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明珠接过李光地给的窝窝头,为什么突然说有内奸?

醉爱侃足球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首先咱得声明一点,《康熙王朝》这不是真正的历史,您当一小说去瞅还成,但真要拿这往历史上一个个的去套,这一准套歪了。

结果就是人有这么个人,但事不一定有这么个事。

题主问这窝窝头的事,咱不能放在历史当中去瞅,但也不妨碍咱搁在电视剧去琢磨,多多少少也能琢磨个味出来。

电视剧里的窝窝头。

这窝窝头要搁一般人眼里,就是一窝窝头,放点糖还能整到嘴里边嚼咕嚼咕,这要是不放糖搁嘴里边嚼,干涩的慌,品不出个啥味来。

但明珠是啥人?那是权倾朝野的万花筒!没点见微知著的本事,能在康熙眼跟前嘚瑟?早就被三眼索相索额图整到那条阴沟里玩帆船去了。是不是这个理?

咱接着说窝窝头的事。

话说当年明珠玩朋党玩的过火了,开头还想在明珠和索额图之间玩平衡的康熙,这肯定不干了,一家伙就把明珠给掀翻成了阶下囚,搁大牢里边呆着去了。

转脸康熙这就要御驾亲征和噶尔丹死磕,康熙瞅着蹲在大牢里的明珠,知道这货可是索额图的眼中钉,肉中刺。他这一走,再回来,就这么来回一趟明珠很有可能成了索额图的下酒菜了。

所以整噶尔丹的时候,康熙就把明珠带上,全当一次惩罚性的保护。

这事康熙没说,但作为天上知一半,地上全知道的万花筒那能不知道啊!

结果这趟明珠算是没白来,康熙遇到了糟心事了,前头还和噶尔丹死磕呢?后脚他的粮草就被打着朱三太子旗号的杨起隆,一把火把个粮草烧了精光。

话说军事这玩意,老古人就说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康熙这才可抓瞎了,这要是没吃的,还玩啥呀。但大部队都出来了,您不能这收手啊,节衣缩食也得撑着,等着新的粮草运到,这也就有了题主说的事。

内鬼

康熙这就把所有人的伙食将到了最低,从皇帝到士兵,每天每人一个比拳头还小半拉的窝窝头。

当李光地把这窝窝头搁到明珠眼跟前的时候,这明白人一猜就准,这是康熙的粮草出了问题了。

那么粮草作为大军的必备战略资源,尤其是在康熙御驾亲征的时候,是不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纰漏的。

要知道康熙御驾亲征,粮草不先行解决,康熙也不会冒险御驾亲征的。

有了以上几点内容,咱就能得出以下的推测。开头这粮食有,而且保有量巨大,足够这些士兵吃个一年半载的。

粮食出了问题,那么只有两种可能,第一运输的粮食被劫道了,第二粮食整个就被烧了,连个渣渣都没能剩下来。

而粮食被劫道,没关系咱接着送就完了,耽误不了几天的。但被烧了,这就是个问题了。

连康熙自己个都开始吃一个窝头了,只能说明被烧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可粮食这东西,第一要保存在一个敌人想不到的地,这就属于军事机密,一般人还不告诉他。第二要保证粮食的安全,也就是说有专人保护。

能把这两道坎给突破了,顺道把粮食给烧了。万花筒压根就不信没有内鬼,这事就能成。

所以明珠一边啃着窝窝头,那大脑壳一边就活泛开了。

而送窝窝头的李光地,听了明珠说有内鬼的事,乐了:“你还是想把事往索额图的身上引。”

能蹲在康熙眼跟前嘚瑟的人,那个不是聪明人。李光地一听内鬼二字,立马就想到了索额图。

而明珠到也敞亮:“难道你就不想搬到索额图?”

“贼拉想了!”这话李光地也只能憋到肚子里,接着说:“但也不能栽赃嫁祸啊!”

短短的几句话包含的内容可谓丰富之极啊!

是啊!不能栽赃陷害啊!但这事整个朝堂上能做出来的,就是那么几个人。

明珠算一个,但他已经是阶下囚,蹲在大草原上和康熙一起喝西北风,剩下的就只有索额图了。

明白人不需要多解释的,李光地稍微一琢磨就能琢磨出个味来。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所以当粮食重新的集结起来,李光地把运粮的路线特意的饶过了京城,就是为了躲避索额图的图谋不轨。

那么蹲在大营里的康熙,能不瞅着李光地的运粮路线琢磨琢磨吗?

能当皇帝的人,都是从一个个自相矛盾的奏章,以及顺着拍马屁的骨头缝里瞧事情,巴喳巴喳嘴也能明白个味来了。

一家独大的索额图要不得啊。

康熙明白,索额图更加的明白。

索额图为什么是内鬼

因为索额图知道,死对头明珠被拿下,蹲了大狱,结果就是朝堂的平衡被打破了,出现了索额图一家独大的局面。

那么索额图接下来就要面对缓过气来的康熙,暴风骤雨的般的进攻。

他的情况能比明珠好吗?

怎么办?唯有康熙死了,这事就一了百了,顺道他还能成为新皇帝的姥爷。局面还是可以维持的。

康熙恨太子的着急忙慌,但他更加的恨索额图的助纣为虐。

而所有的这些事,都是人物之间的猜测没有任何的真凭实据,而事实呢,差不离。

最后总结一下,权利这游戏一般人玩不得,一旦入局,你压根就没有中场休息的机会,只能拼着命的玩下去,直到迎接你的失败或者死亡。

明珠是,索额图更是。

而索额图和他老子索尼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啊!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康熙王朝》中,明珠虽然捞过不少银子,可他却是康熙的忠臣,不像索额图那样“咬主人”。当李光地递给明珠一个窝窝头的时候,明珠却说有内奸,这是明珠用自己深刻的洞察力对康熙表的一次忠心。

明珠在清朝的官场上混了几十年,早就练成一双火眼金睛,通过蛛丝马迹就能一叶知秋。康熙在外打仗,粮草都是准备得非常充分的。突然间从皇帝到士兵,每天的伙食骤然减成一个窝窝头,这就只能说明粮草出了问题。

粮草出问题,绝非偶然。在古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是清军的生命线,肯定会放在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并且重兵把守,知道的人不会多。

葛尔丹将清军粮草给一锅端了,那就已经说明他完全知道粮草存放地。他如何得知这种清军机密?有人向他打招呼。他为何能够一夜之间攻破重兵把守的清军粮草大营?有人提前安排,让他不攻自破。

所以,通过一个窝窝头,明珠就能看到内奸,甚至他已经察觉到内奸是谁,但他没有明说而是将问题抛给了李光地。朝廷上有贼心又有贼胆的人,除了索额图就没有第二个人。

此时的李光地已经不再是那个白面书生,他当然知道明珠说的是索额图,只好按兵不动。后来,李光地从地方抽调粮草,都是全部绕开京城,主要是为了防止索额图上下其手。

明珠与索额图就如同硬币的正反面,相生相克、相爱相杀,谁也离不开谁。当初康熙提拔明珠,就是为了用明珠制衡索额图。如今明珠倒了,索额图一家独大,迟早也会被康熙给做掉。明珠倒不如提前将皇帝的帝王心术,透露给李光地,好借他之手除掉索额图,还做了一个顺水人情。

倒台后,明珠还是幻想着能够东山再起,待在牢房不忘公务,没想到康熙出征西北的时候还带着他。这是康熙在保护他,防止索额图对他下手,也给了他复出的希望。

明珠帮康熙找出内奸,也做到一个忠臣的本分,说不定还能借此机会重新得到康熙的信任。

康熙打败葛尔丹,班师回朝的时候,遇到朱三太子团队的刺杀。当事件平息后,发现葛礼是参与者。葛礼是索额图的部下,索额图难辞其咎,这就证明了明珠的推断是正确的。

后来,索额图虽然倒台了,可明珠还是没有重获新生。他和索额图已经成了历史,康熙不再需要他们,他们的时代可以落幕了。

索额图与明珠在朝堂上争斗了几十年,到了千叟宴才明白所有的争斗都是一场空,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


秋媚读史


其实明珠与索额图的朋党之争根本没什么好分析的了,在这里请注意,你要明白的不是那个窝窝头的问题?而是为什么康熙要李光地去给明珠送窝窝头的问题。

李光地干的不是送饭衙役的活儿,就算还没有官复原职,但至少已经成为康熙皇帝的心腹之臣了,像给阶下囚送窝窝头这样的事儿怎么也轮不上他啊,有的是小兵去干,为什么偏偏让李光地去干呢?

康熙皇帝最忌惮的就是朋党,明珠的倒台意味着康熙皇帝要对朋党动刀子了,这一点,像索额图这样的老滑头不可能没有感知,所以就在北京城内鼓动皇太子胤礽提前登基,而登基的前提,就是让前线的康熙皇帝不得善终。

索额图利用的是“三郎香会”的杨起隆,而且,这盘棋,索额图在收养红玉的那一刻就开始布局了,可见索额图阴谋至深。

在这样的情况下,索额图和杨起隆合谋,烧毁了康熙后援粮草,造成康熙粮草短缺,意图让康熙陷入绝境。

没有办法,只有吃窝窝头度日了,就连皇帝也一样。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一路带着一个罪臣明珠,除了他自己说担心明珠被索额图干掉之外,其实还有一层更深的意思。是什么呢?

明珠的外号叫什么?万花筒,什么是万花筒?好比就是天上地下无所不知,这样的人就叫万花筒。明珠虽然身陷朋党之争,但是个人的能力和才干可不是盖的,加上多年朋党经营,对朝野时局的把握和判断应该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尤其是对自己的对手索额图,了解得更为透彻,他们互相安插密探间谍的事儿,在之前的情节里面早已有所展现。

康熙皇帝要打击朋党,不能不利用明珠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带上他同行,是为将来打击索额图做准备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明珠的才干,听听他的见解。

粮草被劫后,我想康熙心里不可能对掌握粮草调度的索额图没有一点怀疑,他需要的是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判断,同时听听明珠的看法。

很显然,李光地当时还不够火候,康熙皇帝重新启用李光地,无非是想建立一派新生力量,来替代朋党垮台后的政治真空,或者说,利用新生力量,来对抗明珠和索额图余党。

康熙皇帝让李光地拿着一个窝窝头去给阶下囚明珠吃,说明康熙皇帝对于粮草大营被焚心有疑虑,且十分重视这件事,他需要参谋,而能够担任其这个角色的人物,李光地不够火候,唯有明珠。

果然,明珠接到窝窝头后,除了感恩康熙外,直接道出了“有内奸”的精准判断。而此时的李光地,显然还只是一个愣头青。

其实这也不全怪李光地,因为李光地没有势力,只不过是一个光杆儿的打工仔,而明珠和索额图,既是皇亲国戚,又是朝廷重臣。李光地哪有能力洞察这其中的缘由呢。

只有明珠可以洞察这一切,这就是康熙带着明珠同行最重要的原因。

而对于明珠来说,这未必不是一次戴罪立功的绝好机会。正是因为明珠具备洞察索额图阴谋的能力,所以他才要抓住这次机会,直接指出“有内奸”这个判断,他知道李光地一定会将这个消息告诉给康熙皇帝。

这个消息可能证实了康熙的想法,所以他才加紧戒备,最终,将杨起隆这个预谋几十年杀害康熙的家伙干掉。杨起隆之死,直接宣告索额图穷途末路,虽然剧情没有展现康熙皇帝对于明珠这个判断的介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与关在囚笼里的明珠没有关系,而有关系的,只有索额图。

同时,康熙也进一步确定,能够对付索额图的,恐怕也只有明珠了,李光地预审索额图的失败,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青灯问史


《康熙王朝》中,权倾朝野的一品大官一下变成了马夫,此时的李光地奉皇帝命令,每人给一个窝窝头,明珠正好在马车旁边用黑布盖着睡觉,一副落魄的景象,下面就出现了这段对话,对话中,明珠声称有内奸,这又是为何?

李光地掀开黑布,有些惊讶,发现竟然是曾经权倾一时的明珠大人。

随后李光地问明珠在这里干嘛?明珠说这后面有马匹和马车,睡觉的时候可以挡风。

李光地遂掏出一个窝窝头,说这是皇帝下令的,因为军粮短缺,现如今从皇帝到马夫,每个人只能吃一个窝窝头。

明珠再次询问“是皇帝给的吗?”

李光地回答是皇帝赏赐,明珠连喊了几声皇上,最后谢皇帝,此时明珠充满了感激之情。

李光地见明珠大人之前荣华富贵,现如今却成了这副模样,不免有些感慨。

明珠让李光地不用可怜自己,还是想想自己的前程,毕竟伴君如伴虎。

随后画风一转,明珠让李光地告诉皇帝,说有内奸。

李光地问为什么?明珠说存放粮草的大营被烧,肯定是有内奸!明珠似乎非常确定。

素来就知道明珠和索额图互相争斗的李光地,便问明珠是不是又要陷害索额图?

明珠反问道“难道你不想扳倒索额图?”李光地声称自己确实想,但是总不能栽赃嫁祸吧!

明珠听了李光地的言语,知道他还是不相信自己,如今自己人微言轻,只能求李光地相信,并说这粮草大营被烧,怎么可能是偶然的?

从上面的剧情来看,明珠之所以拿了窝窝头之后立刻就说有内奸,应该是对皇帝有些感激之情,他认为皇帝竟然还记得自己,还能得到皇帝给的窝窝头,那么明珠所说的内奸是凭空瞎说的吗?

显然不是,明珠和索额图明争暗斗多年,深知索额图的为人,最主要的是康熙远征噶尔丹粮草被烧绝对不是偶然,噶尔丹的人首先不可能知道粮草的存放地点,这也只有运粮的人知道,军中机密,一般来说敌人怎么会轻易知道对方的粮食存放地点,而且一烧就准,没有这么巧合,唯一能解释的就是有内奸,况且当时掌管粮草的就是索额图和太子。

而明珠凭借自己对索额图的了解,认为这样的事肯定是他干的,后来事实证明,的确是索额图干的,因为索额图在明珠倒台之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危机即将来临,因为康熙曾亲自找他谈话,说他参与党争,干预太子,这是亡国之道,并暗示如果不知收敛,你的下场就和明珠一样。

索额图画像

而索额图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地位,于是就干脆联合噶尔丹一起坑康熙,30万石粮食被焚烧,康熙差点没被气死,如果康熙失败,太子自然可以继位,索额图又是太子的外公,要是太子能顺利继位,自己可谓是功不可没,所以明珠大人也是看穿了这一切,才信誓旦旦的让李光地告诉皇帝,有内奸!


猫眼观史


在《康熙王朝》里,若不是这个李光地给了明珠一个窝窝头,历史就要改写了。

康熙第二次出征准噶尔,带着死囚徒李光地,是担心索额图趁自己不在加害于他。而第三次出征准噶尔,带着死囚徒明珠,一来是为了兑现当初要带其出征的诺言;二来也是担心索额图会趁康熙不在加害于他。

索额图的不臣心,康熙早就了如指掌。索额图家里的管家莫名其妙的死掉,一个安插在索额图家几十年的一个密探,不是明珠安排的,那剩下的会是谁安排的呢?

但是索额图毕竟是国丈,是太子胤礽的外公,且在擒鳌拜,平三蕃功勋卓著。当初康熙扶植明珠,目的就是为了制衡索额图。所以在李光地决定动明珠的时候,康熙举棋不定,原因就是一旦明珠失势,一来打草惊蛇,二来缺乏制衡。

但此刻,明珠已成了阶下之囚,这种担忧已成现实。而康熙留着明珠,他最主要的用意就在于他知道明珠对自己还有用。

所以粮草大营被焚,军中普遍缺粮,而就在康熙都开始减餐的时候,当李光地将一个窝窝头递给明珠的时候,明珠立刻嗅到了康熙并未彻底放弃自己的味道,立刻表现出了强大的求生欲。他必须第一时间,和康熙站到统一战线上,告诉康熙索额图有阴谋。因为最了解索额图的人正是他在朝廷里面几十年来最大的竞争对手明珠。他知道粮草大营被焚绝非偶然,而是索额图准备动手了。

那么,如何将自己的话能够传达到康熙那里?那就是必须要说服李光地。所以明珠李光地说,“告诉皇上,有内奸。”当这句话说出来之后,李光地立刻心领神会,“明大人你又想诬陷索相了吧?”明珠直接答道,“李大人,难道你不想弄倒索额图啊?”

李光地彻底看到了机会,但是现在已经变得老奸巨猾的李光地,不愿意在没有实锤的情况下陪明珠趟这趟浑水,“想是想,但是我不愿栽脏啊。”

明珠急了,”李大人,你就相信老夫的话,这粮草大营被焚,绝不是偶然,必有内奸啊!”正是明珠的这个警觉,使得李光地再次征来的粮草,绕过了京城,直接递解到了前线。也就是绕过了索额图的故意破坏,保障了征伐准噶尔的最终胜利。

而康熙西北征伐准噶尔胜利,也救了自己。因为明珠失势,被打草惊蛇的索额图,已然趁着康熙远征准噶尔胤礽监国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暗中联系假朱三太子杨起隆,焚烧康熙的粮草辎重,康熙军心动乱之际,让准噶尔大军一举歼灭康熙,而自己坐镇京城,拥立胤礽。

为了这一天,索额图已经整整谋划了十几年,十几年前,索额图收留了杨起隆的女儿丹丹,化名红玉,养在府中,利用其女儿丹丹做人质逼杨起隆就范从而将杨起隆成为自己手里的一把利剑。这把利剑在南京的时候就已经用了一次,准备用红衣大炮轰前来祭拜明孝陵的康熙。而那一次失败,幕后的真实主使索额图并未暴露。

而此次红玉引诱胤礽成功,并为胤礽怀上“龙种”,这就让杨起隆更加奋不顾身,因为一旦拥立胤礽成功,自己就成了国丈,自己夺不了大清的江山,自己的后代坐拥大清的江山,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将是值得的。

京城内除了一个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孝庄,再也没有一个是自己的对手了,康熙西北一败,明珠、胤禔、李光地将都在西北陪葬。所以,索额图早就为胤礽准备好龙袍,单等西北传来康熙被灭的消息了。

结果千算万算,等来的却是康熙大胜而归。而康熙回来之后,明珠真正的用途才得以展现。清算索额图,李光地是不行的,不安逸啊,”三眼索相”的证据没有那么容易抓的,还得靠他几十年的死对头”万花筒”明珠。




炒米视角


《康熙王朝》中,我们知道康熙的近臣有索额图和明珠,这两人从年轻的时候开始一直跟随着康熙,可以说是康熙得力助手,其实很多人对他们印象并不好,今天说下明珠,他十分爱财,他虽然爱财但是他对康熙非常忠诚,可以说一切以康熙为准,这点就比索额图不知道好多少,当李光地给他窝窝头的时候,明珠就直接说出了有内奸,可以看出明珠洞察力之强并对康熙的绝对忠诚。

康熙虽然处理了明珠,但是他认为明珠对他还是很重要的,每次康熙在外打仗明珠总是把粮草准备的非常充足,因此,康熙这次征讨噶尔丹就带上明珠,希望能起到什么作用,还有就是他想保护明珠害怕索额图会加害明珠。

康熙深知索额图的不臣之心,但是碍于他是国丈并且是胤礽的外公,并在康熙的一系列重大行动中都有卓越功勋,因此,在处理索额图的事情必须要小心,明珠是对付索额图的关键人物,当李光地对索额图动手时候他开始并没同意,但是最后他还是先对明珠下手,而这次带上他是想利用他的洞察力以免自己征讨噶尔丹时候遇到困局时候可以用上他。

果真,在粮草给烧,军中缺粮,并且康熙都开始减餐的时候,李光地的一个窝窝头,要明珠知道了康熙不打算放弃他,因此他立刻表明了立场站在康熙这里,并告诉李光地有内奸的事情,因此,他太了解索额图了,并且敏锐的判断到粮草给烧并不是偶然,而是索额图可能准备动手了。

明珠知道这个时候只有李光地可以帮助他传递这个消息,因此他说服了李光地,李光地也按照明珠的意见饶开京城,直接将粮草运抵前线,从而避免了索额图的破坏,保证了康熙征讨噶尔丹的最终胜利。

康熙击败噶尔丹,导致索额图的种种阴谋慢慢显现出来,他希望康熙打败,这个时候孝庄并重,自己在京城并没有任何人可以威胁自己,在这个时候他如果推胤礽上位是很简单的。



因此,索额图等这一天太久了,最开始时候收养杨起隆女儿丹丹,在到后来利用杨起隆刺杀康熙,并要红玉引诱太子成功后,怀了太子胤礽的骨肉,这个事情要杨启隆为了他更加奋不顾身,因为他知道胤礽一旦成为皇帝自己就是国丈,自己虽然一直想夺取大清江山,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机会,因此他希望自己的后来可以夺取大清江山,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必须要努力。

但是,无奈结局并没有和他料想的那样,康熙击败噶尔丹,康熙回来后很快清算索额图,最早时候康熙派出李光地,审不动索额图,在派明珠后成功审动索额图。


莫地方


由陈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曾一度带给观众震撼,总体来说这部剧很贴近当时的历史背景,康熙是清朝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他继位之时,百废俱兴清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康熙的继位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曾患过天花,相比于福林有着比他多活一点的几率。

康熙弱冠之年继位,继位后的康熙,先是肃清鳌拜之后更是平定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实力,平定三藩后,康熙并没有因此自大,反而重整旗鼓雅克萨反击战中,让俄国人看到中国的强大,不仅如此康熙更收复台湾,真正实现中国的国土统一。

在《康熙王朝》中有四大重臣,李光地、纳兰明珠、索额图、周培公,正是因为有这四人的帮助,康熙才可以中兴清朝。其中纳兰明珠、索额图、周培公更是康熙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的得力助手,周培公更是为了康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临死都病死在军中。索尔图和纳兰明珠这两个人除了是康熙的重臣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小舅子。

索尔图是康熙嫡子爱新觉罗·胤礽的舅舅,在九子夺嫡中索额图一直支持太子。在这里我们可不要以为太子是碌碌无为之辈,太子胤礽的才能是众皇子中最高的,可惜太子自小便深受万千宠爱,因此便养尊处优,丝毫不知道兄弟之间友爱和善,正是因为这点太子胤礽才会被康熙第一次废除。不过之后康熙觉得太子并没有做错什么便将胤礽再次立为太子,太子这一次并没有理解康熙的苦心,反而策划夺位,最终的结果我们知道,自然是惨败而归,而身为太子一党的索额图自然免不了受到皇帝的惩罚。

明珠一直都是康熙用来对付索额图的工具,康熙在历经三藩之争后,朝中大局以稳,随着皇子日渐长大,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索额图身为胤礽舅舅,在朝中大肆为他结党营私,为了压制太子一党,同时提防索尔图皇帝一直留着明珠,因此才有明珠犯罪后,皇帝派遣李光地前往狱中为他送窝窝头一事。

看过康熙王朝的人肯定会觉得奇怪,为何明珠看到李光地送的窝窝头,会突然说出有内奸这样的话呢?

李光地送给明珠窝窝头其实有两层深意,一层便是让明珠知道皇帝并没有打算放弃明珠,这次派遣李光地来便是让他安心,第二层深意便是告诉明珠要想出去,重获自由还是要靠自己才行。康熙知道明珠常年带兵打仗,自然知道如今朝廷的钱粮问题,而康熙故意派遣李光地给明珠送窝窝头便是要给纳兰明珠一个机会,让他以内奸为名出来继续为自己效力。纳兰明珠显然知道康熙的深意,这才有看到窝窝头大呼有内奸。

明珠从狱中出来后,很快得到重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皇帝很信任明珠,康熙重用明珠是因为需要明珠压制索额图。因此康熙即使知道明珠是个贪得无厌的主,但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珠也没有让康熙失望,在朝中极力打压索额图的人,不仅如此还不留情面的将索额图的人清理出去。

太子胤礽造反后,索额图被皇帝重罚,此时纳兰明珠已经完全没有作用,此后,纳兰明珠虽然仍位居高位,但没有任何实权。纳兰明珠也细心钻研文学,不过康熙就没有那么悠闲,虽然索额图死了,但他其他儿子之间的战斗才刚刚开始,太子被废,康熙迟迟不另立太子,给了其他有野心儿子机会,皇长子、皇三子率先出击,不过很快年退出夺嫡之争,最后皇位锁定在胤禛、胤禩两人身上,当然结果我们也知道,胤禛最终成为皇帝,也就是雍正,开启另一个盛世局面。

御史馆


无论是在《康熙王朝》中,还是正史中,对于大清军队军需钱粮的调配,明珠可以说是为熟悉的人之一了。

《康熙王朝》中的明珠之所以为康熙所重用,除了因为明珠善于洞察康熙皇帝的心思,在诸多重大事情的决议中与康熙的意见保持高度一致外,明珠的工作能力也是极强的,有“万花筒”之称的明珠不仅通古博今、做事干练,并且长期担任军政要职,成绩突出,因而可以成为康熙非常倚重的心腹大臣。

在剿灭三藩之乱的时候,先是同康熙在撤藩问题上保持一致,随后又积极调度接济,配合周培公、图海的前线部队;在收复台湾的时候,同康熙一样先是力主和谈收台,而后又积极支持姚启圣、李光地、施琅等,成功收复了台湾;在康熙一征噶尔丹的时候,也是明珠居中调度,做好支持。

明珠对于经过了平三藩、收台湾、征讨噶尔丹的战争,并且又是主管调度工作,必然对于整套补给体系必然是非常的熟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粮仓被毁、粮食供给中断的情况,以至于大军粮草短缺,陷入危难的境地,明珠第一个念头就是有内奸。如若不然,大军的粮仓位置不会被暴露,大军粮食分配和军中结余不会为敌人所知晓,这些都说明,抢劫粮仓的行动绝非偶然,而是一次内外接应、企图陷康熙大军于不利境地的有针对性的行动。

明珠与索额图斗了大半辈子了,所谓“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敌人”,明珠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是索额图所为。

当明珠说有内奸的时候,李光地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明珠想要借此事件把索额图拉下水,毕竟现在明珠已经成为了阶下之囚,他需要的是扳倒索额图既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不为索额图所害,又能让自己扳回局面。虽然李光地自己也非常想要扳倒索额图,即便是在他看来这个理由并不充分,但是他依然选择了相信明珠,因为明珠纵横朝政几十年,对于朝局相当了解,另外,就是明珠对于索额图非常的了解。

而明珠怀疑索额图并非没有理由:

一来,明珠和索额图两个人斗了几十年,为了相互倾轧对方,必然是互相安插卧底,对于索额图的意图和动向,明珠在之前都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

二来,此时干系重大,需要一个对局势全盘掌握了解的人才能有机会做到内外接应,而此时的明珠已经被囚禁,随军征讨,李光地又在军中效力,那么能如此行事的人也就只有索额图了,凭借索额图的权力和影响力,必然难逃嫌疑。

三来,索额图的动机是最为明显的。

之前的风闻言事中,索额图的一些老底已经被慢慢揭开,大家都不知道还有多少底在康熙手里,会有怎么样的结果,特别是明珠的倒台必然是让索额图是又喜又怕,也担心自己为康熙所惩治。

不同于明珠支持的是庶出的大阿哥,索额图支持的是嫡出的太子,王朝的储君,因而一旦康熙有所不测,太子继位,对于索额图而言,只会比现在更加的飞黄腾达,而不会又半点损失,所以索额图有充分的理由和利益驱动去做这件事情。

而真实的情况也确实被明珠所言中,这一切皆是索额图所为。

索额图虽然已经是国家的肱股之臣,同时也是康熙的国丈,太子的叔姥爷,但是这些依旧不能让索额图安心,从收养朱三太子杨起隆的女儿开始,索额图就在一直处心积虑的开始谋划,如何进一步控制太子,好让自己的地位能够长盛不衰。而索额图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通过红女成功的将太子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上。

虽然控制住了太子,但是康熙一直康健于世,而朝堂之上又与明珠明争暗斗了几十年未分胜负,不免让索额图有些焦急。特别是康熙风闻言事,索额图的一些事情,特别是在南京串联朱三太子,企图用红衣大炮袭击康熙的事情暴露后,索额图陷入了紧张之中,他并不知道康熙是否知晓此事,也不知道康熙还已经知晓了那些其他的事情。所以为了自己的权势地位,同时为了太子能够尽早继位,所以索额图选择了铤而走险,与已经成为噶尔丹国师的朱三太子杨起隆来了一个里应外合。

而此时对于索额图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太子留守京城监国,本就是为了意外情况发生而做的备份;而随同康熙一同前往西北征战的,除了自己的老对手明珠外,还有太子最为重要的竞争对手大阿哥胤褆,以及政坛新星李光地;而孝庄太后早已是将死之人,无法主持大局,即便真的有情况,也必然是支持太子。所以,只要将在西北的康熙随同明珠、李光地、大阿哥以及其他文臣武将一锅端掉,太子就能顺利继位,而自己也可借助拥立之功而位极人臣,统领百官了。

而这些甚至不用自己亲自动手,全部借由噶尔丹完成,这一手“借刀杀人”不可不谓之狠毒。

索额图的计划最终没能得逞,而自己也随之倒台。

正是因为明珠的提醒,让李光地多了一份戒备,所以在筹粮支援大军的过程中,选择绕过索额图,绕过北京,直接将粮草转运至大军,解决了大军粮草问题,而与此同时,康熙率领的清军又一鼓作气,打败了噶尔丹,使得索额图的计划也彻底的破产。

索额图的斑斑劣迹也最终为康熙所知,不仅自己成为了阶下囚,索额图一直以来支持的太子被康熙废黜,同时,经营多年的政治集团,也土崩瓦解,可以说索额图的结局是彻彻底底的失败。

而直到一切都结束后,明珠和索额图也都反应了过来,他们两个争斗了几十年,没有分出胜负,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是失败者,而真正的胜利者只有康熙一人。


雍亲王府


就这些年来的历史题材影视剧而言,真正能保持正史大概,但又不乏内中趣味的着实不多。《康熙王朝》可以说算得上业界良心剧,不论是人物还是事件,基本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正史。

当然,事件之中有些许夸张或者更改都是可以被理解的,毕竟艺术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然也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在此剧中,明珠、索额图两个人你来我往的暗中相争算是一大看点,绝对堪称棋逢对手的好戏。

索额图与明珠大PK

如果单从剧中个人出身来说,索额图肯定要高于明珠的。首先,索额图有着赫舍里一等公索尼这样的父亲,十足的官二代。不仅如此,人家的女儿还是康熙用心爱着的皇后,更是太子的外公。就这背景,随便往履历表中一填,那都是光芒万丈的。

明珠,这个就有些寒酸了。出仕之前纯粹以才华扣门,自己通过科举入仕,但颇得康熙的青眼。而且按剧情来说,明珠又是大阿哥的舅舅,也算混入了皇亲队伍吧。当然,与索额图相比,那还是劣势明显的。

其次再看二人的发展与行为。

面对国家发展,三藩必然要被裁的。但索额图收受了吴应熊的好处,又将朱三太子的女儿红玉养在家里,只这一点,康熙是肯定要给他小鞋穿的。

但明珠不一样,他一开始就站在了康熙的立场上,极力要求裁撤三藩,还在其中出谋划策,大力游说。这是会被康熙看在眼中,记在心里的,于是明珠略胜一筹。

至征讨噶尔丹,索额图又拉后腿了,不但在行军中动了手脚,还想要对康熙动手。这是康熙绝对不能忍的事。

明珠此时又站到了索额图的对立面,不但大力寻找出了内奸,还在前线为康熙出了不少主意。虽然说被囚起来有点惨,好在结果喜人,明珠又胜一局。

比到这里,可以看出来了,二比一,明珠完胜索额图,也难怪最后康熙说索额图:本朝第一罪人了。

明珠下狱,窝头求生

不过,既然明珠完胜了索额图,那为什么会先一步倒台呢?这可能又要拿出身来说事了,背景这个东西实在是抹不掉的利器,在关键时刻用处极大。

中国有句俗语:不看僧面看佛面。人家索额图不仅有一等公父亲的光环,更是康熙深爱皇后的父亲,又是当朝太子的外公,根红苗正的皇亲国戚。考虑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康熙无论如何也不会先把索额图除了的。

其实明珠再明白不过了,自己与索额图相比输就输在出身不足上。所以,虽然他后来被囚在牢车里,但当李光地受皇上的命令给他送窝头的时候,明珠马上意识到了一个事实:皇上并没有想要他的命,而他的用处就是打压索额图!

于是,他马上将自己意识到的军中粮草不足原因提了出来:内奸所为。而之所以会如此肯定是有内鬼,实在是因为他太了解行军,太了解康熙,如果粮草不足,肯定不会贸然御驾亲征噶尔丹的。

事实上,明珠怀疑的非常对,索额图在这里面动了手脚。虽然说明珠此后没有再受到重用,但却成功拉下了索额图,还落了个善终之果,这也算是棋高一招吧。

正史说明珠

其实,正史中的明珠并不算破落出身,他也属于官二代,其父曾是努尔哈赤手下的佐领。而且,明珠与大清皇帝有着亲戚关联,据说皇太极的母亲就是明珠爷爷的妹妹,也就是明珠的姑奶奶。另外,明珠的妻子是亲王阿济格的女儿,这样论的话,康熙还得叫明珠一声姑父呢。

就当年康熙裁藩、征讨噶尔丹、收复台湾等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功劳,这相比索额图要强太多了。只不过明珠为人爱钱,而且因为有才华,心眼太多,竟然想笼络康熙身边的重臣以结党,结果就马失前蹄了。

后来因为与索额图斗的太厉害,且卖官事件被上奏,从而受到弹劾被罢黜。虽然最终因征讨噶尔丹立了功劳,又被康熙复了职,但只能作个样子了,此后二十几年一直得不到重用。于康熙四十七年病故家中。

明珠死后,康熙派了三皇子前去祭奠,这一点相比索额图要体面的多了。索额图最后是被圈禁,活活饿死的。就这样,还被康熙戴了一顶“本朝第一罪人也”的大帽子。看来,不论正史还是电视剧,最后都是明珠赢了索额图。

《康熙王朝》等


汗青正浩


这一画面的时代背景是康熙亲征噶尔丹过程中粮草大营被烧毁,明珠接过李光地给的窝窝头后立即便联想到此事为索额图与外勾结所为,也就是所谓的有内奸。


在谈及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讨论一下在当时朝廷中的势力分布:

势力一:皇权-以康熙为主各大臣为辅

当时的皇权定当为第一势力,即便是当时党争激烈暗流涌动波涛起伏,但是康熙在其中居中调节制造平衡,立于不败之地。

势力二:相权-以索尔图为首支持太子一行人物

当朝太子是索额图之女与康熙所生,所以索额图是当朝国丈,而其也理应支持太子,有索额图与太子这两年旗帜,加上康熙确已年迈,这一势力占据朝廷之中近半壁江山,权势滔天。

势力三:相权-以明珠为首支持大阿哥一行人物

这股势力和势力二很相似,势力大小也类似,而明珠与索额图两党明争暗斗数十年,旗鼓相当也形同水火,明珠普通人出身,能与根正苗红,索尼之子索额图相争数十年,自然有他的手段。

势力四:政坛新星-以李光地为代表

康熙逐渐年迈,势必会为下一代皇帝培养势力根基,朝廷中坚力量,于是重点提拔能够脱离出索额图与明珠两党掌控的新一代朝臣,其中就以李光地为代表。

四种势力明争暗斗

这四种势力交织在一起,势力二索额图和势力三明珠,明争暗斗形同水火,而势力一康熙居中调节左右平衡,立于不败之地,势力四政坛新星则在夹缝当中生存,绞尽脑汁想要摆脱势力二和势力三的蚕食,以皇帝为首。


格局的打破,暗流涌动,波涛汹涌

这一维持多年的格局在明珠过完60大寿的时候被一举打破,明珠被康熙帝以多项罪名收押入狱等待发落,明珠倒台。这其中很多罪名都是所有人都早已心知肚明的,而这四种势力的格局一被打破,则意味着朝中势力必会重新分布。索额图自然知道这一点,政敌明珠的倒台不但没有让索额图感受到胜利的曙光,反而内心更加阴霾与恐慌,因此索额图知道明珠一倒,康熙的下一个目标定然会是自己,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用在自己身上也相差不大。


天赐良机事件爆发导火索-康熙亲征噶尔丹

明珠倒台后,朝中暗流涌动,这令索额图倍感压力寝食难安,但是天赐良机,由于外部势力作乱,康熙外征噶尔丹,并且带走了明珠以及李光地,而留下太子监国,自己辅佐。而索额图此时却更加又喜又忧,忧的是康熙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喜的是现在朝中势力全部由自己掌控,相当于自己有机会翻盘,破解僵局,如果康熙因各种原因身死在外,那么自然便会由太子登基,自己则会化解危局,于是索额图决定放手一搏,富贵险中求,与噶尔丹暗中勾结,出卖给噶尔丹一些重要信息,而大军出征粮草为重,所以索额图出卖的信息中,其中有一条就是粮草大营的所在之地,并且配合噶尔丹将其烧毁。


粮草大营被毁,康熙试探明珠

大军出征粮草是重中之重,康熙又岂会不知,而自己的粮草大营就那么轻而易举的被毁了,康熙也自然知道其中定有蹊跷,心中自有揣测,于是下令派李光地去送给了明珠一个窝窝头,以示慰问,另一层含义则是用之试探明珠,并且看明珠对这件事的看法。

明珠洞若观火,分析事件原委

康熙此行带上明珠,其中有一层意思就是防止明珠遭遇不测,而明珠又怎会不知呢!所以,明珠对康熙还是抱有很深厚的感激之情的。而康熙派李光地送与自己窝窝头,明珠瞬间就明白了康熙的用意,于是便立即决定,一是报恩,报康熙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提携之恩;二是报仇,报索额图陷害自己之仇,于是突然对李光地说有内奸,并且指出其一定是索额图。


一、粮草大营被烧必有内奸

粮草大营是重中之重,肯定是极为隐秘的,而噶尔丹很轻松的便知道了其所在之地,定是朝中有内奸将其信息出卖的噶尔丹。

二、内外配合必为索额图所为

粮草大营重兵把守,又是索额图负责押运的,噶尔丹仅知道其所在之地是不够的,所以定会有人为内应,内外配合,方可做到,而这时康熙在外,自己则下台,李光地也被康熙带着外出,此时朝中只有一人能做到这一点,他就是索额图。

三、动机明显必为索额图所为

这时原本的四种势力有三股外出,朝中仅仅剩下索额图一股,而如果皇帝在外出了意外,太子必然会顺势登基,索额图也会化此危局,之后更是会将自己以及李光地等人连根拔除,所以索额图有鲜明的动机,再加上明珠多年来对其的了解,判定此事定位索额图所为。

李光地听此,虽然还嘴上还说这是明珠进行党争,为了翻身所为,但是心里却已经相信了,并且将其传达给了康熙。康熙听此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于是对索额图处处提防,最后大获全胜,回到京城之中真相也浮出水面,果为索额图所为。

明珠与索尔图明争暗斗了一辈子,其中斗智斗勇令人叹为观止,最后却以双双入狱为结局,如同演了一辈子的戏,最终曲尽人散一场空,《康熙王朝》这一部戏,戏中有戏,将康熙这一时期的大事件,各种人心的活动表现的淋淋尽致,今无数人拍案叫绝。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