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囧妈》,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映射了一个怎样的现实状况呢?

木子娱儿


最大的感触:相同的问题,相同的答案,不同的结果

《囧妈》故事如电影名一样,主要描述男主徐伊万与母亲之间由矛盾到和解的过程,原生家庭与亲子关系是影片的核心元素。但《囧妈》的故事不止亲情,片中共有两段感情刻画,一个是徐伊万与母亲的亲情,另一个是他与妻子张璐的爱情。

亲情与爱情皆是徐伊万头疼的问题,故事中他需要面对与母亲的隔阂,也需要面对与妻子婚姻破裂的现实,最终碰撞出啼笑皆非又感人的故事。但有趣的是,这两份感情产生问题的根源是相同的,最终解决的答案也相同,结果却又完全不同。

  • 相同的问题

故事中亲情与爱情产生矛盾的根源,都来自电影总结性台词中的“控制与索取”,两段感情皆因一个问题而走向破裂边缘,这是原生家庭影响延续力的呈现。

徐母对徐伊万的爱观众能感同深受,但她对儿子从生活到感情的过度控制,也让徐伊万与观众都感受到无法呼吸的控制。她爱的越深,儿子便越难理解母亲,最终徐伊万在父亲离世后逐渐疏远母亲,想要“逃离”对方的控制。

但母亲对徐伊万的影响,并没有因为他的“逃离”行为而消散,反而他在与张璐的婚姻中又扮演了母亲的角色。在这段婚姻中,他试图将张璐打造成自己“理想中的妻子”,这样的爱同样让张璐开始质疑自己,曾一度陷入痛苦之中。

成长中最忌惮的问题最终还是在孩子身上烙下了印记,徐伊万厌恶母亲的索取与控制,却又在潜移默化中重复母亲的样子,这便是原生家庭最深远的影响:

活成自己讨恶的那个人。

近年来很多影视作品探讨原生家庭问题,从《小欢喜》等教育片,到《都挺好》、《囧妈》这类成年人的故事,每一次都试图挖掘原生家庭中的敏感点。这是一个有利于思考现实问题的制作趋势,但写实的故事并不能改变现状。

它们存在的意义是告诉我们不要在下一代身上延续问题,《囧妈》同样如此。

  • 相同的答案

喜剧片倾向完美大结局,国产剧中涉及原生家庭的作品,也大多会选择一个主基调:和解。就像《都挺好》的剧情一样,被原生家庭伤害最大的苏明玉,最终选择放弃事业成为家庭的付出者,这个结局虽让人诟病却又最符合现实。

走合家欢基调的《囧妈》,显然也是开局便奔着和解而去的,因为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现实生活都无否认亲情的羁绊。除了一些极为特殊的存在,大多数子女与父母之间虽有矛盾,但对彼此的爱与守护一直存在,只是他们爱的表达方式错了。

所以,《囧妈》在综合一系列情感矛盾的小细节之后,给出了一份解决方案:接纳与尊重。徐伊万接纳了母亲多年养成的性格习惯,母亲也慢慢理解儿子的痛苦,他们在一个惊险的旅程之后,学会了尊重对方,回归温情。

打开了心结以后,徐伊万把同样的方法用在了自己的爱情上,因为亲情的觉悟,他才真正意识到张璐坚持离婚的原因。而张璐也在徐伊万的坦白之后,发现她也曾对丈夫内心想法有太多忽视,两个在问题中独自成长的夫妻,最终达成和解。

其实,“接纳与尊重”是一个俗套的答案,是中国式大结局固定模式,但它又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最佳答案。只有学会了接纳与尊重,才会真正理解对方,也才能让自己的爱被对方理解,相互成长,相互治愈。

  • 不同的结果

《囧妈》两段感情的成因、答案、结果都有反思意义,但其中最为触动七话的,还是完全不同的结局。三个角色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发现了对方的付出,彼此间的问题更得到了和解,但最终徐伊万与母亲的亲情回归,爱情却以离婚收场。

很现实的一个结果,简单来看可以用血缘关系解答,母子之间无论产生多大的隔阂,最终都是母子,而没有血缘羁绊的夫妻却不一定永远是夫妻。但七话觉得两个不同结果产生根源,还是在于时限,这是故事映射出的社会现状。

人们总是错过感情问题最佳的解决时效

道理伦理、亲子关系、抚养责任,这三个元素的让亲情成为最不容易割裂的存在,尤其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现实中因原生家庭而痛苦成长的子女,很难如影视作品那样得到父母的道歉,很多时候他们会在责任与对亲情的依赖中做出妥协。

这就给了亲子关系一个相对长期的解决时效,只要彼此还存在于世间,亲情便有和解的机会。但当问题存在之时,如果不能在早期解决,最终还是会造成无法挽回的错误,正如徐伊万与母亲和解后仍旧失去爱情一样,因为他错过了另一个时效。

没有多方元素影响的爱情,它的解决时效与亲情完全不同了,它需要问题产生后尽量快的时间内给出答案。《囧妈》故事中的徐伊万,就是在婚姻问题时效过期后才找到解决方法的那一个,他学会尊重妻子时,对方已经独自治愈伤痕。

虽然两人最终回归到相互关心的朋友,但作为家人的羁绊已经断开,遗憾但又常见的结果。或许,《囧妈》两份感情最终的走向能让处于婚姻矛盾中的观众有一份感悟,不要在失去后才开始反省,不要在问题造成无法磨灭的伤害后才想到治疗


七话影视


片头提到,你有多久没抱过你的妈妈了?身为一个没有完整原生家庭的孩子,从小父母离异,上一次抱我妈妈是在2019.10.27我们学校举行的十八岁成人礼。我好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陪我度过这一个成人礼,挺感触的吧,毕竟这一个机会挺难得的。我和我的妈妈已经分开了,不在同一个地方,但偶尔假期还会见面,每次见到我婆婆,她都会说,你要记得你妈妈当年的怀胎十月的不容易。我妈也说她后悔了,当初如果懂事点就不会离开我和我爸的身边.....但事已至此,结果无法改变。片中徐峥在一辆火车上从讨厌妈妈管他到积极为他妈妈着想,想和妈妈在一起。经过六天与妈妈的单独相处,释怀了、理解了,这对母子的冒险之旅,在冲突和危机面前携起手来,化解重重矛盾,重新走进彼此的内心。正如片中所说,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争吵,但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对彼此的爱。愿爱不缺席,有时候我们细微的关爱,也许是妈妈最大的温暖。

片中徐峥与袁泉不停吵架,可坦白过后,两人也终于释怀。从“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到“谢谢你让我明白,爱是接纳和尊重”,是相互理解与体谅。吵架不可少,但怎样处理才是化解矛盾的关键。曾经的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但因为不懂得处理,所以分开了。袁泉说,我以前忽略了你的感受,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其实,坦诚相待,积极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是很关键的,只有这样,彼此才能更好,才能共同成长,走得更远。


明瀚


面对自己最爱和最爱自己的人沟通真的不容易!徐妈一直都希望徐伊万可以按照自己的模式发展,也以自己的方式一直在爱着徐伊万,但是对于徐伊万来说这却是一个巨大的枷锁,因为徐伊万毕竟不是徐妈所希望的那个小伊万。对照现实来说,与父母的沟通真的是很难,对我来说!不说其他的,就以结婚这件事情来说,在父母看来,我三十了,也该结婚了,结婚了也能有个人照顾,有个互相取暖的对象,他们也能放心了,所以他们会不厌其烦的催婚,不辞辛苦的给我介绍相亲。但是这一切对于我来说确实巨大的枷锁,是我想要逃离的爱,是我不堪负重的爱,在我看来婚姻是爱的结合,找不到我觉得能相守一生的人,我不愿意糊弄,即使到了最后都没有,我也宁愿孤独终老,但是这些话能和父母说么?不会伤到父母么?有时候担心子欲养而亲不在,有时父母的爱真的是枷锁。《囧妈》看完真的有了这些感受,不知道大家怎样呢?


自书胸臆


一、《囧妈》不好看。

1.主题不明确。应该是以妈、母亲、女性为主题进行演绎。实际上母亲去莫斯科这条线根本就没有讲清楚。

2.内容太乱了。有创业分歧的、婚姻坟墓的、母子关系的,一切都太做作了。徐峥为什么要哭?为什么要表现得那么疯癫?

3.为了深刻而深刻,剧情太刻意了。母爱有没有解释清楚?孝心有没有解释清楚?爱情有没有解释清楚?徐峥的迟疑就是孝心、母亲挡熊喂食就是母爱、爱情就是拉拉扯扯?简直不伦不类、一塌糊涂。

二、建议:

1.主题明确,一条主线。就像人在囧途,就是回家主线。港囧就是香港一日游。泰囧就是泰国一日游。那么妈囧就是俄罗斯一日游,简单明了,观众易于接受。

2.精心布局,层层推演。首先是徐峥的不小心上火车,在火车上要发生具有中国特色火车故事、趣事、典型特色,如方便面文化、偶遇惊喜、火车笑料,这时要埋下伏笔。步行之旅要接动机!

3.悬疑牵引,润物无声。小故事之间要多接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陪妈妈去?为什么要和媳妇分手?为什么妈妈要溺爱?为什么母子那么像?多回答几个为什么。


某蛇


看完《囧妈》的最大感触就是与亲人之间要好好沟通太难了,我们都缺少和家人耐心沟通的态度。

我们总是习惯于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在陌生人面前,而对于自己越亲的家人越没有耐心。总以为那样的态度是正常的,从没有意识到无形中已经给他们带来了伤害。

伊万不想离婚,因为他还爱着他的妻子,但两个人之间却有个无形的墙阻隔在那里,妻子很讲道理,是个十分理性的人,而伊万却是个很情绪化的人,当然他们都没有什么大错,但这样的两个人碰到一起如果没有一点点改变,那他们的沟通注定是徒劳的,他们都认为自己没有错,但他们不知道也许适当的退让就能化解两个人的不悦。

伊万对妈妈的态度更是不耐烦,他认为自己面对妈妈的管教理所当然应该有如此反应,他妈妈却有不当之处,这也许就是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吧,但伊万确实太容易发火了,他无意伤妈妈的心,但他说出的话确实欠考虑,他很爱自己的母亲,母亲也很爱他,但他们都不太会表达,不太会沟通。

假设他们在森林遇险没有遇到贵人,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所以我们真的不要一时冲动去伤害自己最亲的人,和家人之间不要太强势,家人是你最亲的人,我们可以对领导、对客户、对朋友、对陌生人很友好,为什么就不能有些耐心,对家人多些包容与理解呢。

沟通是门艺术,希望面对家人的我们在遇到不开心的事的时候,可以自己适当自愿做些退让,而不是被迫接受来自亲人的强行改变。愿所有家庭都多些欢乐,少些争吵。


w晓梦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在争吵,可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对彼此的爱。只不过,这份爱是希望对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就像我对你一样。”

徐伊万终于释然了,他主动撤回了对妻子张璐的商业打压,正式对他们之间的婚姻放手,他说:“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我会记住你给过我的所有的美好,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自己。我衷心地祝福你!”

因为他终于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虽然婚姻已无可挽回,但对于他未来的人生,相信一定不算太晚。

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我想这正是《囧妈》想要传达,并让观众思考的问题。

看完《囧妈》,我感触最深的,是卢小花和徐伊万“相爱相杀”的亲子关系,和并不美满的亲密关系。而事实上,这两种关系的状态其实归咎于一个共同的原因:

徐伊万的原生家庭给他带来的影响,决定了他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模式和结果。

“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

这句话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张璐坚定地要放弃他们的婚姻时,发出的灵魂拷问:

“你看,这就是你我之间的问题,你心里长了一个幻想出来的老婆,她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该怎么说话,在你心里都已经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

在北京到莫斯科的k3国际列车上,面对母亲的没收手机、无间断“投食”、间歇性催生……徐伊万万般无奈:

“你看看,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问题,你心里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他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的肉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什么时候要孩子,膀胱几点钟排水,你全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这么多年过去了,难道你没有发现吗?我并不是那个你想象中的儿子。

母亲却不以为然,“你不是我儿子,谁是我儿子?”

她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儿子已经四十几岁了,可在她眼里仍是个孩子,她事无巨细地照料是为了儿子的身体健康和身材管理,她对儿子婚姻和生育的干涉是因为“爱”,她理直气壮:“我是你妈呀,我不管你谁管你?”

“他过得不幸福,难道我就幸福了吗?”

因为妈妈的过度控制和干预,伊万的父亲活得很压抑,他和伊万母亲的婚姻不幸福

影片中,并没有出现伊万父亲的形象,而是通过伊万失控爆发后,对母亲的极端控诉,以及雪林中母亲伤心地说起往事,向观众呈现了一个强势控制的妻子、一个由压抑到愤怒的丈夫和一个惊惶无知的孩子组成的悲剧家庭。

“在你眼里所有的事情都是问题,我婚姻是问题,身材是问题,接不接电话、生不生孩子都是问题,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我不是你养的宠物狗啊!”

“我受够了跟你呆在这个包厢里面,我受够了你的教导,我受够了你的强迫症,还有你的疑心病。”

“我知道我爸为什么要喝酒了,就是因为你什么都管着他,管着他吃管着他喝,管他怎么穿衣服,管他交朋友。他就是因为太压抑,他觉得他不自由不幸福。”

“他是被你气死的。”

妻子不顾丈夫的尊严和感受,冲到他工作的单位,对着喇叭向所有人宣布:你们不要跟他喝酒、不要到我们家里来、不要跟他交朋友……

丈夫酒后泄愤砸碎了家里的东西,还打伤了妻子。考了100分的孩子满心欢喜回到家,看到满屋狼藉,心疼地对妈妈说:“等我长大了,我来保护你。”

就是这句话,让这位母亲认定:“我这一辈子,就是为你而活着。”

当一位母亲,把自己余生的目标完全锁定在孩子身上,注定母子俩都无法活成最好的自己,悲剧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控制型的性格,会通过家庭教育(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传承给下一代吗?

答案是肯定的。

成年的伊万,一方面疯狂地逃离着母亲的掌控,另一方面却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不知不觉活成了母亲的样子。

母亲以爱为名,实际是希望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她得到一个若即若离的亲子关系。

丈夫又从自己的母亲那习得了相同的“爱的模式”,他想牢牢抓住妻子,挽回婚姻,越努力越不幸。

现实生活中,我见过活生生的例子。

我老家有个姨妈,在外做生意算盘得得贼精,对内家务井井有条,还做得一手好菜。感觉她总用使不完的劲儿,她对孩子事无巨细,宠爱备至。要是少唠叨一些,简直就是小孩子眼中完美的母亲。

小时候我很羡慕表妹总有吃不完的好东西,穿不完的漂亮衣服,直到高中,她从没扫过地,更不要说洗衣服了。

表妹学习好,可是话不多,也和父母不太亲近。表妹上高中时,姨妈还不定期检查表妹的书包、偷看日记。有一次被她翻到了一封所谓“情书”,姨妈不顾劝阻冲进学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地警告了那位男同学,据说还使用了很多羞辱性的词汇。

从那以后,本来学习优异的表妹成绩突然一落千丈。高考志愿填了一个北方城市的二本院校,她如愿以偿地远走高飞。

毕业后,表妹不顾姨妈的要求,固执地留在了北方,两年后又到了上海工作。

“我都三十几岁了,她还每天给我打电话,当我的天气预报,甚至告诉我今天应该穿哪件大衣,搭配哪条裤子,围哪条围巾才最合适。我真的是受够了。”当年我问她为什么非要离家那么远,她这样回答我。

后来表妹结婚了,前年过年时见到她,她追着三岁的女儿喂饭,不断试图给孩子添加衣物,生怕孩子饿了冷了。眼睛警惕地关注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半小时时间她能打断孩子四次,“别摸那个,脏!”,“别跑,危险!”,“妞妞快回来,不要跟那野蛮孩子一起玩。”……

她的先生稍有质疑,便被她白眼噎回去:“闭嘴!你懂什么?我还不是为她好!”

她现在分明就是姨妈当年的样子,毫无二致。

今年她离婚了,姨妈老泪纵横:“到底是因为什么呀?囡囡,你别伤心,我去找那个浑蛋算账。”

表妹突然大吼一声:“就是因为有你这样的妈,我才这么不幸福”。

不幸的婚姻,都是原生家庭的错吗?

父母的婚恋观和婚姻模式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曾在网上看到一组问答——

问:你从父母的婚姻里学到了什么?

答:不结婚!

虽然孩子不是婚姻关系的直接构成者,但孩子随时都在观察、感知着父母的婚姻状态,等他们长大了,会以此为基础形成自己的家庭观、婚姻观。

在各种分析婚姻危机的说法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之所以年轻人的婚姻容易出各种问题,是因为他们的“原生家庭”就有各种问题。

所谓“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原指个体所成长的家庭环境,包括主要养育人(不一定是亲生父母)、兄弟姐妹等,它是个体最初所在的社会单位,通常是亲生或养父母家庭。

在一些人看来,过往,中国人的婚姻质量就普遍不算高,很多婚姻并不是情投意合的结果。因此屏幕上反映出轨、中年危机的内容特别多。

而这些“原生家庭”的婚姻危机,会传导到下一代。有一种说法甚至叫做“原生家庭轮回魔咒”,说父辈的婚姻模式,会被下一代人所继承。

其实,“原生家庭”被认为是“新生家庭”婚姻危机的原因,这个说法有一定合理性,但却是被夸大了。

因为并非不可逆,我们只要和原生家庭和解,就能打破“魔咒”,从而在新生家庭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1.自我觉知:我从原生家庭(强势母亲)传承的哪些特质,成为了家庭幸福的绊脚石?

强势母亲四大惯常行为:

①必须要听母亲的,凡事母亲说了算;

②严密监视小孩的一举一动,对其行踪和行为了如指掌;

③小孩的一切活动得向她汇报,必要时行为前还需得到许可;

④对小孩的生活盲目指点,横加干涉,无端操纵其公、私生活。

强势母亲三大心理溯源:

①外强中干,没有安全感,不独立,自我价值需要不断地被外界事物证明;

②强烈占有欲,恋女情结,将所有的感情重负压在女儿身上;

③从小到大,以自我为中心控制与操纵成为习惯性行为。

反求诸己,以上占了几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与原生家庭(强势母亲)和解

中国人把“喜怒不形于色”作为高阶的人生境界来修炼,于是,爱与恨都不会轻易表达出来。

《囧妈》中,张璐问伊万:“你还记不记得上一次给你妈妈的拥抱是在什么时候?”

伊万特别不以为然:“我为什么要抱抱她?”

列车上,娜塔莎鼓励伊万:“你敢不敢对你的妈妈说出你的心里话。”

伊万犹豫良久,“我不敢。”

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不理解,起源于不沟通,或者沟通不彻底、不坦诚。

妈妈又一次“强行喂食”事件,让伊万忍无可忍:“我刚才跟你说我不喝,你听到了吗?如果你每次问我喝不喝的时候,我回答你不喝,然后你心里又认定了我一定要喝的话,你又何必要问我喝不喝呢?”

“你疯啦!你怎么可以和妈妈这么讲话呀?”

“对,我今天就是要大声说出我的心里话……”这番话尖刻伤人,令卢小花悲痛欲绝,愤而下车暴走。

当伊万在雪林里找到默然呆坐的母亲,她道出了伊万所不了解的往事。

“这些事,你从没跟我说过啊!”伊万心生愧疚。

“我知道了,虽然你是我的儿子,但你也有你自己的人生啊,我管你管多了,对不起。”

母子俩终于握手言和,以一种特别的方式。

因此,与原生家庭和解的关键点:大声说出你的心里话。

实在无法当面说出口,就打个电话,或写一封家书吧!

伊万在电话里对张璐坦诚:“在感情里面讲道理就是最大的不讲道理!我就是不想跟你离婚!不想跟你跟分开,可以吗?”

影片末尾,他通过一条微信,与张璐和解了!

3.与自己和解:原谅自己、修正自己

通过与亲人的和解、与过去和解,实现与自己的和解。

我把一切都给我妈讲了,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难,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那种感觉真好。

写在最后:

我们,既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原生家庭施加给我们的不好,就由我们自己化解掉,到此为止吧。

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真正懂得这一点,才能成全孩子成为最好的他自己。


愫说育儿


首先先感谢徐峥导演,感谢节跳动,让全国人民免费看上了唯一一部春节档上映电影《囧妈》。

让人超级期待的《囧妈》定档春节大年初一,这是自《港囧》、《泰囧》之后,徐峥执导的第三部“囧系列”作品。影片将对准家庭关系,讲述了老板徐伊万缠身于婚姻危机和商业纠纷中,却阴差阳错与妈妈坐上了开往俄罗斯的火车,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旅程。

看完影片反思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就发现我们和徐伊万好像啊,曾经也是母亲强塞水果,每天给我泡水,可我还没有到四十多岁,我每年还有假期要和父母待在一起。可未来呢,未来终于有一天我从我的学校出来,我迈向社会,我实现经济独立,我能自己养活自己,那我和父母之间的联系又会成了什么样呢。

这也许是大多数人的情况,因为工作、学习离开父母,渐渐的因为工作忙事业忙,一年也陪不了父母几天。仔细想想,也不应该,但是没办法,有的时候为了生活必须要这样。

电影于我而言很好看,不知道其他的看客怎么想,过年了,我就在这里给各位拜个年了~


60分电影


《囧妈》中年人能看懂的电影

——非常时期做非常事

是的,今年的过年对我们而言,是非常时期,因为不能出门。在家的我们做什么?看《囧妈》

一开始看《囧妈》的时候,我觉得前面基本上节奏有点鸡飞狗跳,这种节奏很快将我带入一个有点焦虑的状态,其实我就觉得这里所呈现的就是中国大部分母子之间的关系——焦虑,相爱相杀的微妙之间。两看相厌,却又互相放不下的焦虑!

中国大部分的孩子由母亲带大,有多少母亲一辈子自愿的跟随孩子的背影,走着,走着就迷失了自我。稍微处理不好的,虽不至于变仇人的,但孩子早已厌倦,一个使劲的给,一个使劲的拒绝,甚至拒绝看你一眼!永远先低头总是卑微的母亲。那把上了双保险的大门,只是锁住了自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总归相厌的感情的爆发终是要来,囧妈从一开始无法面对,到她不顾一切冲出火车站,来到无人的树林里,我相信她不是恨儿子,而是恨自己这一生错过什么?当儿子回到她的身边她早已原谅儿子,不能释怀的是自己!最后囧妈唱起《红梅儿花开》她不只唱给儿子,唱给自己,还要唱给所有人听!其实她一直有梦想,只是没有儿子分享,她觉得的人生不够完整。这正是电影要表达的爱吧!






桃李花开


首先非常感谢字节跳动能为全国人民在这个非常时期及特殊的情况下为大家免费带来《囧妈》这部电影。

大年初一早上,我迫不及待地看完了《囧妈》,但看完这个电影后,能让我深深感触到,在外打拼的子女很少有时间能和父母,一起坐下来,好好的谈淡话,以及担心子女吃不好喝不好,营养不平衡,而影响身体健康,以及儿子的所作所为会影响生活,其中有几个片段记忆深刻。

第一片段,在火车上儿子为工作的事打电话,母亲不停地在周围喂儿子吃这个吃那个,以及母亲做了一桌子菜,让他吃,并且以最后1块红烧肉不让吃来提醒儿子身体变了样应该注意身体健康了,及母亲让儿子喝红豆水绿豆水等等,告诉儿子这个时候多喝水,利于膀胱排尿,有利于身体健康。

第二个片段,在火车上儿子和别的女人在餐车上,有吃有喝有说有笑的时候,母亲告诉儿子生活不能乱七八糟的,影响家庭生活。

以上片段映射出,我们现实生活中何曾不也是这样的,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母亲想让子女在家里,多陪陪自己,但是因为工作上的原因子女不能陪母亲,甚至说不上几句话,就会发生争执,然而母亲的还是那样要唠唠叨叨的,去关心子女的工作及其生活。


精彩好影视


两代人存在着思想代沟、价值观差异。

在父辈的价值观里,有没有恋爱结婚、工作体不体面、车房买了没,问问这些就是他们表达关心的方式。在他们看来,归来的晚辈不是外人,对年轻人私生活问得越细表示关系越亲。

年轻人更崇尚个性、自由,有更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观念,对父辈的一些价值观也不太认同。在大城市的学习工作体验,更是放大了这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比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为,租房也很舒坦,何必买房做房奴;工作能实现个人追求就好,何必论单位大小、体制内外……

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是必然存在的,并非当今时代的特例。只是借由互联网的便利,我们有了更多的表达机会。但是,吐槽也好,自我调侃也罢,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重要的还是换位思考、坦诚相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