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起自如方显腰胯膝的松功

在太极拳架中,“转身左蹬脚”、“转身右蹬脚”中有身势蹲下的过渡动作,“海底针”、“抽身下势”也有身势蹲下的定势动作,其中“海底针”身势下蹲较低,体现了大松大软的练法特点。

拳势动作的蹲下也好,站起也好,都要尾闾中正,这是练好立身中正的窍要。且不说蹲起动作在拳里的意思和用法,对强身健体而言,蹲起训练一是有助于增强腿部力量,延迟腿部骨骼肌肉的退化;二是练腿之道在于练肺活量,提高心脏功能;三是以松腰开胯来壮阳补肾气。

蹲起自如方显腰胯膝的松功


据观察,有些人练到以上拳式的身势蹲下动作时,第一种情况:蹲不下去而改成半蹲的虚步或半马步架势;这是松腰、松胯、松膝、松踝在初级阶段的练法问题,也有因年纪老了而腰腿不够力或腰腿的松功跟不上。第二种情况:能蹲下去,但翘臀的上身前俯,姿势不规范,动作不到位;这是腰腿的松功跟不上或是松腰、松胯、松膝不到位。第三种情况:就是能蹲下去但膝盖吃力较大,站起来也是膝盖吃力较大,这样练拳时间长了,伤膝疼痛就会随之而来;这是在初级阶段能松腰、松胯、松膝了,但还不懂如何提高松腰、松胯、松膝与肢体协调的练功层次,松腰松胯松膝和裆劲的功夫还不够好,再有问题是劲走身后、腿后、腿内侧不到位。

蹲起自如方显腰胯膝的松功


有些中老年的习拳者觉得蹲下去和站起来都使膝盖吃力较大是会导致伤膝疼痛的,所以放弃原来所学蹲下去的练法,改为半蹲的中架动作,为了健身锻炼,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从提高练拳的技术水平和健身的层面上说,认为应要进阶松腰、松胯、松膝(注意要分清膝部的虚实)的练功层次,松腰、松胯、松膝和裆劲的功夫如果够好了,肢体的平衡和协调也够好了,就能轻松自如的蹲下和顺势站起,这样练法使膝盖吃力相对较小,练拳就会自然安舒;当然还未能练好蹲到位,站起时身法还不够中正,有待进一步提高,练功习拳有个过程亦正常。“海底针”在初级阶段如能蹲下到位,应要练出六面支撑,沉顶对拔松开之势是上下支撑,两腿胯根对拉松开之势是左右支撑,右手掌与脊背的对拉松开之势是前后支撑。如能进阶练到里外支撑,那就是保持中定平衡的八面支撑了。太极拳运动之技术要求去练松腰、松胯、松膝、松踝和练“下势”蹲到位的一些法门,比方说练到“下势”的定式前,

先尽量开胯蹲下到一定高度,体验一下两腿胯根对拉松开自然的感觉,待感觉好了,再松腰蹲下往左转胯摆好“下势”定式。这是正常的练功习拳过程,有待进一步练出站起利索的松腰、松胯、松膝功夫。

蹲起自如方显腰胯膝的松功


凡是身势下蹲的动作,认为较好的练法是:先开胯(含放松腹股沟和臀部,两腿胯根尽量对拉松开)下蹲、再松腰(含放松腰椎、骶骨、尾骨和尾闾穴)接着下蹲、最后松膝(膝盖为虚,吃劲于为实的膝窝)、松踝的蹲下到底。

如果有松腰蹲起功和松膝功的有效支持,那会练得更好更到位。为什么需要这样练法?如果是先松腰蹲下,可能有意无意的压住胯,老练家对此俗称“压死胯”。腰和胯是互根的,胯若僵紧就会一是影响继续下蹲,二是影响松腰再下蹲。腰骨搁在臀部骨盆上,先松胯的下蹲,腰骨一点不受力,这样才有松腰可言。腰松了,胯也松,这是腰和胯的双赢。下蹲到脚底至站起来的过渡动作,不能势滞劲断,要松沉下又要顺势上,谓之借地心力打拳;松沉到脚底的自然升腾,产生反上传劲和地面反座力推动力起脚跟劲走膝窝、裆、胯、腰脊、颈头,这个沉顶对拔松开的势态,是劲力劲道的需要,也是太极拳运动中平衡的需要。从练拳实践得知:在行拳走架中,轻松自如的蹲下和顺势站起,方显松腰松胯松膝的较好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