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晶:三戒

年三十下午回了一趟老家,去“送灯”,就是祭祖。送灯回来之后,想起来许多往事,许多难以忘却的情愫萦绕在心间,徘徊往复。

每一年送灯都是一种家族祖脉传承,父亲告诉我送灯就是给逝去的先人送钱,就是寻根溯源。小学之后,每一年年三十送灯我都有参与,年年如此。

难过,今年要多送一盏灯。

多出来的这盏灯,拿在手上,放在坟头,痛在心间。

爱的人在里头,被爱的人在外头。

置景思物,顿时许多回忆涌上心头。许多无关紧要、不疼不痒的事情也一个个从心底翻涌上来,在脑海中滚烫。

今天阳光温热,因为肺炎疫情在家中不能外出,坐在阳台前,阳光从玻璃外面照射进来,透过玻璃分散开来,像盛开的金色花朵,印在阳台的地板上,十分明亮好看。

我感觉自己仿佛看到了不远处的春天,一切回归平静、一切自然美好。仿佛看到了玻璃外面,行人自由自在的行走在春天,行走在健康的阳光大道上。

虽然这是幻觉,但我我想离春天这一天,不远了。

朝花夕拾,三十的故事,今天又翻涌在心间。

拿起笔,放下手机,在旧时光里畅游。

我还是我,故事还是故事,只不过故事和我、我和故事都又老了一岁。

我生在秦岭,长在大山。小时候,村里人教育孩子的方式都特别简单,犯错了就打,小朋友因俏皮调皮挨揍的不在少数,就像方言里面讲的,顽皮捣蛋的孩子就像山核桃一样,“属核桃的,要敲着吃。”

小朋友因为捣蛋挨父母揍,是家常便饭。当然今天已经不可能,反家暴法也不允许。挨揍是我小时候那个年代特有的产物,我把它理解为村里父母朴素的恨铁不成钢的期待、无言简单的直接的偏爱。

相比村里同龄的儿时玩伴,我挨得揍少之又少。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母亲一直是温柔的,他们基本上不吵架,也很少凶我揍我。我从小到大挨父母的打都能够数清,总共三次。母亲一次都没有打过我,三次都是挨得父亲揍。

三次挨揍,打下的是爱,读懂了就是幸福。

十分感激三记打,我称它“三戒”。

(一)戒欺--《耳光下的诚信》

第一次挨父亲揍,是在我八岁时。挨了父亲整整三个耳光,声音很响。

那时候祖母病重,时日不多,大伯就把祖母接去他家。在接祖母走之前,祖母一直生活在我家。祖母一共两个儿子,因为祖父是父亲料理的后事,所以按照农村的规矩,大伯和父亲兄弟两个的约定,祖母的后事由大伯处理,这是农村特有的赡养父母的伦理秩序。虽然料理后事有约定,但是每个儿子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祖母大部分晚年时光都是在我家度过,父亲母亲对祖母很孝顺。父亲言传身教,小时候我就在心里暗下决心,将来我也要对父亲母亲孝顺。祖母被大伯接走后没几个月就因为疾病折磨去世了,而我的第一次挨揍就是在祖母病重期间。

祖母被接去大伯家的这几个月,就是祖母生前的最后时光,有很多亲戚朋友来看望祖母。我家离大伯家有十多里路,那时候不通车,每次去都要依靠步行,尽管如此,父亲父亲也经常去大伯家看望祖母。有一次父亲母亲去看望祖母的时候,正好学校放假,带着我一起去。

因为很多人来看望祖母,看望的人都会带来一些礼品,熟食副食之类的很多。早上我们到达的大伯家,看望祖母之后,下午父母要回家。

大伯问我要不要在他这里玩几天再回去,我在犹豫中,然后大伯哄我说:“如果我不回去,继续在这里呆,就给我娃哈哈喝。”

因为那时候小,山里偏僻,没有喝过娃哈哈,一受诱惑就欣喜地满口答应。父亲母亲看我答应留在这里之后,给祖母打了招呼之后就启程回家了。

大伯按照之前的约定,兑现了给我娃哈哈的承诺。我拿过娃哈哈就开喝,心里乐开了花。

自嘲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很快就喝完了,也没有喝出来什么味道。

喝完之后,我心里的小算盘就开始打了。东西喝完了,才想起来父亲母亲已经回家了,马上就反悔了。

我哭着闹着要回家,给大伯说了一声,就自己沿着大路跑下去,追父亲母亲。

虽然人小,但是跑的很快,经过我一番飞奔汗流就追上了父母,其实不是我跑的快,主要是父亲母亲遇到了熟人,在路上谝了一会儿,耽搁了一会儿。

追上父母之后,我的悲剧就开始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我看着气氛就不对,父亲的表情很意味,我虽然人小,但是会看脸色,自尊心强,谁脸色不好,一下子就发现了。果不然,一顿打已经在父亲心头酝酿了。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问我把娃哈哈喝了吗?

我说娃哈哈喝了。然后话刚刚落地,三个响耳光就上脸了。

我感觉脸在发烫,这是父亲第一次打我,真的很疼,是真打,我哇得一声就哭了,母亲心疼坏了,抱着我就问父亲为啥打我。

然后父亲就说:“人穷但是要讲信用,戏剧里面都有不为五斗米折腰。你答应了,喝了娃哈哈就不回家。现在娃哈哈喝了,人还耍赖跑了,这样的白话儿子该打。从小不讲信用,没有诚信,长大了,更没有信用。接受了别人的条件,就要兑现,男子汉一口唾沫一口钉,你这样算什么,是好吃嘴还是骗吃的白话篓子。”

母亲听了之后,只是碎碎念地责怪父亲对我下手太重,但是显然母亲认为父亲教育的对,只是母亲偏爱我,我被打了,心疼我。

那个时候对于里面很多话,并不完全懂,只知道自己因为不遵守约定挨了打。

后来,我一天天长大,越来越明白了父亲的用意。做人要诚信为本,要戒“欺”。

想要和得到之间首先是要做到。

人无信不立,路会越走越远,但是诚实不能改变。

那三记响耳光,时时在耳畔回荡,提醒我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要做一个诚信守信的人。

(二)戒参--《共犯的启蒙》

瓜田地下不纳履,桃李树下不正冠。古有瓜田李下的经验。

老家有吃不到羊肉惹得一身膻的俚语。

老家的秋收,庄稼人会把玉米秸秆割掉,捆成一捆一捆的,堆在房前屋后,做饭的时候用来引火,也可以将玉米秆绞碎在冬天没有青草的时候用来喂牛。玉米秆燃尽生命,把最后的余热也献给庄稼人。

秋收以后,在村里,可以看到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玉米秸秆堆。秸秆经过太阳的温暖,已经变得干黄。

那时候和村里的小朋友都在玩一种“做饭饭”的游戏,就是找一些草当做蔬菜,用石头片当做菜刀,小伙伴们各自负责各自的职责。做出来各式各样的青草大餐、水果沙拉来供大家分享,并不吃,就图好玩。

记忆中的第二次挨打就是在一次“做饭饭”之后。

那一次,饭后村里几个小伙伴找我一起玩做饭饭游戏,地点就选在一个本家大伯的玉米秸秆堆后面,因为玉米秸秆堆可以挡住我们,可以自由的玩。玩着玩着,其中一个小伙伴发现了玉米秆上的一个鞭炮外包装的红色炮纸皮,小时候都喜欢玩鞭炮,一个小朋友,就说想在开饭前给响炮。就是把炮纸皮点燃,可是我们都小,没有火柴、更没有打火机。

在小伙伴们,为难之际,我就说我给找火柴,就跑回家里取出来火柴,饭饭做好了,火彩也准备好了,那个小朋友,就拿起火柴点着了炮纸皮,拿起来,嘴上学着噼里啪啦的声音。大家可开心了。

乐极必反,不幸马上就要上演了。

一阵妖风刮过,点燃的炮纸皮被吹飞,吹到了玉米秆上面,玉米秆很干,不一会儿就着,我们一看点着了就慌,拿起石头砸,火在风的作用,开启燎原之势。我们都吓坏了,就喊着着火了,跑开了。等大人们赶到案发现场,火势已经不可控制,好在玉米秆的周围没有可燃物。大人们索性没有扑火。

火越烧越大,玉米秆的熊熊烈火很热烈,不一会儿玉米秆就被烧完了,化为一滩灰烬。

索性火除了损失玉米秆之外,没有殃及别的无辜。其实第二年我才发现,本家大伯放玉米秆一侧的一棵梨树死掉了,我想应该是被火烤熟了。

火烧完之后,大人们就开始调查真凶了。我父母听闻后就赶了上来,小伙伴说是我拿的火,我父亲二话不说,拿起旁边的棍子,对我屁股一顿打。当时心里想着可冤枉了,又不是我点的火,凭啥打我。

父亲说,你不参与,会打你吗?给杀人的人,提供刀也是犯罪。你拿火柴给其他娃点火,你能没有错吗?

父亲的这些话,我在心里牢记了许多年。

至于被毁的玉米秆,都是一个村的,家家户户之间多多少少,都扯的是亲戚或者朋友,被毁的玉米秆就没有让我们赔偿。

但是我的这顿打,却挨的难忘。

后来,走出山村。在大学的刑法课上,学习了“共犯”理论,回过头来,想想父亲当时打我,打的多么有道理。

别人干坏事,在不能阻止的情况下,也不能参与,更不能围观。

放火罪中,提供火柴的也是共犯,这是共同犯罪。提供工具,即使没有直接参与行为,也可能构成帮助犯。

这顿打,让我明白,一些行为即使不直接参与,也不能围观,围观者旁观者很多时候也是帮凶。

不要以为没有直接参与,就觉得自己没有罪过。

就像校园霸凌中,那些没有直接参与的看热闹者,那些助威呐喊者,那些为欺凌站台者,其实都是帮凶。

这一记打,是“戒参”,是远离围观,不做帮凶,这是共犯的启蒙。

(三)戒黑--《镰刀把的教育》

心不能黑,在村里,乡亲们把做坏事的人说成心蛆,心长蛆了。

乡亲们的内心都拥有有着朴素的善良,都憎恨那些心蛆的人。

老家的端午节,乡亲们在早晨都会去割艾草,这是节日的传统。

有一年端午节,早晨,我也学着大人的模样去割艾草。约着同村的玩伴,去乡间的路边割艾草。

我和玩伴一人一把镰刀,边走边玩。虽然小,但是很挑剔。专门挑选又粗又直的艾蒿割。

五月端午,农历的五月,老家刚刚经历完春天的热闹,树木都长出了新的叶,很清新。早晨的绿和中午的绿不一样,嫩绿和浓绿不一样,美好自然。

早晨,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在天然的氧吧里面,十分舒服。

老家的槐花也是五月盛开的,走在密林间的山路,安静的可以听到洋槐开开放的声音。

我家门前五百米以下,就是整片整片的洋槐林。从上往下俯看,白花花的一片,浓香弥漫。

我和伙伴畅游在之间,早放的槐花有许多已经成了落花,新的又继续盛开。在林间,踏着白地毯上,那时候我脑海里还没有葬花的概念。

割到又粗又直的艾草,我们抱着就沿着小路回家,准备回去吃粽子。

经过一条小路,路两边是玉米苗,玉米苗才尺把高,一排排、一行行很整齐,玉米苗不大但是看起来很壮,很挺拔。同行的小伙伴拿着镰刀,镰刀刀柄对着玉米秆,刀疤斜向上,拿在手中,一勾,一苗玉米秆就断了,就像战士被砍下了头,小伙伴边走边勾,一行玉米秆都被毁了,全部被杀了头。

我没有干过坏事,不敢弄,也觉得不道德。但是同行的小伙伴一直烧我激我,说我怕说我胆子小什么的,我一听,呵,居然质疑我的胆量。脑袋一热,于是我也拿着镰刀割了一苗,给它杀了头。还对伙伴说,我就敢。极其洋洋自得地就一起回家了。

回到家还给父亲母亲邀功,看我割的艾草好吧?其实干了坏事,内心是惶惶不安的。

刚准备吃粽子 ,就东窗事发了,一起割艾草的小伙伴的父亲就下来了,说我把别人的玉米苗割了一行。

父亲,听后没有二话,拿起我割艾草的镰刀,倒握着,就拿镰刀把揍我。镰刀把打人可真疼。其实内心觉得很冤枉,显然是同行的小伙伴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我。但是因为我自己也手贱了,割了一苗,被打也就认了。

打完我之后,父亲就开始教育我。我看着父亲的脾气平静下来,就告诉他我其实只割了一苗,是最后被激将法之后割的。父亲说:“我也是种庄稼的,你见过庄稼人的辛苦,从种子到苗的过程要付出多少劳动,你害人,丢我的脸是小,主要是这样是心黑的行为,不道德,坏事做了就会良心不安,人家背后骂你,也不好听是吧?还有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被人一激将就去做坏事。男娃要面子但是不能违背道德。”

我低下头,说“嗯,以后再不敢了”。

父亲安排我吃完粽子之后,去拿个壶,去给割掉的玉米浇水,看玉米还能不能活。以后有空就去给浇水。他也去找玉米地的主人给道了歉。后来这些玉米终究还是死了。

我想人被割掉头会死掉,玉米被割掉头也一样,会伤心,也会死掉。

后来长大一点,家里种田,也帮忙父母干活,慢慢地理解了庄稼人的辛苦。亲身体会了,才知道春种秋收的不容易,才能真切的体会锄禾日当午的艰辛。我明白了自己当时割玉米苗的错误。

一颗种子从发芽到结果的过程很艰辛。

每一刀割掉的也不光是玉米秆,还有自己的道德和良心。

镰刀把这一打,打掉的是不讲良心的恶,戒掉的是“黑”心,拿起来的是做人的良心和同理心。

农民的儿子,土地的儿子,更应该热爱这片土地,尊重农人的劳动。

三记打,三戒记。

感恩父亲,更要做一个诚信、守规矩、有道德、有良知、有同理心的人。

--又逢新春倍思亲,谨以此文献给父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