像跑不動似得。他心煩意亂,對著車子的女兒和兒子怒吼道:“不要再哭了!”

女兒和兒子哭的更兇了,哭喊道:“要媽媽…”

劉邦被說中了心事,他現在哪裡知道他們的媽媽在哪裡啊?!他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保得住命呢!兩夜未閤眼的他,突然睜大了帶著血絲的眼睛,吼道:“再哭,再哭就下去!”

女兒和兒子被嚇到,哭得更厲害了。劉邦不禁怒火中燒,一腳將他們踢下了車。

(夏侯嬰)

夏侯嬰坐在前面駕車,聽的清楚,立刻停下車,跳下來,將劉邦的一雙兒女給抱上車。夏侯嬰大概檢查了下,說:“幸好奔跑了一夜,馬都疲了,車速慢,沒傷著!”

劉邦掙著脖子,道:“他們兩個一直哭,再把敵軍引過來怎麼辦?”

夏侯嬰道:“大王放心,我駕車技術很好,他們追不上的。”

劉邦催促道:“快走快走!”

夏侯嬰也不廢話,拿起馬鞭,立刻開始駕車飛奔了。

經過劉邦這一腳,年輕的魯元公主和惠帝都不敢在大聲哭了,可是心裡害怕,還在不停的啜泣。這樣的啜泣聲,也惹的劉邦大怒,狂躁的他又是一腳。

魯元公主和惠帝拼命憋住的哭聲,再一次響亮起來。

夏侯嬰不顧劉邦的叱罵,依然停下車,把孩子抱上來。劉邦惱極了,又踢了下去,夏侯嬰再抱上來。

劉邦的怒火漸漸平息了,他也知道他在跟孩子較勁,畢竟是自己的骨肉。他心裡感激夏侯嬰,面上卻是若無其事的樣子,說:“快點快點!”

夏侯嬰心裡想:“大王,此次追兵甚急,您把孩子丟了——我要是不管不問,今後你和呂雉要是怪罪起來,我就是有十個腦袋,也不夠你們倆砍的呀!”

凌晨。韓信軍營。劉邦安全了。魯元公主和惠帝也安全了。

孝惠帝和呂后非常感激夏侯嬰在下邑的路上救了孝惠帝和魯元公主,就把緊靠在皇宮北面的一等宅第賜給他,名為"近我",意思是說"這樣可以離我最近",以此表示對夏侯嬰的格外尊寵。


而知而行的歷史


劉邦被項羽追殺的時候,是發生在彭城大戰的時期。本來劉邦帶來五十多萬的士兵,到達了彭城,並且佔領了彭城。

彭城是項羽的老家,劉邦想要把項羽的老家給佔領,然後把項羽以及他的項家軍給全部給幹掉。

當時項羽是在齊地,他正和齊地的田榮幹仗呢。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項羽得到了消息,說自己的老家被劉邦帶著幾十萬人馬給佔領了,項羽立刻召開軍事會議,連夜召集了三萬騎兵,然後就殺到了彭城。

本來已經佔領了彭城的劉邦,根本想不到項羽只帶幾萬人馬,就敢來挑戰自己。所以,他被打了一個突然襲擊。

劉邦的幾十萬大軍,因為無人指揮,就成了亂軍,被項羽的騎兵,殺死的也是不計其數。

劉邦等人看到局勢以無可挽回,就開始逃跑了。

正是在劉邦逃跑的路上,他遇到了正在逃跑的兒女。劉邦的兒子就是劉盈,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劉邦的女兒就魯元公主。

本來劉邦逃跑的時候,只有他和司機夏侯嬰兩個人。

夏侯嬰在前面趕車,劉邦在車上坐著,他們一起逃命。當夏侯嬰看到了劉邦的兒女也在逃命的時候,他就把劉邦的兒女給接到了車上,然後大家一起坐車逃跑。

可是,車上的人一多,馬跑起來就吃力了。劉邦覺得這樣不是辦法,所以,他就把自己的兒女給扔下車。

畢竟跑不了的話,大家都得死。

劉邦扔一次,夏侯嬰就撿一次,反反覆覆好幾次。劉邦怒了,他拔刀就想把夏侯嬰給殺了。

那麼,劉邦為何非要把自己的兒女給扔下車呢?

其實劉邦比誰都清楚,他是項羽唯一想要殺死的人,若是他被項羽給捉了,那麼,他的一家人都會成為刀下之鬼。

相反,只要他一天不被殺,他的家人就是安全的,項羽肯定會用他的家人,當人質來威脅他的。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在最為關鍵的時刻,劉邦想到的就是保住自己的性命。只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兒女的性命也就同時保住了。

他明白自己把兒女給扔下車,最多也就是被項羽的人給捉去,他們肯定是沒有性命之憂的。

不得不說,這也是劉邦的聰明之處。

但是,最終因為夏侯嬰的干預,劉邦也沒有扔成。他就被項羽的大將丁公給捉了。

丁公是一個兩面三刀的人,他覺得劉邦也是一個人物,如今天下未定,捉了劉邦,就等於是給自己樹立了一個敵人,還不如賣劉邦一個人情,把劉邦給放了。

所以,劉邦死裡逃生,因為丁公的手下留情,他竟然把劉邦給放了。正是因為如此,項羽錯過了殺掉劉邦的一個機會。

後來我們都知道,劉邦打敗項羽稱帝了。丁公很高興,他就去投靠劉邦,劉邦見到昔日的救命恩人丁公,就把丁公給送上了斷頭臺。

劉邦殺丁公的理由,就是說丁公不仁不義,是亡項羽天下的人,若不是丁公當年放了他一馬,劉邦早就死了, 項羽早就得天下了。

所以,亡項羽天下的人,不是他劉邦,而是丁公。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劉邦一定要殺了丁公。


史學達人


以前看這個故事時感覺劉邦很絕情,但看到題主這個問題,為何劉邦要將兒女踹下車時,卻認為這是值得品味的一個橋段。

《史記·七十列傳·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記載了這個故事的過程。

還定三秦,從擊項籍。至彭城,項羽大破漢軍。漢王敗,不利,馳去。見孝惠、魯元,載之。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餘,卒得脫,而致孝惠、魯元於豐。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漢王劉邦平定了三秦,然後率軍攻擊項羽的軍隊,到達彭城,佔據了項羽的都城。此時,項羽正在與齊國作戰,為了避免腹背受敵,項羽命令將領留在齊國,自己率領三萬精騎迅速回援彭城。

楚軍依靠項羽堅毅果斷的指揮,半日之內就擊潰了劉邦五十六萬聯軍,殲滅劉邦主力十餘萬人。劉邦率軍逃入睢水,溺死者不計其數,“睢水為之不流”。

項羽軍隊把劉邦及其殘部包圍了三層,就在聚殲之際,忽然西北大風猛襲而來,飛沙走石,樹木連根拔起,一時天昏地暗,項羽軍營混亂。劉邦趁此機會,僅帶領十餘騎兵突圍逃走。劉邦的父親、妻子呂雉被楚軍俘獲,漢軍幾乎全軍覆沒。

劉邦在逃亡的過程中,在半路上遇到了孝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為劉邦駕車的夏侯嬰就把他們收上車來。

馬匹已經跑得十分疲憊,楚軍在後面緊追不止,劉邦特別著急,有好幾次用腳把兩個孩子踢下車去,想把他們扔掉了事。但夏侯嬰每次都下車把他們再收上車來,一直把他們載在車上。

開始夏侯嬰趕著車子,慢慢行走,直到兩個嚇壞了的孩子緊緊抱住了他的脖子後,才駕車奔馳。

為此,劉邦非常生氣,有十多次想要殺了夏侯嬰。幸運的是,劉邦他們最終逃出了險境。之後把孝惠帝和魯元公主安然無恙的送回了豐邑。

在這裡,豹眼不想對一個政治家的行為做過多的評價,僅僅說明幾點:

第一,此時的確是情況非常危急,馬匹疲憊已經跑的很慢,如果再增加負重,被楚軍俘獲的可能更大。

第二,劉邦的目標很大,楚軍要俘獲斬殺的是劉邦。兩個兒子被抓住直接被殺的可能並不大,劉太公、呂后被俘獲後並沒有被項羽直接殺死。不管劉邦當時啥想法,但的確存在兩個孩子離開劉邦,生存的機會更大一些的可能。

第三,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劉邦死啦,如果項羽想趕盡殺絕的話,他的孩子是不會倖存下來的;如果項羽只想殺劉邦,抓不住劉邦,項羽會以劉邦的家眷威脅他,暫時會給他們一線生路。史實的結局,就是如此。

在這裡,豹眼無意去為劉邦解脫,僅僅是就事論事,是非曲直,友友們自己去品味、評判吧。


豹眼看歷史


在逃跑過程中,劉邦九死一生,先是靠天氣擺脫楚軍的追擊,渡過一險,然後靠自己的口才說服楚將丁公,再逃一劫,得已逃入深山老林中,結果劉邦在借宿村民家中時,遇到了絕世美女戚姬,戚父對漢王劉邦很是敬重,主動提出結兒女親家,劉邦於是以一根金腰帶成功搞定戚姬。

第二天,劉邦繼續在楚軍境內逃亡,結果劉邦在人群中遇到了呂雉為自己生的一雙兒女,於是,劉邦帶著他們一起逃竄。隨後,他們又遭到了楚軍的追擊。儘管駕馬車的夏侯嬰技術一流,但因為馬車上有3人,速度自然大打折扣,眼看楚軍越來越近,劉邦心一橫,直接把自己的一對兒女推下了馬車。

劉邦之所棄親生兒女於不顧,原因很簡單:減輕馬車重量,以便自己出逃。深層的原因是:人不為己 ,天誅地滅。為了保存,什麼都可以拋棄。劉邦的厚黑體現的淋漓盡致,也正是因為這樣,當劉邦推兒女下馬車時,駕車的夏侯嬰看不下去了,跳下馬車撿起兩個孩子繼續趕路。然而,劉邦似乎鐵了心,隨及又把兒女推下車,夏侯嬰再次撿起來,如此三番兩次,劉邦終於良心發現,不敢再折騰,不敢再推兒女下車。而此時,楚軍雖然越來越近,但關鍵時刻老天又幫了他的忙,天漸黑了。追劉邦的楚軍見狀不敢再冒險追擊,於是,最終讓劉邦化險為夷!

總之,劉邦在逃跑中將兒女扔下車,是他厚黑的本質及特殊的環境造成的,是有不得己的苦衷的。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我是史小二記,我來說一說!

很多人對劉邦的兩件事,不太理解。第一件是劉邦踢劉盈和魯元公主下車。當時,劉邦很得意。關中王沒得到,反倒是被項羽封為漢中王。

待劉邦休養生息,平定三秦後。便打算東出,與項羽爭奪天下。恰逢義帝之死。劉邦藉此,劍指項羽。以此為藉口,號召各地諸侯王一起討伐項羽。

項羽正陷於齊國。劉邦便率五十六萬大軍,氣勢浩浩蕩蕩向東伐楚。並一舉攻佔下項羽的都城——彭城。短暫的勝利頓時讓劉邦昏了頭。項羽回過神來,領三萬輕騎兵回襲彭城。大破漢軍,殺了很多士卒。有多少呢,殺了十多萬人,很多四處逃散,有十多萬人掉下睢水,睢水因此被堵塞,進而不能暢流。

劉邦僅率幾十名騎兵慌張出逃。在逃亡的路上,劉邦碰到了自己的兒女——劉盈和魯元公主。順便就帶著他們一塊西逃。但後面楚軍追趕很急。劉邦乾脆將劉盈以及魯元公主踢下車去。多次這樣。車伕夏侯嬰每次都將二人扶上車。對劉邦說,“形勢危急,但馬也跑不快呀。怎麼把他二人扔下呢?”這樣,姐弟二人才得以脫險。

不巧,劉太公和呂雉逃跑路上碰到楚軍,被俘虜進楚營。成了人質。

第二件事就是楚漢對立。項羽把劉太公擱置在菜板上,喊話劉邦,“你若是再不投降,我就將你老爸烹煮了。”劉邦答覆項羽,“煮吧,煮。儘管煮。你我曾約為兄弟,我老爸就是你老爸,現在你要煮你老爸,不要忘了,分我一杯肉湯”。

這兩件事很多人不理解。這恰恰是劉邦的性格的另一面。畢竟人的性格是複雜的。否則憑什麼一窮二白的劉邦勝項羽,建立大漢王朝?

司馬遷在《史記》中將劉邦的形象刻畫得很立體。

第一,劉邦無賴,不幹活;

第二,劉邦惡徒,當了亭長,時常捉弄同僚;

第三,劉邦流氓,好酒好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

第四,劉邦豁達豪邁,不拘小節,平易近人。

但是,劉邦還有一面,那就是自私、猜忌、陰狠。季羨林曾在《一個知識分子的心聲》中說過,創業皇帝絕不會是知識分子。只有厚而黑的,膽子最大的地痞流氓才能成為開國的英主。

流氓一無所有,所以,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恰恰這類流氓都有一種性格——自私。

所以,有人總結古時候做皇帝不外乎這兩種人,一是豪強。第二就是流氓。這就是劉邦能當皇帝的原因。若劉邦單單是豁達不拘小節,那就只能是遊俠或將相。始終做不強大。


史小二記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漢高祖劉邦有很多的毛病讓後人非議,題主說的這件事是其中最為熱議的一件。

關於這件事,史書上是這樣描述的:

彭城戰敗後,劉邦倉皇出逃。在逃跑途中遇到了與呂雉跑散的兒子和女兒,便帶上車一起逃跑。跑啊跑,後來又一波項軍追殺上來,劉備嫌兩個孩子在車上,車跑不快,於是將一對兒女趕下車去。當時負責駕車的是夏侯嬰,夏侯嬰馬上又把劉邦的兒女抱上了車。如此反覆了三次,最終在劉邦的罵罵咧咧下,夏侯嬰駕著馬車帶著劉邦和他的一對子女逃出了楚軍的追殺。

對於這件事,主觀論點都是說劉邦大難臨頭,為求自保,可以連自己的子女都放棄。從此事可以看出,劉邦是個冷血無情的人,只要能實現他的野心,什麼事都做的出來。

以前無月也是這麼認為。

但前陣子無月突然有了新的觀點。

劉邦這麼做會不會是為了救他的一對子女呢?首先,劉盈和他的姐姐是在於呂雉逃散的情況下,被劉邦遇到帶上車的,想必那時候劉邦應該很高興吧,在亂軍中,還能幸運的找到自己的孩子,不容易。

後來楚軍追的很急,劉邦將一對子女趕了下去,夏侯嬰下車抱上來,再趕下去,甚至用腳踹下去,但夏侯嬰對劉邦很忠心,也對自己的車技很有自信,一次又一次的把劉盈姐弟抱上車。三次過後,劉邦放棄了這個想法,大家繼續上路。

劉盈和他的姐姐兩個人加起來很重嗎?無月認為不會很重,對速度的影響不會太大,如果真的影響這麼大,很可能一開始劉邦就不讓連個小傢伙上車了,隨便託付一個兵士照顧不是也一樣嗎?


在楚軍的追擊中,劉邦一定是主要目標。誰都可以放過,劉邦是萬萬不能放過的。所以當追擊緊迫之時,劉邦突然將子女趕下車,是不是有可能,是為了讓子女與自己分開,避免被楚軍追上後連同劉邦一起被殺呢?楚軍是衝著劉邦追來的,這時候和劉邦在一起是最危險的,劉盈姐弟趕下車後,反而能逃過一劫,因為楚軍的目標是他們的父親。

無月認為從一個父親的角度來考慮,是存在這個可能的,劉邦思慮過人,在危急關頭,他往往會有不同於常人的想法。而我們也不能以常人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

也許這才是劉邦的真實意圖。

以上是無月的個人看法。

無月作品,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很簡單,做給別人看的,馭人之術罷了。

想想看,劉邦把兒女推下車,他的嫡系會怎麼樣?不可能不管孩子吧?肯定要把孩子救了,

既然明知道他的下屬不可能不管孩子,還要把孩子推下車,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做給別人看的,

原因很簡單,兄弟們跟著你賣命,就你老婆孩子熱炕頭,我們連老婆都沒有,你把孩子看的比我們都重要,

劉邦把孩子推下去,告訴兄弟們,關鍵時候,我的孩子不算啥,你們才是最重要的,這跟劉備當著趙雲的面摔阿斗一樣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