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一名85後社區支部書記的“大我”與“小我”

“我肚子頭的娃都快生了,你卻一天到晚人都難得看到,這個老漢兒你還想不想當了?”望著身懷六甲聲聲“抱怨”的妻子沈月,成都金堂縣三溪鎮三河社區黨支部書記黃滔心裡泛起一絲酸楚,但毅然又投入到繁重而光榮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作為社區“掌舵人”

他說:就該“高揚著旗幟”

2019年9月,剛年滿31週歲的黃滔當選為金堂縣三溪鎮三河社區黨支部書記。上任伊始,他就帶領社區黨員和群眾謀發展、求進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爆發以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悄然而至,黃滔及所在社區立即融入各級防控大局,迅速進入了“一級戰備”。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防控就是責任。為加強社區黨支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組織力、服務群眾的號召力、攻堅克難的凝聚力,他按照“一個村民小組就是一塊責任田,一塊責任田就有一個黨員突擊隊,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理念,以組為單位細分黨員責任田,建立黨員突擊隊10支(每支黨員突擊隊由3名黨員、1名組長、1名社區幹部組成)。同時針對橙海馨苑聚居小區,緊扣細分的黨員責任田,建立戶籍地、居住地雙責任體系,在已建立橙海馨苑小區黨支部、樓棟長的基礎上,增補以黨員為主的單元負責人50餘人。構建起了以社區、小區黨支部堅強堡壘為“核”,樓棟及單元負責人為“身”,安保綜治、社區自組織力量為“基”的架構體系。

疫情面前:一名85后社区支部书记的“大我”与“小我”

圖據金堂縣社治委

據悉,金堂縣三河社區轄區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6000人,轄10個居民小組,黨員46人。在“責任黨員—組長—社區幹部—責任科室—網格員—衛生院—派出所—駐村第一書記—聯繫領導”全鎮疫情防控入戶走訪排查分工體系基礎上,黃滔充分調動責任黨員密切聯繫群眾、搭建橋樑紐帶的積極性,以及黨員突擊隊招之能來、來之能戰的能動性,重點聚焦“三個群體”,防止輸入,抑制擴散;努力做到“三個覆蓋”,盯住存量,深排增量。

他總是說:“我們快1秒,疫情病毒就離群眾遠1分鐘”。他說到了,工作中也踐行了。他帶領社區黨員不當“和事佬”、不懼“閉門羹”,加大各類場所排查力度,對群眾一些聚眾行為進行規勸或制止,不折不扣積極落實縣、鎮關於疫情防控有關部署,在全鎮率先實現入戶排查全覆蓋。

作為群眾的貼心人

他守護著群眾“非常的日子”

走訪“重點人員”是黃滔的每日必修課,更是與他們拉家常、嘮殼子、疏情緒、問需求的時刻。他說:“我的電話號碼留給你們,如果有哪裡不舒服的或需要幫忙買的,隨時給我電話。不要客氣,把我們當成你的親人、你的朋友……”社區一名歸鄉途經湖北的蔣姓青年,原本對其被納入居家隔離頗有微詞,但黃滔帶領村組幹部耐心細緻對其及家人進行宣傳解釋,在做好防護的基礎上,每日為他們上門送物資,同時邀請心理醫生進行電話心理疏導。這樣的暖心舉動讓蔣姓青年感受到黨和社會的關懷和溫暖,他的思想終回到正確軌道。

疫情面前:一名85后社区支部书记的“大我”与“小我”

在黃滔帶領的社區兩委頑強細緻精神感染下,家住三河社區橙海馨苑群眾楊春芳主動捐贈30個口罩用於社區兩委同志入戶排查使用。“社區安全關係關乎你我他,能出力就出力”,楊春芳樸實地說。

疫情防控還在繼續,黃滔帶領社區一班人舍“小我”為“大我”,一個個身影不停為了保障群眾生命安全忙碌著,他們正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初心使命,彰顯責任擔當。

紅星新聞記者 吳華宇 劉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