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一姐”董卿經常讀書,你覺得她的成功跟讀書有關嗎?你看過她推薦的書單嗎?

貓掌娛樂


01

董卿,就是讀書與氣質女神的化身。

相信很多人都不會反對這一點。但你不要只看到她現在的成功,而是要看到她為什麼成功。
要知道,董卿也不是一直火到今天,她也有過坎坷的艱難期。在此時,她選擇去美國留學,在學校裡讀書沉澱自己。這才是我最敬佩、最欣賞的地方。
每個人的成功路上,都一定會有一些轉折點。真正一鳴驚人故事是很少的,而多數人都會默默無聞,積累、沉澱。只有先蹲下去,才能跳的更高,才能獲得更大成功。

但讀書,就是最好的沉澱方式。所以,從這點分析,董卿的成功和讀書,一定是分不開的。

02

我看過董卿推薦的書,受益很多

早先的時候,我並不知道怎麼去讀書,也是在網上搜各種大咖書單,然後挑出覺得還不錯的,買回來開始讀。
所以,當時讀過董卿推薦的書,這些書單你網上一搜就會有,推薦閱讀。
其實,如果你讀書多了,就能發現,真正的好書並不多。翻來覆去,就那麼一小撮本。

而且,你也會發現,凡是大家推薦的好書,翻來覆去,其實也就是那一小撮。

所以,當你把這一小撮最好的、最精華的書,讀完以後,你也就成了讀書小咖了。相信一定會形成自己的讀書方法論。
此時,你將知道自己應該去讀什麼書,應該用什麼方法去讀書,應該怎麼讀,才能獲得最多的收穫和心得感悟。甚至,應該怎麼通過讀書實現個人成長。
比如,你點擊我頭像,進入我主頁,左下角,個人提升,有個《超實用的讀書方法論》,這就是我自己的讀書心得,20種高效讀書方法,大幅提升自己的讀書效率。

不管你多麼優秀,也要充電學習,也要堅持讀書。

我是千城,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歡迎【關注】,一起讀書、寫作、賺錢!

在下千城


觀看了董卿《朗讀者》中體會到的7個金句,句句深刻,讀一遍就受益頗深!董卿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非常有氣質的女人,被稱為是央視一姐,主持風格特別的獨特,在去年的時候主持了《朗讀者》,這綜藝節目得到了很多人都喜歡,在這個綜藝節目裡面,董卿一共說了有6個金句,今天給大家說一下,真的是句句深刻,讀一遍就受益頗深。

第一句話是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其實遇見本來就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我們每天都會遇見不同的一些東西,來改變我們對於生活的態度!

第二句話是如果美麗能夠轉化成一種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那就很有意義了。其實真的是這樣,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第三句話是總有一段文字要影響生命的成長。其實有時候看到一段文字,就會引發自己很多的思考。

第四句話是陪伴是一種力量,其實在這個世界上面,每個人都不是一個孤獨的人,身邊總會有很多人的陪伴,所以說陪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第五句話是每個人都會面臨很多的選擇,選擇的時候要遵從自己的內心。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時候會因為很多的選擇而後悔莫及,其實並不需要後悔,畢竟都是自己走的路。

第六句話是我們都不缺少機會。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機會是非常多的,所以說就是看我們能不能夠把握住這個機會了。

董卿的成功肯定是離不開多讀書的,推薦的書單很多,比如《人性的弱點》作為一本實用的人際關係著作,從人性本質的角度,挖掘出潛藏在人們體內的弱點,使人們能夠充分認識自己,並不斷改造自己,從而能有所長進,直至取得最後的成功。讀完這本書之後你會感覺受益良多,彷彿很多事情都有了思緒,可以很好地排除憂慮,情商也在一點點的得到提高。






勵志扶搖而上


董卿的成功雖然說與她的家庭和個人努力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她喜歡讀書,也是她成功的一個特別好的助力因素,因為讀書讓她有了更豐富的思想和選擇的權利。


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至少要了解一下董卿這個人,相信很多人都是從她主持春晚多年,然後在最近幾年又成功製作和舉辦了《朗讀者》而認識她的。

我本人也是非常的喜歡董卿,知性、美麗、智慧。所有的形容美的詞語用在她的身上都不為過。

因為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讓董卿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就一直養成了喜歡讀書的習慣,她曾經說,自己工作再忙,每天晚上也會在睡前拿著書本閱讀一小時。

因為自己熱愛讀書的習慣,使得董卿的文化功力特別深厚,也因此為她後來的成功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她所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當時獲得了很高的收視率,是一檔在當時特別受大家青睞的益智類節目,節目中董卿的主持風格、豐富的知識、得體的舉止,都讓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無不說明讀書對她後來人生的影響有多麼的大。

腹有詩書氣自華,用在董卿的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在中國億萬觀眾的眼裡,董卿不管從氣質還是內涵上,都成為了新時代女性中最優雅的女人的代名詞,讓我們不僅對她喜愛欣賞的同時,還充滿崇拜感。

後來在央視播出的《朗讀者》,作為一檔文化類節目又將收視率推到了高潮,人們不僅在這檔節目裡見證了讀書的意義和力量,與許多作家名人近距離接觸,還因為這檔節目重新認識了一個新知的董卿,對她主持的功力大加讚賞,也紛紛開始議論她為何有那麼豐富的知識。

很長時間,在我們生活中,因為這兩檔節目的播出,一度引起了全民讀書熱,讓很多人又重新拾起書本,開始培養起了閱讀的習慣。

讀書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從小讀書的孩子,長大了就會有與其它孩子不一樣的氣質,這種氣質是高雅的,藝術的,含蓄的,也是熠熠生輝的,而董卿,就是這樣一個幸運的人!在書籍中浸泡長大的她,有來自書籍帶給的氣質和魅力,也讓她有了對人生更多的選擇和幸福!



所以說,讀書一定是對董卿的成功有很大影響力的。

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看起來並不能立刻幫助我們,但是長期看來,卻是最值得去投資投入的一件事。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用!


遇見安苒


董卿是央視重要主持人,成功主持了一系列節目,她的深厚的知識儲備使她主持節目時金句連連,出口成章,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她的成功當然離不開讀書了。讀書破萬卷,下筆似有神。你不讀書,那裡來的知識,你沒有知識儲備,你如何能在臺上成功地主持一臺節目,你又怎麼能成為董卿那樣的著名主持人。看過董卿主持的中國詩詞競賽節目,她的對中國古詩的理解能力,對名詩,名句的研讀心得,對著名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當時所處時代背景,社會習俗瞭解的十分透徹,因此對詩人為什麼能產生這樣流頌幹古的作品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都是事先讀了海量的書,作了十分細緻的充足準備才會使主持的節目精彩粉呈,使觀眾讚不絕口。也正因為有了豐富的文化知識儲備,董卿無論在主持任何節目中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種高雅的文化氣質和修養,她的先天麗質加上後天的文化氣質兩者相得益彰使董卿成為了央視最著名的主持人。這也是董卿深受觀眾喜愛的原因,只要有董卿主持的節目收視率肯定火爆,董卿的成功離不開勤奮好學,閱讀了古今中外大量的書籍。要想提高我們的文化修養唯一的辦法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讀書,讀書,再讀書。除此之外沒有捷徑可走。只有這樣你也可以做到董卿那樣的成功!


華157252741


今天一早打開手機,就見到了這個提問,很開心。因為今天是4月23日,是第24個"世界讀書日"。而我的今生,也正是與書籍結成了"莫逆之交"。因為書籍是打開我心靈的"窗戶",是照亮我一步一個腳印前進的指路"明燈"。

董卿,是央視最成功的主持人之一,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典範,是我心中的偶像和楷模。董卿是受家庭良好教育薰陶下成長起來的,而且從小就愛讀各種書籍,走上工作崗位後,無論一天工作多忙、多累,她堅持每天至少讀書一個小時。書籍,使她的心靈有了寄託和安慰,使她的氣質和品格得到了提升,使她的人格魅力大放光華。終於厚積薄發,她的智慧、知性和才華在央視舞臺得以充分展現。

董卿主持春晚、主持巜歡樂中國行》等文藝類節目,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真正把她長期讀書的效果發揮到極致的是她集導演、製片、主持於一身的巜朗讀者》節目,以及她主持的巜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看著她光彩照人的主持風格,聽著她燦若蓮花的口才表達,望著她與嘉賓、選手、觀眾們的親切互動,就會使人血脈裡湧出一股接一股暖流。真的是滿滿的正能量!

董卿曾這樣說過:"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的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加出色。讀書是可以給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給人快樂。"實踐也充分證明了她講的這番話是正確的。對此,我也深有體會。我曾看到有篇談讀書的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頗有道理,藉此機會與網友們分享:書不是胭脂,卻會使人心顏常駐;書不是棍棒,卻會使人鏗鏘有力;書不是羽毛,卻會使人飛翔。人生最浪漫的事,莫過於與閱讀長相廝守。





玉堂行佛人


央視一姐董卿,是我比較喜歡的主持人之一,作為主持人,不僅要有出眾的外貌,字正腔圓,聲情並茂的語言和音質條件,而且要有隨機應變,互動觀眾的功力。無疑這幾方面,董卿表現的非常優秀,被譽為央視一姐,實不為過,特別是她最近主持的《詩詞大會〉這檔節目,飽受讚譽,以詩開場,過程中,古詩詞運用,信手拈來,運用的恰到好處,增添了舞臺的美感,情趣和檔次,不失為一臺高雅,知識和趣味融為一體的宏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大上節目。董聊小姐的主持無疑是錦上添花。深受觀眾喜愛。這些成就的取得,與董聊,飽覽詩書和深厚的文學底子是分不開的。因為優秀的書籍可以啟迪人的智慧和靈魂。至於她看過的和推薦的好書,我並不和道,不用推薦,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眾多經典作品,隨便一冊,都夠你研究和受益的。文化是一種力量,只要你愛,你學,喜歡讀書,也一定為成為各個層次優秀的人。


獨善其身87045861


第一:董卿是,我的偶像。她的魅力,氣質,談吐無一不是我的學習榜樣!

第二:書中只有顏如玉,讀書真的是非常讀書。董卿工作再怎麼忙,每天都會抽空讀書1個小時。雖然,這一個小時不長,但真的很有用。

第三:董卿顏值雖不是很高,但氣質上,沒有人敢說她不好。

如有,不同觀點,請留言交流!


炫綜藝


以前,我對董卿完全無感。即便她主持功力極佳,好像也只覺得她是劉謙變魔術時演技純熟的“托兒”。

2017年,從《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我被她徹底圈粉。

全身上下,都是光芒;張口閉口,都是美好詞句。

她主持《中國詩詞大會》,隨口所說,皆源自名著。

看完《中國詩詞大會》,沒有幾個選手能讓觀眾刻骨銘心,最後最刻骨銘心的,就是董卿。

她隨手說出的臺詞,她隨口背出的詩句,看似不經意,可那背後,不知是多麼深厚的文學積澱。


後來,她做《朗讀者》,帶著熬到通紅的眼圈,和疲憊的身軀,接受記者的採訪。

她說:“我們最好永遠都不要長大,我們最好永遠都在成長的過程中。這是最最美好的一種狀態。”

我真喜歡這句話。

她談閱讀,眼睛裡有很多很多光。


曾經看過對董卿的一個採訪,作者說:“董卿讀書的習慣是從小就練就的。

為了培養她的文學素養,父親每天要求她抄成語,背古詩。中學時,三五天就通讀一本國內外名著。

早在董卿讀中學時,學理科出身的母親在每年寒暑假都給董卿開列書單。董卿是三五天就通讀一本,有時董卿讀書實在太快,心存疑慮的母親還會抽查一下,找出名著中的某一章節,讓董卿羅列其中的人物關係,以強記為特長的董卿總能對答如流。”

從那之後,讀書成了她的習慣。

在她最自卑的時候,也是讀書拯救了她。

你一定會和伊心一樣納悶,像董卿這麼好看的人也會自卑過嗎?

是的,十七歲那年,董卿考入浙江藝術學校,和周迅是同學。

那個時候,周迅就已經是紅遍大江南北的明星了,每家每戶的掛曆上,周迅是出鏡率最高的“掛曆女郎”。

其他同學也很漂亮,所以當時的董卿特別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好看。

在這樣的自卑中,她繼續讀書,用書籍來填充自己膽怯、平凡、毫無光彩的生活。

若干年後,她在採訪中提及自己的這段經歷,依舊黯然落淚。

誰的青春不曾有陰影?

可也許就是那些在貧瘠又孤獨的日子裡,獨自求取的時光,讓我們終於變成了不一樣的人。

畢業之後,從地方臺到央視,從上海到北京,她主持了多檔電視臺節目。最累的時候,她一年中有500多個小時在飛機、火車中度過,像趕場一樣,連續工作、不眠不休。

所以我不由得想,也許是自卑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吧。

是自卑,讓我們永遠對自己心懷不滿,也讓我們永求進益。

就像董卿自己說的:

“其實我是個內心很沒有安全感的人,總是居安思危,老覺得可能我今天擁有的一切說不定明天就沒有了——所以,我要自己趨近完美。”

看她的採訪越多,越喜歡這位董小姐。

因為她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女人活著最好的樣子:她肌膚如雪,面若春日桃花;她滿腹經綸,胸有萬千溝壑。

關於女生為什麼要讀書,她本人就是最好的答案。

她主持時從容的氣質、她脫口而出的詩句、她整個人的姿態,都在告訴我們讀書的好處。

康震評價董卿,說:“杏花春雨江南。我覺得“春雨江南”這四個字比較貼合她,她會給我們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我原來覺得作為一個知識女性,又很溫文爾雅,應該是比較好說話的一個人,但是我後來發現她確實就是像那種鏗鏘玫瑰。”

為什麼要讀書?

也許就是要像董卿說的那樣,實現一種“永遠都沒有長大,但是永遠都沒有停止生長”的狀態。

我和她一樣,在漫長的歲月中保持著閱讀的習慣。

小時候愛看書,愛到走路時也看,睡覺前也看,吃飯時也看。

很多讀者問我,為什麼閱讀速度能那麼快?

我便想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時代,父母工作繁忙,我大部分的時光都在圖書館或者新華書店裡度過。

每每翻到一本新書,必然要爭分奪秒趕在關門前讀完。

所以小學時的我,為了早點看到結局,就已經練成了超快的閱讀速度。

即便在家裡拿到一本新書,也一定要廢寢忘食,直到手上的這一本讀完。

無數次,我爸爸對著躺在床上看書的我怒吼:你再這樣看書,眼睛要瞎掉了!

奇怪的是,我到現在眼睛都完全不近視,是班裡為數不多的不戴眼鏡的同學。

10來歲的暑假,我抱著手上曹文軒的小說《草房子》痛哭流涕,全然不顧家裡亂糟糟的聲音和窗外悶熱中的蟬鳴;

高中的晚自習,我看《巴黎聖母院》,讀到結尾時淚流滿面,眼前厚厚一摞教科書和身邊60位同學都仿若無物。我在其後的數天裡恍恍惚惚,彷彿自己已變成了那個敲鐘人。

那是永生都難磨滅的感動,為著書裡的萬千氣象,和書裡的蕩氣迴腸。

萬里之外、千年之前的世界和我劈面相遇,我都相信,它們是真的。

書,早就變成了我血液裡的一部分。

讀書時,我忘記寒暑疾苦,從不知今夕何夕;

讀書後,我陷入長久震撼,亦難辨此生彼生。

我人生中的很大一部分樂趣,來自於讀書。

聽音樂的快樂如果有1分,那邊看書邊聽音樂的快樂,一定可以抵達10分。

上學的快樂如果是負分,那因為上學才得以暢快讀書帶來的快樂,也絕對能讓分數一下子變成正數。

為什麼喜歡讀書,就是因為有那麼多愛讀書、常讀書的人,用她們的人生告訴我:讀書吧,它是最有趣的休閒、最可愛的消遣、最迷人的娛樂。

苦讀詩書的時代早就過去,如今,讀書是我們生活中難得的蜜糖。

幫我們從整個時代的喧囂中逃出來,找到一張安靜的書桌,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安寧從容。

更何況,我們還能從書裡學到那麼多東西;古今千萬年的智慧、遍及全世界的知識……

每一頁書、 每一個字,都能讓我們從那個自卑的自己中掙脫出來,找到一片光、一點亮。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絕對是不一樣的人生。

就像董卿,她自信,她從容,她言語之間燦如煙火,這真是我們最應該成為的樣子了。

1

今年央視春晚的主持陣容發佈,董卿的名字沒有出現在名單上。

儘管每年總有人嚷嚷“不想看那些老面孔”,但年年陪在身邊的人不在了,才覺得悵然若失。

在新聞下面的評論區,董卿的名字一直在刷屏,很多人也是這時候才知道,董卿已經主持了整整13年的春晚。

13年,她和這個舞臺,已經成為了一體。

2

2005年,第一次站上春晚升降舞臺的這個上海姑娘說出那句“中國中央電視臺”時,大概自己也不會想到,她會在這個舞臺上一站就是13年。

如同跑了四家店才找到這件紅色旗袍的她,不會知道將來自己的春晚主持禮服可以養活一堆時尚編輯。

那一年,她32歲。

從2005年到2017年,董卿主持了13年春晚,從沒缺席。

每年央視都會製造一個春晚的生肖紀念品,東西不貴重,卻是董卿的寶貝,她曾經“幻想”,自己要是能集齊12個生肖就好了。

13年過去,從春晚的“新人”,到挑大樑的臺柱子,再到實至名歸的央視一姐,董卿的實力遠遠不止一套十二生肖。

春晚之於董卿,是一扇大門,她通過這扇大門看世界,人們通過這扇大門看見了她。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世間萬事,皆是如此。

她曾經出過錯。

在報幕時將馬季先生的兒子“馬東”說成了已經去世的“馬季”,她站在風口浪尖被吐槽炮轟。

那是她最晦澀的一屆春晚,她沒有參加慶功宴,哭著度過了新年的第一天,後來,她在公開場合接受馬東的採訪,鄭重道歉。

據我所知,那之後她沒再在主持的節目中出過錯。

她曾經備受爭議。

給劉謙當搭檔表演魔術時被指穿幫,她被網友嘲諷為“托兒”,說她沒有專業精神。

董卿在接受採訪時,只解釋了一句話:作為主持人,就是要把最好的節目效果呈現給觀眾,只要觀眾喜歡,我願意做這種托兒。

印象裡,那是她少有的言辭犀利。

而最令人難忘的,是她留下的美麗芳華。

她的溫婉知性、落落大方,笑起來月牙一樣的眼睛,在那麼長的時間裡,給了我們除夕夜最溫存的記憶。

《挑戰不可能》裡,有一期專門為董卿設計的挑戰。

那是她主持過的13屆央視春晚的照片,每一幅照片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董卿說:這一次,不是為了挑戰,而是為了回憶。

3

去年的春節,董卿上了兩次熱搜:一批人追著問她春晚的口紅號,一批人爆搜她上詩詞大會的視頻。

美與靈魂,女人想擁有的兩個關鍵詞,她都佔全了。

《中國詩詞大會》上,面對一大票單詞量驚人的學霸,董卿的表現堪稱驚豔。

她在詩詞文化方面的積澱令人驚詫,對每個選手的點評居然用的都是古文詩詞,很多人因此被她實力圈粉。

你的氣質裡不僅藏著你擦過的口紅,也藏著你讀過的書。

沒有誰,比董卿更適合詮釋這一點。

在40+的年齡,董卿開啟了另一種工作狀態,那是一個我們並不熟悉的、春晚之外的董卿。

2017年,董卿作為獨立製片人的綜藝節目《朗讀者》在央視一套開播,成為同時段國內綜藝最有話題性的霸屏者,身兼製作人和主持人的董卿,被讚譽為綜藝主持的“清流女神”。

在《朗讀者》那些打動人心的故事背後,藏著的是董卿的故事。

出身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爸爸從小到大嚴苛的家教,從識字開始董卿就每天抄成語、故事,初中開始每四五天讀完一本名著,她收到的禮物永遠是書。

父親希望她更多地用心在讀書和學習,她不能照鏡子,不做新衣服,要堅持雷打不動的跑步鍛鍊,很小就開始勤工儉學。

那個“腹有詩書氣自華”背後,是一個在嚴苛的教育下活出了韌性的董卿。

很難想象,在信息化爆炸的今天,一個全中國最紅的女主持,臥室裡沒有電視機,沒有手機,沒有任何電子產品,每天睡覺之前雷打不動的習慣是一個小時的閱讀。

她說:“時間有限,把時間留給新鮮的東西。”

她說:“我永遠都沒有長大,但我永遠都沒有停止生長。”

那是她最喜歡的一句話,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誌銘。

所以,她去嘗試不同的節目,做獨立製片,為了做《朗讀者》,她親自選擇了國內頂級的團隊,從醞釀到最終上線花費了整整兩年。

她常常整夜都不睡,看到北京從凌晨1點到凌晨6點的太陽,機房成了她的家,她只曾經用來拔眉毛的鑷子,開始去拔頭上的白髮。

4

董卿退出春晚的消息下面,很多網友留言說:董卿今年終於可以不用再吃速凍餃子了。

第一次主持完春晚的董卿,下了臺就問大家去幹嗎。

有的人爸媽在等、有的人愛人在等、有的人朋友在等,只有董卿,回到自己租的房子裡,等著自己的是冰箱裡的一袋速凍水餃。

很多年裡,她的除夕夜都是用一盤速凍水餃度過的。

這或許就是主持人的宿命,臺上越是絢爛光鮮,臺下越是寂寞冷清。

作為前輩的倪萍,曾對董卿說過這樣一段話:“不管你現在多孤獨,多寂寞,多麼沒有男朋友,多麼沒有錢,多麼沒有家,多麼沒有愛,多麼沒有溫暖,都特別值,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做中央電視臺這個綜藝舞臺上的核心、光亮最聚焦的地方的主持人,這是你的運氣,也是你的機會。”

董卿說,後來很多年,她經常會想起倪萍大姐的這句話,因為這句話,她對付出的所有,無怨。

也是在那次的節目中,董卿曾給倪萍提過一個問題:

臺上萬眾矚目,臺下寂寞無助,曾經鼎盛一時,總有落幕的一天,怎麼平衡和麵對?

最終,是13年後的她自己給出了答案:“一個聰明的人不僅僅知道,他什麼時候上場,還要知道他什麼時候可以離開。離開的時間,決定著是你看大家的背影,還是大家看你的背影。”

活得最漂亮的那種人,是隨時都在準備重新開始的人。

不放棄探索世界的熱情,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就不會懼怕被別人忘記。

春晚主持陣容發佈後,董卿的官方微博發了一條消息:

裡面有一句話,最觸動我:撕掉標籤,也不再計數。

也許大多數人努力著拼命著的,都是為了某個可能帶來掌聲和名利的標籤,如同13年春晚主持之於董卿,但只有那些不害怕撕掉標籤、不害怕換一個路口重新出發的人,才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董卿曾提到,她很喜歡女作家劉瑜寫給女兒的一本書《願你慢慢長大》,想把她喜歡的兩句話送給她:


新娛樂扒卦


提問很對。董卿的成功與她刻苦讀書很有關係,書是知識的海洋,一個愛學習,愛讀書的人必定是一個知道淵博,才華橫溢的人。董卿女士正是這樣一個人,看了她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節目,看了她在頭條的小視頻的精典語言,都顯示出她驚人的記憶力和博攬群書,刻苦鑽研學習的精神,特別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文學和詩詞歌賦及典故都下了很大功夫。這一點對每個愛學習的人都有借鑑作用。


張忠學8


是真正才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