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和《漢書》中,哪部更符合歷史?

《史記》和《漢書》中更符合歷史的,是《漢書》。

為什麼這麼說呢?

先說《史記》


《史記》和《漢書》中,哪部更符合歷史?

史記


《史記》記載了自上古時代到漢武帝元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是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編著的,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歷經十餘年,使《史記》成為中國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紀傳體通史。司馬遷在年輕的時候,通過遊歷式的實地考察和採訪,獲得了詳實的第一手資料,並在主持編寫中國第一部曆書《太初曆》時,大量參考歷史書籍,整理史料,開始編纂《太史公記》,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史記》。

但是請注意:在司馬遷所處的西漢之前,有兩次歷史性的焚書事件。

第一次是著名的始皇焚書坑儒,秦朝丞相李斯想始皇帝嬴政進言,說愚儒“入則心非,出則巷議,非主以為名,異趨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嚴令民間上繳除《秦史》外的其他各國史書,以及私藏民間的《詩》、《書》,諸子百家的著作等等,全部付之一炬。(史記:“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等燒之。”)

這一次焚書,秦始皇把民間所有的藏書燒了個乾乾淨淨,但是,皇宮裡還是有備份的,所以,很多歷史學家認為,秦始皇並沒有對歷代詩書趕盡殺絕。真正的毀滅是第二次焚書。

第二次也是很多人都知道,這次的火是項羽放的。據《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要說明一點的是,著名的“火燒阿房宮”其實是誤解,當時阿房宮根本就還沒有建成。項羽真正燒的是咸陽宮,而不是阿房宮。但是,在這一次的大火中,政府保存的被秦始皇搞絕版的書籍,徹底被項羽燒乾淨了。


《史記》和《漢書》中,哪部更符合歷史?


上面說這麼多的意思,是想說明,司馬遷在編纂《史記》時,其實是沒有太多的歷史書籍作參考的,那麼從黃帝、蚩尤到秦末的這段歷史的印證,司馬遷依靠的大部分其實是年輕遊歷時的實地考察,而所謂的實地考察,除了部分的歷史遺蹟外,更多的是傳說。

不是說《史記》不符合歷史,大的歷史事件肯定是沒有人可以提出疑義的,因為幾千年後的我們更沒有辦法去偽存真。但有些地方,司馬遷採用故事性的描述,其實是虛擬的。

比如:高祖斬蛇起義,神話故事也記入了史書,就不用詳解了。

再比如,爭議很大的“周幽王數次烽火戲諸侯”,這個事件很多歷史學家都有解釋,最有力的說法是:即便是周朝真的有烽火臺,周幽王也真的點了,按照戰國時期烽火臺的傳遞距離三十公里,從鎬京傳到諸侯國,諸侯再集結軍隊開拔到鎬京,少則半月,多則數月,合著褒姒和周幽王天天坐城樓上等諸侯來拜呢?根本不可能一溜煙來幾十個諸侯,那麼這件事的笑點在哪裡呢?能惹得美人笑然後周幽王再點數次?根本不可能的。

再說《漢書》。


《史記》和《漢書》中,哪部更符合歷史?


《漢書》是由東漢歷史學家班固家族編纂,又稱《前漢書》。記事始於漢高帝劉邦元年,終於王莽地皇四年。值得一提的是,《漢書》並非班固一個人編寫的,而是從班固的父親班彪開始的,班固是在父親去世後決心繼續完成此書。班固曾因“私做國史”入獄,弟弟班超上書漢明帝解釋清楚後被班固被釋放繼續編史。班固未完便卒,由其妹班昭接替,班昭死後其弟子馬續最後完成了《漢書》的編纂。也就是說,《漢書》其實是集班固家族的力量編纂而成的。

再說《漢書》的真實性。《漢書》主要記載的是漢高祖至王莽時期的歷史,年代非常的近,且得到了朝廷的支持,也就是說班固家族的人是有條件接觸政府對前漢的歷史記錄的,這部分史書也並沒有遭受損害。

有人會說,朝廷會影響史書的真實性。其實,這一點在中國的史官身上體現的並不明顯,在明朝之前的史官記錄,皇帝都是不能看的,也不能改的。而中國的史官其實還是非常有職業操守的,他們或許會因為個人認知而帶入自己的觀點,或者對皇上不喜歡的事情少計點,但事情的記錄還是不會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