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來臨前身體有什麼信號嗎?

用戶58980197502


1.身體任何部位有不疼的、逐漸長大的腫塊。如皮膚、乳腺、頸間、睪丸等處。

2.任何部位有經常出血的現象,如鼻涕帶血、乳頭出血、陰道出血、咳血、尿血、便血等。

3.任何部位有久治不愈的潰瘍。

4.乳房增大(男性)、硬皮病、柞狀指,臉部或頸部皮膚有紫色的皮疹和肌肉痛(皮肌炎)等。

6.日常生活中身體部位有變化,如: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等。

7.吞嚥時感覺到異常現象,特別是有持續的或漸進性加重的症狀。

8.近期大便習慣改變,如便秘、腹瀉相互交替。

9.原因不明的視力不清或頭痛。

10.治療無效的上腹不適,如有堵悶,飽脹感或隱痛等。

腫瘤是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威脅人體健康,成為“世界三大死神之一”。2015年2月日,CA期刊在線發佈了《2012全球癌症統計》的全文。基於GLOBOCAN估計,在2012年,全球約有1.41千萬新發癌症病例,820萬患者死於癌症。其中57%的癌症患者以及65%的癌症死亡患者來自於發展中國家。

統計數據表明,在男性癌症人群中,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欠發達國家,肺癌都是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在女性癌症人群中,肺癌已經超越乳腺癌成為發達國家的首要死亡原因,但在欠發達國家中,乳腺癌仍為女性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

中醫腫瘤專家張明三十年治療經驗,可以對癌症患者有很好的幫助,祝身體早日恢復健康。


科菲之長


癌症一直是現代醫學難以攻克的一大難關,很多人都是“談癌色變”。

小芳的爺爺是在72歲的時候查出的食道癌,那時,她就在醫院對門讀高中。在爺爺沒患病之前,她一直覺得癌症只是狗血偶像劇中的一種絕症而已。爺爺患病後,在醫院做化療,小芳去看望過幾次,本來就很瘦的爺爺,在做化療以後更顯滄桑,瘦弱到撐不起那套病服,整個人看起來就像門口的枯木,身形佝僂,只能強撐著給她一個笑臉。癌症在一年後奪走了爺爺的生命,但是爺爺最後的面容一直讓她印象深刻。

現在癌症已經成為了一種高發疾病,奪去了很多人的生命,甚至不乏一些尚還年輕的人。癌症早期沒有特別明顯的症狀,很容易被人忽略,等到身體出現不良反應,再去醫院檢查,或許就是很難治療的中晚期了。因此,最好每年做一個全面的身體檢查,及早發現,接受治療。癌症總是無聲無息地就來了,如果身體出現這4個信號,小心癌症造訪。

1.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

癌症多發於中老年人,當中年人突然出現體重下降,卻找不到類似糖尿病、甲亢等明確的病因,就要考慮腫瘤的可能,因為癌細胞大量繁殖,會消耗很多能量,應該儘早去醫院檢查。

2.低熱

腫瘤的患者也會出現發熱,一般為低熱,體溫在38 度以下,並不是十分嚴重。因為腫瘤細胞發生壞死,機體吸收消滅這些壞死細胞的時候,會引起發熱。同時,腫瘤細胞也會分泌一些因子,導致身體發熱。腫瘤引起的發熱,常規治療方法往往沒有效果,使用抗生素也無用。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一定要去醫院檢查,看是否真的是腫瘤。

3.淺表淋巴結腫大

癌症可以轉移到腫瘤周邊的淋巴結,甚至是全身的淋巴結,我們偶爾會在體表摸到一個或者多個無痛性的腫物,質地比較堅硬,活動度較差,這便是淋巴結。常見的淋巴結有腹股溝淋巴結,腋窩淋巴結,頸部淋巴結等,很多癌症都會伴隨有某些部位的淋巴結腫大。但並不是所有的淋巴結腫大都是癌症,有些急慢性炎症也會引起淋巴結腫大。但一般而言,炎症導致的淋巴結腫大會發熱且有疼痛感,而癌症導致的卻是無痛的。無論如何,還是檢查一下更放心。特別是如果炎症好了,仍然有淋巴結,就更要小心。

4.疼痛

癌症早期是不會感到明顯不舒服的,只有進入中後期才會產生疼痛。不同的癌症疼痛的部位不一樣,就像肝癌可能會引起右上腹疼痛,大腸癌、胃癌等會引起腹部疼痛等等。如果身體出現疼痛感了,一定不要忍著,更不要自己瞎治療。疼痛是很多疾病的外在表現,一定要多加註意。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症狀並不是癌症所特有的,但是,如果真的是癌症,就已經進入中晚期了,要儘早去醫院看病。身體出現這4個特徵,或許是體內潛伏的有癌細胞,平時多留心。


熊貓醫學


“十大徵兆”  

1.體重減輕 如果一個月內既沒增加運動量,又沒減少飲食,體重卻下降了10%,那麼就應該及時就醫。體重急劇下降、厭食、反覆腹瀉和便秘是最常見的肺癌、胃癌、腎癌及大腸癌症狀,但也可能是甲亢、糖尿病。不過消瘦常常是晚期癌症惡液質的表現。  

2.發燒倦怠 長期發燒,是淋巴瘤和白血病可能出現的症狀,也可能是癌症發展快的時候,釋放炎症導致的。美國癌症協會專家表示,普通疲勞休息一下就會消失,而癌症的疲勞不論怎麼休息都很難改善。  

3.如廁改變 大小便習慣改變,比如尿頻、尿急、尿不盡或是大便次數變多,這時候要考慮前列腺增生、腸炎或者結腸癌、直腸癌。  

4.身體疼痛 要看哪裡疼,如果是不明原因疼痛4周以上,就要引起重視。腰疼考慮多發性骨髓瘤、也有可能是其他癌症發生的骨轉移。小孩膝關節疼合併體溫升高,要考慮骨肉瘤。早期的腦瘤症狀是頭疼。  

5.傷口潰爛 皮膚小傷口長期不愈、變色、粗淺不一就要引起重視。食管潰瘍和胃潰瘍,部分會轉變成疤痕癌。  

6.異常分泌 女性要注意,陰道出現異常分泌合併出血,要考慮宮頸癌。  

7.乳房腫塊 乳房出現腫塊、乳頭凹陷,出現分泌物,要引起重視,考慮乳腺癌,建議女性一個月進行一次乳房自檢。  

8.消化不良 反覆腹脹,服用藥物得不到緩解,考慮胃癌。  

9.疣痔改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馮小剛電影《非誠勿擾2》中李香山患的黑色素瘤。疣或黑痔如果顏色加深、迅速增大、潰爛或出血等,要及時就醫。廣告  

10.沙啞久咳 咳嗽長久不愈,或者出現器質性嗆咳,咳痰帶血,或出現胸痛,考慮去醫院拍張CT,排除肺癌。另外喉癌也會引起嗓子沙啞。

預防癌症的幾大方法

1.遠離癌症,切勿吸菸或咀嚼任何菸草類產品戒菸永不怕遲,你的健康會馬上得到改善。戒菸20分鐘:升高的血壓降到正常;肢體末梢的體溫上升到正常。戒菸20分鐘:升高的血壓降到正常;肢體末梢的體溫上升到正常。戒菸8小時: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水平降到正常。總之,戒菸時間越長對人的健康越有利。

2.預防感染一些癌症是由病毒引發的,如接種乙肝疫苗可有效預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也就消除了因乙肝病毒引發肝炎,導致肝硬化,最終引發肝癌的風險。

3.在正常體重範圍內,越瘦越好確切證據表明,身體過多的脂肪會增加大腸癌、食管癌、胰腺癌、腎癌、子宮內膜癌和更年期女性乳腺癌的患病機會。將你的體重減到正常範圍內降低患癌風險。以公斤(KG)計算,身高以米(M)計算。將體重除以身高的二次方,得出的數值便是你的體重指數。【標準(亞洲人士):體重指數低於18.5體重過輕;在18.5-22.9之間,體重健康;18.5-22.10為超重;25-29.9是肥胖;30或以上是嚴重肥胖。】

4.每天最少運動30分鐘每天做30分鐘中等程度的運動是一個好的開始,快速步行等會令你的心跳輕微加快和呼吸加深。有很多簡單的方法可以讓你在日常生活中加入這類運動,所以你不用刻意每天抽出30分鐘來運動。

5.避免飲用含糖的飲料,限制進食熱量密度高的食物(特別是高糖分或低纖維或高脂肪的加工食物)熱量密度高的食物易引起肥胖,這些食物通常有:零食如巧克力、薯片和餅乾;加工食品如薯條、炸雞和大部分的比薩餅等,所以應限制進食這些食物。

6.多吃不同種類的蔬菜水果、全穀物和豆類食物。這是均衡飲食的一個具體說法,我們每天應進食最少5份蔬菜水果。什麼是一份蔬菜水果?一碗未經烹調的蔬菜,如生菜;半碗煮熟的蔬菜,如菜心、芥蘭、茄子、胡蘿蔔等。

7.減少進食紅肉(如牛肉、豬肉和羊肉)避免食用加工的肉類解讀:紅肉指牛、豬和羊的肉;食物如麥當勞、牛肉餡餅、豬扒和燒羊肉等。

8.如果喝酒精飲料,男士每天不應多於兩杯,而女士則以一杯為限。酒精對人體的損害是有科學依據的。一般酒精飲料含有10-15克純酒精,相等於: 一杯280毫升的啤酒、淡啤酒或蘋果酒(3%-5%酒精);一杯25毫升的烈酒(40%酒精),例如白酒或威士忌。

9.限制食用高鹽分的食物和經鹽(鈉)加工的食物。我們每天應攝取少於6克的鹽(2.4克鈉)。

10.不要使用營養補充劑來預防癌症專家認為,最佳的營養來源是食物和飲料,而不是營養補充劑。一個含豐富蔬菜水果和植物性食物的均衡飲食已能提供我們所需的營養。

11.最理想的是母親純以母乳餵養嬰兒至六個月大,然後加添其他食物根據專家的報告,有證據顯示母乳餵養有助母親預防乳癌,母乳餵養很可能有助預防兒童超重或肥胖。

12.平衡心態,心理健康癌症並不可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心態平衡,可防癌於未然。 怎樣才算心理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對心理健康的定義是:“不僅僅是沒有精神疾病,而且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可應對正常的生活壓力,富有成效的工作,以及能對他人有所幫助的良好狀態”。其中,評價心理健康有五個標準,一是智力正常;二是情緒良好;三是人際關係和諧;四是適應環境;五是人格完整。


獵奇推送


任何一種癌症雖然說前期沒有症狀,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癌症是有跡可循的。發病前身體就會為你的健康發出信號,如果我們知曉了患癌的信號,就可以儘早就醫,並且提高治癒率,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什麼信號:

1、腫塊。體表上的腫瘤都是可以發現腫塊的,比如頸部的甲狀腺,或是腋下淋巴結,度過青春期的女性都應該學會乳房自檢。

2、體重。身體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且乏力,最明顯的是體重持續下降。

3、消化不良。腹部疼痛,飯後悶脹,並出現持續性的消化不良。

4、喉嚨異物。吃東西的食物感覺吞嚥困難,總是感覺喉嚨有東西。

5、大便異常。排便出現便秘腹瀉,或是腹瀉便秘,交換著來。

6、血尿。排尿不暢,或是有血尿。

7、疣痣。皮膚疣痣增大,或是顏色改變,脫髮、潰爛、瘙癢。

8、潰瘍。如果身體某個地方潰瘍部位一直不好,請及時就醫。

以上都是我們身體為了健康發出的危險信號,日常生活中除了警惕這些信號以外,還是要保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更好的預防疾病。


靜與明


癌症為什麼可怕?因為癌症一旦發現,很多已到晚期,失去最佳治療機會。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1/3癌症是可以預防的,1/3癌症通過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可以得到治癒,還有1/3的人通過治療可以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

這裡答主想和大家分享兩個案例:

62歲的老吳,兩年前胃出現飯前飯後都疼痛的現象,到沅陵縣人民醫院檢查後,發現是早期胃癌,手術切除後,康復出院,目前身體無特殊不適,定期追蹤複查。

55歲的舒女士,2017年年初陣發性咳嗽一個多月,吃藥打針無明顯好轉,到醫院CT檢查,發現肺部小結節,觀察二個月,增長速度很快,手術切除後,病理切片檢查結果為早期肺癌,現已康復出院,因為發現的早,化療都沒有做。

由此可見,癌症早期發現至關重要,因此“談癌色變”不如科學防癌。

怎樣才能發現癌症早期的發病跡象?

任何一種腫瘤,在發病前夕總會表現出某些信號。如果瞭解這些信號,就可掌握腫瘤發生的規律、特徵,就有可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從而提高治癒率和生存率。

1、食管癌

吞嚥食物時食管內有異物感,進食哽噎感、疼痛、胸骨後悶脹不適,應高度警惕注意食管癌發生的可能。

2、胃癌

上腹部疼痛,發現胃部(相當於上腹部)不適或有疼痛逐漸加重,服止痛、止酸藥物不能緩解,持續消化不好,應警惕胃癌的發生。

3、肺癌

刺激性乾咳,且久咳不愈或痰中帶血,經抗生素、止咳藥治療後不能很好緩解,且逐漸加重,偶有血痰和胸痛發生,常是肺癌的早期信號。

4、乳腺癌

正常女性乳房,質柔軟,如果觸摸到腫塊,或有溢乳、溢液且年齡是40歲以上的女性,應考慮有乳腺癌的可能。

5、宮頸癌

陰道異常出血,經期外或絕經後不規則陰道出血,或是性交後出血,可能是患宮頸癌的信號,如果伴有HPV升高,更要高度注意。

6、鼻咽癌

鼻涕帶血,特別是晨起鼻涕帶血,鼻塞、耳鳴、頭痛特別是一側性偏頭痛,均是鼻咽癌發生的危險信號。

7、大腸癌

黑便、大便帶血或伴腹部隱痛腹部不適、隱痛、腹脹,大便習慣發生改變,有下墜感且大便帶血,繼而出現貧血、乏力、腹部摸到腫塊,應考慮大腸癌的可能。

8、腦瘤

頭痛、嘔吐,且頭痛等多發生在早晨或晚上,嘔吐與進食無關,往往隨頭痛的加劇而出現,這些可能是腦瘤的常見症狀。

9、惡性淋巴瘤

長期不明原因的發熱如惡性淋巴瘤、白血病等,

常有發熱現象。惡性淋巴瘤表現為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同時伴發熱、消瘦、貧血等症狀。

10、肝癌

食慾不振、飯後上腹飽脹感或噁心、嘔吐、腹瀉、全身乏力、精神差等一系列症狀治療後不見好轉,都有可能是肝癌的早期症狀。

另外,身體任何部位近期出現腫物,且逐漸增大;黑痣迅速增大或破潰出血;不明原因的進行性體重減輕都應引起高度重視。

常見的防癌體檢項目:

1、三大常規(血,尿,大便常規)

常可以發現癌症的蛛絲馬跡。血常規往往是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第一表現。

2、肝功能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必查。統計發現我國85%的肝癌患者有乙肝或丙肝病史,肝功能異常。

3、腫瘤標誌物

常用的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類抗原CA125、 CA199、CA153等;對惡性腫瘤有間接提示作用,但不具有特異性和必然性。

4、胸片

反映肺部情況。長期吸菸者或長期待在密閉或粉塵顆粒較多的環境中,或有家族史的人必查。高危人群者,亦可行胸部CT檢查。

5、彩超

腹部B超可以反映腹部各臟器的狀況。對長期大量飲酒者、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長期從事化學藥劑等工作的高危人群建議每半年進行1次超聲檢查。

另外,婦科盆腔B超檢查可以瞭解子宮、附件的情況,乳腺B超可以檢查乳腺腫塊。

6、胃鏡

反映食管和胃部情況,經久不愈的胃潰瘍、長期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胃鏡檢查發現不典型增生患者需進行長期隨訪,至少每年一次胃鏡檢查。

7、肛門指檢

是檢查直腸癌的最簡單方式。

8. 腸鏡

長期便血或者大便習慣出現異常者必查。有結、直腸息肉,結腸癌家族史,腹瀉、便秘、便血病史的病人,需進行長期隨訪,至少每年一次腸鏡檢查。

9、鉬靶

鉬靶拍片是乳腺病檢查中常用的一項檢查方法,它可以協助醫生早期發現和診斷乳腺的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

10、宮頸TCT和HPV檢查

宮頸TCT檢查是宮頸液基薄層細胞檢測,對宮頸癌細胞的檢出率為100%,同時還能發現部分癌前病變,微生物感染如黴菌、滴蟲、病毒、衣原體等。所以TCT技術是應用於婦女宮頸癌的篩查的最先進的技術。

HPV感染指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是婦女生殖道HPV感染一種常見的性傳播疾病。性活躍婦女可能有50%感染過至少一種型別的HPV。由於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是宮頸癌的常見病因,因此必須重視這種感染,重視HPV的檢查。


湖南醫聊


癌症來臨時有時候表現的很明顯,但有時候卻悄無聲息的在破壞我們的身體。那麼癌症來臨前身體有哪些信號呢,一起來學習。

一般表現為以下九大症狀。

1.體重突然下降。在生活規律,沒有其他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如果出現短時間內體重突然直線下降,那麼就需要提高警惕性了。胰腺癌、胃癌、食管癌的患者均會出現食慾下降,進食較少,加上癌症的消耗性,所以短時間內會出現體重下降。

2.長時間的疲乏。人體一般在勞累情況下,只要適當休息一定時間內就會回覆精力,但如果長時間疲乏就需要引起重視了。白血病、肺癌等很多癌症,癌細胞會吞噬正常細胞的營養而壯大自己,干擾了機體正常的機能所引起的長期疲乏。

3.不明原因的腫塊。大多數情況下,身體因為感染等情況下出現的腫塊經過治療,很快就會緩解,但是如果在頸部、腋窩或者會陰部等其他部位突然出現不明原因腫塊,又難以消失就需要重視了。

4.疼痛。癌症引起的疼痛是很劇烈的,而且持續時間很長,一般性止痛藥物難以緩解的疼痛。(癌症為什麼會疼痛請查看“阿杰醫生”第7條問答)。

5.不明原因的持續發熱。發熱一般情況是病毒、細菌感染所導致的,比如感冒,經過治療後一週左右就能痊癒。但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等惡性腫瘤會影響到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常表現為持續的高燒不退或者規律性的不明原因發熱。

6.不明原因的下肢浮腫。心、肝、腎疾病都會導致下肢浮腫,如果排除心、肝、腎疾病出現的不明原因的雙下肢浮腫就需要進一步排除是否為腫瘤引起 的,比如子宮癌。

7.口腔白斑。口腔粘膜出現白斑是癌前病變的一種,可以出現口腔相關癌症。

8.皮膚異常變化。皮膚如果缺少黑色素,將不能防禦紫外線,很容易發生皮膚癌。或者皮膚上的痣突然變大,發生不對稱、潰瘍、疼痛時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9.大小便異常改變。比如膀胱癌、前列腺癌會出現血尿、尿次增多或減少;下消化系統腫瘤可以出現大便帶血或者腹瀉。

如果出現以上情況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儘快去醫院檢查。可以起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做到良好預後的效果。


更多健康科普請關注“阿杰醫生”


黃建傑醫生


癌症一直都是現在醫學的難題,很多人在癌症早期的時候,絲毫沒覺得有症狀,但是後面癌症就像龍捲風,來得太快,都反映不過來,但是任何病症都有規律可循,癌症也不例外!

所以早作判斷,早做治療,都是很有必要的,下面給大家羅列一些癌症的先兆症狀!

癌症常見的共同先兆症狀有:

1、原因不明的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或消瘦:

腫瘤為癌腫增殖引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可引起機體的代謝障礙,導致厭食、噁心、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及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如果短期內發現體重大幅度下降(例如1~2月內下降5千克以上),就要提高警惕,出現長期消化不良、進行性食慾減退、消瘦等,應注意癌症的可能。

2、不明原因的發熱:

腫瘤代謝產物或壞死分解產物吸收引起發熱,癌症發熱多為波動型,或為不規則型。

3、疲勞與乏力:體重減輕、免疫下降、營養不良等均會引起體質衰弱、疲勞等症狀。

4、疼痛:腫瘤局部壓迫或腫瘤局部浸及神經、血管、骨膜等引起疼痛。如膀胱癌會使人排尿時疼痛;某些肺癌會先讓人覺得手臂、肩膀、上臂、側胸疼痛。

5、出血:癌症可侵犯血管而造成血管破裂出血。無明確原因,而發生無緣無故的反覆出血,就要考慮是否是癌症的先兆。

無痛性血尿,原因不明的便血、黑便,多為膀跳癌、胃腸癌。久治不愈的乾咳或痰中帶血,要警惕支氣管肺癌。鼻出血則可能是鼻咽癌。月經紊亂,經期外出血,應警惕婦科癌症可能性。

6、不明原因的貧血,也是癌症的常見症狀。貧血是因為紅系造血障礙和出血、營養不良所致。

7、持續性嘶啞、乾咳、吞嚥困難,應警惕喉癌、支氣管肺癌、食管癌等。

8、觸及的硬結或硬變:

例如在乳房、皮膚、舌部、頸部、腋下或腹部等發現的硬塊、腫大的淋巴結等。因這些表淺部位的硬結腫塊易於發現,如乳腺癌、皮膚癌、舌癌、或癌性轉移等。


承啟中醫文化


癌症早發現、診斷,及時醫治非常重要,懂得定期進行自我檢查,有助提前發現癌症。如當身體出現以下信號時,可能是癌症前兆表現:

莫名的體重減輕

肚子變小,體重減輕,但並未進行節食、減肥等。這種現需警惕,癌症屬於消耗性病,可能會產生能量的額外消耗。

不明出血

如咳、嘔血,便、尿血,肌膚出血點。咳血可能肺癌,吐血可能胃、肝癌,尿血存在膀胱癌風險,不同出血情況,均不能大意。

持續咳嗽

咳嗽為肺癌多見表現,特別有乾咳。長時間咳嗽或痰裡有血,嗓音啞,咽東西不適,有異物感等這些情況,或不明的長時間發燒、倦怠、貧血等。

持續疲勞

癌症是異常組織不斷增值病,癌細胞發展快,消耗能量、體力也多,會表現體弱,免疫力減弱,賴床等情況。

不明原因腫脹、硬結

人體莫名的出現腫脹、增厚硬結,如乳房、舌部出現硬結,頸、腹有腫塊,且會逐漸變大。

無外傷卻產生潰瘍

肌膚、口、舌、黏膜等部位在無外傷情況下,潰瘍,且長時間不治癒。或發現異常斑點、痣等有出現變化。

持續胃腸道消化異常

食慾變差,排便習慣有變化,拉肚子、便秘交替。

乳房異常

乳房出現大小不一,表層發生橘皮樣變化,這些均為癌症前兆,且乳腺癌不止女性會出現,男性也有出現此病病例。


養娃視頻


我國目前癌症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每分鐘有8人被確診,5人因癌症去世。



環顧身邊的家人,朋友,同事,越來越多的人因癌症而離去,所有人在癌症面前都是弱者,發現就是中晚期,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提前檢測呢?很遺憾,沒有。但癌症跟很多慢性疾病一樣,早期會有一些危險信號提示你身體的變化,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什麼:

(1)異常腫塊。如果乳房,脖子,皮膚,舌頭等身體部位出現經久不衰或逐漸增大的腫塊,需要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2)疣痣增大。體表的黑痣和疣在短期內顏色加深或變淺,迅速增大,脫毛,瘙癢,滲液、潰爛等,特別是在足底,腳指間經常摩擦的部位,需要警惕,並及時就醫。

(3)異常感覺。比方吃東西出現哽咽感,胸骨後悶脹不適,疼痛,食管內異物感等症狀進行性加重時,都要及時就醫。

(4)潰瘍不愈。皮膚或黏膜經久不愈的潰瘍,出現鱗屑,出血,結痂等症狀請及時就醫。

(5)持續性消化不良和食慾減退。進食後上腹悶脹,逐漸消瘦,貧血,請不要自行在家口服胃藥,要及時就醫。

(6)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大便變形,帶血或黏液,請一定注意無痛血便,每天養成排便之後回頭看看的好習慣吧。

(7)持續性聲音嘶啞,乾咳,痰中帶血,出現上訴症狀都要警惕喉,肺是否出現異常,及時就醫。

(8)耳鳴,聽力減退,鼻出血,鼻咽分泌物帶血和頭痛。這是最易被忽略的症狀,雖說很多疾病也可以導致上述症狀,但如果加重,反覆請及時就醫。

(9)月經期外或絕經後陰道出現不規則出血,特別是接觸性出血。要預防女性婦科腫瘤的發生,如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

(10)無痛性血尿,排尿不暢。要警惕膀胱癌等泌尿系腫瘤的發生。

(11)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進行性體重減輕。不在刻意減肥階段,體重卻越來越輕需要去醫院仔細檢查是否異常。



癌症的發生我們雖不能預測,但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卻可以降低癌症的發病風險,比方戒菸,遠離二手菸,三手煙,限酒,不酗酒,保持健康體重,多吃綠葉蔬菜,拒絕喝甜飲料,改喝無糖咖啡,綠茶,紅茶,增強運動等等,生活很美好,還有詩和遠方。

(王芳,主管護師,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國家健康管理師,好食營養工作室創始人,中國營養學會會員,黑龍江省營養學會理事,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


營養百事通


癌症來到之前或來到之時,可以沒有任何表現,所以,想要通過“表現”來發現並診斷癌症,是不容易的,也往往容易錯過早發現的機會。因此,建議對那些有篩查方法的癌種,合適的人群主動進行篩查,這是早發現癌症的最佳途。


當然,這樣說的意思不是叫大家不要重視身體出現的異常表現,只是說不要指望靠表現來發現癌症,而如果出現症狀表現,當然要重視。身體出現哪些表現說明癌症要到來了?其實這個問法有問題,癌症從來就不是突然到來的,不管有沒有症狀,一個人得了癌症,它決不是有了表現的那個時候才得了癌症,不是診斷出癌症的時候才有的癌症,而是之前早就有了,所以,這個問題準確地說,身體出現哪些表現可能提示癌症?

儘管多數所謂的症狀表現並沒有特異性,不是癌症所獨有的,但如果症狀有以下一些特徵,要特別重視,比如,持續時間較長,長時間存在不緩解,或久治不愈;原因不明,不能用其他病因來解釋,要想到是不是有癌症可能。


有一個廣為傳播的所謂癌症15個徵兆,可以供參考:身體任何部位出現的腫塊、結節、硬結或硬變等;不明原因的持續疼痛;久治不愈的咳嗽;非外傷性異常出血;莫名的消瘦或疲乏;不明原因的發熱;持續性消化不正常;進行性吞嚥食物梗阻感;大便習慣改變;持續性聲音嘶啞;口腔或外陰白斑;突然增大變色的黑痣或疣;無外傷的骨折;久治不愈的皮膚傷口或粘膜潰瘍;男性乳房增生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