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和尚苏曼殊有绝世才华却出了家,为何35岁暴死?

用户133916062


民国史上有两个最出名的和尚,第一个是律宗十一代祖弘一法师,第二个便是被称作酒肉和尚的苏曼殊。

在某种程度上,苏曼殊可以与弘一齐名,二人都同样才华横溢且满怀慈悲心。然而不同的是,苏曼殊在35岁这年就暴毙而亡,而弘一则是在60多岁才圆寂。

可以说,如果苏曼苏不死,他的作为很可能不会比弘一小。但在历史面前谈如果显然不合适,苏曼苏年纪轻轻暴毙是事实,谁也无法更改。

苏曼殊的死和弘一的突然出家一样,是历史悬案。

关于苏曼殊英年早逝的缘由,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关于其死因的说法是:死于贪吃。

苏曼殊生性放荡不羁,他在饮食上也全无顾忌。苏曼殊虽是和尚却什么都吃,他第一次出家被寺院赶出去,就是因为忍不住在寺院烤鸽子吃。

酒肉这些东西,在苏曼殊这儿是跟命一样重要的的存在。酒肉之外,他喜欢吃甜食,喜欢到什么程度呢?根据史料记载,他平时糖不离口,尤其在写作时更是大吃特吃,以助文思。有一次因为没钱吃糖,他还将自己的一颗金牙敲下来换糖吃了。

苏曼殊好友曾披露,最多的时候,他一天吃掉“摩尔登”糖三瓶。三瓶有多少,大概六斤!

这么个吃法,肠胃自然会受不了,而他最后的死也与肠胃疾病有关,所以,将苏曼殊的死归结于“吃”,似乎也说得过去。

但,苏曼殊死于“吃”,绝对只能算表象,本质上,要探究他真正的死因,还得问问:他为什么如此嗜吃。

今时的人一听“嗜吃”二字便能迅速反应:嗜吃者多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实际上,嗜吃发展到一定程度,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疾病,这个在心理学上被叫做“嗜吃症”。

对于嗜吃症而言,食物就像是毒品一样。"嗜吃症"和饥饿的差别在于:饥饿情况下吃东西,尚且可以控制,可嗜吃症发作却是无法控制的。

从苏曼殊敲掉金牙换吃食,病重期间逃出医院大吃,非得吃糖才能写作、做梦几乎全是与吃有关等症状来看:苏曼殊极有可能患有嗜吃症。

嗜吃症并非天生,多是后天心理问题长期累积的结果。

那么苏曼殊究竟有何心理问题,又是如何引起的呢?这一切,还得从他的身世说起。

后来成长成作家、诗人、翻译家的天才苏曼殊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中国人,他是一个中日混血儿。不仅如此,他的出身还相当诡异。

苏曼殊是个私生子,还不是普通私生子。是由其商人父亲苏杰生与日本小妾的妹妹(小姨子)河合仙所生的私生子。

这样的出身注定是见不得光的,生下苏曼殊后,河合仙在苏家非常不受待见。很快,在苏曼殊3个月时,她便被苏杰生的小妾陈氏赶跑了。

到此时,苏曼殊基本等于是被父亲抛弃了。好在,此时,他还有亲娘,终究不算无依无靠。

而接下来的故事就相当精彩了,由于苏杰生只有原配所生的一个儿子,所以人丁并不兴旺,思考再三后,苏杰生出于绵延子嗣的考量,加之此时苏曼殊母亲已离去,他便将苏曼殊接回了位于广东珠海的苏家。

此时,苏曼殊大约三四岁光景。

前文讲到,苏曼殊母亲最初在苏家时曾备受陈氏欺凌,自然,苏曼殊回家后也不会有好日子过。这陈氏在苏曼殊回家后便开始对他百般虐待,原因很简单:妒忌。

陈氏妒忌的其实是苏曼殊母亲,她年轻貌美,并且还会生儿子,而自己一连生了四个却全是女儿,这样的对比下,陈氏怎不视苏曼殊为眼中钉呢。

这陈氏虐待苏曼殊的方式倒并非全是身体虐待,而是主要以精神虐待为主。对心理有了解的人知道,某种程度上精神虐待的严重程度,要远远高于身体虐待。

小小的苏曼殊,从小便被陈氏骂作“野种”、“扫把星”,为虐待苏曼殊她还专程告诉他:野种只配像狗一样蹲着吃饭,不配坐着吃。

这种虐待的结果是,苏曼殊成年后的很长时间都极度缺爱、极度自卑,对世界缺乏安全感。

精神的极度缺失需要填补,但苏曼殊无法用足够的爱填满他的精神缺失时,他开始转向从食物中寻求弥补。这和很多对权力上瘾者的背后原因,基本类似。

苏曼殊疯狂地爱上了吃东西,只在享用美食时,他的身心才能感受到短暂的被满足感。有多缺爱,苏曼殊对这种满足感便有多痴迷。

有时候,苏曼殊他一天可以喝五六斤冰水,一次要吃二十个芋头饼,他还曾跟别人打赌吃了六十个包子。

因为爱吃,苏曼殊给朋友写信后,落款的署名经常是:“写于红烧牛肉鸡片黄鱼之畔”。

因为嗜吃,苏曼殊闹过的让朋友哭笑不得的事,实在太多。

有次孙中山得知苏曼殊生活窘迫,派人给他送去二百元银洋,曼殊欣喜若狂,立即大发请柬,请周围朋友在餐馆吃肉肉喝酒酒。孙中山接到请柬后哭笑不得,无奈的孙中山只得笑着说:

“这就是曼殊,好吧,去赴宴,让他高兴高兴……”

不停地吃,这是苏曼殊麻痹自我的方式,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才能忘记内心的空虚和心底深处的寂寞。

“喜欢吃甜的人,多是内心很苦的人。”苏曼殊之钟爱甜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心里苦。

苏曼殊的出家,和他的嗜吃一样,多是他们逃避现实的出口。

尘世对于苏曼殊而言是在太苦,可那个叫做寺庙的地方,却是要清规戒律的,这让有嗜吃症的苏曼殊痛苦不已。

这种痛苦,大约加速了他的死亡。尤其三次出家,三次还俗后,苏曼殊对人世的绝望便越发深重了。

后来,苏曼殊因肠胃问题入院后仍不顾医生阻拦不停暴饮暴食,这是嗜吃症发作的必然,也是他想早日脱离尘世的必然。

“人,生来便是受苦的。”这话,是苏曼殊说的,是在他吃甜食的时候说的。


记者李满


苏曼殊的一生很悲惨。因为他是一个混血儿和私生子,在当时的封建环境下,这种“不光彩”的出身是非常受人歧视的。

苏曼殊九岁那年家道中落,生活开始变的艰难,十三岁开始寄人篱下,在上海的姑母家寄食两年,还生活一场大病,家人不给他治病,甚至把他关在柴房了让其等死。后来在日本留学期间也是生活清苦,睡最便宜的房子,吃掺了石灰的米饭。回国投靠兴中会的陈少白,但因为误会而遭到冷遇,后来又去当和尚,一直没有拿到度碟,最后偷了师傅的度碟四海为家到处流浪。可以说苏曼殊的一生过的清苦而艰辛,最后35岁穷病而死。


强仔影院


苏曼殊(1884~1918)今广东珠海人,民国时期著名的作家、诗人和翻译家。

据载他一生写了三百首诗作,但绝大多数已失传,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一百来首。小说有七篇——《人鬼记》、《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等……

苏曼殊多才多艺,在绘画和语言方面有特殊的天分,他精通日文、梵文、英文和法文。著名的法国小说《悲惨世界》就是由他翻译过来的。





(苏曼殊)

讲真苏曼殊的文学成绩单还是蛮不错的,毕竟这只是他十五年来创作的一部分。

原来苏曼殊英年早逝,35岁时就暴死街头。如果老天假以时日,其文学作品肯定比他的人生还要丰富。

35岁正值盛年,苏曼殊为何突然去世呢?

苏曼殊英年早逝是因为家庭变故,恋爱受挫,继而造成他的愤世嫉俗纵情人生、暴饮暴食,最后造成了短寿,用他的师傅的话说就是:“不修身必遭祸秧”。

先说一下苏曼殊遭受的家庭变故和恋爱受挫的事。

苏曼殊出生于日本,他的父亲苏杰生是个广东茶商,早年在日本经商,然后娶了一位日本姑娘若子,不久生下了苏曼殊,苏曼殊的母亲属于妾室,身份并不高。



(苏曼殊和母亲)

在苏曼殊15岁时,父亲苏杰生投资失败,在日本的生意破产,他只好带着儿子回了广州,母亲若子不能签证所以留在了日本。小小年纪的苏曼殊经历了母子分离的痛苦,还有就是和他青梅竹马的恋人从此天各一方。

常言道:“屋漏偏逢连阴雨”。回到中国后的第二年,父亲苏杰生忧郁而死。苏曼殊从一个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一下子跌入了贫穷行列,仿佛经历了“一脚天堂一脚地狱”两重天。

为了求学,他只好寄居在亲戚家,所受的冷遇和白眼,苏曼殊只能默默含泪承受。

家庭的变故和初恋的受挫,让具有天赋的苏曼殊变得多愁善感。18岁时,他不能排解心中的幽怨,毅然在广州长寿寺出家当了和尚。



苏曼殊的这种行为是一种本能保护自己反应,是一种避世的行为。其实他内心炽热,就好比《水浒传》里的花和尚鲁智深五台山出家一样。越是压抑反而越是爆发。

当初为苏曼殊受戒的师傅曾看出他慧根未尽,想劝苏再考虑考虑,还说“如果违背心愿出家会折寿命”。但苏对时局和一切均不如意,愤然说道:“与其浑浑噩噩活着还不如早死,生而何欢,死又何惧?”

谁知道苏曼殊一语成谶。

苏不是当和尚的料,他也不会约束自己心中的欲望。

他想当和尚时就去寺里穿上袈裟,吃斋念佛,他不想当和尚时脱下袈裟就去妓院嫖妓,去高档酒楼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比当年的济公、花和尚鲁智深有过之而不及。

济公和鲁智深只是喝酒吃肉。而苏曼殊却吃花酒、嫖娼下馆子样样俱占。顺便一提,在民国时期,文人吃喝嫖赌是一种时尚,和人品道德没关系,这是一种奇葩的景象。




苏曼殊生活在撕裂的精神世界里,现在我们看来苏不拘小节,他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他就像燃烧的火炬,拼命发出灿烂的火苗。

苏曼殊还是一位革命者,他的反清热情始终如一。比如他曾加入了陈少白开办的反清《中国日报》报社。当时苏要效仿汪精卫刺杀康有为等拥护帝制的领袖人物,但被陈少白制止了,这让苏曼殊很不理解,革命热情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实际革命党人要利用康有为)


苏曼殊不明就里,再次受到打击,他变得越来越离经叛道,举止有点癫狂,经常身着袈裟在闹市里丑态百出。其实他是发泄心中的不满,游戏人生,这样做无疑是作践自己的身体。

苏性情大变,变得越来越暴饮暴食,比如他喜欢吃糖,他就无节制的吃糖,他喜欢吃牛肉包子,一顿能吃两人的饭量。这和某些网红作践自己的胃如出一辙。

苏曼殊一边是清高的文人,一边是脱离尘世的僧人,最终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饮食男女”,在这种混乱思想中撕裂着他的身体。再年轻的人,再好的身体也经受不住这样的作践,35岁时苏曼殊突然暴病而死。我认为苏曼殊死于胃病,死于梅毒,死于精神分裂症。




后人对苏曼殊津津乐道的更多的是他这种桀骜不羁的“酒肉和尚”行为,其癫狂行为数之不尽,人们反而对他的文学艺术知之甚少,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个文人的悲哀?


秉烛读春秋


苏曼殊有很多头衔,被称为“诗僧”“情僧”“风流僧”“革命僧”等。他时而西装革履,徜徉于茶馆酒肆狼吞虎咽;时而放浪形骸,流连于花柳丛中醉生梦死;时而袈裟芒鞋,入定于青灯古佛前诵经参禅;时而壮怀激越,投身于革命洪流中矢志不移。

这就是亦僧亦俗、半僧半俗的民国文学奇人苏曼殊。

(苏曼殊旧照)

苏曼殊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他通晓法文、英文、日文、梵文,在古诗、文言文和绘画上建树颇丰,留下许多佳作名篇。时人曾被他的才气“倾倒一时”,将他视作崇拜的偶像。都曾为了能得到他的一诗一画,而绞尽脑汁。

苏曼殊是反清文学社“南社”成员之一,和柳亚子的交情甚笃。其才华甚至都让柳亚子自愧不如。柳亚子曾这样评价苏曼殊:“海内才智之士,鳞萃辐凑,人人愿从玄瑛(苏曼殊)游,自以为相见晚。”

苏曼殊崇拜拜伦,高傲放荡,对现实极度不满,奋起反抗专制和压迫。为此,他和革命先驱孙文结下了深厚友谊,积极投身革命,一度成为孙文的临时秘书,被孙先生盛赞:“好一个革命和尚。”

但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桀骜不驯的传奇人物,在民国初年犹如流星一般,匆匆划过天际,只短短地闪耀了35个年头,就悄然殒没了。

那么,苏曼殊为何正值壮年就骤然凋谢了呢?他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呢?

(苏曼殊与母亲)

1884年10月,苏曼殊出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万隆茶行的买办商人,名叫苏杰生,生于广州。尽管苏杰生已有家室,但到日本经商后,他还是娶了一个日本女子河合仙。不过苏曼殊并非是河合仙所生,他的母亲是河合仙的胞妹河合若子。为了掩盖河合若子的身份,苏曼殊被河合仙抚养,后随父亲回到广州生活。

正是由于苏曼殊特殊的身份,他从小就失去母爱,被族人嘲笑为私生子,讥讽他为“东洋人”。凄惨的童年,对其日后的人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他曾三次出家。

第一次是在12岁时,苏曼殊被一化缘和尚带到广州六榕寺,并为他剃度出家。但苏曼殊屡犯寺规,偷食鸽子,被逐出寺庙。不过,这次和佛祖的缘分虽短暂,却在苏曼殊的内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人们都称呼他“苏和尚”。

第二次出家是在17岁时,苏曼殊和日本女子静子轰轰烈烈的恋爱,遭到反对,静子为此殉情。苏曼殊离开伤心地回到国内,再度来到广州白云山蒲涧寺出家为僧。

第三次是在20岁时,苏曼殊供职的报社,因自身内讧导致被查封,他再次受戒出家。

苏曼殊虽然心存佛念,但从不遵守清规戒律,特别好吃。

说起他的死因,居然和他毫无节制的暴饮暴食有关。换句话说,苏曼殊是吃死的。

(苏曼殊蜡像)

他在日本留学期间,特别喜欢吃冰水。经常在伏案写作之余,光顾周围的冰店,每天都要喝上五六斤冰水。

有一次因喝得太多,导致卧床不起。别人都以为他吃撑过去了,但第二天他又醒了过来,第一件事就是上冰店。柳亚子曾说:“苏曼殊体弱多病而饮食亢进,尝一日饮冰五六斤,复日如故。”

他还不加节制地吃生鱼片,喜欢用糖醋拌着吃。他曾在日本朋友家里一次性吃完3斤生鱼片,还意犹未尽。

苏曼殊的最爱是糖,为此他还自称为“糖僧”。在上海期间,他对一种名叫“摩尔登”的外国糖情有独钟。这种淡黄色的糖包装精美,装在一种扁圆形的玻璃瓶里。一般人吃上三五个就足够了,但苏曼殊却一次性要吃掉三五瓶。

有一次,他的“糖瘾”犯了,但又身无分文,结果他竟然取下了嘴里的金牙,去换取当时市价100元的天价糖。

除了糖以外,苏曼殊还爱吃蜜枣,能一口气吃下数包。他的粉丝打听到他的这一嗜好后,带上几包蜜枣,就能轻易地从他手上换取一副字画。

当然了,凡是甜味食品,苏曼殊都来者不拒。不管是苏州的酥糖,或者江苏的麦芽塌饼,还是上海的糖炒栗子,他都能大快朵颐地吃上数十块。

终于,苏曼殊为自己的口不择食付出了代价。1918年春,他因严重的肠胃病住进了医院。医生反复叮嘱,不得再乱吃东西。可没过几天,苏曼殊居然瞒着医生跑到街上,尽情享受口腹之欲,偷吃糖炒栗子、八宝饭等,搞得医生哭笑不得。

苏曼殊死后,医生还从他的枕头底下搜出了成堆的糖纸、糖炒栗子等。可见他贪吃之性,简直空前绝后,不可理喻。


张生全精彩历史


苏曼殊中国近代史上的奇才,相貌英俊潇洒,且有一身才华,精通诸多文字语言,诗歌、书画、写作均不在话下。就是这样一位才情横溢的民国才子,突然剃发出家做了和尚。

他绝不是一位纯粹的僧人,苏曼殊出生在民国时期,时而着僧侣之衣,时而穿西装革履,经常和友人出入于酒肆花楼之中,世人又笑称他为“酒肉和尚”。苏曼殊一生风雨漂泊,更有着民国才子的多情张狂,这样的一位奇才,却在35岁正值壮年里突然离世,这又是为何呢?

未剃发的苏曼殊

苏曼殊之死,与他暴饮暴食有关。他的生母为日本人,父亲为广东人,作为混血儿的苏曼殊,自幼遭受别人的冷眼相待与歧视,他只能过着四处流浪卖画、卖文为生的日子。就是因为这种不安定的生活,再加上又有久居日本的习惯,苏曼殊在饮食上毫不忌讳,总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尤其是喜欢吃甜食。与他素来交好的郑逸梅先生说过,苏曼殊生活在上海的时候,最喜欢去夜市的茶馆饮茶,不仅要点一桌子的糕饼糖果,每次回家的时候还要买回去三四瓶一种名为“摩尔登”的外国糖。

苏曼殊画像

这种外国糖他一天能吃掉三瓶,正是出于对糖的喜爱,苏曼殊还给自己取名为“糖僧”。据记载的一些事件来看,苏曼苏对于糖已经到了从不离口的地步。为了吃糖,还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向来贫寒的苏曼殊总是会遭遇身无分文的窘境,有一次为了换取糖吃,他竟然将口中的一颗金牙变卖。另一种他最喜欢食用的甜食为蜜枣,据说那些为了求取苏曼殊的字画而送重金的人,皆被他拒之门外;如果是带着一大包蜜枣钱来的人向他索画,苏曼殊就会将山水画欣然相赠。

苏曼殊与陈独秀

吃太多的甜食,对人的身体并无益处,甚至会导致热量过剩,身体上各种疾病随之而来。甜食已经成为苏曼殊突然暴毙的一大隐患,除此之外,他还有暴饮暴食的习惯。以他本就是放荡不羁的性格,这一点在他的饮食习惯上都多有体现。苏曼殊有时候不吃饭,一旦吃饭就会吃上三笼汤包,几大碗面食,里面还必须加鲍鱼,长期的吃客让他发现糖醋拌鲍鱼更好吃,只是一贯按照这样的饮食,身体受不住而卧床不起。可见苏曼殊为了吃也算是付出过血泪代价,就算付出代价仍然秉持着“爱吃不要命”的饮食习惯。

苏曼殊雕塑

苏曼殊居日生活期间,炎热的夏日,他是在冰店里度过的,从苏曼殊给友人的信就能发现,信中写道:“一日饮冰五六斤…明日,复饮如故。”这让他常常腹泻,可是酷暑当头、美味当前他仍旧坚持过量饮冰。最终在1918年的春天,得了肠胃病的苏曼殊被送到了医院,医生严格控制他的饮食,不准他吃甜食、不准吸烟,难以忍受这种清淡饮食的苏曼殊,只能逃出医院,去大街上买八宝饭、冰淇淋、年糕,这些食物对身体健康造成负担、使得他的肠胃病急剧恶化,最终这位多才多艺的民国才子吃了嘴上亏,35岁因病而亡。

一代才子因肠胃病消逝了大好年华,实在是令人惋惜!


鸢飞九天2018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任何一个出家的人,都有着神奇的经历或者难以述说的隐情。民国期间,一个李叔同,一个苏曼殊,都是那个时代翩翩公子、绝世高才。李叔同诗词书画印,还有戏剧和音乐,皆称时代圣手、旷世奇才,但他却在名高之处、中年之时,抛妻弃子,义无反顾地削发为僧了,在深山古刹,伴随着邈远的钟声,伴随着青灯古佛,了此残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叹息。

而苏曼殊的身世和经历,似乎比李叔同更为复杂。苏曼殊(1884—1918),字子谷,号曼殊,学名元瑛,广东香山人。其父苏杰生,年轻时东渡日本谋生,曾在横滨做茶行买办,因为长年在海外,妻子黄氏却在广东老家,寂寞难奈,便与一个日本女孩亚仙同居,后来生下了苏曼殊。当年,那些在日本淘金的华人,很多都在日本包养了妇人,也有很多生了小孩,人们给这种关系生下的孩子取了一个特殊的名称,叫做“相子”。

苏曼殊6岁时,被黄氏从日本带回广东老家,将他送进私塾,悉心教养。但是,由于苏曼殊身世不清,来路不明,颇受族中子弟和周围邻居的歧视,因为他生性敏感,故生活痛苦而抑郁,后来,生母亚仙又与父亲的关系破裂,这更加深他的痛苦。

15岁,苏曼殊随父又到日本,在横滨华侨所办的学校就读,后入东京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班读书,期间,苏曼殊曾表现出轻度精神疾病,他寄居在刘师培家,有一次在夜里,他突然一丝不挂地闯进刘师培夫妇的房间,把他们夫妇吓得惊叫起来。

20岁时,苏曼殊到达香港,因为当时康有为侵吞了华侨的革命捐款,致使之前唐才常在武汉组织的起义经费不够、弹药不足,不得不延期,结果因秘密泄露而失败,数十名革命志士丧命,这让苏曼殊义愤填膺,他竟然一度要刺杀康有为,当然,他最终没机会下手。

父亲苏杰生到香港寻找儿子,准备要苏曼殊回香山老家与一个从没见过面、根本不了解的女孩结婚成家,苏曼殊听说后,立即逃跑了,随即跑到广东番禺海云寺,削发为僧,出家当起了和尚。然而,一段时间后,他又受不了修行的苦,遂离寺而去,再次到达香港。

当然,不能把逼婚当成苏曼殊出家的唯一原因,他曾说过不少关于有志出家的话,曾说:“大道失而求诸禅,大义失而求诸僧。”又说:“浊世猖披,非速引去,有呕血死耳。”

他的《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一诗则更是明白:“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苏曼殊一生,钟情文学书画,长于小说诗歌,致力于革命,发表过《反袁宣言》。他是一个经历非常复杂的人,更是一个内心极其矛盾的人又敏感、任性、悲观、脆弱,他怀揣度牒,却又在佛门和红法间反复来回,甚至入青楼,喝花酒,恃才傲物,落拓不羁。

在生活上,苏曼殊是个“吃货”,经常暴饮暴食,特别喜欢喝冰水,好糖果和牛肉,被戏称为“糖僧”。但他到处漂泊,生计无着,有钱时狂塞海吃,没钱时连日挨饿,这样落下了病根,患了严重的肠胃病。1918年,苏曼殊终因疾病医治无效去世,他暴死的原因在于暴食。


帝国的脸谱


革命文学组织“南社”,有四个著名和尚,即半路出家的李叔同,酒肉和尚铁禅,半僧半俗的乌目山僧黄宗仰,以及出家还俗的革命和尚苏曼殊,都是不同凡响的人物。

所谓奇才总是有些怪癖,一些怪癖甚至可以要命,这苏曼殊便是如此,他这一生最爱吃糖,说他有嗜糖症也不为过。恰是这些看似不为过的小癖好,甚至危害性命。

苏曼殊原名叫玄暎,后来出家为僧,号曼殊。他的父亲是广东中山县的一个商人,母亲呢是个日本女子,他出生在日本横滨,不过六岁就回到了中国。

20岁时苏曼殊就从慧龙寺住持赞初在广州的长寿寺剃了发,到雷锋海音寺受具足戒,继承了曹洞宗的衣钵。

苏曼殊可谓一个多才多艺的大才子,他的诗、文、小说都很出彩,而且还工于书画,精通英、法、日、梵等多种文字,当然对禅理的领悟更是了得。

苏曼殊年纪轻轻便去世了,死时才34周岁,关于他的死有多种原因,其中有心理问题,辛亥革命失败后,他悲观厌世,一生漂泊不定,但最主要的还是饮食无节制所致。

说起苏曼殊的贪吃、爱美食,几乎无人能及。他喜欢吃吴江土产的麦芽糖,一般人吃个三四个就差不多了,还能起到健胃益脾的作用。可惜他这个人对于喜欢的东西或事情,往往一发不可收拾,麦芽糖能一口气吃个二十枚。

在日本的时候,他很喜欢吃冰,有一天吃了五六斤,吃得晚上不能动弹,旁人还以为他死了,去看看发现还有气息。到了第二天,照常饮冰,绝不引以为戒。

贵州的周南陔在他的书《绮兰精舍笔记》里写道:他好吃,不能茹肃,尤好食苏州酥糖,一日尽数十包。又好食糖炒栗子,卒于肠胃病逝世。

可见苏曼殊又喜欢吃甜食,吃起来毫不节制,并且还贪凉性东西,饮冰简直望死里吃,不得肠胃病是不可能的。

即便如此,在其肠胃病发,被送到宝昌路的某个医院两次期间,依然不忌口。周南陔作为好友向院长询问苏曼殊的病情,院长直接掏出三四包糖炒栗子,说曼殊太不遵所戒。

苏曼殊死的时候,枕头下面还藏着几包糖果,也是一个神奇之人了,为了吃糖,可谓连死都不怕。说起他买糖经历,有一次他为了买喜爱的摩尔登糖,把自己镶的金牙都给变卖了,还给自己起了个绰号糖僧。

一代才子,英年早逝,从其习惯来看,虽是性情中人,却也令人无限惋惜!


莫山主说青史


苏曼殊的遗书只有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苏曼殊生前喜欢写诗、喜欢美妞、喜欢吃饭;临死之际,大抵是觉得这辈子该玩儿的都玩够了,这世间也没什么可留恋的东西了。

这三样喜好,能让苏曼殊英年早逝,唯有吃饭。

写诗,是苏曼殊的工作与喜好;美妞,他从来只有近观而不亵玩;只有吃饭,苏曼殊毫无节制暴饮暴食。

苏曼殊一生中三次当和尚,第一次出家时,他才12岁。这样的年纪,很多人连胎毛还没褪干净,苏曼殊就开始为自己的人生拿主意,不过,这一次出家却是负气。

因为特殊的身份(中日混血及私生子),苏曼殊被家人看不起,常受欺负。一怒之下,苏曼殊跑到广州长寿寺当和尚。

可是,寺庙里的生活太过清苦!而且饭菜里一点儿荤腥都没有,这让苏曼殊非常难以忍受。憋了很久之后,苏曼殊偷了人家一只鸽子,正在炖时,被师兄弟揭发。于是,苏曼殊第一次当和尚,因为贪嘴就这么被鸽了。

虽然当和尚的梦想破裂,苏曼殊却发现自己对吃这么上瘾。

出了长寿寺,苏曼殊跟着表哥一起去日本留学。重新回到日本(几乎算是他的第二故乡),苏曼殊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文坛好友,比如陈独秀、柳亚子、章太炎等,都跟他有很深的交情。

因为熟络,苏曼殊的很多“糗事”都被这帮“损友”曝光,自然,这些糗事大多与吃有关系。

话说,有一天苏曼殊与宋教仁等人一起去澡堂子洗澡。几个人洗完之后,就准备回家。 大概是因为冬天泡澡实在是太舒服啦,苏曼殊就赖在池子里不走,谁喊都不走、怎么喊都不走。

于是,宋教仁出了个鬼点子,他跟几个朋友悄声在池子旁边说话:“我听说这边儿有家牛肉馆不错,咱们吃去吧?”说完,还假装收拾东西,故意搞得叮叮当当,一股马上就走的架势。

苏曼殊一听要去吃饭,立马眼睛就直了;再听是去吃牛肉,魂都被勾走一半了;仔细再听他们几个的对话,卧槽!都开始收拾东西去吃了!这还了得,苏曼殊裤子都懒得穿,直接跑到池子外边儿的隔间。

宋教仁几个就等着苏曼殊出来呢!一看他果然上钩,大家轰然大笑起来。这时候,苏曼殊才知道自己又是被这张嘴给“坑”了。

不过,宋教仁知道苏曼殊好吃,真就带着他一起去牛肉了。

这顿饭吃完,宋教仁几乎损失了一个“肾”,他虽然听说苏曼殊很能吃,没想到他吃了3盘牛肉、4个凉菜、3大瓶凉水、外加一碗面。

这个饭量是不是很夸张?出自“损友”之笔,或许有些不客观。苏曼殊自己在日记里记录过自己的饭量:

“午后试新衣,并赴源顺食生姜炒鸡三大碟,虾仁面一小碗,苹果五个。明日肚子洞泻否,一任天命耳。”

看来,苏曼殊这饭量真真一点都不谦虚。

从苏曼殊的这段日记来看,他暴饮暴食的恶习,早已导致他的肠胃出问题。

手里没钱,又这么能吃,早晚坐“”山空。吃空了怎么办?饿着,躺在床上装木头人儿。因此,苏曼殊除了会撑得半死,还经常饿得半死。

肠胃出问题的人,本应注意饮食,苏曼殊仍旧如此不知节制。在他看来,人这一辈子连吃顿饭都牵肠挂肚畏手畏脚,就是枉活这一生。

1918年,苏曼殊35岁,正值壮年。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吃货”,已经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年。

因为长期暴饮暴食,苏曼殊因胃病住院。在医院里,医生千叮万嘱,禁止他吃甜食,更不能吃太多东西。

然而,苏曼殊从来都是个不守规矩的主儿。趁着医生不注意,他就偷偷溜出去,跑到街上吃八宝饭、冰激凌、年糕等等,这些可都是甜食。吃饱了之后,他又买许多糖回到医院,接着吃。当然了,都是背着医生在吃。

1918年5月2日,苏曼殊在医院病逝。医生在清理他的病床的时候,在枕头下、床底、被窝里,竟然发现了一堆糖纸和烟头。

苏曼殊在临死前的那几天,虽然身体行动不便,可是他在病房藏了许多糖。每当医生走开,他就会偷偷拿出一颗放在嘴里。

写诗?看美女?苏曼殊脑子一片混沌,这些动脑子、费眼睛的事情,他早已屏蔽掉了。唯有对吃的,还留有一丝渴望。于是,他不断地吃糖,仿佛要把这辈子被阎王扣掉的岁月,统统换成糖吃掉。

他做到了,临死前,他吃了很多糖。意识模糊之前,苏曼殊或许在心里轻笑过,一切有情的东西,再无挂碍,可以放心的去了。


祗树


酒肉和尚苏曼殊有绝世才华却出了家,为何35岁暴死?

“君言子縠(同谷)死,我闻情恻恻,

满座谈笑人,一时皆太思。

平生殊可怜,痴黠人莫识,

既不游方外,亦不拘绳墨。

任性以游行,关心唯食色。

大嚼酒案旁,呆坐歌筵侧。

寻常觉无用,当此见风力。

十年春申楼,一饱犹能忆。

于今八宝饭,和尚吃不得。”

这是苏曼殊去世后,沈尹默写的一首凭吊他的古风。“关心唯食色”、“大嚼酒案旁”等句子,大约可以看出他的生平行事风格。而最后一句的“于今八宝饭,和尚吃不得”,看似一句玩笑话,却点出了苏曼殊35岁暴死的原因所在。

身世离奇,家族人不待见,早年即生厌世思想

生母在生下他3月后即离去,好在姨母河合仙收留了他


苏曼殊的身世,堪称离奇。连曾与其一起创办《新生》杂志的鲁迅,也搞不清楚他到底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他搞不清楚的原因,是因为“曼殊和尚的日语非常好,我以为简直像日本人一样”。

苏曼殊的日语好,那就对了。因为在他的血统里,有一半是日本人的基因。他的父亲是广东香山的茶商,叫苏杰生。苏家在日本经商,已经三代了。苏曼殊的祖父苏瑞文,那是真正的“创一代”,到了他老爸苏杰生这一代,苏家已经知名度很高了。苏杰生在老家有妻妾,他在日本又另娶了河合仙为妾。但他的父亲并不满足于一个河合仙,他又跟河合仙的妹子河合叶子私通了。这一私通,就有了苏曼殊。苏曼殊出生3个月,他的生母便弃他而去,好在他的姨母河合仙收留了他,并视为己出。

碍于家族压力,苏曼殊的父亲并没有公开承认他。他的养母河合仙又曾与日本人结婚,还有个女儿。所以苏曼殊从小就觉得自己是个“拖油瓶”。

5岁时,他才被苏家接纳,回到香山祖居;后来父亲生意失败也回来了。但父亲的妻妾多,都排斥他;传说他13岁时曾患急病,婶婶们认为治不了了,索性就放弃了,把他扔在柴房里让他等死。

这些童年的遭际,加上身体差,让苏曼殊很早便产生了厌世的思想。

后来,在1898年,他还是在表哥的资助下去日本横滨留了学,并于1902年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1903年又转入成城军事学校。在日期间,他加入了革命党,住最低廉的房子,吃白饭和以石灰,却不以为苦。

1903年,因俄国毁约,不肯撤出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军队,留日中国学生便组织了“拒俄义勇队”,苏曼殊加入其中,还捐了很多钱,引起表哥不满,中断了助学金,苏曼殊只好辍学回国。因表哥只给他买了一张船票,他伪造遗书宣布自杀,从此与苏家断绝了关系。

回国后,他曾在《国民日日报》及香港《中国日报》工作过,曾想过刺杀康有为;1906年回上海后曾被清政府通缉,只好又逃到日本。


三次出家,一次游学,究竟为哪般?


能诗,能画,能刻印,苏曼殊可谓多才多艺



苏曼殊多才多艺,能画,能诗,能刻印,能写小说,兼通日文、英文、梵文,著有《梵文典》,填补了中国佛教史上的一项空白;写的小说《断鸿零雁记》,被誉为“民国初年第一步成功之作”,也是鸳鸯蝴蝶派中的名篇;此外还编有《英汉词典》、《汉英三昧集》、《粤英辞典》、《泰西群芳谱》等,还重译过《茶花女》(未成书)。他的《燕子龛上人遗诗》,传颂于世;那句“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更是人人皆知。

就是这么个人,却出家做了和尚。传说其出家共有三次。他在《潮音跋》中曾说,“年十二,从慧龙寺住持赞初大师披剃于广州长寿寺,法名博经”,这大约是他第一次出家。当时,他孤苦伶仃,备受族人歧视与虐待,就随化缘和尚赞初大师去寺庙当了“驱乌沙弥”,这是1895年的事儿。后因犯大戒被逐出寺院。

第二次是在1898年,苏曼殊与母亲回到故居逗子樱山村,恰好碰到了一个叫静子的姑娘,你侬我侬,好得不得了。但他的叔叔并不同意他们的恋情,生生给拆散了。静子受不了,自杀殉情了。这让苏曼殊打击很大,便再次出家,回国到广州白云山蒲涧寺当了“门徒僧”。为表诚意,他以“自刻”要挟主持为他剃度,还闭关了三个月,潜心修行。大约受不了寺庙的无聊寂寞,他很快就又回到日本上学去了。

第三次是在1903年。苏曼殊在章士钊、陈独秀创办的《国民日报》做事。意气风发想报效国家民族时,报纸竟然因为内讧而停刊。失望之余,就偷了章士钊的“三十金”,“不告而去”。这次是去投奔香港的《中国日报》社的陈少白。当他正因为陌生环境孤独痛苦时,忽然传来消息,说涉及“苏报案”的章太炎、邹容等被判“永远监禁”。这对苦闷中的苏曼殊打击太大了,他就又返回广东出家,在海云寺修禅受戒。本意要“扫叶焚香,送我流年”,然而依旧受不了寺庙的清苦寂寞,又回到《中国日报》社。后来就以“和尚”自居,过起半僧半俗的生活。

三次出家之外,他还有一次游学的经历。时间在1904年,他在朋友的资助下,南游泰国、缅甸、印度、越南等国考察佛教圣地,一心一意地学习梵语,并重新受戒,在手臂上烙下了九个香洞。他的朋友刘三称他为“白马投荒第二人”。回国后,他也曾想离开热闹的地方,找个茅草庵当个隐僧,但还是因为社会斗争形势所鼓舞,回到了现实中。


南社同人中,出家的并非曼殊一个


出家为僧,在南社中并不少见,苏曼殊只不过是其中之一


考察苏曼殊的出家,第一次是受到家人的虐待与歧视,第二次是被棒打鸳鸯,第三次则是因为政治原因。这三次出家,目的都不是为了成佛,只是对环境和对社会的一种暂时的逃避或者反抗,也避免不了“一时冲动”的嫌疑。遁入空门,对于一般的佛教徒来说,是可以获得解脱的;但对于风流倜傥、多愁善感、意气风发、矢志报国的爱国志士苏曼殊来说,这只是一次暂时的心灵解脱,但并不能真正的解脱。比如第三次的出家,即便进入了佛门,还是放不下红尘,还惦记着外面的革命与政治形势。

事实上,作为南社的成员之一,苏曼殊的出家,并非是一个个例。《民间的文人雅集•南社研究》一书提到,南社在无形中解散以后,社员主要有三种去向:第一种,就是去了政界。据柳亚子1936年的统计,南社参加首次虎丘集会的17位社友,大部分都是名目不等、级别不同的政府部门的官员,比如陈陶遗曾任南京参议院副议长、江苏省省长,时任上海市临时市参议会秘书长;沈道非时任国民政府秘书等。

第二个去向,就是去教育界和文化界。比如吴梅历任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教授;林白水、邵飘萍等分别成了著名报人。

第三种去向,就是结缘佛家与抑郁余生。这是因为晚清与民初极其险恶的社会环境,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本为互相纠结造成的。这些遭遇到人生变故的失意人士,或在厌倦了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之后,极其自然的就选择了佛教。比如,李叔同、苏曼殊、雷昭性、陈去病等都是选择了出家。没有出家的,但以佛、居士、禅入名号的比比皆是。

从第三种去向,也可以理解苏曼殊出家当和尚并非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形的一种反应。但苏曼殊的出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却是绝无仅有的。


目中有妓,心中无妓,懂得佛教最高深意义


喜作青楼之游,但只聊天,不上床,苏曼殊可谓目中有妓,心中无妓


他三进三出佛门,半僧半俗的生活到底让人觉得不如李叔同来得“彻底”,如果以佛教戒律全面考察其生活方式,甚至让人感到他根本就算不得一个和尚。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流派众多、戒律亦杂,但有五条最根本的要求,即“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言、不饮酒。苏曼殊一生竟五戒犯四。这也是人们诟病其不是和尚的理由。

但他的犯戒又不同于一般的犯戒。比如,他在上海的时候,喜欢作青楼之游,也沉酣于花丛;可是,他所找的姑娘,也没有一个和他有床笫的私情,也没有一点的牵缠,可说是目中有妓,心中无妓,著名报人曹聚仁称其是“把握得十分定的入世而又出世的人”。

曹聚仁引述文氏的话说:“曼殊对佛教了解明澈,深知佛门中唯识禅定之真理。故虽逐声色于酒绿灯红之际,穷嗜欲于鸦片黄鱼之中;但对‘三戒俱足’,刻未去怀。于色情热烈,则天主之守贞女,能以‘以雪沃焰’之思处,自行敛抑,收束身心。此实为最不易坚决达到之境界。”那意思是,他是懂得佛教最高深的意义的人。


厌世心肠很热烈,乱吃乱喝欲求速死


翩翩佳公子,厌恶污浊世,乱吃乱喝求速死


苏曼殊的死,按郑逸梅的说法,是“饮食无节制”。所以沈尹默凭吊他说;“于今八宝饭,和尚吃不得。”

文人雅士,宁做花下鬼的居多,苏曼殊也爱“花”,属于叶公好龙式的“爱”。但他只聊天,不上床。比其爱“花”来,他更爱吃东西,是位名副其实的资深“吃货”。

他给朋友邓孟硕写信:“……君谓卖文自给,此亦人生至无可如何之事。吾闻新大陆米珠薪桂,大不易居,望君早日往法兰西。往昔吾在沪见各国面包远不及法兰西人所制者。惟牛肉、牛乳,劝君不宜多食。不观近日少年之人,多喜牛肉、牛乳,故其性情类牛,不可不慎者也。如君谓不食牛肉、牛乳,则面包不肯下咽,可赴中土人所开之杂货店,购顶上腐乳,红色者购十元,涂面包之上,徐徐嚼之,必得佳味。如君之逆旅主人,询君是何物,君则曰红者是红玫瑰‘气司’,彼谓白者,则君曰白玫瑰‘气司’,此时逆旅主人岂不摇头不置,叹为绝品耶。……”面包加腐乳,典型的中西结合,还想好了一个绝妙的名字和借口,这是非一般的吃货的功力了。

郑逸梅说,苏曼殊喜欢吃吴江土产麦芽塔饼,常人吃三四枚,已称健胃,他却能吃二十枚。还说,曾经在日本,苏曼殊一日饮冰五六斤,晚上不能动,人以为死了,看他时还有气息,到了明天,饮冰如故。他给柳亚子写信,末尾有“写于红烧牛肉鸡片黄鱼之畔”的字样。

费公直在日本东京遇到了苏曼殊,相携而行。公直有一段记事写道:“偕归寓庐,对坐手雪茄谈,适箧中有缣素,出索大师诗。未及成,已亭午进膳。大师欲得生鳆,遣下女出市,大师啖之不足,更市之再,尽三器,余大恐,禁弗与。急煮咖啡,多入糖饮之,促完书幅。”

贵州周南陔的《绮兰精舍笔记》,记者那么一段故事:“他好吃,不能茹素,尤好食苏州酥糖,一日尽数十包。又好食糖炒栗子,卒于肠胃病逝世,病革时,予往宝昌路某医院两次,曼殊詈医生不善看护,嘱余交涉。余出询院长,院长出三四包栗子示余,反责曼殊之不遵所戒,私食禁忌之物,此由彼枕畔收得者,犹望其疾之速效耶!”

后来移到广慈医院,医生仍以食糖为禁戒。死后其枕下收得累累糖果。他以茶花女嗜食摩尔登糖,这糖是他平生不离口的,一次没有钱购买,便把所镶的金牙变成了钱买了若干瓶,自号糖僧。又喜吃八宝饭,江南刘三的夫人特制了八宝饭邀请他来吃。

有一天,胡扑安赴友人宴,路上遇到苏曼殊,胡问其去哪儿?苏曼殊说赴友人宴请。胡问去哪里赴宴?苏曼殊说不知道。再问谁请的,依旧不知道。曼殊问胡扑安去哪里?胡扑安说也是去赴朋友的宴请。苏曼殊说,同样是朋友请客,我就随你同去吧。到那以后就大吃大喝起来,也不问问主人是谁,实际上胡扑安的朋友并不认识曼殊,也没有叫他来吃饭。

当然,这样的段子很多。不论哪一种段子,都把苏曼殊的“吃货”本色描写得淋漓尽致。

苏曼殊患有脑疾、疮痛、寒疾、痢疾、咳血症、肠胃病、肝跳症,这些病本来就要求不能乱吃东西,但他不管不顾,“一任天命耳”。

他为何这么不顾惜自己呢?或许陈独秀看破了他如此做的动机。陈独秀说:“他眼见举世污浊,厌世的心肠很热烈,但又找不到其他出路,于是便乱吃乱喝起来,以求速死。在许多旧朋友中间,像曼殊这样清白的人,真是不可多得了。”


文史十八拍


他的死是因为他后来的落魄,导致了穷病而死。也有人说他的死是因为他的嗜吃症。

但不论怎么说,他在那个时期的影响力也是较大的,这源自于他对于人生过得看法,源自于对生活的结论,以及他留下的一些事,还有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人物生平

他出生于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的家庭中,爸爸是从事茶生意的商人,而妈妈则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正是因为他殷实的家庭,才使得他在早年的时候可以有着优良的学习环境,以及较好的学习氛围,他曾在日本的横滨大学,以及中国的振武学校学习。

正是其早年的学习经历,使得了他有着和常人不一样的开放思想,以及活跃的思维。在日本的时候曾经多次参加过当时学生所组织的各种革命组织,以及先进的青年团体,使得他在精神层面上得到了一定的升华,为其后来能够创作出优良的作品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当他在国外完成了学业后,第一时间便回到国家,想要在自己的国家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他便在国内的苏州吴中公学任职,他想要以自己的笔和嘴,来将一系列先进的思想传播给孩子们。

可是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他决定削发为僧。

为僧之后

佛教说,斩断了头发,点上了香疤,等于是将尘世的烦恼彻底的切断和消除,而点上了香疤也等于是进入了佛门,斩断了六欲。可是他在当了和尚后,除了感觉很是精神和亲近外,其他的一些习惯,例如喝酒、吃肉、喜爱女人,简直是统统没有什么改变。

他皈依佛门,可能是一种他精神的信仰,或是与他早年留学日本有关。在他成为了一个正式的和尚后,他还是积极的参与中国的各种大事,结交各个党派的人物,在这些人中不仅有大名鼎鼎的宋教仁先生,还有中国近代的文学泰斗鲁迅先生,以及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陈独秀同志。

他还曾和鲁迅一起在中国建立了文学杂志《新生》,为中国近代民众思潮的进步,贡献了属于自己伟大的力量。

但是除了喜欢文学、喜欢结交朋友外,他的身上还有很多的特点。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那便是嗜吃了,虽然他已经是佛家中人,但是他对于“吃”还是很情有独钟的。

据说有一天,有一个朋友买了一包栗子和他同吃,他们吃着聊着、笑着,吃着吃着他的这个朋友便因为睡意正浓,而趴在床上睡着了。而他呢?却因为觉得栗子的未动还不错,便又出去买了一包回来继续一人独吃。在他的朋友醒来后,发现自己的这个朋友还在吃栗子,便劝诫他说:“栗子虽然好吃,但是吃多了会涨肚子的!”当时的他正食指大动,便听不进去朋友的这番劝告,便继续一门心思的吃栗子。没想到当天晚上他的肚子就咕噜噜的作响了,让他难受了一夜。

可是就是这样,第二天他的好友来看他的时候,手里提着二十个芋头饼,他也不知怎么了,又是一顿将这些富含淀粉和碳水的东西都吃了,可是在他吃下后,肚子就又开始痛了,真是痛并快乐着。

其实他除了嗜吃以外,还特别的怕鬼,曾经就因为友人故意吓他,给他讲了一个鬼故事,导致了他将尿憋了一晚上,当友人问起他为什么晚上不起夜的时候,他却苦笑着说害怕外面有鬼等着自己。

后来因为生活过于贫穷,而且自己身上也有重病,再加上自己不规律的饮食,导致了苏曼殊在三十五岁壮年的时候便病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