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墓葬最有可能在哪裡?

天老地老


我來回答,成吉思汗卒於1227年夏天,見諸記載的是,在攻取西夏的幾天後,成吉思汗疾病發作,死於急症,終年65歲。儘管有各種傳說,但大多不足為信。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塔塔爾妻子也遂幫其整理了遺容,隨即,在衛隊的護送下,返回蒙古。至此,再無成吉思汗安葬、陵寢的任何記載。有關成吉思汗陵寢的秘密,就成了千古之謎!

據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蘇聯曾組織考古,勘察了所謂的蒙古禁地,既位於今蒙古與西伯利亞交界的,肯特山脈方圓數百里的一個地區,在成吉思汗時期,就已經劃定了的,除了黃金家族的成員,其他人禁止進入的地區。如果有成吉思汗的陵寢,這個區域是最有可能的。

經過數月的勘察,一無所獲,隨後、這一地區成為了駐蒙古蘇軍的基地,一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蘇軍撤出蒙古,也沒有關於成吉思汗的相關報道。

根據歷史記載,以及成吉思汗的宗教信仰,蒙古人葬禮的習俗,最大的可能,就是成吉思汗的陵寢並不存在,只是後世人們的猜測!

其一、蒙古人普遍信仰薩滿教,而成吉思汗本人是萬物有靈論者,信奉長生天,崇尚自然,沒有輪迴的概念,所以,也沒有保留遺體的意願,生於天,死後也歸於天,才更符合成吉思汗本人的願望。

其二、喪葬的禮儀和宗教信仰密不可分,蒙古人信奉長生天,蒙古草原自古的喪葬禮儀就是天葬,這也是融入長生天的最好方式,人的靈魂才可以最大化的昇華,而葬於土地,顯然是和這一習俗相違背的。

其三、據史料記載,也遂整理成吉思汗遺體的細節是,以香料擦拭身體,以白袍裹身,最後裹上厚重的毛毯,這樣的處理遺體的方式,顯然是不適合土葬的。

所以,成吉思汗最有可能的喪葬方式就是天葬,而葬禮的地點,最有可能的就是蒙古禁地的某一特殊地點,現今,內、外蒙古無處不在的所謂成吉思汗陵,只是用於祭祀成吉思汗的場所而已。


三體之外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死後究竟埋藏在哪裡?一度成為謎團,甚至到了現在,考古學界都沒有一個定論。其實如果有些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不僅沒有發現成吉思汗的陵墓,元朝其他一些帝皇的墓穴,也是一直沒有頭緒。


早在2008年的時候,就曾經有一條爆炸性的新聞:一支日本和蒙古國組成的考古隊,他們聯合宣稱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發現了成吉思汗的墓穴。

可靠性到底有多大?是不是隻是為了贏得噱頭?還是說蒙古國為了自己的面子,非要把祖宗成吉思汗,拉到自己國家境內呢?今天就帶大家來探討一下,成吉思汗的墓穴最有可能是在哪裡?

成吉思汗之死,涉及到墓穴可能地點

成吉思汗的原名是鐵木真,出生在貴族家庭的他,註定著有著不平凡的一生。他所建立的蒙古國,成立於1206年,原名鐵木真的他也被冠以尊號成吉思汗。

這在蒙古語當中,是說像大海一樣偉大的領袖。其實也有一點疑惑,蒙古身處內地,很少有接觸到海的機會。為何會給他們的領袖起了這樣一個名字?而且現在的蒙古國身處內陸,也設立了蒙古海軍,當然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

有關於成吉思汗的死,一直以來也是眾說紛紜,但是有這四種最為流行的說法。


《蒙古秘史》記載:成吉思汗死於出征西夏的前一年,當時是由於在打獵的時候,不小心從馬背上摔落,回營後高燒不退。

本來是打算暫時退軍,但是當時西夏使節出言不遜,讓成吉思汗更加生氣,堅持抱病出徵。結果雖然西夏打了下來,但是自己也死在了軍營當中。

然而在13世紀40年代的時候,也就是成吉思汗時期後期。羅馬教廷曾經派遣使節普蘭諾·加賓尼出使蒙古帝國,他在見聞錄當中記載:成吉思汗是死於電擊(雷電),並非是外界所傳從馬背上摔落。

不過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旅行記當中,卻稱成吉思汗是在攻打西夏過程當中,不小心中箭而亡。當時成吉思汗手下為了面子上好看,對外宣稱是從馬背上摔落病逝。

而最離奇的,應該是清朝作書《蒙古源流》。這本書當中記載:成吉思汗卻是死於美女之手。在攻打西夏的時候,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晚上侍寢的時候被她刺殺,因此病重而亡,王妃本人則是投黃河自殺。


不過如今的史學界,基本上還是傾向於第一種,也就是蒙古秘史當中所記載。成吉思汗作為蒙古帝國的開創者,其死後到底應該埋在了哪裡,想必也讓當時後人愁破了頭。

成吉思汗埋葬地點

自古以來一旦涉及帝皇的事情,儘管有著史官記載,但是由於存儲不當,後世所瞭解的不多。再加上皇帝地位尊貴,很多典籍不允許公佈,也隨著歷史的推薦,很多故事都消失在了長河當中。

和他死亡情況一樣,有關於埋葬地點,歷來的說法也都不一樣,但是也都大致可以歸結為四種。

一是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三是位於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四是位於寧夏境內的六盤山。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而且700多年過去,仍然無法確定,是因為元朝特殊的密葬制度。根據這一制度,元朝帝皇最終埋葬地點,不建立標誌、不對外公佈、不記錄檔案,因此很難尋找。


也有人有疑問了,後人怎麼祭祀呢?難道只能抱著一個牌位?其實當時也有一招,只是不一定靠譜罷了,可能是個傳說,大家聽聽就好。

是說在埋葬之後,在埋葬地點當著一隻母駱駝的面,殺了他的小駱駝。然後再用1萬匹馬,在埋葬地附近飛奔,把所有的痕跡破壞乾淨。

等到以後祭祀的時候,只要把母駱駝牽到附近,就會聽到她的哀嚎。順著這個聲音去找,自然就可找到。不過這種說法一看就不怎麼靠譜,難保母駱駝以後不出意外,到時候可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到哪去找這些墓穴?

至於埋葬於蒙古國肯特山,曾經是因為有典籍如此記載:成吉思汗在肯特山的一株大樹下靜思,最後對周圍的隨從說,等我死後就埋葬在這裡。

有關於這一論據,南宋的一名文人曾記載:成吉思汗在西夏去世之後,他的遺體被運到了肯特山下,挖了一個深坑埋葬。甚至還煞有其事的介紹了埋葬的方式:


取一獨木棺材,也就是截取粗大樹幹的一部分,中間掏成一人大小的空,隨後將成吉思汗的遺體放入其中。隨後這根獨木棺材將會深埋地下,再用萬馬踏平周圍,以抹去痕跡。

第二種說法比較靠譜,也是當今史學界很多人所贊同,將會在後面詳細介紹。

至於第三種在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山脈,甚至是青河縣的三道海。是因為曾經有考古學家在該處附近,發現了被人工掏空的一座大山。根據《馬可波羅遊記》,推測這可能是成吉思汗的墓穴。

因為在這本書當中記載:“在把君主的靈柩運往阿勒泰山的途中,護送的人將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為殉葬者”

至於第四種,這是根據蒙古族的習俗。按照過去蒙古族的習慣,在人去世之後三天內就要下葬。可以選擇天葬、土葬甚至說是火化,主要是擔心屍體腐爛之後,人的靈魂無法昇天。

因為當時攻打西夏的時間在夏天,屍體腐爛得很快。所以考古學家根據這種習俗推測,成吉思汗的屍體最有可能當場下葬,也就是在寧夏六盤山附近。


考古隊準備很久卻空手而歸——第二種

成吉思汗作為蒙古帝國的開創者,再加上最遠甚至達到了歐洲的多瑙河,以及埃及的金字塔。所以他死後的陪葬品必然非常豐厚,甚至有學者斷言,裡面的陪葬品未必不比秦始皇的差。

其實這並非是危言聳聽,因為成吉思汗一生征討20多個國家。雖說沒有完全佔據,但是蒙古鐵騎過一趟,國家當中的財寶基本上也會被成吉思汗掃蕩的差不多。這也是後代,為什麼一直尋找成吉思汗墓穴原因之一。

時間回溯到2000年,美國曾經有一支以億萬富翁穆裡·克拉維茲為隊長的考古隊,來到烏蘭巴托,尋找傳說中的成吉思汗墓。不過一開始被蒙古政府拒絕,最後拿出了自己幾乎全部的家當才說服政府。

克拉維茲在2001年的8月16日,曾經在烏蘭巴托東北處的一處森林當中,發現了一處木牆圍起來的十幾座陵墓。由此對外宣稱找到了成吉思汗墓,可惜後來證實是匈奴墓穴。

緊接著第二年,就在烏蘭巴托東北處發現一處三十幾座墓穴組成的陵墓群,對外宣稱是最可能的成吉思汗墓。可惜圍著他考察了四個多月,最後突然宣佈退出,因為受到了政府與當地人們的極力阻止。

因為在傳統觀念中,挖動陵墓會破壞運氣,甚至是損壞了祖先的靈魂。如此大張旗鼓的一支考察隊,最後忙活了這麼久,結果什麼有用的線索都沒發現。這第二種說法,也被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最有可能的說法——什麼都沒留下

上述記載有關駱駝密葬法,其實也是出自於《蒙古秘史》一書。除了用殺死小駱駝的方法,來記錄埋葬什麼地點。還有一點是當時蒙古人非常崇拜薩滿教,在薩滿教當中,人們對於靈魂的看重高於肉體。

據傳在成吉思汗死前,在他的鼻子下面放過一撮白駱駝的鬃毛。因為在薩滿教教義裡面,如此的做法是把他最後一絲靈魂,附著到了這撮駱駝毛上面。至於肉體早就被簡單的處理,如今可能早就化成了一捧土。
▲德爾扈特人祭祀衣冠冢

然而這一撮白駱駝毛到底在哪?他沒有成吉思汗墓這麼神秘,就在我們的鄂爾多斯草原。有著一支傳承了將近800年的守陵人,他們曾經是成吉思汗最忠誠部下的後人,也被稱作是達爾扈特人。

據傳說他們在800年前就守護著成吉思汗陵墓,但是對外宣稱的一直是衣冠冢。然而在上世紀因為抗日戰爭被迫遷陵的時候,曾經打開過一次衣冠冢。據說在裡面發現了一撮駱駝毛,以及一些骸骨。

有人說這一撮駱駝毛,就是當時寄託成吉思汗靈魂的那一撮。而且根據成吉思汗第34代嫡孫奇忠義所說,自己祖輩的傳說當中,確實有上述的說法。

所以成吉思汗墓穴本來就沒有,人家信奉的一直都是靈魂。


史之策


700多年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崛起於漠北,裹挾著蒙古草原上的滾滾鐵騎,將戰爭的硝煙漫卷了整個歐亞大陸,奏出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宏偉樂章。鐵木真的名號也因此響徹世界,成了讓人聞風喪膽,戰無不勝的征服者。


不過,再強悍的英雄人物也終歸敵不過自然規律,鐵木真也是凡人,同樣逃不過生老病死。1227年8月,鐵木真在親征西夏的途中,死於六盤山。

傳說成吉思汗死前曾留下三個遺囑:一是由窩闊臺繼承大汗之位。二是要利用宋金之仇,聯宋滅金。三是他死後秘不發喪,確保所有人不知道他的葬身之地。

而他的墓地,截止到現在諸多國家都在尋找都是一無所獲,居然不曾在歷史的歲月中留下任何痕跡。

那麼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墓葬最有可能在哪裡?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談談為什麼鐵木真的墓葬難以尋找?


一、鐵木真的下葬地點非常秘密。


鐵木真死後,手下將領遵循大汗遺命,“密不發喪”,由最忠心耿耿的將領把遺體運回故鄉。趕造好陵墓後,成吉思汗遺體被深埋地下。葬後,又出動上萬馬匹來回奔跑,將墓地踏平,然後植木為林。隨後,為首的將領命令800名士兵將造墓的1000多名工匠全部殺死,而這800名士兵旋即也遭滅口,以防止暴露埋葬地點,使得成吉思汗的皇陵能夠永遠不受打擾。  

另據傳說:成吉思汗下葬後,為保密起見,除馬匹踏平墓地外,並以一棵獨立的樹作為墓碑。為便於日後能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墳上殺死了一隻駝羔,將羔血撒於其上,並派騎兵守墓。等到第二年春天小草長出以後,墓地與其它地方分辨不出時,守墓的士兵才撤走。子女如想念成吉思汗,就讓當時被殺駝羔的母駝作為嚮導,引人們前來祭拜。


二、蒙古人的喪葬習俗。

蒙古人信奉薩滿教,他們將人看作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認為肉身取自大自然,死後自然要回歸大地。蒙古人在死後3天就必須下葬。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如果肉身腐爛還沒有下葬,那麼靈魂就將無所依附,更上不了天堂。

因此,蒙古人祭祀時,主要祭祀先祖的靈魂,而不是肉身。按照薩滿教的信念,人之將死時,其靈魂將會隨著最後一口氣,依附到最近的駝毛上。在鐵木真臨終前,手下就取來白色公馱的鬃毛,讓他的靈魂附著在這縷駝毛上,現在這縷駝毛,就放在鐵木真的衣冠冢裡。


因此,蒙古人死後,對屍骨埋在哪裡,並不看重。反而對靈魂的安放處,十分重視。靈魂的歸處,就是後人祭祀的場所,這也增加了尋找鐵木真墓的難度。


那麼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墓葬最有可能在哪裡?

近年來,各國考古學家都對鐵木真的陵墓展開了調查,各種線索紛至沓來

2002年,美國的考古學家,也聲稱在烏蘭巴托東北300多公里的地方,發現了疑似鐵木真墳墓。

同年,俄羅斯專家又提出,鐵木真的墓地應該在俄羅斯的圖瓦共和國境內。

目前,各國考古專家對成吉思汗墓地的圈定位置,比較認同四個地點:

一是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

二是位於蒙古國的杭愛山;

三是位於中國寧夏的六盤山;

四是位於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境內的千里山。


我國考古學家曾經在內蒙古的千里山發現過成吉思汗的家族圖,上面畫著成吉思汗的三個妻子,四個兒子的頭像,成吉思汗的陵墓埋在這裡也是有可能的。


最近,一支分別來自日本和蒙古的聯合考古隊宣佈:他們找到了可能打開成吉思汗陵墓之謎的“鑰匙”———成吉思汗的“靈廟”,如果“靈廟”身份得到確證,那麼將會在靈廟方圓12公里範圍內鎖定成吉思汗的陵墓。

這可能是21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

總之,鐵木真的墓地,至今仍然不得而知。


總結:成吉思汗陵墓難道真的是一個永遠無法揭開的秘密?借用當年蒙古國總統巴嘎班迪訪華時說過一話話:“成吉思汗在他的遺囑裡說道,讓他的陵墓永遠不讓世人知道。我們遵循成吉思汗的這一遺囑。我認為,成吉思汗陵墓在什麼地方就在什麼地方,這並不重要……讓它永遠成為一個謎底似的問題,使那些願意猜謎底的人繼續猜這個謎底吧。”


路之意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死後真實所葬地,和他的死因一樣,千百年來一直是謎一般的存在,儘管從沒間斷的有人前去進行探索,但最終的結果都是徒勞無功!


1227年8月,成吉思汗在親率大軍征戰西夏的過程中,不幸暴斃,而關於他的死因至今說法不一,成為謎一般的存在,

成吉思汗死因謎團!

據《蒙古秘史》記載:1226年秋天,成吉思汗率軍攻打西夏國,到了冬季雙方兵馬歇兵罷戰,於是成吉思汗就騎馬出去打獵,不想由於他所騎的馬匹受到驚嚇,致使成吉思汗從馬背上摔了下來,成為重傷,前方戰地醫療條件差,將士們便建議他先撤兵回去養傷,等傷勢痊癒再來攻打西夏,但成吉思汗怕被西夏人笑話,不願回去,後來雖然攻佔了西夏國,但成吉思汗的病情一直在加重,最終不治身亡!



當然也有野史記載,成吉思汗是遭雷擊而死。還有就是成吉思汗攻佔西夏後,讓西夏王妃為其侍寢遭西夏王妃刺殺身亡,(另一種說法是被西夏王妃咬掉生殖器疼痛而死)!

成吉思汗真實所葬地謎團!


成吉思汗的死因成謎,他死後真實所葬地更是謎一般的存在,關於他所葬之處比較主流的說法有四個地方,一是位於蒙古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於蒙古國的杭愛山;三是位於甘肅的六盤山;四是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境內的千里山。

當然還有一些非主流說法是成吉思汗被進行了“水葬”,其所葬地位於吉爾吉斯斯坦東北部的伊塞克湖裡,還有就是成吉思汗被進行了“天葬”,也就是說他的屍體已經都被動物吃掉了,沒有陵墓,有的只是衣冠冢!


時至今日,成吉思汗真實所葬地一直是謎一般的存在,不僅是他,蒙古歷代帝王的墓葬也都是個謎,正因如此,才不斷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探險家前去尋找,但願有一天這些謎團都能被一一揭開!


唐古看今


這個問題不用靠腦補推測,因為著名蒙元史學者亦鄰真先生對此早有研究,其結論發表在論文《起輦谷和古連勒古》中,刊登於《成吉思汗與蒙古汗國研究紀念文集——天驕偉業》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一版一印。現簡述如下:

根據《元史》、《史集》等典籍可知,成吉思汗、窩闊臺汗、貴由汗、蒙哥汗、忽必烈汗、元成宗鐵穆耳、元武宗海山、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元英宗碩德八剌、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元明宗和世㻋、元文宗圖帖睦爾、元寧宗懿璘質班的安葬地,都在同一區域,連病逝於應昌的元惠宗妥歡貼睦爾,最後也被送往那裡安葬,那個地方的名字叫做起輦谷。

由於按照蒙元朝廷的規制,歷代大汗去世後,百官只能送行於大都北苑,之後只能由蒙古族的宗親那顏們奉靈柩北行,故而在元代的官方資料中,起輦谷的具體位置被有意地隱藏了起來。

儘管如此,但在官、私、蒙、漢及波斯語諸史料中,依然有蹤跡可查,亦鄰真先生經過多年的扒梳、考證,已基本確定了起輦谷的大致方位,並得到了國內外同行們的肯定。

亦鄰真先生及蒙古學者霍•丕爾烈給出了起輦谷的座標,即東經109度,北緯48度,不兒罕合勒敦以南,今天蒙古人民共和國肯特省曾克爾滿達勒一帶。

(多說幾句,最近團結出版社有一本王景武寫的《成吉思汗陵址考》,用幾乎臆斷的思維,被成吉思汗的安葬地確定為六盤山中,寧夏青銅峽市附近,此等孤論,不可信之)。


史海悠遊閭春暉


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把蒙古騎兵打造成所向披靡的無敵雄師。

但是,他和他的子孫,卻在一百多年裡,屠殺了一億四千萬的他族百姓,光忽必烈滅南宋,就有6000餘萬漢族軍民喪命,無數文明就此隕落,雖打造了世界最大帝國,卻也在短短百年內分崩離析。

關於成吉思汗的墓,可能他也考慮到自己作孽太多,怕被人找到了挫骨揚灰,所以採用了蒙古人傳統的下葬方法。

即將一棵大樹劈開然後掏空,屍體和陪葬品放在其中,然後用金箍將樹合攏,然後運到草原某處。

一般認為,蒙古宗室都葬在怯綠連河一帶,但是隻是大致位置,很難找到確切地方,為什麼呢?聽我繼續說。

人葬到了土地裡,可不像咱漢人那樣立個墳頭,可能也是怕被人挖墳,所以蒙古人要用幾百匹戰馬在葬好的地上來回踩踏,踏的和其他地方差不多了,上面撒上草籽,然後讓人在此處看著,等草長好了之後,帶一隻剛產幼崽的母駱駝和其幼崽一起過來。

然後當著母駱駝的面,在這裡把小駱駝殺死,母駱駝很悲傷,但是出於動物本能,它記住了這個地方。

此後需要祭祀成吉思汗的時候,會讓這個母駱駝帶路,到了墓地,當然,肉眼肯定看不出來了,只有母駱駝到了這裡,開始悲鳴。

然後一眾人開始祭祀鐵木真。

等到母駱駝老死了,那也不用怕盜墓賊了,連鐵木真的子孫自己,都不知道他到底埋在哪裡了。

這就是鐵木真的墓為何至今找不到的原因了。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成吉思汗鐵木真正的陵墓在哪裡可以說至今都是一個世界歷史未解之謎,因為人們普遍認為他位於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的陵墓只是其衣冠冢。

而由於蒙元皇室歷代帝王包括成吉思汗在內遺體下葬都是實行的秘葬,所謂秘葬就是根本不在陵墓的地表作任何標誌和殺掉任何可能洩露陵墓消息的人,據說成吉思汗遺體下葬之後蒙古士兵通過萬馬齊踏破壞了陵墓地表的人工痕跡,還把參與修築陵墓的工人甚至是士兵都給殺害了以防止他們將成吉思汗真正陵墓的各種信息給洩露出去。


最終只有包括蒙元皇室高層成員等極少數人知道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墓在哪裡,他們尋找成吉思汗真正陵墓的辦法就在陵墓前當著母駱駝面殺了小駱駝,然後每當需要祭祀的時候就牽著母駱駝聞著小駱駝的氣息找到陵墓,但是元朝滅亡後成吉思汗的子孫自己都自顧不暇了,因此估計連他們也不知道其真的陵墓在哪裡了,當然就算他們知道也不大可能告訴別人的。

所以關於成吉思汗真正陵墓究竟在哪裡人們到現在也只能是猜猜猜了,現在人們都在猜成他真正的陵墓可能是位於這三個地方,有人認為可能是位於中國新疆阿爾泰山某個地區,據說有人已經發現了阿爾泰山某地有個經過人工改造的山了,也有人認為可能是位於成吉思汗從小長大的現今蒙古國肯特山,畢竟成吉思汗想要回到自己長大的地方也是有可能的,還有人說位於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的成吉思汗陵其實就是其真正的陵墓,說是衣冠冢只不過是故佈疑陣而已。



當然除了這些地方還有人猜測成吉思汗的陵墓在其它地方的也有,比如有人也認為成吉思汗就埋在其去世的六盤山某地等等地方,總之目前來說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墓究竟在哪裡人們還在不斷的猜猜猜,不過個人還是希望成吉思汗真正陵墓最終是在中國被發現的。


執斧談史說事


不論是成吉思汗 隨便找一個蒙古皇帝都沒有陵墓的,只有後人建立為了祭拜用的廟宇,蒙古人以前沒有下葬的習俗。蒙古人死後把自己的遺體留給草原上的狼和鷹、禿鷲等當作它們的食物。他們將去世的人遺體包裹在氈子裡面放在牛車或那車上,將馬車自由行馳再草原上,直到車上的遺體自由掉下去,草原人認為遺骸掉落的位置就是死者下輩子重生的地方; 什麼地下皇陵、陪葬不存在的,再他們心中草原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就算死了也不會挖一個坑破壞草原。


Mongol蒼狼


在事死如事生的古代,很難想象會有帝王願意低調的下葬,不為後人所知。我們看到更多的,是聳立在土地上的高高封土和墓道兩側綿延的雕塑,顯得威嚴又肅穆。可就有這麼一位人物,他的陵墓至今未被人找到,他就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究竟是何種原因讓成吉思汗的墓到現在都沒被發現呢?且隨筆者一探究竟。

成吉思汗,本名孛兒只斤·鐵木真。生於金大定二年(1162)5月31日,乃蒙古族乞顏部人。他通過一系列征服戰爭,建立了大蒙古國,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卒於寶慶三年(1227),他興兵征伐西夏途中,隨後被秘密安葬。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十月,追尊其為太祖。至元三年(1266)十月,太廟建成後,追諡為聖武皇帝。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又追諡“法天啟運聖武皇帝”,廟號太祖。

成吉思汗的一生是傳奇的。金大定十年(1170),父親被塔塔兒人毒死,部眾流失,家道中衰。金大定十三年(1173),因捕魚糾紛,殺死異母弟弟別克帖兒。金大定十三年(1179),遭遇蔑兒乞人襲擊,被奪走妻子。而後在克烈部等部落幫助下奪回妻子。金大定十三年(1189),被擁戴為乞顏部汗。嘉泰三年(1202)到開禧元年(1205),先後滅亡塔塔兒部,乃蠻部等部落,統一蒙古草原。開禧二年(1206),忽裡臺會議被推為“大汗”,稱“成吉思汗”。蒙古一詞遂成漠北草原諸部的統稱。而就對外擴張來說,他先後殲滅西夏,攻破金國,西征花剌子模等。蒙古太祖二十年(1225),成吉思汗回到蒙古草原,親征背棄盟約的西夏,卻在途中圍獵受傷,高燒不起,儘管如此,依然打的西夏請降求和。

成吉思汗去世前,在六盤山休養。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在六盤山下清水縣(今屬甘肅)病逝,時年66歲。成吉思汗病死是正史的說法,在民間,其實是眾說紛紜的,諸如“被雷劈死”,“被馬踩死”,“中箭說”,“中毒說”等等,但不論究竟何種原因導致他的死亡,他的隕落是已成定局了。

關於成吉思汗的墓到底在何處,現在主要有四種說法,一是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三是位於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四是位於寧夏境內的六盤山。這些猜測也不算空穴來風,比如,在蒙古國肯特山的依據是有關史料記載,成吉思汗生前某日,曾經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樹下靜坐長思,而後忽然起立,對手下隨從說:“我死後就葬在這裡。”而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脈所在的清和縣三道海附近的依據是有考古專家在該地發現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推測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

關於成吉思汗墓地的猜測之所以一直難以定論,和當時實行了秘葬是有關係的。關於成吉思汗是如何下葬的,有一種說法是:成吉思汗去世後,遺體被送往草原某處,挖一深坑密葬,遺體被存放在一棵被掏空的獨木棺材裡,放入深坑後,填土壓實。然後趕來一群馬將其墓穴踏平。但後人還想去祭奠,所以有人當著母駱駝的面殺死其幼崽,將血灑在土上。這樣,等來年草再長出來,雖然沒有人能知道墓的具體位置,但只要牽著母駱駝,就能找到。後來母駱駝死了,就再也沒人能找到了。

有一副被推測為成吉思汗喪葬圖的壁畫也許能幫助我們窺見一點當時的情景。這幅畫繪於阿爾寨石窟第28號窟主龕右側的上方,長50釐米,寬35釐米,畫面右角繪白色蒙古包二座,尖頂高聳。蒙古包左側繪有寺廟一間,宮殿一間。宮中一婦人垂頭作痛哭狀。在壁畫中部,繪三人立一棺後。左側男子著盛裝束袖袍服,頭戴盔形圓帽。在其右側立兩位僧人。三人身後繪有方形墓壙,其中有一屍,另有四隻白鶴將屍體銜起。墓壙右角繪有跪僧一人,為死者唸經超度。當然是否真是成吉思汗喪葬圖還有待考證,但圖中所涉及的蒙古喪俗等內容還是很有價值的。

時光如水,成吉思汗的墳墓到底在何處,也許我們永遠也不得而知了,但他的存在,將永遠不會被遺忘。


鄧海春


告訴大家一個民間說法:相傳成吉思罕帶兵要跨過歐泥河,途中他的坐騎中箭,馬受驚把成吉思罕料下去,掉入河中,南軍要搶大罕,北軍要救大罕,就這樣兩軍混戰於河中,這時天正下雨,過了一陣時間山洪瀑發,一洩就是幾天,等洪水過後,南北兩軍無一人倖存,沿河兩岸百里無人煙,相傳這事就發生在內蒙古的伊金霍絡旗的烏蘭木倫河附近,老人們說那就是傳說中的歐泥河,大罕就是喪生於那次大洪水中,洪水過後河床改道,原來的歐泥河變成了漫漫沙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