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练毛笔字三年,先柳后欧再赵,感觉遇到瓶颈,怎么办?

欧阳书法学习讨论


也不想成名成家的 自己高兴就好。我写颜体,每次练字,脑子里总冒出“要不,联络几个人去把颜真卿的坟刨了吧”的想法[害羞][害羞][害羞]


jpvo


你好!没人邀请回答,从你临作看,你对书法的态度打动了我,三年练字,我信的。 你应该是自学,没有老师指点,所以我还是忍不住要说。

你运用毛笔书写已经非常熟练,写得也蛮好,如果要求不高,你就这样写,比起大多数人的毛笔字已经好多了。但书法有法,你还不完全得法,似乎是用自己的方法在临帖。虽然临的不同字帖,但一看便知出自一人之手。这样下去,你再连三年恐怕也进步不大。

一要把握细节。你临的三帖,基本上是一种笔法,没有吃透字帖的精要。要注重细节,通过认真读帖,点画的起笔、收笔、运笔、提按、顿挫等,细心观察和体会。同时临三帖也有好处,可以相互借鉴,通过比较,明确三帖点画笔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你也可以主攻一帖,笔法是通的,掌握了一帖之法,就可以运用自如。

二要抓住重点。古人说:笔法生笔势,笔势生结体。掌握了正确的笔法,结体也须用心。你的字活,不死板,这是你的优势,但要注意“意在笔先”,落笔之前,字的整体框架,空间布局,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要尽可能记在你的脑海里,而不是随性发挥,不能看似临帖,实际是在写自己的自由体,这是典型的不入帖。

三要反复比较。字帖里相同的字体也会有不同的写法,要进行比较,找出共性规律;自己临的同一字,也会有差别,进行比较,找到规律性的东西,不断纠错,从而掌握所临字帖的特点和风格所在,进而起到举一反三之作用。谢谢!











如石书艺


继续努力。练了一年半赵体,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掌握





温暖1316650


三年的书法只能说还可以吧!

你说自己先柳后欧再赵,是的,从你的作品里可以看到欧,也可以看到赵,至于柳的气息绝无。

你的赵孟頫不错!没有看到你的柳与欧,当然我说的是欧楷,我不喜欢欧的行书,虽说被古人列进天下十大行书之列,可是欧的行书几乎是欧楷的连笔,不值得学习。

我的建议是,或许你潜心修炼楷书,比如你自己说的柳公权,欧阳询都可以,不过需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如果不能保证自己静下来,不妨直接练行书或是草书,行书可以选《圣教序》,也可以选赵孟頫的行书帖,还可以学陆柬之的,智永的,自己颜真卿的,总之看自己的爱好吧!感觉自己可以接受的话,也可以练草书,这样可以变通一下心情与感觉。


一笑貫长天


太急于求成,反而误事。

你换帖的频率太高了,太快了。我们学习书法必须深入进去。对某一家某个碑帖吃透,读懂。对它的笔画特征,它的结构特征,了如指掌,做到胸有成竹。


你所达到的水平应该是这样的:比如你写柳体,临帖时写的特像,背临时也应该特像,紧接着你去创作一首诗,或是一段话,你的作品的所有的笔画特征和结构特征,应该都具有柳体的韵味。这个时候才能说明你对柳体完全掌握了。


接下来你就可以去临摹其他的书法家的作品,比如说颜体。经过这样广博的学习之后,你就能够融会贯通。


融会贯通的目的就是将自己喜欢的笔画,融入到一个汉字中去。比如说你喜欢柳体的横画,喜欢颜体的竖画,把它们写到一个汉字中,成为你自己的东西,创作属于你自己的风格。

书法大师们的学书经历,是我们的榜样。林散之先生说,16岁开始学习楷书和魏碑。30岁开始学习行书。到了60才可开始学习草书。我们有这样的魄力和耐力吗?

如果你有,那么你就成功了。


水电工老路书法


看了你的字,按题主所说有三年之功,有点惊讶, 不是惊讶写的好,而是太过于差强人意,根本就没有三家的任何迹象,看着就像写硬笔书法,甚至还不如。

柳楷的骨力遒健,结构劲紧,欧楷的严谨险峻,赵楷的字体流畅,没有一点能够做到,其实不是你的瓶颈到了,而是你没有用心去临帖。

最基础的笔画与间架结构都没有做好,所谓三年时间确实白费力气了。建议从头来过,先练好笔画和结构,柳和欧的笔画严谨一点,建议从这两家之中选择择一家来好好练一下笔画与结构。打好基础再说吧,你的字可以说没有任何的基础可言。


缘来斌哥


练毛笔字三年,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了,遇到瓶颈也很正常,没必要过分忧虑。在写三年里,你涉猎了柳、欧、赵三体,学得较博。可以说,你这三年都是在摸索的阶段,在走马观花地学习,还不知道自己适合学习谁的书法。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是因为性情会影响一个人对字体风格的喜好,所以你先要弄清楚自己比较钟情于哪家书法风格,再进行选择学习,先把一家学精、学透,再考虑博学。


从你的书法作品看来,我认为你倾向于喜欢赵体,可能这也是你最后练了赵体的原因。无论写字还是画画,一定会有瓶颈的阻碍。遇到瓶颈,证明你的眼光和要求都提高了,所以每次遇到瓶颈都将是一次突破。

你的问题是博而不精。不要急于求成、囫囵吞枣,要先精学一家,才能获得博采众长的水平,才不容易陷于迷茫。


倚斋听风雨


三年练了柳、欧、赵三体,应是自学的。这三种体实际上都不太适合初学入门。练书法无非是两种想法,一是专业的,想掌握书法。二是业余的,把毛笔字写好点,写写春联和其他书法小品等即可。无论你是属于那一类,都不应专练楷书,应练一种楷书打打基础后进入学行书阶段,这样学起来有趣,写起来有效。

如果你倾向第二类,可以在三体中选择一个比较喜欢的体,稍写快一点,练练就成行书了,可以一般应付毛笔书写了。

如果你想学书法,建议立即改学颜体大楷,悬肘运腕书写,从中锋笔法入手,写几个月即向行书发展。发几个书法作业供参考,这都只学了几个月:








王乃栋说书画


练毛笔字三年,有过柳体赵体欧体,遇到瓶颈,怎么办?

看到这位书者的三幅作品,已经很有书境,自己的不足之处,进步很难了。

情理之中,因为书法艺术的提升,有个过程,渐行渐远的的书境,愈加妙美。固然有个瓶颈的问题,也是进步前进中的辩证法,愈加要有水准,肯定愈加困难弥重。显然都是每一个书者遇到的问题。



肯定前期的奋斗砥砺的过程,三幅习作有一定的功力。基础可以说不错。有一定的才情与感悟。三年的光阴能够写出如此规范的的楷书,实乃不易。


分析书路,柳公权属于骨健书体,来自颜体,取骨而俏丽挺拔。一如侠士佩剑。

欧体具有严正,险峻的风格,赵体有妍美遒劲的风神。

从你的书写的字来看,是追求的是一种情性表现为主的,临摹不是追求一丝不苟的趋于古人帖子的形貌,多样性的临三个古人不同的书体,就有一定的混淆,哪一种书体都有晋韵的样子,实际就是发挥自己感性的笔墨味道。

瓶颈自然有了这样的困惑,回头望自己的笔墨皆有三不像的形貌。于是徘徊与三者书体之间。如何才能够有一体真实不虚。

从三年的练习,笔画有了一定的质感。

劝君再有选择一路书体而重新改变原来的临摹习惯。

一笔一字,重新临摹,读帖钻研笔画特点,结合感悟与书写功,习帖趋似的过程,再有自己出帖的过程。

进帖不易,出帖也有不是容易。

同为爱好者,共同交流。


狂喜淡墨a


学书法,从一字体入手,沿其渊源向上追溯,这是一条经千百年验证的正确道路。

但是你显然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怎么练。由柳到欧没错,柳字融颜字、欧字之长,这条线没错。

但之后又转而学赵却出现问题。赵孟煩是宗二王没错,但你在习唐楷后,何不直接上溯魏晋?

学书法一定要系统,沿一条脉络彻上彻下,这方是正途。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