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中医前辈推荐一本中医方剂书,各大家使用后带评价的,谢谢?

九源地本草精选


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广州中医药大学编制的书叫《诊断治疗大全》,有病理分析,不同的症状配合不同的方剂,学习和参考价值很高。

中医讲究随症下药,传统的方剂很多,虽然是经验方剂,但每个病人的病情、体质都不一样,发病的季节也不一定是一样,所以必须知其病理、症状,做到活学活用。


老翁56


首先要介绍一部在中医领域影响超级大的书,这本书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伤寒论》。那就是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这本书究竟好在哪?用一句话概括:任何年龄段,任何行业,无论有无中医基础,都可以畅读!

这本书就是这么好,内容全是干货,读一页就有一页的收获,读十页就有十页的收获!

作者张锡纯在民国时期出版这本书的时候,当时是按期出版的,分成一个个小册子。每出版一期,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抢购一空。那时候的老百姓连吃饭的钱都省,懂中医的更寥寥无几,即使这样还都买他的书,可见影响力之巨。而且,书里的方子确实管用,很多不懂医的老百姓买来,用里面的方子给家人治病,疗效都极好!

张锡纯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中医医院,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走向中西结合道路的人。

你去问任何一位中医大夫: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书?一半以上的人会回答:是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这本书,业余人士读了能养生,专业人士读了能更精,大人读了能帮助亲朋好友,小孩读了也能成小大夫,土豪买来能增加文化内涵,屌丝买来能看见新希望,扔在街上能帮助他人,摆在家里能镇宅驱病!


牛市养生中医


我保存书己40来年啦,《方剂学》是一本很好的书藉,里面介绍了几百个万剂。从单味到多味中草药组合,讲解了配制意义和方剂治法。君.臣.左.使意义,配方的变化的治疗等等,还有古方剂量的换算。

书中介绍了方剂分类,如清热剂,温里剂,补益剂,解表剂等。讲解了成方中每味药从中的作用,如主攻病症的药为君,辅以君药为臣等。最后是汤头歌,是记住方剂药方的最好口决。书中讲解每剂方中主要症状,脉象舌苔表现。是一本不错的书,值得学习参考。此外我还建义你学习中医诊疗方面的书,我现有《中医内科急诊手册》,《汉方腹诊》

.《本草纲目》等等。



青竹长青君者


古代方剂太多,难以形容,其实简而言之,常用的大约百余首。如寻现代,首推上海科技出版的院校前五版《方剂学》。其方简,适用,分门别类,如解表,温里,补益,清热等。各有常用方剂数首,融会贯通,日常足够用。其作者又是近代方剂学翘楚,不论初学,还是精益者,都是不可多读的好版本。为基础之基础,可以为日后看其它大家的方剂书,打下好基础。

另外一条路径为寻古,读四小经典的《汤头歌诀》,是古代以师带徒的必读科目(当然也可选别的,因人而异)。其余三典如《濒湖脉学》,《药性赋》,《医学三字经》等也为过去医家必读。

院校版如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都为现代中医必读入门书,以上推荐为第五版的,其它版本可以参看,就说这些,个人之见,不足之处,见谅。



侠隐世界


“请推荐中医方剂书”。光找方剂书,到新华书店医学中医专柜有的是,选择而定。不过只凭方剂就想解决病痛,是片面不可取的。既然话已到此,你要想业余(专业有教程安排)对中医钻研探讨,当然可以,那还是给你推荐全面性的专著。那就是上世纪出版的,山东、成都、上海、广州四大中医药大学教授,联合编写的相关教材书,包括中医简明诊断学,中医药物学,方剂学,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经络学,解剖学等一整套系统的书籍。点了这么多,就是为了全面掌握是基本要求。


吴召华937


客观讲根本不需要谁推荐书。

学中医,要学会辨证和互为表里,也就是现代医学说的对应反射区和体液关联区,这是非常重要,也简单的道理。

至于六气,六经这些,边看边学边印证理解。掌握一条,控水湿,通肠胃,促排泄消化,保温保压!促微循环代谢,带药性治病,主药稍重于次药,好方就是五六味,兼带对应的舒经活血水,中合调药性之药,最多十五六味药,一方多加减!

多看多记,不熟药不用,有毒少用,大毒不用!自然初入门径。


非才


人不一定要先去看方剂书,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刚开始的学的时候不容易学,虽其中方子很多,但方子在具有中医基础理论后,自己可以编方子的。等自己能自编方子的时候,再去参考方剂学,您会更快学好它,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经络学图谱,中药学这三本书学会,便可自已独立诊疗了,以后便是多治,多思,多分析,再多看书,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便可以了,要能融会贯通,依然还需很长时间的积累,而其中最重要的最主要的是靠思,悟,过分地死记硬背不一定能学好中医,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雨后滴水


这个问题,推荐没有用。就象手捧金碗讨饭一样。

它需要人体三部曲。

第一部,人体基础学。

第二却,中医诊断学。

第三部,李时珍中药词曲。

没有哪一个病,按书中讲的,一模一样。它需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还有经络辩症。

所以,中医里的哪一本书都很重要。


老中医于


中医书籍太多,比较实用,中医诊断学,方剂学,其次解剖学,这三本书,看懂学通你将成为著名中医郎中,我就学这三部书,后來又到市人民医院进修一年,我名气不大,但对疑难杂病,远近有点声望。这是小小建议供参考。


官坡卫生院火神庙卫生


除教材《方剂学》外。如清吴仪洛《成方切用》。清吴谦《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值得一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