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和西洋參哪個補氣效果好?

手機用戶9485871741


黃芪和西洋參均為補益藥中的補氣藥,但二者功效和臨床應用各有特色和不同。對於這兩味藥的應用,更重要的是明確各自的功效特點,發揮各自特色,用得恰當,而不是簡單地縱向比較誰的補氣效果更好。

黃芪味甘,性微溫,為一味固表的補藥,故表證未解者不宜用,以免閉門留寇;此外,陰虛內熱、溼熱熾盛的人群亦不宜用黃芪。黃芪擅長補中益氣、固表止汗,可用於中氣不足、表虛自汗;能補升舉陽氣,用於中氣下陷、久瀉脫肛;能利水消腫,用於氣虛水腫;能託毒生肌,用於氣血不足,瘡瘍內陷之膿久潰不斂;又補氣生血,用於氣血虧虛的面色萎黃、神倦脈虛等,發揮此功能時常常會與當歸同用;還能補氣攝血,用於氣虛不能攝血的崩漏、便血;亦可補氣通痺,用於氣虛血滯的痺痛、麻木或半身不遂;又能補氣生津,用於氣虛津虧的消渴證。

西洋參甘、微苦,性寒涼,故中焦虛寒者不宜用。西洋參擅長補氣養陰、清熱生津,主要用於陰虛火旺之咳喘血證、虛熱煩倦,以及陰津不足之口燥咽乾。

補氣是個很大的類別,功效和臨床應用有很多學問,並不是縱向比較那麼簡單,一定要學會區別,用在合適的地方,千萬不可濫用。


懸壺遠志


黃芪和西洋參哪個補氣效果好?

黃芪和西洋參都是補氣的藥材,但是它們又各自有其不同的特點。那麼它們到底哪個補氣的效果更好呢?

我認為黃芪的補氣效果要更好一些。首先黃芪和西洋參的性狀有所不同,黃芪是屬於性溫的中藥,而西洋參性寒。西洋參主要是有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的功效,很適合氣陰兩虛,陰虛燥熱,肺虛咳嗽,還有內熱,虛熱的情況。



而對於黃芪這一味藥,清代的黃宮繡稱黃芪是補氣諸藥之最。中醫上認為,我們的脾胃是後天之本,而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提出“黃芪”能益元氣而補三焦。尤其是我們脾氣虛的人可以每天用5g黃芪水泡茶喝。


雖然單用黃芪泡水喝就可以起到補氣的功效,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樣的補氣方式,有一些人可能用黃芪會上火,那麼這個時候就可以換成西洋參,西洋參不僅可以補氣,還有滋陰的功效,如果是陰虛體質,則可以用西洋參來補氣。

或者是黃芪和西洋參一起用來泡水喝,補氣效果更好,還不會上火。黃芪有固表的作用,注意感冒的人不要用黃芪。




關注我!帶您正確養生,改善脾虛問題!分享養脾乾貨!


脾胃範兒


西洋參:苦、味甘,寒。歸心、脾、腎經。

補氣養陰,清火生津。

黃芪:甘、微溫,歸脾肺經。

補氣昇陽,益氣固表。

故西洋參多用於陰虛火旺,熱病氣陰兩傷,倦煩口渴,津液不足,口乾口乾舌燥等證。可見西洋參是以養陰生津之功效居多。

黃芪多用於脾肺氣虛或中氣下陷之證,以及衛氣虛所致自汗和氣血不足所致表虛汗等。以補氣之功效居多。

相較而言,西洋參長於養陰清火,故多用於虛火證,補氣反而少用。蓋西洋參性寒,能傷陽助溼,脾胃虛寒,胃有寒溼者忌服。

而黃芪功專補氣,為補氣之常用藥,便是說成補氣首用藥也不為過。且入脾肺二經,對脾胃虛寒之人亦有補益。但因補氣昇陽,易於助火又能固表止汗,所以表實邪盛、氣滯溼阻、食積內停、陰虛陽亢者均不宜用。

所以二者藥性相反,一寒一溫,需辯證服用。另外就價格來說,西洋參與黃芪足有十倍之差。若真是體質偏熱,不能服用人參或黃芪可以黨參代替,較之西洋參補氣之功不弱,價格要差不少。

黨參:甘,平。歸脾、肺經。

補中益氣,生津養血。





芥子說


今日問題:黃芪和西洋參哪個補氣效果好?

要想知道黃芪和西洋參哪個補氣效果好,我們就先要知道黃芪與西洋參各自的功效,才能知道到底哪個補氣的效果好,下面就分別介紹一下它們各自的功效。

黃芪

黃芪作為一種中藥,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黃芪的補氣作用,特別是身體虛弱或者大病初癒時,往往都會用黃芪來補氣補虛。《中藥大辭典》記載,黃芪性溫,味甘,功能補氣固表,託毒排膿,利尿,生肌。主治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宮脫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瘡口久不癒合等症。



西洋參

西洋參作為一種參,也具有補氣的作用,當有陰虧,內熱,咽乾咳嗽痰血時,往往通過西洋參來生津除熱。《中國藥典》記載,西洋參性甘、微苦,涼。功能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用於氣虛陰虧,內熱,咳喘痰血,虛熱煩倦,消渴,口燥咽乾。



由以上記載我們可以知道,黃芪和西洋參都有補氣的作用,但是兩者的補氣應用是不同的。黃芪性溫,不燥不寒,補氣比較平和,善補虛、治虛汗等,特別對於大病初癒的病人,黃芪的補氣補虛作用是很好的;而西洋參性味苦、涼,補氣的同時可以清熱生津、退熱,對於一些胃寒的人是不適宜用西洋參來補氣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記得幫我點贊、評論、轉發!那就是對我創作最大的鼓勵!


左撇子說醫


黃芪和西洋參哪個補氣效果更好,這個書上也沒有明確的說,個人感覺應該黃芪的補氣力度大一些,至於哪個補氣效果好,看你的情況更適合哪個,哪個就效果更好。

黃芪和西洋參雖然都能補氣,但是二者的差別還是很大的,黃芪是溫性的,歸肺脾二經,具有補氣昇陽、益衛固表、脫毒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而西洋參是涼性的,歸心肺腎經,可以補氣養陰、生津止渴。


這也就是說,西洋參入心肺腎三焦,可以補人體元氣,補益之力很強,不過升浮之力微弱。而黃芪走衛分,可以補衛氣固表,補益之力相對弱,而升浮之力相對強。


它們二者功效的不同導致它們的適用人群不同,黃芪可以補益脾肺、固表,適合平時氣虛乏力、飲食不佳、氣虛汗多以及由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溼所導致的水腫、洩瀉,脾虛不能固攝血液所導致的容易鼻子出血、便血、月經出血量多等人群服用。

西洋參味苦、微甘,性涼,可以補氣養陰、生津止渴,適合那些身體虛弱、精神不佳、容易口乾口渴,而又服補品經常上火的人服用。



中醫者也


黃芪,味甘,性溫。歸脾、肺經。

功能補氣昇陽,生血行滯,固表,止汗,託瘡生肌,利尿消腫。

臨床應用於脾肺氣虛,中氣下陷;血虛發熱,心悸萎黃;氣虛血滯,風溼痺痛,半身不遂;表虛自汗;癰疽不潰,久潰不斂;氣虛水腫;內熱消渴等。

本品又因量與效有很大關係,生與炙用效又有別,固表,止汗,託膿生肌,利尿退腫宜生用,補中益氣昇陽宜炙用。

本品性質溫升,可以助火。

西洋參,味甘、微苦,性涼。歸心、肺、腎經。

功能補氣養陰,清火生津。

臨床用治肺虛久咳,咽乾咯血;熱傷氣陰,煩倦口渴。

本品寒涼,易傷陽助溼。

黃芪與西洋參均為補氣之藥,但黃芪溫升力勝,西洋參為甘寒益氣養陰之品,二者性有不同,故所用治也有異,臨床應根據證型選用,對症下藥方有好效。這裡不能把二者單純的比較哪個。



進取16127558944


西洋參可以和黃芪一起泡水,進行代茶飲服用。西洋參的作用主要是益氣養陰,偏向於滋陰的效果更好;而黃芪具有補氣昇陽、益胃固表的作用。二者相配伍,能夠加強益氣的作用,而西洋參同時又伴有滋陰的作用,適用於氣陰兩虛的人群。比如周身乏力、平時倦怠、不想動、氣短、懶言、胸悶或者平時食慾差而口乾、腰膝痠軟,就可以用西洋參和黃芪一起泡水。如果陰虛的症狀更明顯,比如夜間煩熱、不易入睡、睡眠多夢、手腳心喜歡放在被子外面,此時可以在其中多放枸杞一起配合,來加強滋補肝腎的作用。如果睡眠更差,可以在其中再加五味子來調節植物神經功能。


無聊也是生產力


黃芪和西洋參哪個補氣效果好?

1,西洋參是補氣藥。

與人參相似的補氣救脫功效,但藥效與藥力較遜一籌。

每次服用為3一6g。

2,黃芪也是補氣藥。

補氣藥效與藥比西洋參相距甚遠。

每次服用為9一30g。

綜上所述,西洋參的補氣效果比黃芪效果好。


老劉105751014


黃芪,原名黃耆,耆老,就相當於以前鄉里的士紳,最擅長調和各方矛盾。所以黃芪在中藥裡頭,地位僅次於甘草,用量卻是中藥裡頭量最大的!

作為一名知名的中藥,黃芪可升可降,既入足太陰經,又入手少陽經,主要入氣分,補氣之功最佳!


單比補氣,西洋參比不過黃芪。

但西洋參有它獨有的用處,它屬性涼,黃芪屬性溫,也就說,當患者有實熱,又急需補氣血的話,這時就是西洋參表現的時候。

另外,西洋參兼有補益氣血,最為重要的是助精神,也就說,沒精力,乾淨含口西洋參,它能迅速提神。還有但凡不能服用人參,都可以用西洋參來代。因人參屬性寒,且藥性竣猛。不能作為保健品長久服用,西洋參恰好可以彌補人參的缺點!


本草百曉生


看具體情況,單純論補氣沒有多大可比性!黃芪補氣昇陽偏重,西洋參補氣養陰偏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