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红楼梦》是完整的,那么红学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Laura-wei


红学要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例如,红楼梦的写作技巧,很值得发扬光大。我之前只知道“典型化”,不知道还有“间色法”。又例如,红楼梦是风月宝鉴,正面是什么,反面又是什么?还例如,红楼梦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普世价值是什么,都值得去好好研究研究。

可惜,一个作者是谁?争了近100年,浪费资源不说,李鬼越来越多,不讲证据,胡思乱想,今天踢馆,明天叫板,把《红楼梦》弄的乌烟瘴气。











朵朵佬爷


所谓红学,最初并不是研究《红楼梦》完整不完整,后四十回是不是续作问题。清人研究《红楼梦》重在就作品点评,关注的是其主题思想文学价值文化意义,实际上走的是文学研究的正道。清未民国初有索隐一派将《红楼梦》看作政治小说或隐述历史,开始索隐文学故事背后的人物原型和历史事件,有主张作品隐射明末或南明历史表达反满情绪之说,有主张描写清初贵族明珠张侯等家事甚至清宫太子事之说,总之是猜谜,已经背离了文学作品研究。民国后,胡适从考证作者入守,开辟了所谓的新红学。其论断主要是:《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江宁织造曹寅之孙,《红楼梦》是其自序传;曹雪芹仅写完前八十回,后四十回为高鹗续作;胡适发现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现存最早的《红楼梦》抄本,是早于程刻本的真本,凡早期抄本都有脂批,脂砚斋等是曹雪芹的亲友,参与《红楼梦》创作。胡适之后,周汝昌冯其庸等红学研究会的一干人发扬"胡说",形成定论和红学常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学者质疑新红学的研究,一是认为脱离文本从外部文献考证作者的方法找到的作者与作品不符(而且关于曹雪芹的考证也是漏洞百出证据不足子虚乌有);二是脂批本发现较晚,来路不明,有可能是伪造的赝品,以脂本和脂批为研究的结论靠不住;三是对程甲本有偏见,对程本不信任,而程甲本有可能才是真本,后四十回由程伟元高鹗整理,即使不是原作也并非高鹗所续,目前为止《红楼梦》所有续作中,程甲本后四十回是最好的版本。总之,红学研究从民国初至今一百年,都没有走出怪圈。没有认真研究文本,而是去考证一个故意隐去其名的作者,让一个无解的题有一个唯一的答案就只能是错解,也只能是无休无止的争论,葫芦僧判葫芦案。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岁月坐中忘


“断臂之美”是一种能启发人们无限想象力的美感。

关于“红楼梦”残缺了后40回所产生的美感,让我联想到了“断臂的维纳斯”,古希腊的“维纳斯女神”雕塑,由于某种原因,双臂残缺。

正是因为这个残缺,几千年来引发了人们无限的想象力: 女神的双手在断臂之前,做的是什么动作呢?是在拥抱自己心爱的人?还是捧着一束鲜花?是在进行体育锻炼?还是在休闲娱乐中?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极重要的前提:“断臂的维纳斯”是美感极强的雕塑作品!

“红楼梦”后半部分的残缺也是如此。正因为曹雪芹的前80回是不朽的巨著,后面残缺部分的内容,才会更引人好奇。我不同意网上对于“红学研究”和“红学专家”的种种非议,因为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对“红楼梦”这样的古今罕见的奇书,产生探究之心并引发“红学研究”的种种推测,实属不可避免之事!

最后,回答一下提问者的问题,如果红楼梦是完本全书的话,红学研究也一定还会有,但绝不会像现在这么兴盛!道理很简单:全书完整了,大结局都写出来了,人们的好奇心也就没有了。




临时客



如果真如题主所说的那样,《红楼梦》是一部完整的作品,那就真的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出现雨后春笋一般的所谓红学研究专家。

之所以形成目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乱战格局,都拿红学来说事儿,就是因为《红楼梦》的后一部分手稿遗失,其特别重要的各自归宿众说纷纭,没有统一在作者的作品文本框架之内。结果就是目前的状态──你有你的结论,我有我的解读,都存在一些似曾相识的见识,却总又绕开文本的核心架构,归纳出适合自己论述的框架体系,自感可以论述并阐释作者的原笔原意,其实就是拉大旗作虎皮,充分僭用曹雪芹的笔调在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目的无非就是拉抬自己的见解,贬低甚至打压、敌视他人的探佚,形成了探佚的死结,其实就是自以为是的自行不义。

一部《红楼梦》,养活了所谓的专家、学者近百万人,这还不包括那些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红学痴迷者,也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观。

也不得不感谢先贤曹雪芹,硬是用一篇文字开启了一个产业、一门学问、一次革命,真的就得感谢曹雪芹三百年前就已预设好了红学十分热络、十分喧嚣的命运暗结,让这部千古奇书一下子就落入了舆论、争执乃至寓意、政治的漩涡。

实话实说,如果真的没有遗失那一部分书稿,真相就在那儿摆着,还用得着如许人等前赴后继的去搞什么探佚和研究吗?答案显然不言而喻──那些所谓的红学专家或学术精英还不就是作鸟兽散,各寻个家,各找各妈,省得在这里聒噪喧阗,搞一些沽名钓誉、自我鼓吹的勾当。


现在的所谓红学解读,早已偏离了正确的学术轨道,变成了某些人藉此成功上位的台阶,也变成了很多人利用此战各抒政治观念的渠道,几乎就是一锅粥的乱战、混战,清浊不分,敌友不分,搞的乌烟瘴气、暴戾恣睢。

甚至暴殄天物。

一些所谓的探佚观点,其实和原书原意差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竟然也敢到处叫嚣着找茬儿格斗,实在有伤大雅,有伤风化,这也可以看到自古文人相轻、相互倾轧的残酷一面。

真不知道曹雪芹地下有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其实,很多的所谓探佚,都存在过度解读、甚至极端解释的现象,无非就是利用这种合理的探佚途径,搞一些夹枪带棒、隐晦藏私的挟带私货行径,其目的早已昭然若揭。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内,网上一些连文理都不通的所谓红学研究者,自家本身学无所长、张冠李戴,却公然的在网上叫嚣和发帖子下战书,以为这样就可以让自己一夜之间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人物,他也可以借此顺利上位,占据所谓的专家学者的显赫位置,其实不过是一些跳梁小丑的丑恶伎俩,其心可诛,其旨可伐。

不过,以目前来看,这样的状况恐怕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论战也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白热化、直白化、功利化,真的希望曹雪芹在天之灵能够看到这种后人恬不知耻的乱象,来一次久盼的神灵即降,使《红楼梦》大白天下,还其书的本来面目,也迅速止息目前这种文化乱象。


龙吟148119260


不但有必要更有料可研,这书不光是文学意义上的事,更是人生哲学社会人文心理心灵精神等等众多领域的全方位的问题的奇书,当故事完整后或许就让人看到众多的真理及本质性的答案,所以争论会更激烈,红学更繁荣


崆峒山下泾河岸边


每次听到“红学会”这个词,我就会很自然将它跟“寄生虫”产生关联。一部没写完的小说,你把它研究得再透,能有多少营养和价值?能如何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我看真的是闲得蛋疼,游手好闲,打着文化旗帜标榜高雅的乞讨者


逆袭之徒


这个小编可能没怎么深入了解红楼梦,其中有人研究红学诗词的,药膳,当时的社会背景啊,四大家族如何没落,给人什么启示,其中很多字都很传神,比如很多内情,林黛玉和薛宝钗谁的人缘好,可能很多人薛宝钗人缘好,如何和小丫头片子婆婆处理,但是放到红楼梦你发现林黛玉人缘最好,和宝琴关系,妙玉,宝琴把花送了黛玉一盆,宝钗却没送,还有俩次偷听时间,宝钗明知别人说说悄悄话,她还是偷听,然后甩锅给林妹妹,林黛玉听到史湘云说自己,默默的走开了,总之很复杂,绝不会因为红楼梦是完整版,而没人研究。


谦豪141319


#发财中国年#你的好友向你求一张"国"卡,邀你一起瓜分5亿大奖!长按复制本消息,打开【火山小视频】去领取¥2HXOU3th30L¥


最美好的未来我喜欢你


这个完整要看是什么意义上了。即使八十回后面的内容由曹雪芹写完完了,也由脂砚斋评过,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文本也是一本存在诸多问题的奇书。因为从根本上说,作者之所以用隐笔的方式著书,自然有无法明说出来的苦衷。所以从这方面来说,红学还是有存在的必要。当然,完整的小说文本肯定比只有八十回的研究价值更高!

我个人认为,未必只有完整的文本才能真正解读出《红楼梦》,即使现在的文本就已经完全能解读出来。


慕容谈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