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农村中的“家族势力”?

心向陇西


朋友:

您好!

老胡子这辈子没离开过农村。农村千奇百怪的现象,老胡子最了解。应该说,几乎每一个农村,都有一个或者几个“家族势力”,像孙悟空在地上划了一个圈,看不见,却十分清晰地在人们头脑里深刻着,影响着一个村,甚至某一带地方的秩序。

下面,老胡子就聊一下,农村中的“家族势力”。

老胡子的老家,叫段村。村子虽叫段村,但,姓段的自洪武年间迁来,六百多年里,一直没有繁盛起来。一来的时候,是两户,到现在还两户,旺不了,也断不了根。相反,后搬来的余家,像草一样繁衍,很快就满了整个村子。一直到现在,余家家族势力很大,村子里几个小姓的,都被挤在边缘。据说,清朝的时候,村子里姓杨的曾经中过举人。举人很厉害吧,范进中了举,都高兴疯了。但是,在段村,中了举人也白搭,除非中的是武举。因为姓杨的当时就五六户,家族很大的余家仍然占居着霸主地位,即便像杨举人这样的有功名之人,诸事也得仰仗余家。

一个姓氏在一个地方能否繁衍得旺盛,有时候,是很玄奥的。

据说,姓余的来之前,在原来的村子里,也一直繁衍不起来,但一来段村,立马就旺了。家族大,势力就大。村子一直由余家控制着。以前,上面招工啥的,只要村里推荐,名额大都给了余家的子弟。除非像老胡子这样,一篇文章盖过县,直接引起烟台重视,这才摆脱了老余家“家族势力”圈的排斥和碾压……

“家族势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个大家族,不断繁衍,还会根据分支的远近,也就是胶东所说的“服”,形成几个“小家族势力”圈。“服”的分法是这样的:第一代分支为1服,第2代为2服……以此类推。胶东这里,有“五服”之外,可以互相结儿女亲家的说法,意思是,一般出了“五服”,就比较疏远了。遇到好的事情,“小家族势力”圈,因为“服”比较近,又各自维护本小圈的核心利益,但是一遇到全村重大事情,比如:选村长,“小家族势力”圈,又不约而同地汇成一条心,决不让村长之位,让其他姓氏的家族夺去,所以,即便是杨举人,也是无可奈何的……

农村中的“家族势力”,长期盘踞,往往会维持一个家族长期,甚至几百年不倒。越旺盛,人就越多;人越多,就越气盛。有时候,“小家族势力”圈可能衰弱,但总体上,“大势力家族”圈一般不会。如:老胡子的老家段村,以前,一个余家分出来的“小势力家族”,因为出了一个人物,拉帮着又带起来不少,一时间,非常旺盛。每年过年,都拉着一汽车鞭炮,到老爷爷的坟上放。为啥到老爷爷坟上?因为,胶东有个说法:老人死了后,埋到好穴,隔一代,从孙子辈就开始帮着使劲儿了……后来,余姓其他“小家族势力”圈里,有一个人偷着给这家老爷爷坟上订了几根蘸了血的铁撅子,虽然,发现后,骂了一顿街,找先生补救了一下,每年放一汽车鞭炮的这家“小家族势力”圈,还是衰弱了。但是,老余家整体的“家族势力”,因为人多,还是很旺……

客观地说,“家族势力”也并非都像老胡子的老家段村一样,是一个负面的存在。大部分的农村,虽然“家族势力”圈控制着村子,但是,平时跟其他数量少的姓氏家族,大都和谐相处,尤其遇到村民间纠纷,也都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如果全面否定“家族势力”,也就否定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和深厚的乡村文化,诸如:宗祠传统、乡绅阶层和家训条诫。一个“家族势力”的强大,在形成启始,大多还是采取了“物质和文化”共举的族训,特别是在“软势力”的训导下,教育儿女们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这样的“家族势力”,曾激励着无数英才俊杰,走出家乡,成为中华好儿男。

每一个“家族势力”,都有一串故事。

“家族势力”圈里的故事,有的动人,有的激昂……当然,也有一地鸡毛的凄凉。如果不重视家族教育,这衰败后的悲伤,恰如老胡子在文章提到的老家段村的余家——

去年,一次,老胡子回家。老娘告诉,余家那个每年在老爷爷坟跟前,放一汽车鞭炮的人家,因为子女吃喝嫖赌,老人一时想不开,上吊了……

好了,朋友,今晚老胡子就聊这些吧。

夏安!


烟台赵胡子


家族和宗族就是我们传统乡村的构成,我今年三十二,这三十多年除了青年时有几年离开农村,其他大多数时间都在农村。所以我对农村宗族发表几点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只有好处,没有危害。

我们村大多数人姓高,我们祖先生了几个儿子,这几个儿子繁衍下来就成了我们高氏几个宗族。其中我所在的这一族是在高氏所有宗族里面人口最多的,有七十多户,两三百人口。

我们知道在我们的传统的农业社会是需要互帮互助的,而宗族就能凝聚这鼓力量。现在农村也慢慢走出了传统农业,但是有些事情你是离不开宗族的帮助的。比如婚丧嫁娶,我结婚时我们宗族长辈一起来安排和分工,安排宗族其他人员各司其职,所以才把一件大事井然有序的办好了。传统农村就是这样,比如宗族其他人家做喜事,安排我去做一件我也会尽力去做好。

还有宗族能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你在城市你会觉得看到的所有人都是陌生人。但是有宗族存在,比如你看见某某人你会叫一句大叔大伯什么的,因为往上数几代人可能你们都是共一个祖先下来的。而且祖宗之间的这种关系还算比较稳固,我爸告诉我一句话就是家亲万代,客亲三代。什么意思,就是你同一个宗族不管经历多少代,你们还会有联系。而客亲可能过了两代人就没了来往。


高宗1986


农村中的家族势力,也叫谱系氏族,是由同一个姓氏的祖宗传下来的所有后代,有人叫宗亲氏家族。

农村中的家族势力自古以来都是存在的,但最近几年清明节被国家列入法定节假日后,农村中的家族势力再度被世人重视。清明节集中给祖坟祭祖,每一个家族都在攀比着势力的排面,比的谁家清明节过的热闹,比的谁家过的有排场,同时也是在向别的家族氏力显示谱系氏家族的团结和力量。



家族势力形成的好处。

体现族宗的团结和凝聚力。有利于解决家族成员之间的内部矛盾,家族成员遇官司和麻烦事,有利于一致对外,共同维护家族利益和家族权威,让别人不敢惹,惹不起,家族势力团结,家族成员不会被人欺负。家族势力团结,有利于家族成员在遇困难时获得家族势力的援助。在我们当地,数人家陈氏家族最团结,每年清明聚会能够集中家族成员上千人。去年我老表被人杀害,家庭生活深陷绝境,人家族长号召一声,全国各地整个家族捐款援助上万元,真的非常团结,非常合心。



家族氏力形成的坏处。

有搞帮派势力的不良影响,不利于家族势力与家族势力的团结,族长管理得不好,不利于地方社会的和谐稳定,很多人会仗着家族势力的强大,排挤欺负其他家族势力,惹事生非,有的家族势力强大到不把法律放在眼里,称霸一方,助长了黑恶势力的滋生。

总之,家族势力的形成管理得好,是有助于社会正能量宣传学习的,管理不好,坏作用也很大,选举家族势力的族长,最好是选举知法懂法有正能量凝聚领导能力的人当,管理好家族势力,引领大家族正能量团结和凝聚,任何势力的的形成都不能触犯法律。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扭,关注农人阿洪,了解更多三农趣事。

阿洪168


要了解农村家族势力,只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才能有深刻体会。据我了解的情况,在比较大的村家族势力的作用相对分散,影响力度表现不太明显;村小姓氏集中,家族势力作用比较集中,不论村里办的大事,还是村民之间小事,一般是向人不向理或者打马虎眼。小姓小户的人家几乎在村无发言权,甚至是受欺负的对象。而有的大户人家的人因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习惯,遇事占不了便宜觉得吃了亏了,似乎在村里天就是他家的。一般情况下,家族势力大的只要能当上村干部,只要不是本家族内部出现纷争,一般情况下都能连任好几届。村小人心齐,与邻近大村出现纷争,大村往往不是对手。以前大村唱戏卖票守门人,怕出事往往先安顿好小村的赖皮。大村人口多姓氏也多,人与人之间的情义相对淡,家族势力之间相互有制约。我见过有一个大村,以李、张、王、刘姓氏为主,而多年来该村一直是小姓氏没家族势力的人当村干部,并当的非常平稳,主要原因一是各种势力争斗妥协结果。二、本人能力强,善于协调各种关系。三、家族势力小,但个性、勇气、以及个人成长历史有关。不论怎样,家族势力强弱,只要有个好领头人,在农村就会充满正能量。反之,就是黑恶势力的温床。


至深致远


如何看农村种的“家族势力”?

农村虽然大家都是独户独栋居住,但彼此之间都或多或少有一点血缘关系,就算没有,也都是叔叔、伯伯亲热的喊着。如果一个村子里同姓亲戚较多,就会形成“宗族势力”,也就是所谓的“家族势力”。

本人家乡地处鄂西南边陲,据我爷爷讲,我们这边以前绝大部分村民都姓张,张姓家族占据着村里最好的土地和位置,基本上属于村里最富裕的那一层人。然而到了现在,村里的姓氏五花八门,也有不少外乡人在当初允许宅基地买卖时定居在我们这边,所以现在我们这边的“家族势力”几乎可以说是没有。

不过总的来说,家族势力存在也是有好有坏。

  • 好的方面

家族势力的存在便于村集体管理,因为大家彼此之间都熟悉,消息传递就会更为迅速,管理起来也就更为方便。此外家族势力存在能够保持更多的话语权,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也更容易在一些大事情决策上获得一致的认可,不至于决策难以开展。

  • 坏的方面

如果家族势力管理不当,那么可能会出现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不利因素。此外家族势力的存在如果引导失策,那么可能会损害其他村民的利益。再者家族势力内部出现矛盾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村的和谐生活,由家庭内部矛盾变为村集体矛盾。

就我爷爷给我讲述的一些故事来看,如果要想维持一个家族势力的和谐,至少要做到这三点。

  • 一是家族内部的经济状态平衡

如果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谁都可以过上和别人一样的生活,

那么家族内部就不会滋生一些嫉妒、勾心斗角等负面情绪。一旦有人突然过上了更高层面的生活,且没有离开农村,那么绝对会受到其他族人的阻碍,宗族内的关系也会变得支离破碎。

  • 再者家族内部要有一个道德带头人

并且这个人还需要有一定的威望。狼群要有领头狼才能在草原上生活,人也是一样,宗族内要有一个道德带头人才能和谐发展。这个带头人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其他族人,让宗族内部、宗族和村民之间和谐相处。

  • 宗族家庭之间隔得不是很远

有句老话叫做“远亲不如近邻”即使是血浓于水的亲戚关系,隔得距离太远,双方之间的感情也会逐渐减弱。

记得我以前有个伯伯,小时候和我的关系最好,他经常把我抗在肩膀上和我玩骑马的游戏。但是后来伯伯搬到城里去住了,等几年后再见面时,虽然血缘关系没有改变,不过那种亲热感却是再也没有。

最后,农村是个熟人圈子,谁都会有要别人帮忙的时候。所以不管是同姓还是异姓,有血缘关系还是没有,最为重要的是搞好人际关系,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当然“人若犯我,我必找法律”,才是现代农村社会保护自己的真正方式。


爱茶者九号


家族势力就是平时所讲农村宗派主义,它不仅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还影响农村的安定团结和睦相处,我是农村家族势力由盛到衰的见证者,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居苏皖交界的一个千年古镇一狸桥镇这里是土著人(称之本帮)和清未移民(称之客帮)一直本帮人仗着人多优势,地域优势一直欺负客帮,双方不通婚,不交往,甚至在民国时期本帮人不允请客帮人打长工,这完全是地方宗派主义在作怪,这种局面一直持续改革开放,隨着经济的发展,老一辈已经逝去,现在本客二帮在我镇和睦相处,走共同富裕之路,这是我们村的情况。

下来讲讲我们村过去宗派主义的情况,全村十一个自然村,以7大姓为主,徐郝,张,朱何史刘,过去2300多人,但是张村占总人口l四分之一还多,由于人多势众什么事只能张姓为主,从60年代开始到改革开放时,村里的一把非张姓不可,其他小姓再优秀的人当了,无法到张村开展工作,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80年代,以后已经多届村支书不是张姓人,是其他小村上人充当村里把手,就是现张姓被选上,如果做的不好,同样用选票赶他下台,说明张村的家族势力已经削弱了很多,尤其去年村级班子改选,我村的第一把手不仅是书记主任一肩挑,竞然是本村最小自然村只有百来口人的程春录书记。

任何一种势力的形成,都要具备一定环境,条件才能产生,家族势力也不列外,家族势力的产生在当时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的一面,隨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文明,独生子女的天下,老一辈人的逝去,家族势力不仅是削弱,而且要退出历史舞台。


蒋山老徐


现在的家族势力远不能比八几年以前的中国传统家族势力。现在的无非是在炫耀什么而己,以前的主要是礼仪和团结凝聚力。

我本刘氏门城。以前我们刘氏几乎不管在哪都是大姓大家族。首先礼仪,在我们家族论辈分称呼是必须的不管你是六十的人辈分低都得叫辈分大的十岁儿童叔或姑,违背即视为没家教,其次吵架绝对不会操你祖宗的。

再就是团结凝聚力。就说一件,假如我刘氏女儿嫁出去后死得不明不白,那男家可能会惹上大麻烦,刘氏会去很多人声讨的,那阵容是很大的,这点由于解放后不让家族势力过于强大欺负别人坚决以法制抹刹,现在就变得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了。


1126184165


我是农村淇译,一个在农村种植水稻和养殖河蟹的八零后农民,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也可以说是农村的普遍现象吧,基本上是在每个村子里面都是有的。不过在我的这个村子里表现的没有那么明显,因为我们这个村都是外来户,没有本地户,大家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虽然说都是有点亲戚关系,但是都不是一个家族的,凝聚力也就是没有那么强。

我了解这个家族势力也是听我的父亲说的,说是在我们还没有搬到这里的时候在老家,我们家族就是一个大家族,整个村子都是一个姓的,我的父亲告诉我,我们老家以前的那个村子就是我的老祖宗打下来的,当时在那个方圆几里都是没有人敢欺负我们村子里的人的。


我听我父亲说的记忆最深的就是,当时闹粮荒的时候,那个时候全国都是闹粮荒的,农民都是没有什么吃的,可是在我以前的老家,我们村里就没有挨到饿,因为村里都是一个家族的,就连村长什么的也是,一到了粮食收割的时候,面来检查的时候,大家伙就会把粮食少报的,大家也都是心照不宣,留下来的好留着自己吃,不然就得挨饿的。从这一点上看其实要是一个村都是一个家族的还是不错的。


总体来说,随着现在的社会发展,在我们这边家族势力也是没有以前的那么明显了,大家也都是为了自己的家庭而忙碌着呢。

也可能有的地区还是有的,不过在我生活的这个村子里和周边的村子里还是没有看到的。


乡村淇译


现在是法制社会,在农村家族势力,每个姓就是一个家族,有的地方一个村,一个镇全部是一个姓,杂姓的很少,家族不是现在产生的,在古代就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它不能同黑社会,恶势力挂上钩,我们村当村长的,当书记的,每个姓都有人当了,有些姓一个村就有二干多人,只使它当了村支书,也不可能关到这么多人,当干部也要一点能力,一个人也只能当几年书记,我们村还是没有家族恶势力,家族是总样产生的,都是每个姓的先祖,树大就分叉,人大就分家,人多了,不可能都生活在一起,有几兄弟,就得分家,就产生了自家人,也就是家族,家族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就我们曾氏家族,从曾国番时期,就是全国通普,现在是全世界通普,每十几年就要修一次普,修普的费用,每人一百,是老板的就多出,有的几干元,有的一万,修普起什么作用,就是辈份问题,几个月的公,八十岁的孙,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而大多数名字,中间这个字就是辈份,不是按辈份起名字,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辈份,每个地方有一二千人就有一个族长,族长起什么作用,古时候,是调解家庭矛盾的,现在族长没有什么作用,只是修修家普要一个这样的人,一个姓全国有好多族长,每个家族都有一个宗祠,也叫总祠堂,有个抓总的族长。管理下面的族长。


用户8909647914534


大家好!下面说说我们村的那点关于在各姓氏家族之间的新鲜事。

在我们村姓陈是大户,第一代陈氏人闯下有三支五服内的大族,其它还有几户零星姓陈的散户是后迁移到这村上的。另外还有我们姓孙的十几家,姓王的一户,姓徐的一户,姓汪的一户。从我记事起,村上的村长基本是姓陈的人担任的,期间我们姓孙的有一人担任过,但是干了半年就被姓陈的几个小伙子天天挑毛病挑的不干了(他爸之前做过一段时间),后来基本就是他们姓陈的一个人在做村长,要提起他,那他可不是一般人,心眼无人能及,他的儿子更是继承了他的优良传统。下面我慢慢的写。

我小时候夏天夜晚在村上玩,听到他和他们大家庭的人聊天说我们姓孙的没有好东西,后来我跑回家告诉了爸爸,爸爸说别管他。原因这个村长的亲姐夫也是我的亲舅舅,所以对他说出这样的话,我一直不解,直到后来我长大了又有一次听他和那些姓陈的聊天,我才明白他的用心。他说他当村长时指挥扒了村南的那条小河沟,那河沟对他们姓陈的好,还说姓陈的和姓汪的不能住一个村,否则姓汪的发达了,姓陈的就沉水汪里去了,又举例说南边的吴庄,姓吴老祖的坟被姓王的耕种了,所以姓吴的下去了,姓王的出了个村书记。后来我算全明白了,他以前和我家处的好的时候,来我家串门经常讲他们姓陈的谁谁不好,谁要是不讲理了或者欺负我们姓孙的什么了他就会看不过去而制止,而到了他自己的窝里又捣鼓起别的姓氏的人,他正是两头坏事而又两头做好人,所以他当了那么多年队长,路边栽树还有上面下来的其它好处都被他摊去了,别人占了好处有人提意见,他占了好处没人说呀,这也是他的精明之处。不光这样,因为他的姐夫,也就是我的舅舅,以前和我家有点矛盾没来往,有一年舅舅家的大表姐要结婚,舅舅家族商议准备安排人给我家信,那天他也在那,说不需要单独跑一趟,他回家后把信带到我家就可以了,当然那次我家也没去。这是后来我妈妈赶集遇到给舅舅家忙事的人告诉了我妈妈,那个人对我妈说,当时他都看不下去这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我舅舅家当年有钱,属于比较风光体面的那种家庭,而舅舅来我们村了,他都是把他姐夫捧的高高的,我舅舅也喜欢去他家,很少来我家里,这也显得他家在村上比我家有面子。

下面说说他的儿子,也是不简单,想着比人强但是又没有什么真本事,有一次在他们姓陈的人场里,他跟我说话压制人又带嘲讽的,我也回怼他,然后他就把他爸那套小聪明搬了出来,说以前在打工的地方和人打架,很多人要打他,结果被他和家里的几个人还有把兄弟打败了,一个地方的就要向着同一地方的人,当时那些姓陈的听了之后立马起篇子了,都说话针对我。其他姓陈的有时会禁不住他的蛊惑,不过总体来讲还是不过分,大部分人都是不错的,不去欺负人。当然,后来他们那姓陈的聊天场所我也不去了,惹不起终归躲得起。

他娶了个不问世事天天出去鬼混的媳妇,他觉得丢人呐,但是他整天会揭一揭别人的短处去掩盖自己的丑,只要别人有不顺的地方他就会在人场里讲一讲,因为他要把难堪转移到别人身上,给自己找些台阶和面子,有一次在人场里取笑我离过婚,当即我也回了他,我说有的人绿帽子戴到了脚后跟还和无事人一样。

反正我不惯着他,因为他这样的人得寸进尺,内心想着别人都不如他,没本事就耍阴的,是骨子里的坏。

当然,坏人自有恶人磨,没人磨他了还有老天治。那村长前年刚做的大手术,身体差,不能干活。他的儿子整天手抱在胸前。在村上乱转,搞得自己跟老板一样,听说今年他小孩上学的钱都是借的。所以人作恶就不会好,报应是早晚要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