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苏联为何置之不理一路穷追猛打攻到日本本土?

谮璨TDiz6670


这事儿其实挺逗逼的,说实话毛熊到也不是完全置之不理,只是阴差阳错之下鬼子给了他们一个完美的借口。有了这个借口的毛熊就没理会鬼子天皇的《停战诏书》,一直把鬼子按地上狠抽到签订投降协议的9月2日,故事还得从1945年8月8日的午夜说起。

缺德的毛熊

那一天的午夜11点,毛熊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同志来到日本驻莫斯科大使馆,向鬼子大使武藤尚武递交了宣战书。宣战书声称毛熊将在8月9日零时与鬼子进入战争状态,也就是说只给了一小时准备时间。

这种技术性宣战本来就处于犯规的边缘,只不过鬼子珍珠港事变时候和美国也是这么玩儿的,所以武藤尚武同学感觉还好。可莫洛托夫前脚走出大使馆,后脚整个使馆就彻底停电了,这已经不是技术性宣战,而他喵的是技术性不宣而战了,武藤尚武一口老血飚在墙上,只想问问毛熊还能不能再缺德点?

毛熊的答案是能!一小时零一秒后,华西列夫斯基大手一挥,150万大军就兵分三路铺天盖地的冲向东北。最他喵缺德的是打伪满首都长春居然还是两面夹击,完全断掉了黑龙江驻扎日军南撤的退路,钳形攻势玩到丧心病狂。

懵逼的鬼子

关东军那边完全被这帮灰色牲口打懵了,即使依靠战斗本能组织零星抵抗,但毫无卵用,一个星期都不到,毛熊装甲部队狂飙了快400公里,而且用运输机把伞兵撒的满地都是,到8月14日里长春都不到200公里了。

8月15日挨了應酱两发蘑菇蛋的招核天皇裕仁在电台里发布了《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并在次日起停止一切抵抗行动。可问题在于那时代的广播效果极差,关东军没收到,而且鬼子大本营也没给关东军停火命令,所以那群鬼子就真不知道或者装不知道的继续抵抗。

毛熊这边倒是知道停战,可是半路收兵不符合他们抢钱抢粮抢人的期望,正犹豫该咋整时候发现鬼子居然还在打,得!瞌睡给枕头!关东军都是好人啊!于是这帮家伙也就以关东军没有放弃抵抗为借口继续攻击,并且提前发动了对日本外岛的登陆作战。

硬抢的外岛

很多资料显示毛熊登陆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的日期是8月13日,其实这也是毛熊耍的小心眼。他们的登陆行动也是兵分三路的,除了上面两个目标外,还有一个是朝鲜的山峰县港口,13号他们占领的其实朝鲜港口。

他们攻击千岛群岛的准确日期是8月18日,打萨哈林岛的日期是8月15日,也就是说他们在知道鬼子肯定投降的情况下还在进攻。后来岛上的鬼子都开始撤军了毛熊也不撒手,一直打到8月25号左右才停下。

至于陆军那边一直冲到8月22日抵达旅顺和大连,又在8月26日把跟外界失去联系的虎头要塞给端掉才拉倒。后期一些重点城市他们已经来不及用装甲部队占领,直接空投点伞兵过去就武装抢劫了。


总结起来吧!毛熊知道鬼子投降后置之不理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那时候停止前进不符合他们的利益,鬼子的抄家货他们不准备放手,日本外岛也是实实在在的领土,另一方面关东军没有放弃抵抗也给了他们足够的借口。扯淡完毕。


历史吐槽机


1945年8月8日,日本长期驻苏联的大使佐藤尚武,突然接到了斯大林的密友莫洛托夫递交的宣战书,瞬间呆若木鸡。

佐藤尚武含泪地说到:“日本已经被美国打得摇摇欲坠、体无完肤了,为何苏联要趁日本倒下之际突然宣战,是要置于日本死地吗,之前你苏联不是说过苏日和平共处吗,你们苏联言而无信、落井下石……”

莫洛托夫微笑地说到:“给你们一纸宣战书已经算是看得起你们了,要是苏联也学日本对待美国一样不宣而战,关东军早就灰飞烟灭了,知足吧,你赶紧告诉关东军准备接招,德国投降后我们的装甲车好像生锈了,先上点油第二天早晨就到……”

佐藤尚武哀声说道:“不打行不行呀,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之前签订的苏日互不侵犯的条件,日本一直不敢越雷池一步,已经做出巨大让步,就差给苏联跪下了……”

莫洛托夫低声说道:“事到如今,我就告诉你个秘密吧,在雅尔塔分赃大会上,英美已经同意将你们的千岛群岛划给了苏联,不晓得吧,开出的那些条件都不够塞牙缝,迟早都是苏联的,苏联的野心你又不是不知道,此次宣战,说不定北海道成为苏联的领土之一。”

莫洛托夫最后说道:“对了,佐藤尚武阁下,别想着逃跑,斯大林已经决定日本投降后将你作为间谍处理,先扣留个一年半载。”

1945年8月9日凌晨,斯大林命令华系列夫斯基率领一百五十多万大军出击东北的关东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路穷追猛打,打得曾经不可一世的关东军溃不成军。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无条件投降时,但是关东军仍在继续抵抗,直到8月18日,关东军司令部才正式下达停止命令。而苏军干脆装聋做耳,继续攻城略地一直越过了三八线以南。

1945年8月30日关东军全部解除武装后,苏军还没有停止军事行动,并准备进行日本本土登陆以扩大战果,不仅仅是因为英美许诺的千岛群岛还没到手,斯大林还奢望着同德国一样与美国分一杯羹,殊不知在登陆北海道之际被美国无情打脸了,但是占领千岛群岛这个战略要地对苏联意义重大,已经满载而归的斯大林也知足了,才命令部队停止了前进的脚步。

而早在三个月前,日本内阁召开的御前会议试图向斯大林抛出橄榄枝,希望斯大林能以自己的威望出面调停战争,而斯大林也很想知道日本私下是否和美国有过接触,因此苏日双方一直在斗智斗勇,出现了一场诡异的外交。在这一期间日本被苏联玩得团团转,苏联驻日大使马立可一直在配合莫斯科假戏真演,让日本误以为苏联并无意对日宣战,因此关东军放松了对苏联的警惕。当斯大林的代表莫洛托夫将宣战书拍到驻苏大使佐藤尚武桌上时,关东军再备战为时已晚,冰冷的西伯利亚干已经在向关东军招手了。


赛门之略


1945年8月8日苏联开始对日作战,出动了大约150万军队,直接进入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1945年8月15日日本就宣布投降了。至此当时的日军已经全面的停止反抗了。

但是这个时候苏军并没有停下进攻的脚步,而是一直打,从中国东北一直打到了朝鲜北部,如果不是因为后勤补给没有跟上,苏军暂时停滞了,给了美军仁川登陆的机会,那么可能整个朝鲜半岛都被苏军占领了。

苏军在进攻朝鲜的同时也占领了库页岛,千岛群岛等等。至此苏联的势力彻底进入到太平洋地区。为什么日本投降了苏联还在一直进攻呢?

首先来说苏联不得不进攻,其实可以看当时日军占领的地盘就一目了然了,当时苏联在太平洋地区根本没有进入太平洋的港口,因为库页岛,千岛群岛都在日本人的手里,苏联军舰要进入太平洋的话,那么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即使日本投降,苏联也必须要拿下这些地方,不然苏联就永远成不了换太平洋国家的行列。也就无法和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相抗衡了。

其次来说这个本来就是苏联应该有的,其实在德国战败之前,也就是1945年2月的时候当时美英苏就已经在考虑战后国际秩序的问题了,根据《雅尔塔协定》日本的千岛群岛,南库页岛,包括现在日本所谓的北方四岛其实当时划给了苏联。所以日本投降了,苏联还在进攻这些地方那么苏联也是说的过去的,因为这个已经是签订好了的。

再就是俄日之间的矛盾可不是从苏联开始的,早就沙俄时期就已经有了,日本占领的库页岛,千岛群岛本来之前就是属于沙俄的,只是日俄战争的时候沙俄战败了划给了日本,苏联当然要拿回来了。

还有苏联和美国的竞争,日本战败为什么没有像德国那样被分区占领,就是因为苏联的势力没有进入到日本本土。当时美军已经在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本土登陆了,苏联也不敢继续南下了,不然的话苏联会看着美军一家占领日本吗?看看现在的俄罗斯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为什么如此的弱小,就是因为有日本在,这个也是当时苏联势力没有进入日本留下来的后患。所以苏联当时也是一心的想要多在东北亚地区占领更多的地盘,才有资格和美国在这个地区有抗衡的能力。如果不是美军已经在北海道驻军了,不然苏联还会进一步的南下占领北海道。


中国历史研究所


雅尔塔会议确定战后要成立联合国,而苏联在联合国“五常”中非常孤立,斯大林也深深的知道作为当时全球唯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要想在未来的联合国中有话语权就必须要有“一票否决权”,为此斯大林不惜答应罗斯福,帮着中美出兵东北打击日本关东军,加速日本的败亡。就在雅尔塔会议召开前,战后局势其实已经越来越清晰,英美两国和苏联的对立几乎不可避免,那么苏联该如何应对这种对立呢?

在如何应对战后美苏对立局面的问题上,斯大林可谓深谋远虑,斯大林下令苏军一路西进,尽可能多的解放被德军占领的国家,苏军钢铁洪流碾过的土地战后都变成了苏联的势力范围,于是苏联和北约国家之间有了一个“缓冲地带”,而这个“缓冲地带”就是其他华约国家。除了在欧洲布局外,斯大林下令解决日本关东军,而且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苏军仍然继续进攻直到拿下北方四岛为止。

因为斯大林很明白日本在二战后会成为美国的附属国,因此美国会把日本打造成遏制苏联向南发展的屏障,阻止苏联海军南进太平洋,甚至美国有可能把打造成从远东地区威胁苏联本土的军事基地。正因如此,斯大林霸气侧漏,下令苏军一直推进到拿下国后岛为止,有北方四岛作为屏障,苏联红军就有了随时威胁驻日美军,确保苏联海军拥有南下太平洋的出海口,斯大林此举真可谓高瞻远瞩,而二战末期的苏联军力强悍,根本不必理会日本的想法。

斯大林不愧为大战略家,拿下北方四岛,让日本至今如骨鲠在喉又无可奈何,在必要的事后,俄罗斯可以把战略武器部署在这几个岛上,吓尿日本的同时吓坏驻日美军,可以说只要握手北方四岛,俄罗斯就多了一个制衡美国的筹码,在关键时刻往往非常管用。


毒刺剑客


日本可以选择什么时候挑起战争,但不能决定什么时候结束战争。战争的结束时间要看胜利者的意愿,苏联是二战的战胜国,而日本的是二战的战败国;战败国可以选择投降,战胜国也可以选择不接受投降。虽然日本天皇裕仁在1945年颁布了所谓的《终战诏书》宣布投降,但苏联却一路穷追猛打,占领了北方四岛。这实际上是苏联在为即将建立的二战以后的国际格局做准备,希望在与美国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最优先保证的是自己的国家利益,虽然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了,但并不完全符合苏联的战略利益!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目的没有达到战争就不可能停止!除非有强力的外部势力的介入,否则不仅是北方四岛且整个日本都有可能被苏联占领。

具体来说苏联之所以致日本的投降诏书于不顾,一路穷追猛打并攻打到日本本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苏联有潜在的以及现实的复仇意识。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俄国战败;这对于当时的沙皇俄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耻辱与伤害。自诩为帝国主义强国的沙皇俄国在这次战争中不仅利益受到了损失,而且荣誉也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从日俄战争以后,日本确立了对俄国的心理优势。在当时的西方优越论的影响下,被一群小矮子打败是强壮的俄罗斯族所不能承受的。到了1939年二战开始之前,日本又再一次的挑衅苏联,发动的诺门坎战役;虽然最后日本失败了,但日本的行为其实是对苏联的又一次的挑衅与蔑视。以俄罗斯族为主体的苏联会不会放过日本?绝对不会!

第二,苏联在二战中的经济损失巨大,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弥补经济损失。日本人之所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因为经济危机对日本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而苏联之所以对日本的投降置之不理,而一路打到日本本土也是因为经济危机。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了2780万人口和2000多亿美元的财产,如此巨大的损失怎么弥补?自然是谁造成的损失就找谁弥补,所以苏联第一找德国,第二找日本。毕竟日本也对苏联进行过军事进攻。在苏联看来,战败的日本就是他们的战利品。

第三,重点想要确立地缘政治上的优势地位。近代史上,苏联与日本之所以屡次发生战争,就是因为苏联与日本发生了地缘上的冲突。日本想要占领中国的东北以拓展生存的空间;苏联也想占领中国的东北以扩张自己的力量。其实是苏联与日本都想称霸亚洲,以掠夺更多的经济利益。这样就使得苏联和日本发生了不可避免且不可调和的冲突。苏联攻入日本本土,是想在把日本的力量彻底驱逐出中国东北在基础上最终解决与日本的地缘冲突。彻底确立苏联对日本的战略优势地位,防止日本死灰复燃。苏联占领北方四岛,意味着在日本的脖子上架上一把刀;日本再也不能凭借地缘优势给苏联造成军事威胁。

第四,苏联想要确定在太平洋的海军优势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虽然苏联在中国的旅顺和大连拥有军事基地,但实际上并不保险;因为当时中国是由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而南京国民政府一直以美国马首是瞻。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有可能失去在中国的军事基地。为了保障自己在二战后的战略利益,苏联必须有不受美国影响的太平洋海军军事基地。什么样的土地不受他国影响,自然是自己的领土不受他国影响。在这样的战略考量下,苏联一路猛攻,占领了北方四岛。这就减少了苏联的海参崴的军事基地所受到的军事威胁。加强了苏联对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和控制。

第五,苏联想要在与美国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二战结束之前,美英苏等国领导人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了会议,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并在此协定的基础上形成了雅尔塔体系。这个体系确立了二战后的新的国际秩序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实质上是美苏两个大国瓜分了世界。既然如此,自然是谁抢的多谁的利益就大。苏联占领日本可以确立对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战略优势地位,为了形成这种对美国的优势,苏联是不会停止进攻日本的脚步的。

第六,战胜国签订的文件是有法律效力的。在克里木会议上,美国与苏联签订了《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在协定中规定“千岛群岛让与苏联”。也就是说,苏联进攻到日本本土是符合法律的。除非推翻二战后的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否则日本是没有理由要求现在的俄罗斯归还所谓的北方四岛的。当苏联表现出想要占领整个日本的意图以后,美国才以强大的实力阻止了苏联,因为苏联的这种做法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第七,千岛群岛的战略地位重要。千岛群岛面积广大,约为5000平方公里;而且是日本最重要的出海口;占领了千岛群岛就意味着占领了控制西太平洋的优势位置。因为这个地方是优良的港口,可以停放大型舰船。也就意味着苏联可以在这个地方建立大型的军事基地。实际上现在在北方四岛就有飞机场和潜艇基地。既可以监视日本,也可以遏制美国。拓展了苏联的战略空间和反应时间。对以后与美国的冷战形成一定的优势。

第八,苏联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了日本。二战结束以后,形成了两极格局。其中一极是美国,另一极则是苏联。也就是说苏联是世界的掌控者之一。而当时的日本却是二战的战败国,国力极度衰弱。生产及生活资源极其匮乏,国家经济已经崩溃。崩溃的日本小矮子的求饶的声音是打动不了强壮的俄罗斯熊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话只能建立在力量平衡的基础上,力量失衡的状况下是没有谈判的,有的只是战争!

从上述理由可以看出,苏联之所以在日本投降以后仍然一路穷追猛打并攻入日本本土,实际上是国家之间的利益博弈。要想在博弈中保证并获得自己的利益,只能依靠自己强大的国力。有力量才有平衡,有平衡才有谈判,有谈判才有利益。实力强大的是棋手,实力弱小的只能是棋子。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打与不打看的是政治上是否需要以及实力上是否允许。日本是犯有严重罪行的二战的战败国,只有深刻的反省与悔悟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原谅。


历史纬度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宣布投降之后,欧战已经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只有亚洲的日本还在苟延残喘。日本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但日本却还满怀希望。其实日本也知道自己肯定打不过四大盟国。当时日本希望能够和盟国达成和平协议,能够“体面”地结束这场战争,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的利益。日本之所以有这种想法,主要是因为当时苏联和日本之间并没有相互宣战。日本希望苏联能够出面调停这场战场,日本在维护自己最大利益的基础上,结束这次战争。

1941年苏联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苏联和日本在二战期间一直没有相互宣战。虽然此前,苏联已经宣布该条约失效,但是苏联并没有对日本宣战。日本在战争后期,寻求中立国调停,尤其寄希望于苏联的调停。1945年8月8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会见日本大使佐藤尚武,向其递交《苏联对日本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宣言》。佐藤尚武接到宣战书的时候,已经是8月8日深夜,苏联对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日本最后的希望也最终破灭。

苏联远东红军发起歼灭关东军的时候,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另一颗原子弹,中国的抗日力量也发起反攻,日本在多重打击之下选择无条件投降。日本无条件投降之时,日苏之间尚且处于战争状态。苏联红军一直打到了8月17日,日本关东军几乎已经丧失抵抗能力。8月18日,日本关东军总司令下令投降。苏联红军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共歼灭关东67.7万人,其中打死8.3万人,俘虏59.4万人。苏联消灭关东军之后并没有立即停止进军,而且继续打击日本人。苏联红军携战胜之威,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高歌猛进。苏联红军又接连占领了库页岛南部地区、千岛群岛地区,以及日俄争议的北方四岛。这些地区在二战爆发以前已经属于日本的领土,苏联等于把战火烧到了日本本土。苏联在战争之初始终没有对日本宣战,为什么战争已经结束苏联却对日本穷追猛打呢?

二战后期几大盟国召开多次国际会议共同探讨战争局势以及战后世界重建。雅尔塔会议是众多会议中最重要的一次,会议的许多决议直接关系到战后世界的重建问题与势力范围划分问题。雅尔塔会议划定了美苏两国的势力范围,以及战后的一系列问题。由于当时苏联并没有对日本宣战,美国为了减少自身伤亡而极力推动苏联对日作战。英美为了尽快推动苏联对日作战,满足了苏联的部分要求,其中就包括苏联收回了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岛屿,占领千岛群岛等地区。苏联占领这些地区有了法理依据,苏联可以根基自己的喜好占领这些地方。只不过苏联的选择是通过武力的手段占领这些地方。

虽然当时日本天皇已经宣告投降,但是不少日军并没有立即放下武器,不少狂热的战争狂人还希望奋力一搏,甚至有人至死不降。日本关东军也没有立即放下武器,一直在和苏军死战到底。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下令投降以后,仍然有不少日本军人躲在堡垒里面继续负隅顽抗。面对不投降的日本军队,苏联自然会予以坚决消灭。苏联红军在中国军民和朝鲜人民革命军的配合下,肃清了中国东北、朝鲜三八线以北的地区、库页岛南部、千岛群岛等地等日军。

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投降之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进入尾声。当世界上可以抢夺的胜利果实已经不多。苏联在整个二战期间把主要精力放在欧洲战场,专心致志打击德国。苏联一直到了1945年8月8日才对日本宣战,而此时美国已经和日本打了3年多,而且还在日本投放了原子弹。此时已经到了摘去胜利果实的时候,苏联如果不尽力采摘的话,美国将会获取更多胜利果实。苏联从对日本宣战,到日本投降只有七八天时间。这七八天时间苏联能够获取多少胜利果实,苏联还没有来得及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日本便已经投降。所以苏联红军才会继续打击日本,一直打到日本本土。正式由于苏联继续攻击到日本本土,所以才获取了更多的胜利果实。

日本非常了解苏联的手段,也知道苏联对待战争俘虏的态度。苏联在进攻德国的时候,曾经出现过德国军队拼死抵抗,越过苏联的战线向英美盟军投降。虽然雅尔塔会议中把千岛群岛等地划给了苏联,也有可能出现日本军队带着这些地方向美国投降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苏联极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苏联出兵占领这些地方既有法理依据又可以造成既定事实。这样既可以防止美国人翻脸,也可以防止日本人拒不认账。

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已经划定势力范围,重新划分世界。如果想在战后世界获得更多话语权则需要有足够的实力,也需要有足够的战功做为支撑。苏联在欧洲战场上有足够的战功,苏军解放的地区都成了战后苏联的势力范围。苏联也是打败了德国的最重要的国家,所以苏联在欧洲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但是苏联并没有在亚太战场立有多少战功,苏联在远东地区的话语权就会相对较小。苏联要想扩大自己战后在远东地区的话语权,就需要有足够的战功支撑。苏联为歼灭关东军调动了一百五十多万大军。苏联红军歼灭关东军之后,继续扩大战果是为了积累自己的战功,而且抢夺更多的地盘。苏联扫除的日本军队越多,解放的被日本占领的区域越多,日后在远东地区的话语权则会越重。所以一定要打到日本,以求积累足够的战功。

苏联在战争中的损失非常惨重,苏联想要利用难得机会尽可能补偿自己的损失。苏联在欧洲洗劫了德国,在亚洲要从日本身上弥补损失。苏联远东红军肃清我国东北的日军之后,把东北的工业设备几乎前部拆走。苏联要获得更多补偿,所以只能继续扩大战果,继续打击日本,一直到了日本本土。

苏联非常明白自己在远东的实力不如美国,苏联在二战中也损失惨重,需要治疗战争带来的伤害。苏联只能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欧洲,巩固自己在欧洲的势力范围。所以苏联战后也没有强行分区占领日本,最终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苏联其实之前已经做好了不占领日本的心理准备。既然苏联决定放弃占领日本,则要从其他地方获得一定补偿。苏联最终选择继续扩大战争,占领属于日本的一部分领土。


事实证明苏联继续扩大战争,占领日本部分土地的决策是正确的。几十年过去了美国已经放弃了对日本的占领,苏联(俄罗斯)获得的却是实实在在的领土。如果当年苏联不继续战斗的话,现在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话语权可能会大大减少。


依稀说史


因为斯大林耳聋没听见呗!

明明都颁布了所谓的《终战诏书》,拐弯抹角地宣布了日本无条件投降。但此时的苏联仍然不解风情,执意要秋风扫落叶要了日本的命。虽然这种难看的吃相非常符合俄国人的性格,但斯大林更有用力过猛的理由。

因为此时的日本再也不是1940年风头正盛且能和苏联签订《苏日中立条约》的那个大日本帝国,而是被美英等国群殴,随时会当场去世的小日本。

这样的日本,根本就没有与苏联进行停战谈判的资本,裕仁天皇在日本高高在上,但是在斯大林面前啥都不是。

此时唯一能够让苏军停下的,是苏联的盟友,具体来说就是美国。


因为在苏联出兵前的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晤,为敦促斯大林于德国投降后出兵日本,减轻美英等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压力,罗斯福与斯大林密约,以维持蒙古现状、库页岛南千岛群岛划归苏联、旅大商港国际化、中东铁路交还苏联等作为苏军出兵的条件。

作为精明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不会放弃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此时的杜鲁门政府遵守约定,允许苏联夺取约定权益,斯大林可以夺走日本的一切希望,即便日本天皇跪倒在斯大林的面前都无济于事。

而事实上,即便作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且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裕仁天皇的《终战诏书》在日本仍然达不到一言九鼎。


就在于人建华颁布终战诏书的前一天,少数陆军省和近卫师团少壮派参谋人员为阻止日本向盟军投降,杀害了近卫师团长森赳,并一度占据了宫城。虽然政变最终失败,但日本无条件投降前各方势力的群魔乱舞可见一斑。

长期以来,和根深蒂固的日本天皇制度相比,“下克上”传统同样浓重,日本帝国主义也正是在一次次下克上的试探中走向了侵略扩张的不归路。

作为侵华的主力和急先锋,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素有“皇军之花”的称号,然而这支军队自成立的那一刻开始,就从未对天皇言听计从。从1945年8月9日150万苏军对关东军发起摧枯拉朽打击的那一刻开始,关东军的反抗也随之展开。虽然此时的关东军由于太平洋战争和回访本土的需要,精锐被大量抽走,但即便是空架子,关东军仍有60万众的庞大规模,这是关东军抵抗十天的重要条件。


直到1945年8月18日,关东军总部才下达停止抵抗缴械投降的命令,而此时距离裕仁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已过去三天时间。

所以,苏联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势头、美国的作壁上观以及日本“下克上”传统的最后疯狂, 是苏军在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依然穷追猛打的原因所在。

但即便攻势凌厉,苏军仍未攻占日本本土。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的及时介入。


虽然美国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投下的两颗原子弹,极大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进程,在太平洋地区占据了战略主动,但苏军相比于美军更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天然优势,于是苏军向东北、朝鲜半岛等地迅速推进。

而措手不及的美国只能和苏联约定以北纬38度线作为受降界限,借此拖延时间,但斯大林却认为38度线以北的北海道也应该是苏联的势力范围。既然战后德国被美苏等国肢解,日本也应该是同样的命运。

但占据战略主动的美国却不想与苏联分享战后的喜悦,于是抢先登陆日本本土的美国将领麦克阿瑟警告苏联不许登陆日本本土四岛,并摆出一副不惜一战的态势,最终斯大林不得不放弃占领北海道的意图,日本避免了像德国那样被肢解的命运。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也标志着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个事件也说明日本人还不是像武士道精神说的那样死心眼,整体玉碎(日本政府曾说“一亿人玉碎计划”)。



当然促成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原子弹这个催化剂,在1945年8月初,美国向日本本土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导致数十万人死亡。日本人还真是被吓怕了,当然美国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自身的伤亡,毕竟在反攻日本的战争中,可不是那么轻松,日本人的抵抗还是很顽强的。

然而日本人虽然宣布无条件投降,而苏联人却根本不买账,当时苏联大军刚进入我国东北攻打日本的关东军,没打几天日本就投降了,苏联这100多万大军的动员,怎么可能白跑一趟?所以不管日本人投降还是不投降?都要继续打,打够本,捞够钱为止。



但最终还是美国人帮了日本一把,虽然苏联军队的攻势很猛,不仅快速收回了被日本占领的库页岛南部以及千岛群岛,还趁机占领了日本的北方四岛,如果不是美国人及时阻止和日本快速投降的话,日本的北海道都可能保不住,到今天可能日本就要与俄罗斯讨论北海道问题了。

其实苏联的目的非常简单,那就是疯狂的报复日本,当年日俄战争,俄罗斯战败,苏联定要加倍报复回来。同时也趁机抢一把好处,把日本肢解了更好,至少苏联能够占领相当一部分日本领土。



所以从哪方面来看?日本人都要感谢美国,美国人帮助日本保存了基本的领土,并在二战后帮助日本恢复经济,还开放了市场,让日本崛起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

所以今天日本人对美国人的服气,定是有感而发的,国际格局的阴差阳错,让日本虽然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而并没有遭受到处罚。美国对日本真的是太好了。


大正看世界



两个原因:1、苏联海军实力太弱;2、中亚比占领北海道更重要

1945年8月15日之后,苏联宣布对日宣战,在日本关东军已经投降,且大量主力被抽调到太平洋战场的情况下,苏军在短短15天时间里依然阵亡了3.2万人,500多辆坦克,600多门火炮和100多架飞机。

当然,苏军的装备损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坦克型号太老,多是T26这样类型的坦克,开战后机械性损耗占90%。

另外,由于西伯利亚铁路运力有限,西线精锐苏军很难调到远东地区,而且苏军海军实力薄弱,所以苏联即使占领了北方四岛也很难进一步大规模登陆北海道,除非有美国的配合;但是很显然,美军是绝对不会配合苏联占领北海道的。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苏联来说,更重要的是确保对唐努乌梁海的“合法”占领,这比单纯占领北海道重要得多。


因为斯大林比美国更早一步认识到二战后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那么这样一来,保证苏联远东不会出现一个巨大的仇视苏联的国家比苏联单纯占领北海道要重要得多。

或者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即使苏联真的占领了北海道乃至整个日本,但是远东内亚地区在与美国的争夺中失败了,远东内亚与苏联毗邻地区出现了一个仇视苏联的国家,至少在1945年以后苏联就必须在远东地区一直到中亚地区囤积重兵。而因为本身海军的孱弱,即使苏联占领了日本,也损失面临被美国海军切断与大陆联系的风险,这样一来,对于苏联来说占领日本又有什么意义呢?


除非苏联在远东地区以日本为基地大力发展海军,可是苏联从远东一直到中亚面临的陆地军事威胁怎么解决呢?

说白了,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所有政策更多时一种自保,保护自己领土安全,保护自己西伯利亚铁路不被切断,本质上不是一个进攻的策略,所以,对苏联来说,确保漫长边境线的安全比单纯占领日本全境要重要得多。

更实际的是苏联根本没有可能占领日本全境所需要的海军,而二战后作为海军实力可以吊打全世界所有海军的美军又怎么可能坐看苏联占领日本呢?


兰台


既然属于历史领域也来说两句。

首先纠正一下,二战后的日本本土一词适用并不恰当。根据波茨坦公告,二战后的日本本土仅限于本岛的:九州、四国、本州、北海道四个区域。

二战时的日本军国主义可谓骄狂横行,侵略中国,横扫东南亚,又袭击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终招致天怒人怨。

随着法西斯德国的灭亡,45年美苏英三巨头发表了德茨坦公告,对结束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做出了安排。

但人算不如天算。美国人当时包括试验中的原子弹共有三颗,用于实战的是两颗:一个叫胖子,一个叫男孩,分别投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那叫一个惨,一座城瞬间化为灰烬。

日本的玉碎计划(以全民死亡造成美军一百多万死亡)被叫停,为避免亡国灭种,决定无条件投降。这样本来以同盟国共同占领日本的计划由美国一家提前实现。


等苏联消灭了日本关东军,只能占领四岛(国后、择捉、齿舞、色丹),俄称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至今争议不断。这也成了俄日两国极少数没有签定和平条约的国家。

俄前总统(现总理)梅德韦杰夫多次登上四岛宣示主权。并称俄罗斯的国土够大,但没有一吋是多余的。



至于以后局势的发展走向,还须待进一步观察。毕竟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在紧要关头,人们想不到的东西或许也可做为筹码进行交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