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方人鍾情於大蒜,南方的吃大蒜的就不多呢?

王磊vlog


大蒜,是北方人的主要調味品和日常食品。

中國人有一說法,飲食四大辣:蔥,姜,蒜,辣椒。還有一句: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這裡說的辣不是辣椒,而是蒜。

我的家鄉有句俗語:蔥辣眼,蒜辣心,醬母子辣嘴唇。解釋一下:蔥辣眼,在硯板上切蔥時(指山蔥),眼晴會流淚,蒜辣心,吃多了會燒心,刺激胃,醬母子(辣椒),辣唇,舌,喉,胃。

山東省是我國大蒜主要產區,也是消費大省。多年前我有一個老鄰居,祖籍是山東的,他家有一個搗蒜用的石臼(具體叫什麼忘了),幾乎每天離不開,後來發現市面上有售陶瓷的,竹木材質的,聰明的廣東人還研發了一種帶槽漏眼的夾子,專門做蒜沫的。北方人吃餃子蘸醋就蒜是標配,涼拌黃瓜絲,菠菜,海蜇絲等各種涼菜離不開蒜沫,蒜泥。尤其是東北菜,魯菜(包括京津冀)。究其原因,主要是北方地區冬季寒冷,大蒜有驅寒保暖作用,又有殺菌滅毒抗癌功效。要說不足之處就是口氣太重,不論是擠公交還是跳交誼舞,它比韭菜盒子味還討人嫌。相比之下,南方人的飲食口味比較清淡,不喜歡比較鹹的和大蒜,尤其是粵菜。而中南,西南地區大都喜歡吃辣椒,而且是重度辣,幾乎天天,每餐都離不開,這大概與當地氣候潮溼有關。


冬去春來72203


在我們北方流傳著一句話:一碗麵一頭蒜,給個楊冪都不換。平時吃麵、吃饅頭、吃餃子,那必須得配上大蒜啊,不然總覺得少了點滋味。辣子,只是調味品,而大蒜,是必需品!我不光喜歡蘸著吃蒜醬吃,更喜歡就著生蒜吃。“呼嚕”“呼嚕”咬一口面,再嚼一口生蒜,“咔嚓嘎嘣脆”,我都有一種在吃山珍海味的感覺哈哈。

我家裡人也非常喜歡吃蒜,尤其是老一輩人,那更是一年四季蒜不離口。春季,萬物生長細菌也在生長,來吃個蒜殺殺菌!夏季太熱沒有食慾,吃個蒜刺激一下!秋季氣溫轉涼了,吃個蒜增強一下免疫力!冬季手腳冰涼,那就吃個蒜暖暖身子吧。

我姥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大蒜是個寶,常吃身體好!他身體現在85歲了,身子骨還挺好的,天天都出門和一幫老頭老太聊天、下棋,偶爾也跳跳廣場舞。

話說我姥爺愛吃蒜到什麼程度?除了日常三餐的就著生蒜吃,還讓我姥姥給給他做糖醋蒜啊、臘八蒜啊,反正各種各樣的大蒜吃法都要嚐嚐。鄉下用的是那種老罈子泡的,醃製出來的大蒜非常入味,一打開瓶口一股蒜香(我們就是覺得是香的哈哈哈)撲面而來。

知道我姥爺喜歡吃蒜,親戚朋友為了哄老爺子開心,在市面上看見一些新口味的大蒜也會賣回去給姥爺嚐嚐。今年我大姑就帶回來幾罐玻璃瓶裝的獨頭蒜。我們平時吃的都是分瓣的大蒜,很少吃這種獨頭的,尤其是這種個頭比1元硬幣還大的獨頭蒜,我也是第一次見。

我姥爺看見這個東西簡直兩眼都在放光,迫不及待地就打開蓋子要吃(其實我們也想嚐嚐)。沒想到我姥爺吃完一顆接著一顆,還問大姑這個東西哪裡有賣哈哈。那個蒜叫和鮮蜜蒜(其實我也是第一次聽說),大姑說這個蒜是一個顧客送的,想著姥爺喜歡吃就特地帶回了。

姥爺吃得那個美滋滋呀,表揚了大姑一番,說自己醃的蒜從來沒有吃過這麼香甜脆口的。還拿他老花鏡來看配料表哈哈。我也才看了配料表才發現,包裝上面寫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劑就算了,居然上面還寫不加食用鹽!沒有用鹽怎麼能做出這樣的大蒜味道。作為一個吃醃蒜多年的人表示不信,我還特意上網搜一下這個叫蜜蒜的東西。結果發現好像還挺出名的(對不起是我孤陋寡聞了)

在網上發現了和鮮蜜蒜製作的一個視頻,才發現人家的蒜是的確是用那種像老家那種瓦缸罈子做,不過人家的瓦缸比我們家的大N倍!還是無菌車間自動化流水線生產的!我真的被震驚了,沒想到一個蒜居然那麼有來頭。我們家現在平時也會買和鮮蜜蒜給他,畢竟姥爺喜歡這個口味,而且感覺比較衛生、安全,給老人家吃也比較放心。




手機用戶102107393593


北方人愛吃大蒜,為什麼南方人卻不愛吃大蒜?

歸根結底屬於南北方文化的不同。

①北方人粗獷,豪邁。特別是夏天,北方人光膀子、大褲衩、腳穿託鞋,在門口的小酒館喝上一杯二鍋頭,吃上一碗炸醬麵,嘴裡還嚼著兩瓣大蒜。

②南方人細膩 ,委婉。習慣吃麻辣。南方溼氣太重,吃辣為了去除身體內的溼氣。

生活習慣,飲食方式,及環境的不同便形成了南北方文化的差異。





快樂鄉情


這個怎麼說呢?這有幾方面的原因吧,首先就是氣候原因,北方氣候偏冷,特別是在秋冬季節吃大蒜可以很好的起到禦寒作用,反之南方氣候炎熱吃蒜反而不好。

其次從性格上來講,南方人性格細膩謹慎更加註重細節,吃了大蒜會產生辛辣的口氣所以他們更多的時候會比較在意,而北方人呢性格豪爽率真不拘小節所以也就不太在意這些了!



最後飲食習慣導致,東南方人由於氣候炎熱口味更加清淡西南方人雖說天氣潮溼但是他們卻更加鍾愛辣椒,同時他們的主食都是以米飯為主所以他們更喜歡把大蒜當成一種佐料。而北方人呢,口味普遍偏重而且大部分以麵食為主,像麵條,餃子這些主食基本上是離不開大蒜的。所以綜上幾點因素導致南北方人的口味不一樣!想想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又是美食之國口味不相同完全可以理解,反之則不正常了!你說呢?僅為個人觀點,歡迎點擊關注,一起討論時下熱門話題!



陋室幽鳴


中國地域寬廣,生活習慣天南地北各有不同,北方喜歡清淡,南方喜歡重口味,比如北方人吃蒜,南方人吃辣!

那麼,南方人喜歡吃蒜嗎?

答案是吃也不吃!

說吃,是因為我們南方有時候也還是吃點蒜的,但不像北方人那樣大吃,而是把蒜只當成一種佐料,放在一些腥味比較濃的菜裡面。在南方,蒜的基本功能其實就和蔥差不多。





蝸牛戰勝和諧號


中國地廣人多,以長江為中軸線,以上為江北,以下為江南。因為南北的地域不同,氣候不同,所以孕育出不同的生活習慣,北方人喜歡吃麵食,南方人則喜歡吃米飯。

但我眼裡,我覺得北方人吃大蒜生吃的比較多,而我們南方人則吃熟的比較多。看到過最多的場景就是“東北一見人”裡面的主角吃飯都是大餅裹著大蔥蘸著大醬一起吃,然後桌子上總要放那麼幾個生蒜米,一口一個。但要我們南方人生吃,可能我們不習慣,但是我們習慣於把這些蒜切片或者切末,炒著來吃。比如蒜蓉大蝦,鍋中燒熱油爆香等等。我們南方人鍾情於這樣的大蒜。


創業者張胖


首先,我分不清南方與北方從那為界,就以粵為南吧。

第二,飲食文化是從比較長的時間形成,其間又會因各種原因又會有巨大改變,例如,因戰亂移動,南下幹部,南下務工等等,都會帶來飲食文化的改變。

第三,物流,貨物流通,以前沒有的今天已經變為常見。

回到正題:

粵菜少用(量)大蒜是因為南方潮溼大蒜無法長時間保存,存放的大蒜很容易發芽。所以,在以前沒有冷庫時,大蒜不能像北方一樣掛在門口,廣東的大蒜要掛在柴火爐上方才能保存,因存放成本,所以量少價高,這是物品本身決定的原因之一。

二,習慣,南方人因存放原因不能有殺年豬之類的習慣(如果一家子殺個大豬,沒兩天就全臭了,除了祠堂分豬肉外(人多),一般不會發生)。所以就沒有大吃大喝的機會。只能買一點點肉,細水長流,少肉精做,就沒有必要放大量大蒜了,就形成少用大蒜。


成203472235


吃的方式不同 南方蒜泥什麼的也吃 中國地域遼闊 習慣不同也是很正常的 比如意大利語 西班牙語 和中國東北話和廣東話差不多


蘇寧戰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是生活習慣,南方人比較講究細緻,口味比較清淡,認為大蒜味道大,口味重,而北方人粗狂豪爽,口味較重,有的人每天離不開大蒜,大蒜有腸道殺菌作用,而且也是做菜很好的調味品,生吃熟吃都可,尤其是涼菜,缺蒜不可。不管南方人和北方人,只要適合自己口味就好,遵從內心,不必強求吃和不吃,多年的習慣成自然。


苦瓜炒棉花糖


沒有區別!北方人願意生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