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近二十年为相声事业做了哪些贡献?

勿指明天


姜昆20年从事相声行业贡献还是有的,最起码在姜昆的那个年代里还是非常的优秀,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相声段落。


尽管人设崩塌,可依然无法泯灭姜昆的贡献

的确从一种角度来说,姜昆目前的状态非常不好,尤其是社会舆论,这一块几乎是全方位一体化的轰炸姜昆,并且给姜昆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

站在一定的角度来看,姜昆近年来的发展的确很难入人意,并且在相声领域的创作一直停滞不前,可是以一个发展的眼光从全程来观看的话,姜昆最起码在他那应有的年代里面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相声段子。


曲协这个位子并不是说谁想坐就能坐的,姜昆既然能坐上,并且一坐就是这么多年,必然有着他的过人之处,当年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姜昆也说过一些比较有趣幽默的相声段落,只不过在上个世纪末,姜昆的创作基本上就接近于0了。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姜昆现在的年龄和现有的时间段,指望着他老人家再去创作更多更优秀的相声段落已经很困难了,毕竟年龄已经越来越大,并不是非常适合创新这个领域。


而姜昆真正出现人社崩塌或者说舆论全面压制,应该是在2007年前后,在那个时间段里面,姜昆一再的提起反三俗和相声具有教育意义,彻底惹毛了吃瓜观众。

在之后姜昆的声望便越来越低,与此同时他在相声领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

结语:姜昆有能力,也有地位,只不过这些能力和地位统统属于过去,放眼当下的话,他的创作能力也好,还是社会舆论也罢,都处于一个劣势的状态。


相声小虾仁儿


1987年“虎口遐想”

1988年“虎口遐想”

1989年“虎口遐想”

1990年“虎口遐想”

1991年“虎口遐想”

1991年“虎口遐想”

1993年“虎口遐想”

……

2016年“虎口遐想”

2017年“新虎口遐想”

2018年“新虎口遐想”

2019年“新虎口遐想”

2020年“新虎口遐想”

……

2047年“新新虎口遐想”

2048年“新新虎口遐想”

……


东郭西锅


姜昆最大的贡献就是把相声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姜昆让相声濒临失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侯宝林把相声的糟粕去掉之后,搬到大荧幕上是一种很大创新。马季开创了歌颂型相声,并且可以登上央视春晚,又是一大创新。

姜昆是马季的徒弟,到了他这一代,相声几乎快完蛋了。上过几次央视春晚以后,渐渐的没落了很多,没有什么人喜欢听相声,相声演员迫于生计而不得不转行。



春晚的语言类节目逐渐被赵本山等人的小品所取代。而赵本山的小品红了很多年,在这一段时间当中,相声基本上没有什么消息了。

甚至有一些年轻人分不清楚相声和小品的区别,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再去听传统的好相声。

相声都成这样了,以姜昆为代表的一众体制内的相声演员依然衣食无忧,拿着工资天天混日子,偶尔的表演只是为了交差完成任务而已。


他们的相声完全背离了相声逗乐的本质,自己在舞台上说的无比开心,台下的观众却听着一头雾水。根本没有想过要创新,就想这样一直安逸到死,相声是真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姜昆让相声有了主流和非主流之分

相声自它诞生的这100多年当中,代代传承,只是根据相声风格的不同分力侯氏相声(侯宝林)、马氏相声(马三立)、常氏相声(常连安),刘氏相声(刘宝瑞),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主流和非主流的区别。



而到了姜昆手里,刚开始还好好的,后面突然蹦出来一个郭德纲,相声界便有了等级之分,分为主流和非主流。

以郭德纲为首的草根班子属于非主流相声,而以姜昆为代表的相声属于主流相声,也可以说是体制内的和体制外的。

从此以后,非主流备受主流的打压。主流一直都在反三俗,这个运动进行了很多年了,从来没有停止过,直到现在还在继续。


而到目前为止,主流与非主流已经演变成了相声界很明显的对立面。非主流代表郭德纲的相声越来越受欢,迎垄断了商演市场,没有竞争对手,呈现出一家独大的局面。

而以主流为代表的姜昆却始终没什么成绩,越来越不受欢迎。除了一天到晚开会之外,就是到处领奖。即使有全球巡演,但那门票不是自己卖出去的,而是有政府补贴,很多都是送票的。


所以,现在就是非主流深入人心,而主流则招人反感。只要姜昆还在位,这种局面还会持续下去。

真正说相声的人不受认可,而沽名钓誉的人却深得赏识

德云社的人一天到晚忙着说相声,却不受主流的认可,只要有一点点把柄被人抓住了,便被大肆抨击。

而一些欺师灭祖、忘恩负义、恶意炒作的相声演员,却深得姜昆的赏识。


比如曾经背叛德云社的何沄伟,还有经常在微博上暗讽郭德纲的苗阜,在《相声有新人》的舞台上令人深恶痛绝的那对公式博士相声夫妻。

现在主流相声就是拉帮结派,合伙整人,传统相声在他们手里根本混不下去了,这都是姜昆的功劳。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主流相声演员依然不受欢迎。


R娱记


不知道,没印象,忘了这个人。


雪莲冰山相映红


“贡献”很大。

一个梁左写的《虎口遐想》姜昆说了几十遍,最后不知道让谁又写了一个《新虎口遐想》,让姜昆幸福地回味在新的遐想里。

姜昆是幸运的,他原来和师胜杰是一块参加报名选拔的(他们是最后剩下的“决赛”)。由于小伙子机灵嘴甜、讨领导喜欢,姜昆留入体制内,成了耍嘴皮子又懂政治的人才。

而师胜杰靠的是实实在在的说相声的四门功课“说学逗唱”,成就了自己相声大师称号。在相声界论业务论成就,论人缘不知比姜昆好多少倍。

姜昆虽然也说了一些相声,不过基本上都是别人写得段子,自己没有什么建树。至于“说学逗唱”,永远是姜昆的短板。

姜昆最大的“功劳”是分裂相声,即分裂相声界的一团和谐。硬把德云社、郭德纲的相声说成是三俗,而他的相声自然是充满正能量的最高境界。而且还利用电视传播机会,对郭德纲进行人身攻击。足见此人心胸之狭窄、思想之龌龊。

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姜昆的相声脱离了他说的三俗。其实大家认真想一想,相声就是一种口头的艺术品种,它有很大的逗笑成分。大部分都有寓教于乐的成分,那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一门大众的娱乐艺术。

例如郭德纲说的“我知道事情的真相了”,那不是对那些“不守规矩”的人极大的讽刺吗?它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能引起大家的极大注意。

所以说,姜昆对郭德纲的相声的诋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同时也让自己成了众矢之的,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不过从此,大家也知道姜昆们的相声是“正统相声”,郭德纲们的相声是“三俗相声”,唉,谁让人家好像掌握着话语权,可以随便胡说八道呢?

我们是相声界以外的观众,希望姜昆能“风物长宜放眼量”,看得远些,不要再搞那些诋毁别人抬高自己的无聊勾当。

但愿中国的相声和谐发展。


洛阳老董1


生生的逼出来个郭德纲,没有郭德纲这些年谁还听相声,


佛山2016


姜同学的贡献?这个需要好好想一想。

他最大的贡献恐怕应该是挖掘了赵本山,让这位小品王从东北走到了全国,给了赵本山更多的发展。当然,姜同学让好当当的相声艺术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此举办了非遗相声大会。



作为某协主席,姜同学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宣扬相声正能量。

从国内到国外,从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都能看到他辛劳的身影,不论宣传效果,这样的贡献值得我们予以肯定,毕竟很多曲艺艺术没有这么大的宣传平台,也缺乏资金推动。



对于相声,姜同学很热爱的,从早期的作品创作,比如:《虎口遐想》、《新虎口遐想》等等,到如今的相声创新,将音乐融入相声,他的贡献还是可以看到的。



挖掘人才,培养新生力量,也是姜同学的贡献之一。



姜同学在九十年代初挖掘了当时还在东北的赵本山,并推荐他进入春晚,这让当时在地方小有名气的赵本山正式走到了全国人民群众的视野之中。这是他最大的贡献。



另外,姜同学关于戴志诚、李菁、陈印泉、苗阜等青年相声演员也给予了很多的帮助,还对有较大争议的公式相声也给了很多关注。



这些提携后辈的贡献,其实也是让相声百花齐放的一种尝试,德云社确实优秀,不过,从长远的角度来说,相声应该百花齐放,希望主流与民间之间能少些纷争,多些合作,要不,相声真成非遗了!


尬笑天君


姜昆成为主流相声的代表,也是某协会主席,最大的贡献就是把相声这门艺术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姜昆把相声申请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是非常讽刺的几个字

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就是濒临灭绝的时候,才会去做这方面的申请,目的就是能够保留住属于中国的东西。

姜昆此举也对也不对,对的地方就是自己现在已经无力把相声这门艺术发展到以前他师傅,师祖那一代的辉煌了,而且已经有点穷途末路的感觉。因为他们作为主流相声团体,出国弘扬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都要靠赠送票来吸引观众,而且吸引来的还都是老大爷大妈级别的。这是来听相声的吗?这无非就是听到免费两个字跑来凑个热闹。所以说姜昆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的。

那么不对的地方又在哪里呢?主流相声不景气,可是以郭德纲为主的非主流相声现在在全国,甚至世界各个角落都是一票难求的局面,观众和网友对他们的呼声都特别的高。尤其是德云社青年相声演员岳云鹏,张云雷,张鹤伦等等更是人气爆棚。所以说相声在这里是传承下来的,而且传承的很好。



姜昆为代表的主流团体这里面都干了些什么

其实要说姜昆他真的能不知道观众现在需要什么吗。只是碍于自己是主流派,后面又有国家体制的保障,首先吃喝方面应该是不愁的。

在吸引人才方面,他自己没有收几个出名的徒弟,倒是像何云伟,曹云金等人的加入让人觉得可笑。这些人是怎样出来的观众们应该很清楚,那么主流这个团体为了吸引人才也是不择手段,而且没有底线,什么样的人都有资格参加。话说这些过去的人好像也没有什么杰出的代表作品。这就是为了传承吗。



以上是第五评委娱乐观点,欢迎关注留言讨论。

第五评委


自马季之后相声就一落千丈,不知什么原因。也许都忙着搞第三產業了吧。记得当年毛主席在北京饭店听侯宝林的相声之后,提出相声要走工农兵大众之路,要做到雅俗共赏。把郭列为三俗不可取,雅和俗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东北的二人转把那一点点的低俗去掉了之后,也没有影响人们的喜爱度。艺术总不能都是阳春白雪,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文艺路线是千真万确的。一味地人为地去设置一条雅与俗之间的鸿沟是错误的。好在现在不少的年轻后生们在积极地投身到相声事业中来,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青曲社德雲社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


三山五岳789


成功的成就了郭德纲!谢谢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