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为什么缠足,缠足有什么好处?

流浪无罪


古代女人缠足是自愿的吗?


既然问出“缠足有什么好处”这种问题,显然是假设缠足都是女人自愿的了?胡扯!

古代女人缠足都是男人逼迫的。

古代男人为何强迫女人缠足?这里面的原因可有不少啊,且听我一一道来:

没有一个女人会主动摧残自己的身体,除非男人强迫他们。

古代男人是真心喜欢三寸金莲。

所以,你会看到许多文人墨客发自内心歌颂缠足。早在北宋时期,著名词人苏轼就写过一首《菩萨蛮·咏足》,其中有一句:

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女人纤细的小脚,能够立在男人的掌心里。可以说是把缠足背后的性的隐喻,凸显的淋漓尽致。

后来,甚至还出现了一批批“金莲学家”,以品评女人的小脚作为职业。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男人强迫女人缠足,还有政治用意——

汉人用缠足抵抗清朝。

清朝入关时,强迫所有男人剃发,同时还要求女人不得继续缠足。

所有的男人都屈服于剃发令,但由于清朝没办法强制他们家里的女人不缠足,也就导致缠足的习惯继续保存了下来。

非但如此,男人们还变本加厉地强迫女人缠足,用来区别那些不缠足的八旗女子。当时的汉族男人得意洋洋地总结道——

男禁女不禁、男降女不降。

以上就是古代男人强迫女人缠足的原因。


HuiNanHistory


我奶奶就是小脚,爷爷早就没了,我没见过我爷爷,我不知道奶奶的名字,只有姓氏,墓碑上写的是李郭氏,她告诉我她那个年代,8-9-10多岁就开始缠脚,天天疼的哇哇哭,她是地主婆,每天早起扫大街,背上缝一块白布,上面用黑字写着地主,那时候,我跟奶奶睡,冬天经常回来冻的不行,但她精神很好,经常跟我说扫街捡了几个烟头,记得有一次,村里放电影,我奶奶早去打扫,为的就是多捡几个烟头,那次她捡了几十个烟头,高兴的不得了,奶奶每天给我讲故事,那些年奶奶给我讲了非常多非常多的故事,猜了数不清的谜语,现在想起来,我奶奶真的知识面很广,尽管她没有文化,也不会写字,她讲给我的那些知识,很多现在我还在受用,后来我奶奶因为一场感冒,没钱治不起,留下了后遗症,变成肺炎,再后来变成肺心病,我奶奶去世那年我15岁,我是天天守在我奶奶身边的人,现在想想,她给我讲故事,从五鼠闹东京,到北斗七星,从猜谜语的宇宙电闪雷鸣到日常生活中的针头线脑,从聊斋讲到红楼梦西厢记,我不知道奶奶的这些知识是怎么学来的,但我都听得入迷。

我给奶奶洗过脚,奶奶的脚畸形的不可思议,现在想起来很害怕,她小时候是怎么承受的,她告诉我她是最后那一批缠脚的女人,就这样的小脚,每天天不亮就去扫大街,然后出工去生产队挣工分,冬天队里没活,她就去地里捡柴火(玉米结根),还去很远的几棵树下捡树叶,为的就是回家能生火做饭,吃上热饭,我记得那所谓的热饭就是一碗玉米糊糊和一个瘫成一堆的地瓜干窝窝头。算了,不说了,我想我奶奶……我想我奶奶……我想我奶奶……每年我很多次给奶奶去上坟!


驿动星期六


看见你的提问感觉奶奶的小脚,当时我问奶奶这个问题,她都是叹了一口气,说没办法那个年代的人对女人管束很严。缠足也是为了限制女人活动,除了大拇指其他的指头都折了,几岁就开始缠足,大了就缠不好了。缠出来的足不好看。想起当年缠足的情景奶奶的眼泪汪汪,所以现在的女人要自律和男人好好相处,珍惜今天的自由与幸福。深思当年为什么会遭到如此的虐待。


过两天1963


古代女人缠足是为了满足男人变态畸形的恋足癖,这是一种非常灭绝人性的陋习,缠足对女人伤害非常大,一点好处都没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缠足的发展历程。

一、缠足的起源

缠足是用一块又细又长的布条将女孩子的脚踝紧紧扎起来,让女孩子的脚形变得纤小屈曲,以迎合当时达官贵人的审美情趣。据考证,古代女人缠足始于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就是那个写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皇帝。所以说皇帝不可怕,就怕皇帝有文化,有权有钱又有文化之后,就会有变态的想法,这不缠足这样的变态想法就出来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据说李煜有一个妃子叫窅(yǎo)娘,会唱歌又会跳舞。李煜非常喜欢他,专门为她建造了一个两米高的金莲花台,并在四周装饰了各种金饰银饰。这位妃子在金莲花台上用锦帛缠住脚 ,让漂亮的脚丫看起来如同一弯新月,然后在金莲花台翩翩起舞,就像在天上的仙女一样,令人神魂颠倒。

有句古诗所言:“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李煜的后宫也不例外,其它的嫔妃看到皇帝这么喜欢小巧玲珑的脚,为了得到皇帝的青睐,竟然主动的缠起了自己的脚,希望能缠成一个纤细玲珑的形状,让皇帝喜欢。因此这也成了女人们缠足最早的事例,缠足的起源就从这开始。

二、缠足的发展。

宋朝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中文人最幸福的朝代,也是地位最高的朝代。宋太祖自从以武兵变,纂国夺权以后,宋太祖就杯酒释兵权,抑武扬文,将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因此也形成了很丰富的文化氛围。

在此期间,程颢、程颐、朱熹、司马光等人研究了理学,并对理学进行很大的推广,形成了朱程理学的体系,这个体系有好的一方面,但也有很大的弊端,无论是在道德上还是在论理贞操上,都对当时妇女的思想形成了很大的禁锢。

而这个时期,文人有地位、有钱又有时间,这就给缠足提供了发展的舞台,不但苏轼等文坛领袖喜欢,整个贵族阶级都开始欣赏女人缠足,于是缠足在北宋发展的相当快,当时的女子开始流行穿小头鞋履,这是那种头特别小的鞋子,因此被北宋人冠以“金连”的美称,还因为它大多由绸缎绣成,又名“绣罗”。

不过在北宋时期,缠足现象还仅是在贵族和妓女中流行,社会中下层的妇女缠足很少。到了南宋,妇女缠足之风开始盛行,中产阶级在贵族阶层喜爱缠足的风气带动下,也开始崇尚缠足。

三、缠足的兴盛。

到了元朝,女人们已普便认可这种变态的文化,开始了缠足,反而以有一双天足为为耻了。虽然元朝是个马背上的民族,可没想到,等他们统治社会以后,竟然比宋朝的士大夫还喜欢女性缠足,因此整个长江以南妇女缠足蔚然成风,就像流行文化刚开始那会,如果没有穿喇叭裤、戴蛤蟆镜,就和土包子一样,元朝当时社会风气就是这样,

“人相效,不为者为耻也”。

到了明朝,缠足开始向顶峰发展,当时文人对“三寸金莲”赞不绝口,写下了许多关于缠足的诗,比如:

知君欲作闲情赋,应顾将身托锦鞋。
湘裙半露金莲剪,翠油轻舒玉笋纤。
一双金齿履,两足白如霜。

朱元彰的老婆马皇后年轻时家里穷,条件跟不上,因此没有缠脚,后来朱元彰当了皇帝以后,人们仍然在背地里称马皇后为马大脚,就连暴戾的朱元彰都不害怕,朱元彰对此也没有什么办法,可见当时人们已经对缠足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想。

到了清朝,社会风气就更为极端了,男子娶妻根本不会找未缠足的女人,而且当时竟然形成了以脚大为耻、以脚小为荣的程度,可见在清朝缠足风气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到了清朝末期,人们的思想开始广受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力主去除中国的传统陋习,从外形到心理重新塑造国民形象,反对妇女缠足,以振奋民族精神。就连昏庸的慈禧太后都颁下“放足歌”:“照得女子缠足,最为中华恶俗”可见女人对缠足风气的愤恨。

到了民国以后,人们已经开始普遍反对妇女缠足,社会上也开始推行反缠足运动,并成立天足会。社会上还产生了许多报刊杂志,宣扬缠足的危害,宣传放足的优越性,政府还对天足实行奖励,这时缠足风俗已经慢慢的开始从社会上消失,并逐渐的扩大影响范围,从大城市向乡村辐射。民国以后,缠足风气已经彻底的从中国社会中消逝。

综上:笔者去过江南乌镇数次,乌镇里有一座“三寸金莲”博物官,里面馆藏了上千种历朝历代的缠足鞋,还有众多的图片及缠足用具,这些图片和实物都向人们讲中国历史上妇女一个畸形的追求美的历程,不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图片,你也许永远无法理解千年间中国女人曾经的痛苦和泪水,天幸这种风俗已经绝迹,愿世间不再有这种苦难。


清悠初见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缠足有什么好处?

当然有了,缠足能废了一个女人的双脚。

废了一双脚,叫好处?

当然是好处了,那要看对谁来说。

仅仅为了满足男人的变态审美,就放弃脚本来作为身体一个器官应该有的作用。

其实缠足的最大作用,还是对女性的束缚。

脚残了,不能随意走动,就真的只能呆在家里相夫教子,只能在庭前厨下,无休止劳累。

所以我在陪女友逛街逛到脚疼的时候,就在想这个问题——古代的缠脚真是个好主意啊!能很有效地阻止女孩跑跑跑,防止女人买买买。整天让女人就在家里干活,然后男人自己出去逍遥,不亦乐乎!

但是对女人来说,缠足就是赤裸裸的痛苦了。

看这种被缠过的小脚,根本没办法快走,更没办法长时间行走。所以就别提逛街了。

不仅缠的时候疼,以后走路都是问题,只能慢步轻走,年龄大一点,只能拄着拐慢慢走了。这绝对是一种对身体的摧残,对人性的压抑。

什么夫为妇纲,什么三从四德,什么夫唱妇随。

其实这些都是和缠脚一样,对女性的束缚和压抑,所以说有吃人的礼教这一说。

不得不说,生活在现在的女性还是很幸福的,现在正是矫枉过正之时,女性的地位已经翻天覆地了。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缠足是中国古代女性的一种陋习,是对女性身体的贱踏,在古代女性从小便开始缠足,用布将双足紧紧缠裹,使脚骨格畸形变小,并以此为美。

缠足起于北宋末期,兴于南宋,大盛于明代。

古代女性为什么缠足,关于起源有两种神话传说。一种是大禹娶了涂山氏女为后,涂山氏女是狐精,足小,一种是纣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变的,足小,由于妲己受宠,宫女也纷纷缠足,后民间也跟着效仿,这只是神话传说。



古代女性缠足的盛行,离不开当时的文化推崇与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在古代无论男女都以女性足小为美,特别是男性,小脚女性具有性的吸引力,以三寸金莲为美,是扭曲变态的审美观念。

古代女性缠足,行动不便,有利于将女性禁锢于闺阁之中,限制了古代女性活动范围,好让古代女性遵从“三从业四德”,从而达到男子的欲望,独占其侦操的目的。


古代女性缠足没有任何好处,人为的限制脚的自然生长、改变脚形,令脚部骨格畸形,不利于行动,对妇女的生理及心理都有不良影响。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为维系统治,曾颁布命令三道命令,剃发、易服、禁缠足,前两项,在清政府的高压政策下,经历“扬州十日”和“嘉庆三屠”的强制执行下得到普遍实施,但维独缠足没有得到有效禁止,直到新中国解放,古代女性缠足才彻底消失于历史长河中,这是时代的进步,是妇女解放的标志。


大风起兮云飞扬y


和许多风俗一样,缠足行为产生之初,并没有后来那么奇葩,也不至于对女性的身体造成太大伤害。可是,物极必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把脚裹得越来越紧,甚至成了一种残害了,这才成为饱受谴责的陋习。

就学者对缠足风俗的研究来看,古代何时开始缠足,是具有争议的。不过,多数人还是比较赞同《南村辍耕录》的说法,认为缠足之风始于南唐时期,与后主李煜有关。

按照《南村辍耕录》的记载,在后主李煜的后妃中,有一位叫做窅娘的女子,此人天生长有一双小脚,而且腰肢纤细,擅长舞蹈。相传,后主李煜时常命窅娘露出小脚跳舞,而李煜便在一旁欣赏。这位才华横溢的南唐后主,不思治国理政,终日吟诗作对,与后妃们寻欢作乐,才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当然,这是后话了,暂且不多评论。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于李煜对窅娘的小脚十分痴迷,故而其他妃子也纷纷效仿。可是,窅娘的小脚是与生俱来的,其他妃嫔的大脚板子,也很难改变。不过,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比问题本身要多,她们也想出了一个办法——裹脚。

为了让自己的脚也好看起来,其他妃子便用丝帛将自己的双脚缠起来,然后再穿上玲珑精致的绣花鞋,以希望博得李煜的垂青。结果,在李煜后宫里,许多女子都开始用这个办法,久而久之,缠足的做法也在王公大臣家中的女眷中流传开来。

南唐虽然灭亡了,可始于李煜后宫的缠足怪癖,却逐渐传播了起来。北宋时,缠足者还比较少,多局限于南方地区的汉人女子。可南宋以后,缠足的风气愈演愈烈,到元明时更是成了一种荼毒女性的陋习。

随着缠足行为的传播,缠足行为也越来越残忍。比起之前仅仅是为了穿上更好看的鞋子、让自己的脚看起来更小一些,后世的缠足可谓是毫无人性的。在女孩尚在孩提时,家人便将她的脚紧紧缠绕起来,使得双脚畸形发育,形成所谓的“三寸金莲”。

在缠足风气盛行的旧社会,人们甚至不愿意娶不缠足的女子,而那些缠足女反倒很受欢迎。这种乱象,实际上反映着男尊女卑的旧思想。直至民国时,缠足之风才逐渐衰退,多数女性开始摆脱了这一束缚。而女性真正的解放,则是在新政权成立以后。


史海烂柯人


缠足没有好处!那是毒瘤,是恶习,是古代男权社会下的畸形产物!

“缠足”又叫“裹脚”,顾名思义,其就是用布帛缠裹双足,已达到“足部塑形”的效果,算是古代的整形手术!

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温庭筠笔下曾有过“粲织女之束足”的描述;到了宋代,缠足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时尚,上至宫廷后妃,下至平民女子,多有缠足之风。小脚被称为“官样儿”!



而到了明清时期,缠足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仅以不缠足为耻,且缠足“言必三寸”,三寸金莲已经深入人心。

说起“三寸金莲”,听起来还不错,但事实上 ,是对身体的一种折磨。

整个的缠足过程是非常残忍的,为了尽量让脚变得又小又尖,达到“三寸金莲”的效果。

四五岁的小女孩就得开始裹脚,以限制脚的成长。而在这个过程中,其脚掌会被折断弯向脚心,等到长大以后,整支脚已经完全变形了。

这样的一只脚不仅是在“成长过程”中十分痛苦,对其后面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最严重的就是影响行动,试想一下,这样的脚还怎么去走路。古代的那些女子,很多都是进出门庭都得是要抱的。

曾经有过一个关于缠足的采访,来自云南六一村的吴杨氏老太太曾讲述过她的经历:

她母亲用织布机上的"射通",横垫在她的脚腰下,让脚腰凸起。然后,裹扎起来,逼她走路。慢慢的,脚腰被"射通"凸断了。她因此一个多月不能下床走路。虽然脚腰折断了,但她的脚仍然臃肿难看。她母亲又念叨:你这双男人脚,怎么还不烂?她奶奶也说:难烂了,该使用法子了。

于是,她母亲在她奶奶的指导下,找来半个瓷碗,砸成碎片,放在她的脚底、脚腰、脚面上,再用缠足布包裹起来,套上小鞋,让她下地行动。她的脚被划破了,血迹从缠足布中渗透出来,变黑,发腥,发臭。她经常疼得脸色苍白,精神恍惚,体重大减。

我想这段文字,足以让给大家一个深刻的印象。

那么既然这么痛苦,为何还要缠足?

原因只有一个,为了“男人”的需要。

众所周知,古代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大都是依附男人们而活着的。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什么痛苦不痛苦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男人们喜欢!

当时的一些文人士大夫,高官厚位,喜好风流,催生出了喜好小脚的怪癖。要知道在古代,这些文人士大夫可是时尚前沿所在啊!他们随便写首诗,唱首词,底下人一片追捧。

所以,他们说了小脚好,自然会有女性迎合!

当然,最初裹脚缠足还仅仅是在上层社会流行,毕竟底层家庭的姑娘还得干活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审美已经成为了主流,而且这种由上及下的观念传播,阻力很小,很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底层人士就算是没有什么审美观念,但谁都希望自己女儿嫁个好人家。

如果不是小脚,自己的女儿终身大事会有影响,甚至于嫁不出去,在家里白吃饭,所以,必须得缠足。

所以很快,便是缠足成风,后来已经发展到了女子大脚为耻,小脚为荣的地步。


由于是“时尚”,所以屡禁不止。明清开国之时,都曾明令禁止缠足,但是终究无法阻止。甚至于满清的原本不缠足的八旗女子也在汉文化强大的同化能力之下,接受了“缠足”这一恶习。

由此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当然,缠足也许不仅仅是为了审美,古代观念保守,男人们可能会通过缠足这个方法来限制女性自由,防止他们外出抛头露面。这就是所谓大家闺秀的来源。

总而言之,缠足是绝对的恶习,没什么好处。

或许我这样说有点片面,毕竟客观来讲,缠足裹小脚是时代的产物,它代表是那个时期的“审美”。这和我们今天审美是一个道理。

但是我觉得,如果所谓的美,是需要牺牲健康,残害身体去获得的,那么不要也罢!



白话历史君


翠裙鸳绣金莲小,红袖鸾鸟玉笋长。古代女子的脚经常用布裹起来,谓之缠足。以之为美。就连《西厢记》中,张生思慕崔莺莺,想入非非,也是想她的三寸金莲多么的可人。那么古代人为什么缠足,或者说缠足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又有什么好处呢?当然我想这个好处应该是有引号的。

妇女缠足,这是中国所特有的。

起源于神话传说。

最早起源于夏朝的涂山氏。据传,大禹曾娶涂山氏,然后生子启。而涂山氏女是狐狸精,脚小。《古今事物考》把最早缠足者说是妲己。原文这么说的“商妲己,狐精也,亦曰雉精。犹未变足,以帛裹之,宫中皆效焉。”当然这也不足为证。

《诗经》中有一句,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东汉的刘熙,还有唐朝的孔颖达都 认为那就是言以裹脚可以跳腾轻便也。那么是这样吗?这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呢?原来,在西周讲究礼法,君子行走步幅要小,所谓“尊者舒迟。”所以,裹脚 并不是为了行走方便。而是礼仪的需要。其实,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贵族还配玉,以控制步法节奏。”

佩玉的目的,让人走路时态度从容,快慢适度。“另外,汉朝也已有一种专门的缠足工具,”履拘“”所以拘足也“,到了东周,缠足在贵族君子中间,习俗已经形成。也就是说,最初的缠足,那不是为了女子而是在男子的脚上。

始于春秋战国

到了战国,也有记载。《汉隶释言》汉武梁祠画老莱之母,曾子之妻,履头皆锐,这成了缠足始于春秋战国的证据。到了西汉,也有,

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名琴,揄修袖,蹑利屐,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本富厚也。

魏晋南北朝缠足以炫富贵

他们纷纷缠足,这成为了豪门望族身份地位的标志和符号。当南北朝时期,齐东昏侯”又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三寸金莲的源头就在这里吧。

唐宋明清缠足以时尚,以小脚为美的观念。

那个时候的诗有很多描写小脚女人的。如白居易的”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杜牧也有”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 “毛熙震说,捧心无语步香阶,缓移弓底绣罗鞋。而到了宋代,更是蔚然成风。苏轼有诗云,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

这是古典名剧《西厢记》,张生见莺莺之后,朝思暮想,想什么呢,其中就有小脚翠裙鸳绣金莲小,红袖鸾鸟玉笋长。后来在偷情前,行一步可人怜,……步香尘,印底儿浅,在偷情后,下香阶懒步苍苔,动人处弓鞋凤头窄。

再到了明清,缠足风大盛,于量,大量的文人诗更是讴歌小脚。说的一双金莲无处不美,无处不妙。所谓女为悦己者容,那缠足风就更盛了。而社会上也就形成了以小脚为美的观念。人们就相信“古来美人,其足无有不纤纤者”,甚而认为“爱纤足者大多为雅人韵士,爱银钱者,则为村子俗物”。

这就是缠足习俗的由来。神话的传说,君子礼仪的需要,炫耀富贵,等级的标志,社会习俗,追求时尚,以小脚为美的观念,造就了三寸金莲。

说到好处,我想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作用吧。妲己可以掩盖她狐狸精的真相;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有助于培养君子优雅的举止和气度。魏晋南北朝时则显示了身份和地位,满足了虚荣心。而到了唐宋以降,则 慢慢成了民间风俗,你不裹脚,反倒自己都觉得不好了。这正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穿中山装而六七十年代人们都爱穿绿军装一样


历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儿


关于这两个问题分开来回答。

1.古代人为什么缠足

缠足又称为裹足,是指古代女孩子从小便用布将自己的脚裹起来,以至于长大后脚都变成了畸形。

据历史记载,裹足陋习是由南唐后主李煜引起的。李煜不善治理国家,整日和妃子以及宫女待在一起吃喝玩乐,最终使南唐走向灭亡。李煜为政期间,宫中的妃子们为了争宠,使出浑身解数。其中有一位妃子想出一个很特别的方法,就是将自己的脚用布裹住,缠好后看起来想一个三寸金莲,走路一摇一摆的,紧皱双眉,这是因为脚被缠的很疼,当她见到皇上时,还要勉强露出笑容。李煜看到后,很心疼这个妃子,对她宠爱有加。这件事情很快被传开,宫中的其他女子纷纷效仿,也都开始裹脚。后来裹脚慢慢地就成为了一种风尚,凡是大脚的女子皆被认为是难看的妇人,以至于全国的女子都开始裹脚。宋、元、明、清时期,历朝历代都推崇裹脚。

直到清政府被推翻后,孙中山正是下令禁止缠足。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缠足更成为各派运动和激进分子讨伐的对象,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也写文强烈批判,自此这个陋习才慢慢消失乃至绝迹。

2.缠足的好处

缠足这个陋习在中国存在了好几千年,直到清朝政府被推翻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古代女子从四五岁开始便缠足,成年骨骼定型之后才可解开,严重损害了古代妇女的身心健康,站在她们的角度来考虑根没有任何好处,若非要说的话,估计就是能更好的取悦男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