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知道得越多越痛苦”这句话?

高天乐


知道的越多越痛苦。

这句话不成立。

当我们从小走进学校学习,获取的知识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愉悦的。

当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获取的人生阅历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愉悦的。

当我们有了知识和阅历我们的胸怀就会变得广大而又豁达。

于是,

当痛苦来临的时候,我们的知识和阅历就会帮我们化解它,很快。

所以,

知道的越多并不会越痛苦。

相反,

那些孤陋寡闻、知识匮乏的人一旦陷入痛苦之中往往无法自愈和修复。


百姓堂话聊


知道的越多越痛苦,是因为知道了也无力改变;

还有另一面,那就是知道的多,但不是足够多。

一、无力改变的窘境

老李在80年代末就靠卖布匹生意赚了50万,80年代的一万,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28万,也就是今天身价过亿的人,他以为这一生都花不完了,他的钱相当于50个万元户,他去银行存了十年定期,利息够一家人的开支,十年过去了,90年代末,他发现钱有点缩水了,他一口气买了三台农用收割机,他忽略了工业产品会升级,几年后低价甩卖了,后来孩子大了,开支多了,2004年他只有25万存款了,可以去北京买房,到今天还是有千万,可惜没人告诉他,她也不知道,时光就这么流逝着,他年龄大了,也没精力再做生意了,孩子们结婚,自己看病,岁月无情,过去了30多年,去年看到他的时候,已经身无分文了。这是80年代的富翁,一个相当于今天有一个亿的人,过了三十多年,一贫如洗。如果你今天有一个亿,不买房子不买投资,三十几年后,你也一样的一贫如洗,你觉得不可能,老李当时也是这么想的。老李知道资金缩水的时候已经晚了,他不懂投资。他后悔不已,他痛不欲生。但晚年的他无力改变这一切。

朝九晚五的上班,以为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感动老板,年复一年,终于知道再努力也只能感动自己,但人到中年,选择很少,经不起失败,房贷车贷子女教育,最终还是油腻了,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又能怎样呢,创业没有资金,也没有好的想法,就这么继续着,不甘着。

曾以为爱了就爱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分手了才知道,爱情还需要很多面包。那个自己曾经喜欢的,也喜欢自己的人,终究是桥归桥,路归路,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又到陌生,最后形同陌路。

曾以为努力挣钱,开源节流就可以存钱买房,每年努力,省吃俭用,发现还是买不起,存三年的钱,不够房子轻轻的一涨价,让人失落让人痛苦。

当我们知道学习重要的时候,我们已经毕业了,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当我们知道稳定的工作不稳定的时候,回首那些浑浑噩噩,蹉跎的岁月,懊悔不已。

当我们知道靠人人跑,靠山山倒,人只有靠自己的时候,已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无用的社交上,在无所事事的发呆上。

当我们知道毕业了应该去一线城市打拼的时候,已经在小地方荒废了很多年。

当我们知道人生暮年也需要很多钱的时候,也只能对挥霍的青春感到悲哀。

二、知道的依然不是足够多

我们知道了大城市的房价不会降多少,整体还是涨,小地方的房价终究会便宜入葱;如果我们知道什么方法能解决挣钱的问题,就不会痛苦了。也许白天工作,晚上兼职可以多赚点。

十年前的传统生意人,知道了赚钱难,不知道去做互联网和物流;今天都知道了,红利期过去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听了太多的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们知道的太迟了,无力改变了;我们知道很多问题,却不知道解决的办法,知道了有什么用,徒增烦恼。

如果我们真的把问题了解的透彻,穷根究底,深度挖掘,再加上一点点勇气,也许就不会痛苦了。

如果我们彻底读懂人的本性,就不会痛苦了,不对别人抱希望,自己去努力,不奢望那些虚无缥缈的,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事,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一日荷花开TT


那就是发现了真相,事情的本质,就像人终究会死的,人活着就是受罪的,活着就是修行之类的,这是大的,还有小的我记得我也有这种感觉,以为他是为了我好,其实是为了他自己,忽然就觉得自己好蠢以为别人和自己是一样的


雪人成长记


简单就会快乐,是不是狗改不了吃屎,看到问题就想写与生活有关的,知道越多就会越痛苦,身处黑暗不想知道什么鬼作怪,诈尸让人恐怖,吸血在人间,经济损失呢咋算,伤害呢身心俱疲苍桑,一人诈骗全家耻辱,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女儿会打洞,妖魔鬼怪鬼畜乱舞妖言惑众颠倒黑白,狗改不了吃屎,见人汪汪汪,做个赤裸裸鬼鸡,宫保鸡丁美食,有食欲吗,知道越多越无奈,耻辱…,是不是在周围黑暗,烂人堆,近赤者赤,近墨者黑,说不出正能量的话,写不出来,看来沒有把心释怀,放下,好好的为自己而活,知道越多越烦,总是静不下心来,清者自清,何必耿耿于怀委屈自个不快乐呢,[泪奔]


用户清晨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两面性,知道越多越痛苦,反过来说就是知道越多越平和】

任何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知道的越多越痛苦也是如此。

有的时候,有些事情,知道的越多反而觉得越平和。举个例子吧。

一个人,刚开始进入社会的时候,随着知道社会的规则越多,而自己有没有办法适应的时候,他会觉得越来越痛苦。有相当多的东西,他看不上,因为违背了他原来认为的价值观。这个时候,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逐步去适应这个社会的规则,改变一些自己原来认为“对”的价值观,慢慢地,痛苦感会降低,到最后完美的“融入”社会。

第二个选择,坚持自己的价值体系,坚持自己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对外部的所谓的“社会规则”嗤之以鼻。但是要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你要有别人望尘莫及的生存技能,能够保障自己能够活下去先。

随着年纪的增加,当到达人生的40岁之后,你会发现,你知道的越多,反而会更加的平和。该享受的,该吃的苦,该见的人,该经的事全部都成为了你自己独特的记忆。

老祖宗讲,40而不惑,诚不欺也。


老祖宗的智慧


知道的越多痛苦就越多,这个观念我是有些认同的。这里要说明一下,是对自己或者亲人不利不好的事情,知道的越多越不好,越痛苦。比如,有人对自己的身体特别上心,身体一有不适就去书上找,网上查。好象似懂非懂的知道不少,然后就去对照,结果是越对照越害怕,越害怕越痛苦,好象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皇皇不可终日。过去经常有人重复这样的故事。两个人去医院检查,医生把诊断结果发错了。将有癌症的单子给了没有癌症的,将没有癌症的单子给了有癌症的。结果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癌症病人自俞了,没什么大病的却却去世了。看影视剧,常见到有这样的台词,不要问那么多,知道的越多越对你不利。可能会把小命都搭进去。在单位上班时,我就见过这样的一个实例。两个年轻人能力表现都不错,都是干部苗子。结果提了一个刷了一个。而被刷的那位又偏偏知道了不同意给他提干的内部消息。从此他不仅思想沉闷痛苦,还失去了继续前进的信心。刚够五十岁,就提前办理了病退。所以,很多时候还是不该知道的事不知道最好。起码可以少操心,少烦恼,少被人误解,少添几根银发。


红星高照又闪闪


三毛是痛苦的,因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无论如何努力都得不到,所以选择结束生命。

海子是痛苦的,同样因为现实世界给予不了他理想生活。

看看周围的朋友,生活在小城市月入3000的人幸福指数都很高,他们往往易于满足。收入越高,危机感越强。

复旦大学著名哲学系教授陈果,至今未婚未育,怎么说呢,往往越是这样的人选择一辈子单身的概率会大很多,什么是痛苦,生下来就已经很痛苦了,所以才不愿意创造出来的小人儿来受这个苦。

所以,对自己了解越多,越知道知己想要什么,而越痛苦。


微微女性情感职场说


傻人长寿,因为他看不明白,也想不清楚,更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不被世事沧桑所累,心胸宽,心情好,不计较,不生病。这也许是傻人有傻福。你如果看事通透,事事清楚,这个世界的丑陋,不公,阴暗。你都看到眼里,记在心里,时间一长,各种的不平,郁闷,痛苦堆积心中,你怎么能不痛苦,不生病。


不虚102902096


我并不这样看待问题。当然,无知者无畏。像小孩他未懂人情世故,未知“死”字怎么写,在他心目中设有什么不愉快的。或者有点弱智的人,或者痴呆或愚顿的人,很多世间事苦难之亊他半懂不懂,就不会整天忧心忡忡,不会愁眉苦脸,这样他便可以快乐了。即使他自己有病,他也不懂去了解什么病,这样的人会乐观,乐观对疾病有好处。而太理性的人,很敏感,一点小事看作天大,自己再翻书查电脑,使自己更不安,这就叫懂得越多越痛苦。

但对这点,我有一个看法,人还是聪明点比愚顿好。关键是聪明的人采取什么态度,如果又聪明又乐观,知道怎样应对,大事清醒些,小事糊涂些,那就最好了!只要有坚定信念,这种人不怕死。有科学家担负着祖国科技尖端的重要任务,得了晚期癌症,他不是伤心,绝望,而是带着氧气罩也一样工作,希在自已生前能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这种人不怕死,只怕没完成任务,知得越多也对他没影响,这种人是最可尊敬的。l


103311180523微风


知道的越多越痛苦?先打个问号。

苏东坡有句名言“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这个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诗人,他知道的肯定会比一般人多的多,同时,他的思想境界也非一般人所能比拟,他在当时有着不可撼动的社会地位和学术造诣,那么,他的诗句是否让人感觉到了痛苦呢?不是,是孤独。

当代有句名言“在知识的山峰上攀登的越高,展现在眼前的景色就越壮阔”,这句话告诉人们,懂得越多其实就越豁达而不是越痛苦。

自认为知道的越多越痛苦的人,我认为,他知道的不是多,而是他个人能力所不及的人和事,因为他钻进了牛角尖里不能自拔,所以才会感到痛苦。

知道的多并不等于懂得的道理多,而懂得的道理多才算真正知道的多,而真正对道理知道的多的人不会痛苦,只能是更孤独,这份孤独赋予了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屋建瓴的智慧,所以说,做人做事不要过于自恋,因为这是痛苦的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