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要恢复殉葬制度?当时陪他殉葬的妃子有多少人?

小刀刀说史


请关注小生,给您分享更多的历史趣闻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殉葬制度即为我们平常所了解的古代封建王朝社会里采用活人殉葬的制度。这种制度极其的残忍,无人道的剥夺年轻女子或者是男子的生命,这也是世人所唾弃的原因所在。


这一制度最早起源于我国的商朝,奴隶主贵族死后用奴隶为之殉葬,商以后周朝、秦朝都有殉葬的习俗。在天子驾崩的时候,殉葬的人多的话可以达到数百人,少则数十。

作为明朝开国皇帝的朱元璋,虽然出身十分贫寒,但是当上了开国皇帝之后始终认为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天子。那么朱元璋为何决心要重启殉葬制度呢?当时朱元璋驾崩之后殉葬人数达到多少呢?我们来详细的说说。

朱元璋自认为贵为天子

我们前面也说到虽然朱元璋没有当时皇帝之时只是一介草民,甚者还是十分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地位,沦为了乞丐。但摇身一变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之后,朱元璋从始至终认为自己也是正统天子。

那么殉葬制度就是能够体现天子地位的象征之一,所以朱元璋恢复殉葬制度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天子地位,天子权力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面。


还有就是朱元璋本人也是一个疑心太重的人,在建国初期就把曾经和自己打下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们几乎是赶尽杀绝了。为了就是更好的巩固自己的江山,避免被功臣们抢去。所以朱元璋恢复殉葬制度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妃子一起死去,避免像出现吕后一样的女子来统治明朝。

这是朱元璋更深层次的考虑,不想看到女子当政的局面。再者朱元璋对女性是极其蔑视的,除了尊重自己的发妻,其余妃子都是视如草芥的。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大男子主义,重男轻女的思想深入朱元璋的认知。

殉葬的妃子共有十九位之多

在朱元璋驾崩之后,为了防止出现出现吕后那样后宫干政大肆屠杀大明宗室的事情,还有一点就是不放心那些后宫嫔妃,反正只要跟朱元璋有关系的女人都要殉葬,总共有19位嫔妃陪葬,只有一位因为女儿年幼幸免。可见朱元璋心中是十分残忍的。



小生论历史


据记载,给朱元璋殉葬共有妃子46人,宫女15人。至于殉葬方式据说有两种,一是灌服水银二是缢死,过程十分残忍毫无人道可言。

老朱当过和尚要过饭,当了皇帝后勤政程度古今罕见,眼看着要死了,自然想着可以在地下放松身心享尽荣华,于是在临时前给朱允炆下诏:责殉诸妃。朱允炆自然不肯违背爷爷的旨意,于是按照惯例,将老朱后宫中没有生育的妃子和十多个宫女一起殉葬。

据说当时殉葬的旨意发布后,那些定下来要殉葬的女人知道大难临头,立刻哭声一片。但她们再如何的不情愿,也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据记载,到了殉葬的日子,太监们在后宫的开阔地准备好了最后的美食,等这些殉葬的可怜女人们食用完毕后(估计没人还有心思吃东西了),就带着她们进到选好的厅堂之中。厅堂上都已经事先摆好了椅子,殉葬者站在上面,将头伸进悬挂的白绫中,太监撤掉椅子,她们很快就香消玉殒了!

至于那些不肯殉葬反抗激烈的女人,则灌服水银或者由太监直接用白绫勒死。


这些可怜的女人也不能葬入朱元璋的孝陵,而是被埋入帝陵周边事先建好的殉葬陵墓,如同在九泉之下仍服侍在朱元璋身畔。

朱元璋选择让后宫无所出者殉葬,后人推测有几个原因,一自然是为了在地下仍享受艳福,二是老朱一生节俭,怕留着这些女人吃干饭浪费粮食,三是怕自己死后她们秽乱宫闱。由此可见,朱元璋虽然是做了皇帝,还是摆脱不了他狭隘的本性。

后来朱允炆还假惺惺地冒充明君,把这些殉葬者的家人都封了官职,以表彰她们的牺牲。人都死了还做表面文章,简直是厚颜无耻。

殉葬这种事情自古有之,在商周时期,一般的殉葬者都是战俘或者奴隶。当时的战俘和奴隶的地位和牲畜没什么区别,不仅是殉葬经常用到,甚至在求雨、祭祀祖先、重大节日等等时刻,都会杀掉一些战俘和奴隶。

后来也有人认识到,用人来生殉过于残忍,于是出现了以陶俑代替人殉的方式,不过人殉仍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秦始皇虽然制作了数量庞大的兵马俑,但二世仍把后宫无所出的嫔妃都送进了始皇陵,另外殉葬的还有那些为秦始皇修建陵墓的工匠,同时实现了灭口和殉葬两个目的。



到了朱棣驾崩的时候仍有众多的嫔妃和后宫女子殉葬,方式和朱元璋如出一辙。号称仁慈君主的明仁宗朱高炽还亲自到了现场,和这些女子一一话别,大概也说了一些你们忠心耿耿我很感动,到了下面好好服侍先皇,我以后对你们家人一定很好之类的屁话,一方面显示他所谓的仁义,另外也监督整个过程。

不过他的孙子明英宗朱祁镇却十分令人称道,这位仁兄虽然听了太监的话以致于遭遇土木堡之变,但在殉葬这个问题上却是千古以来难得的仁君。他因为小时候见过活人生殉的场景,心里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另外在做异族俘虏,被弟弟软禁期间,只有一群嫔妃始终陪伴左右,他也不忍心让这些人活生生的殉葬。所以最后他开创性地下令:从我开始,不用人殉。

这可以说是朱祁镇一生最大的善良。


李飞叨


不请自来,我是昊涛说史。奴隶社会时期,殉葬制度非常盛行。 很多奴隶主认为生前有很多佣人陪伴,死后也要有很多佣人。 汉朝的时候,朝廷正式叫停殉葬制度。 但是,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又恢复了殉葬。 这是为什么呢?

随着人文精神的觉醒,从春秋晚期起,这种野蛮的做法就不断遭到人们的抨击。秦国起于西陲,在诸国中文化最为落后,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殉葬者居然高达177人,秦人因此作了著名的《黄鸟》之诗,表达讽喻痛惜之意。殷商时期是中国殉葬制度达到的高峰。 从考古发掘的商代贵族墓中,发现了大批殉葬者的尸骨,这些墓葬中少则殉一二人,多则二三百人。 这种制度是惨绝人寰的,有些奴隶主死亡时已经七老八十,但是殉葬者很多人都是年轻人,给亲人带来了无限伤痛。西汉初年,制度性的人殉正式被废除。汉宣帝时,赵缪王刘元因逼迫奴婢16人殉葬,遭到了撤消封国的处罚。此后,虽然偶尔也有殉葬事情,但是官方从来不做要求,并且下令纠正殉葬的高官显贵。但是,这件事到明朝时期就发生了变化。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死后,以两名王妃殉葬,首开明代妃嫔、宫女殉葬之恶例。此后,朱元璋就规定,一旦皇帝和亲王死后,没有生儿子的妃嫔就要殉葬。朱元璋首开殉葬制度后,其后世子孙都纷纷效仿。《史料记载,明朝小史?卷三》载:“太祖崩,伺寝宫人尽数”。诸宫人中,张美人的女儿年仅4岁需要抚养得免一死外,全部殉葬。《明朝小史》卷三亦载,朱元璋死后,“伺寝宫人尽数殉葬”。46名妃嫔、宫女随朱元璋一同葬入孝陵,其中38人皆为治丧期间勒令从死。



殉葬制度就是“封建迷信”,人们认为人死了会进入另一个世界,权力者生前使奴唤仆,死了也想享受这种殊荣,所以他要杀死生前伺候他的奴仆和女人,死了让他们继续为其使唤。因为严重的地位差距,被殉葬者无力反抗,只能随这些权力者进入棺木。有的先被杀而埋,有的甚至被活埋。《墨子·节丧》一书中详细介绍了殉葬的人数:“天子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作为农民出身的朱元璋,起家就是贫苦百姓,为什么当上皇帝后恢复了已经停止了上千年的殉葬制度呢? 简单说来一是明朝以元朝为正朔,而元朝是蒙古人统治的,蒙古人是少数民族,文明程度低,他们是实行殉葬制度的,史载成吉思汗死后,“挑选四十名出身于异密和那颜家族的女儿,用珠玉、首饰、美袍打扮,穿上贵重衣服,与良马一道,被打发去陪伴成吉思汗之灵”,而朱元璋只是“元规明随”罢了;二是朱元璋由于生长环境特别,朱元璋的猜疑心特别重,他可以为了明朝江山杀害众多开国大臣,要知道这些人和他都有过出生入死的经历,但在绝对利益面前,朱元璋仍然可以残忍下手。历史上后宫干政的例子有很多,例如从后宫一步步走到皇帝的武则天,所以朱元璋为了不让历史重演,最干脆的办法就是将所有嫔妃一起除掉。所以恢复了殉葬制度。三是朱元璋也有死后另一世界思想,让这些人到地下也要陪着他。



《朝鲜实录》记载:“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可见当时情景,实在是太悲惨。 不管怎么说,如果说朱元璋用残忍的手段诛杀功臣,还算有一些道理外,他把早已废弃千年的残忍“活殉”制度,又重新捡起来用,完全是历史的倒退。


昊涛说史


朱元璋之所以要恢复殉葬制度,是和他手里掌握的皇权有关,他是皇帝想要做什么事情,就能做什么事情。

这样的人,当然是可以为所欲为的了。

朱元璋之所以要恢复殉葬制度,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在他看来,生前享受的这一切,死后还可以享受。

只要他把生前这些妃嫔都给带走就可以了。

当然了最为主要的是,古人用过这种殉葬制度。在朱元璋看来,这种制度还是可取的。因此,他不但选择了让自己的妃嫔,给自己殉葬,另外他还寻找了一些宫女给自己殉葬。

朱元璋选择他们陪葬,就是让他们到地下陪自己,就是为了让自己继续享受这美好的一切。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这是天真了,事实上人死了就是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可是,朱元璋宁愿相信有。

因此,他才恢复殉葬制度的。

那么,朱元璋到底选择了多少妃嫔,为自己殉葬呢?

根据史料我们查询到的是46人,当然了这些人都是没有为朱元璋生儿育女的人。

那么,这些人是如何给朱元璋殉葬的呢?

大概有如下几种殉葬的方法:

自缢而亡

这也就是所谓的上吊,哪些被选来殉葬的妃嫔,他们会在太监的监视之下,全部上吊而死。等他们死后,就和朱元璋一起埋葬在墓室当中。

当然了这种死法相对来说还是很体面的,尽管来说没有那么人道。

毒杀而亡

若是不想让妃子知道自己是要殉葬的。太监就会在妃子的使用的食物里下毒,这样妃子用完膳之后,就会不知不觉的死去。当然了这种死法,是没有痛苦的。但是,未免有一点死的不明不白了。

活埋

这种死法是最为残忍的,毕竟这个就等于是等待死亡。因为活埋是把活着的人,赶到皇帝的墓室当中。


这些人被关押在墓室里的时候,墓室里是有空气的,他们还能活几天。

可是,随着墓室被封闭之后,氧气越来越少,他们也就渐渐的因为没有了空气而直接导致了窒息死亡。

不得不说这种死法,才是最为残忍的。

总之,朱元璋当皇帝之后,又恢复了这种制度,确实是十分不人道的。不过到了明英宗的时候,他又把这个殉葬的制度,给废除掉了。


史学达人


殉葬,就是个死去的人陪葬。

这项制度在先秦时代就有,某某国王死了,他的女人也要死,免得这位国王在地下寂寞。后来,在秦献公时代(公元前348年),秦国废除了这项制度,汉朝建立以后,也不允许殉葬。唐朝也没有殉葬制度。

但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一直坚持这个恶习,辽朝、金朝、元朝都有殉葬,朱元璋灭亡元朝后,也延续了元朝这个罪恶的制度。为什么朱元璋要延续这个被汉族废除了很久的制度?有私心。什么私心?来看看:

朱元璋从社会的最底层起步,建立了大明王朝,他虽然天资高,但是小时候并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人本主义学得不够。再说,他希望建立一个万世一系的王朝,把嬴政同志当年没有实现的理想给他实现了!为此,朱元璋在军事政治上采取了许多处心积虑的改革,比如废除宰相,封藩制度,等等。

但是,他还觉得不够,还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宣传、弘扬愚忠、忠烈思想,不但鼓励妇女守寡,而且提倡妇女在丈夫死后陪葬,把三从四德的罪恶思想强加在广大妇女身上,这类妇女一旦被朝廷表彰,这家人将享有免除徭役等实惠的待遇,可谓名利双收。朱元璋期望通过这项制度,营造大家对主人、对上级的效忠气氛,让大家永远忠于丈夫,并推广到忠于明朝,期望明朝能永远存在。

朱元璋自己率先垂范,自己死后也将陪葬的妃子、宫女列了个名单,具体人数不得而知,大约40人左右,40个很多吗?多啊。真多吗?后宫佳丽三千人,也就百分之一左右,不算多。这项制度在朱元璋去世66年后的1464年被废除,废除这项制度的是朱元璋的孙子的孙子明英宗朱祁镇。从此,大明王朝再也没有殉葬这个制度,清朝入关前还有这个制度,但是1644年入关后,也废除了殉葬制度。


坐看东南了


朱元璋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原名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年少时父母相继去世,成为了一个流浪汉,也是我们俗称的叫花子。每天过得生不如死,为了能够吃到食物,不让自己饿死,受尽白眼。再后来,朱元璋当了兵,加入了郭子兴的队伍,成为了一名将领。朱元璋可说是打仗奇才。在他的指挥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是经常发生的事。和陈友谅的决战中,朱元璋以20万的军队,战胜了陈友谅60万人的军队,再次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奇迹。

朱元璋生在民间,长在民间,应该很了解民间疾苦,知道底层社会人民的不容易。按道理说,朱元璋会很体恤民间疾苦,可为什么后来却恢复了一千多年早已废除的殉葬制度呢?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点:

一:独断专行,残忍成性

朱元璋,一开始还是很得民心的。可是,一旦政权稳固以后,朱元璋好像变了一个人,变得极其残忍,变成了一个杀人狂魔。从胡惟庸案看,朱元璋的疯狂可谓是疯狂至极,仅胡惟庸一案,就杀掉了三万多人!有人好奇了,为什么朱元璋会变成这个样子呢?我们说,人生三大不幸:早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这三不幸,居然全部落在朱元璋身上!这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朱元璋作为皇帝也是如此。尤其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大儿子朱标死后,朱元璋变得更残忍,一不高兴就杀人,官员都胆战心惊,可以说是朝不保夕。

二:元朝沿袭下来的制度

元朝是有殉葬制度的。等到了朱元璋这里,也是沿袭了这一制度。但准确的说,明朝其实是妃子陪葬制度,皇帝死后,由服侍过皇帝的妃子陪葬。这一制度,也是有很浓的迷信色彩。迷信认为,人死后会去另一个世界,依然是延续活着时的生活,所以,不少皇帝相信这一说法,希望死后也能像活着时一样享乐,于是就有了殉葬的陋习。这一残忍的制度,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才得以废除。

陪朱元璋殉葬的妃子有多少人呢?据史料记载,有40人,其中有两人死在朱元璋之前,也就是说有38位妃子为朱元璋殉葬了。

殉葬制度,是古代封建的陋习,直到辛亥革命后,这一残忍的制度才得以完全废除。这一制度的废除,也标志着社会走向了公正和谐的道路。


谋士说


殉葬制度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了秦朝和西汉初期,仍然一度较为盛行。如秦始皇死时,秦二世杀掉了秦始皇所有的妃子给秦始皇殉葬,汉高祖和汉武帝下葬时,也有妃子陪葬。

汉武帝之后,殉葬制度逐渐废止,历朝历代也几乎没有搞殉葬。但是到了明朝时,明太祖开历史的倒车,下令恢复了殉葬制度。

明太祖为什么要恢复殉葬制度?这当然和明太祖的思想格局有关系。

明太祖认为,天下是朱家的天下,臣民都是老朱家的佣人或者仆人。既然是朱家人是主人,臣民是仆人,那么仆人给主人殉葬再正常不过了。

明太祖这么做,也是为了断绝后宫干政的可能。为了稳固明朝江山,杀几个妃子,对明太祖而言,简直九牛一毛。为了让明朝江山得以永固,明太祖连当初和自己一起打天下,为明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都敢杀,何况是区区几个妃子?

当然明朝的殉葬不是让活人殉葬,而是勒令妃子上吊自尽后,再给皇帝殉葬。明朝的历代皇帝基本都是这么干的。

有一首明宫词这样写道:

"掖廷供奉已多年,恩泽常忧雨露偏。龙驭上殡初进爵,可怜女户尽朝天。"

这首词反映的就是明朝妃子给皇帝陪葬氏的情景。

至于有多少妃子明太祖给他陪葬了,没有确切数字,一般采信明代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上的数字: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也就是说明太祖死后,有46个嫔妃为他陪葬。

明英宗时,有感于殉葬过于残酷,就下令停止了殉葬制度。但殉葬制度并未完全断绝,如明英宗下令停止殉葬制度之后,仍然有藩王让王妃殉葬。

一直到明英宗的儿子明宪宗时,殉葬制度才算在明朝彻底终结。


袁卫宇


怕被戴“绿帽子”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在公元1392年朱元璋晚年执政时期,最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建立明朝淮西二十四将发生了一件大事,淮西二十四将之一的周德兴儿子周骥犯了大案,原来周骥竟然和皇宫宫女私通,宫女都是皇帝可以随时宠幸的女性,周骥这样做不是把绿帽子戴到皇上头上,这件事被朱元璋知道后勃然大怒,周骥和他私通的宫女被处死,攻城周德兴也因为受牵连被处死。

同年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太子朱标因病去世,这打破朱元璋原有的计划。为防止武将干政的局面出现,朱元璋炮制蓝玉大案,将留给太子朱标的功勋武将集团给一网打尽,并立太子朱标的长子朱允文为储君。为了防止出现出现吕后那样后宫干政大肆屠杀大明宗室的事情,还有一点就是不放心那些后宫嫔妃,反正只要跟朱元璋有关系的女人都要殉葬,总共有19位嫔妃陪葬,只有一位因为女儿年幼幸免。


陆弃


古代帝王在生前享尽了荣华富贵,死后在地下也想享受这种生活,于是,恐怖的殉葬制度就诞生了。

殉葬制度最早出现于殷商时期,历朝历代都被统治者所接受,《墨子·节葬》中记载:

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

可以看到,上至帝王,下至大夫,都热衷于死后让人殉葬,这是权利的体现,殉葬人数的多少可以看出地位的高低。到了汉朝时期,国家实力的强盛使得这种残忍的制度得到了抛弃,但是也有极少数的帝王会启用殉葬制度,相比于殷商时期这种情况已经将得到了缓解。

但是到了朱元璋时期,殉葬制度却又死灰复燃。《明史·后妃传》记载:

“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

虽然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知道朱元璋下令将妃子陪葬。朱元璋出身寒门,历经千辛万苦在走上帝位,朱元璋也是非常了解人间疾苦,为什么还会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情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马皇后一死,万念俱灰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发妻,是在朱元璋最困难的时候陪伴着他的人,当上皇帝后,朱元璋也对马皇后十分宠爱,洪武15年马皇后去世,朱元璋失去了这个自己最爱的女人,对于后宫的其他女人他不喜欢,更谈不上爱,所以在殉葬之时毫无怜悯之心。

2、生性多疑

朱元璋是一个疑心特别重的人,他不放心自己死后那些年轻的妃子还活着,害怕像韦后之乱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子孙身上,于是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观念将妃子赶尽杀绝。

3、尊严

虽然朱元璋出生贫寒,但是在和元朝的斗争中使得朱元璋十分在意自己的尊严,同乡来看他说出了他年少时的丑事,立马被拉出去砍头,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的自尊心已经到达了病态的地步。他实在不放心自己的妃子在他死后还能恪守妇道,如果做出丑事自己岂不是让后人耻笑?还不如随自己下葬,一了百了。


到了最后,堪称明朝最失败的皇帝朱祁镇取消了殉葬制度,也算是做了一件大善事,这个制度才彻底消失。


七七谈历史


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当我们的命运,却被牢牢掌握在别人手,这就是殉葬制度的可怕之处,正常情况下,没人会预知自己的死期,但是正因为殉葬制度的出现,才让有些人被迫死亡。在我国古代传统的封建思想当中。人们死后是会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延续生命,不论是天堂还是地狱。

活人殉葬作为最残忍的一种制度,朱元璋为什么要恢复呢?

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惨无人道匪夷所思的行为,但其实我们和朱元璋还是存在一定的思维认知差,尽管贵为九五之尊,但是朱元璋其实也怕死,关键是即使你这一生有多么大的辉煌,能够留给这个世界的,无非就是残存在人们记忆中的一抹余晖,用来埋葬尸体的那方寸之间。朱元璋是农民出身,自然在他的思想意识当中,还是更希望自己的妃子们能够随他而去,在另一个世,也能同他一起享受荣华富贵。

朱元璋终究是有私心的,他自己得不到的,终究也不想让别人得到。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有陪葬的习惯,无论是陪葬的金银财宝,还是陪葬的牲畜,都寄托了另一个世界的美好憧憬,活人殉葬的制度,最早也是从我国殷商时期开始,就拿历史上大一统的皇帝秦始皇而言,展现给世人面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无非就是为了恢复他在世时的荣光,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传统,从这一点来看,朱元璋还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但是也不免有一定的思维局限性,朱元璋当然接受不了自己的妻妾,在他死后跟别人厮混,所以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跟随他一起下葬。

在我国古代,随着社会地位的差异,人命也是不等价的

普天之下,天子只有一个,但其他人就不一样了,所以在朱元璋看来,别人的性命,终究还是没有自己的高贵。能够陪帝王殉葬,也算得上一种殊荣,这也是其他人想拥有却不能的待遇。关键是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也更不希望后宫乱政,干扰到整个大明王朝的安危,从这一点来看,无疑是将大明皇室的子孙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牺牲一部分人的性命,换来大明王朝的稳固发展,这一切看似相当划得来。

当时陪葬朱元璋的妃子们到底有多少人呢?基本上可以说是尽数殉葬

据不完全统计,在朱元璋死后,他是陪葬的嫔妃,至少有46人,这样的数据也是根据明代毛奇龄所述,除了两名先前已经死亡的嫔妃。剩下的44人皆是被死亡,说白了就是活人殉葬,统一的死期,据说当时的死法也就是一个高脚凳,配合一匹白绫。当然除此之外,还包括当时侍奉了朱元璋的十余位宫人,让她们付出生命的代价,最终换来的就是对家人的赏赐。

活人殉葬,极大程度上反映了朱元璋的思维局限性,但其实无论如何,在那个时代,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上,或许我们也会渐渐的习以为常吧,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年代,对于生命的尊重也空前绝后,现如今我们所不能理解的种种,其实也就是众多先祖用生命的代价给我们展示出的道理。好在这样残忍的制度最终被废除。作为历史的污点,也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