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食文化史:胖是生理現象,而瘦是社會文明?


節食文化史:胖是生理現象,而瘦是社會文明?| 有料的文史

文|有料的文史

最近,你會不會因為過春節變胖而內心自責著?畢竟,當代社會一直對我們有瘦的要求。

如果“胖”屬於人類繁衍初級階段,那“瘦”是步入文明社會的標誌。

這話說的有道理嗎?

有道理啊!不然每天人們使用各種健身APP打卡、訂製各種瘦身餐、甚至美顏相機裡給自己瘦臉瘦胳膊是為什麼?因為當代社會默認,精瘦的身材管理也是一種文明象徵,而胖,並不太受歡迎。

可是,一味的追求瘦,真的就好嗎?

這一期,料爺和你聊聊西方節食文化史,以及對它的反思。

節食文化史:胖是生理現象,而瘦是社會文明?| 有料的文史

節食史的開端:古埃及與古希臘

節食的歷史,可能跨越了兩千年。

沒錯,人類對瘦這事的追求,已經刻在骨子裡了。而為什麼要瘦?這得從“胖”開始說起。

古往今來肥胖從來都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數千年來的藝術品文物中都有呈現。考古學家們認為在12000年前部落生活由狩獵採集發展的農耕,有可能就是肥胖普及的開端。據史料顯示,歷史上著名的埃及法老哈特謝普蘇特女王就可能特別胖,壁畫上的她,被描繪的比一般人都胖,而且她的木乃伊遺體有乳房下垂的現象。

節食文化史:胖是生理現象,而瘦是社會文明?| 有料的文史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

不過,隨著肥胖的普及,西方人對於肥胖的各種詆譭也塵囂甚上、根深蒂固的。

古代的西方人認為多肉是一種古老的疾病,這種對瘦的需求,在古希臘也同樣存在。

古希臘人還認為胖子往往容易生活墮落,並且比瘦子壽命要短。在他們看來,肥胖的人常常也有懶惰,反應遲鈍,愚蠢,自制力差等特點。這與中國唐代以胖為美的標準,確實大相徑庭。這種觀念便催生了很多減肥需求,拉開了歐洲節食史大幕。

節食文化史:胖是生理現象,而瘦是社會文明?| 有料的文史

希波克拉底提倡科學瘦身

不過希臘人在節食這事上,提出了更切實有效和科學的方法——著名的哲學家,也是醫生希波克拉底,他認為任何一種減肥都要因人而異、因年紀、季節等因素而已,不可能讓食物的攝取量正好等同於運動量。而少吃,不如運動。比如飯後適當行走對於健康和體型的維持就十分重要。這與中國傳統飲食上的消食一說不謀而合。可見,具有真知灼見的飲食理念在東西方是有相通之處,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節食史發展:社會隱喻

當節食文化發展到16世紀,它開始變得微妙:從單純的瘦身,變成了對女性的限制。

16世紀社會對女性美的態度發生了改變。英國詩人約翰哈林頓爵士描繪了當時人們對美女的期待:人還是要瘦,可胸部和臀部要儘可能豐滿。因此,為了滿足有錢人對這種標準美的期盼,節食史上的一個標誌性物件出現了:束身衣。

節食文化史:胖是生理現象,而瘦是社會文明?| 有料的文史

17世紀穿束身衣的女性

節食文化史:胖是生理現象,而瘦是社會文明?| 有料的文史

《泰坦尼克號》中Rose所穿的束身衣,也是貴族階級對她的枷鎖。

第一批量身定製的束身衣就應運而生了。作為西方歷史上最主要的一種服飾鏈物品,束身衣同社會等級和信譽網有更強的關聯。這種服裝結構與新興資本主義的倫理觀遙相呼應,一方面展示財富力量,一方面展示對身體的約束控制。

節食文化史:胖是生理現象,而瘦是社會文明?| 有料的文史

瑪麗王后穿著束身衣,細腰就是地位的象徵。

束身衣極盡所能地凸顯出女性的婀娜多姿,還有三角布紐扣和蕾絲花邊兒增添情趣,於是在西方社會,一時間這一種衣服便一發不可收拾的風靡了起來,如同中國古代的裹小腳一樣,人們病態的認為這就是一種美,並瘋狂的追逐著這種美。

你以為束腰就可以讓姑娘們盡情吃了嗎?不,束身衣要穿上,本身就需要節食瘦身!

節食文化史:胖是生理現象,而瘦是社會文明?| 有料的文史

茜茜公主於外裙之上的束腰帶

著名的茜茜公主,便是節食+束身衣的迷戀者。

他身邊的人回憶,茜茜公主每天要花三個小時穿衣服,僅試穿束身衣就要花上一個小時,為了視覺效果,他穿衣服時往往讓裁縫把它縫進裙子裡,他還用浸溼蘋果醋的不浮在自己的腰部以上,天天帶著這塊溼漉漉的不睡覺。公主的節食史身高一米七二的她,即便是懷孕四個月了,體重也始終都保持在50公斤左右。近乎殘忍的苗條保持方式也讓茜茜公主的身體徹底垮掉了。貧血結合時不時就會折磨他一次。而這種因為減肥穿塑身衣帶來的健康問題在當時非常普遍。

此時的過分瘦,已經不再是健康的象徵了。

節食文化史:胖是生理現象,而瘦是社會文明?| 有料的文史

19世紀束身衣文化

18-19世紀,節食與束身衣達到鼎盛。18世紀晚期德國的索默林醫生還首次公佈了比較腰圍的統計數據,一般認為古希臘女神維納斯的腰部周長是頭部的兩倍,但醫生認識的兩個年輕女性的腰圍,比如說是頭圍的兩倍,全都比頭圍還要小的多。

節食史拐點:節食法的科學性與風靡

束身衣是殘酷的,可女性們為了追求苗條是任何肉體上的痛苦都可以承受的。儘管有各種傷害,甚至有人還為此失去了生命,這種病態的對美的追求還是延續了幾百年。

在女性這種愛美虛榮心的促使下,社會上一些有識之士便開始研究節食法,儘管有別有用心的商業化的結石手冊,但人們也不曾放棄尋求一種方式在美與健康之間達成平衡。

節食文化史:胖是生理現象,而瘦是社會文明?| 有料的文史

法國大革命中的富人胖子

到了18世紀,結識人士們更是將古希臘追求身心健康的飲食方式再次提上了日程。不過,你以為節食的傳統從此就被廢除了嗎?並沒有,當時肥胖依舊是困擾著人們生活的問題。法國大革命的一個革命分子,甚至說神之所以創造出極端肥胖的人,完全是為了要展現人類皮膚能充分延展也不會撐破的特性。

到了19世紀,隨著醫療的發展及度,肥胖是一種疾病,也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於是減肥風靡了起來,幾乎人人都在減肥。

而節食的過度也造成了觸目驚心的後果。

一位女學童被餓死,死的時候他只有22公斤,這個病例是現代疾病史上首次死於厭食症的案例。這也在一個側面反映了大眾的飲食觀念,因瘦身潮流而被嚴重扭曲了。無所不用其極的減肥方式引發的各種疾病,也加速了醫學領域關於肥胖的研究與認識。

節食史的當代性:減肥,依舊

節食文化史:胖是生理現象,而瘦是社會文明?| 有料的文史

當代人依然有節食傳統

隨著醫學的不斷髮展,到了19世紀後期,人們開始以科學的方式看待飲食與節食,日漸顛覆著過往病態的飲食建議。不過,美的誘惑實在太過強大,那些不正確的節食觀念仍未能被徹底消除。社會上對節食與塑身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歷經兩次世界大戰與經濟的蕭條與新勝絲毫未改變人們對美的執著。儘管關於苗條的標準有所差異,對好身材的嚮往卻始終令人倍感壓力。與此相伴的是,

減肥產業也在20世紀發展到前所未有的規模。那些瘦的皮包骨的電影模特和明星,她們不知道節食過度的後果嗎?知道,但是依然要節食。

節食文化史:胖是生理現象,而瘦是社會文明?| 有料的文史


節食文化史:胖是生理現象,而瘦是社會文明?| 有料的文史

節食減肥成功的阿黛爾,真的好看嗎?

節食使就好像一個漫長的旅行,回顧這個跨越世紀的旅程對節食的歷史淵源有了深刻的瞭解,我們就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那些所謂有口皆碑的神奇節食法不過是空穴來風,更應該意識到理想體重絕對不可能短時間內迅速實現。合理的食之以恆的飲食鍛鍊習慣才至關重要。

不過,另一面值得反思的是我們關於美的理念。難道女人身上非得毫無贅肉不可嗎?當真連一丁點兒脂肪也容不下嗎?我們那顆想要再瘦一點的慾望之心,是不是太膨脹了?

也許健康的心態,才應該是我們的重點吧。

節食文化史:胖是生理現象,而瘦是社會文明?| 有料的文史

我覺得胖胖的你也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