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怎么诠释“肠易激”的?

用户5361646156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长期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的肠功能障碍性综合征,目前尚缺乏形态学、细菌学和生化学指标。中医学对于本病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属于“腹泻"范畴;以便秘为主要表现的,属于“便秘”范畴。

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症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寒邪,或被饮食所伤,或忧思恼怒、所欲不遂等,造成肝郁气滞,脾胃运化功能紊乱,进而导致大肠气机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而发为本病。意思就是说饮食不当,思虑过多恼怒,不顺心导致肝郁气结造成脾胃功能的紊乱。


消化科李保双


西医注重仪器数据而忽略症状归纳,西医一种病对应的中医根据症状辩证出来有几种情况。“肠易激”在中医上根据不同的症状有的属于“脾阳虚”,有的属于“脾气虚”……


jcdsl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便秘和腹泻可交替出现,但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异常。过去称为“痉挛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及“不稳定性结肠炎”等。该病患者以20-40岁中青年居多,女性多见;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常迁延难愈。在药物治疗方面,西医暂无理想的药物,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可缓解。但会反复发作。

肠道易激综合征在中医属于“腹痛”.“泄泻”.“便秘”“郁证”等范畴。从病变的部位来看,虽病在大肠,但却与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交替发生,有时便中有大量粘液,伴胸胁不舒,腹胀,肠鸣,里急后重,乏力,不寐,心悸,恶心等症。

1.肝气乘脾证和肾阳虚衰证符合上述症候特征的,以疏肝健脾,补肾助阳为治疗思路,可拟;


柴胡,陈皮疏肝理气;防风,白术祛风除湿;补骨脂,五味子补肾助阳;白芍柔肝养阴;肉豆蔻温阳下气,化湿和胃。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有效率可达90%以上。仅供参考。

2.肝气乘脾证、肝郁气滞证 脾气素虚,复因情绪的变化,脾受肝制,致升降运化失常,致使清浊不分,而致腹痛腹泻。以健脾益肾,疏肝解郁,升清泌浊为治疗思路,拟以

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补骨脂,山药补益肝肾;白芍养阴柔肝;陈皮疏肝解郁;防风祛风除湿;车前子利水除湿,分清泌浊。有效率95%,仅供参考。

注意事项;1.避免油炸辛辣,冰冻生冷酒类食物,注意腹部保暖。

2.保持或调整好心情状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早睡早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疲劳过度。


亲,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在收藏点赞转发的同时,还请别忘了多多关注,谢谢!


海纳小布丁


中医没有“肠易激综合征”病名,但是有类似的疾病症候描述,比如,痛泻要方,主治脾虚肝旺之泄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和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有类似的描述。

肠易激综合征可以参照中医类似症候治疗,疏肝解郁健脾补肾,类似现代医学的抗焦虑,缓解胃肠痉挛,中药,针灸,埋线,艾灸,疗效还行。


疾病乃心灵之言


中医肯定认为肾气不足!~


用户76164522112


根据脉舌色症,辨证论治


国宝针灸



第一眼看天下


拉完了不疼是肝热腹泻,拉完了还疼是脾虚。吃热性食物拉稀是肝热,拉完了精神不减。上吐下泻有寒有滞有风有热有暑。花样太多。现代人多是胡吃造成的肝热中气虚腹泻,大小便欲解忍不住。


中国古中医学派


常食燥热、辛辣之类食物,脾湿胃热,消化不良,肠运失常。此为该症病因。


奇效康复堂


肠易激这个名词不在中医之列,中医无法做出解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