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食真的可以让人更长寿吗?

优农优品


对于长寿来说,当然是身体的疾病越小,营养越充足,心态越开朗,睡眠越规律,饮食越均衡,希望就越大了,不过长寿也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但是少吃是真的可以帮助促进健康的,现在的很多人其实是很少感觉到饥饿感的,因为除了正餐以外,很多人会吃很多的零食,尤其是一些油炸类的零食,或者是高糖类的零食,或者是各种坚果,蜜饯等等,不仅会导致肥胖,还会始终让人处于饱了的状态,而到了三餐的点,如果不进餐会影响下午,所以硬着头皮接着吃,长时间会给身体造成肥胖大的负担,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在这种状态下,别说长寿,最基本的身体舒舒服服的状态都保证不了。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吃的少就一定会长寿,吃的少,更好做好搭配吃的好,如果吃的不均衡,吃的越少,身体获取的营养就越少,那么长期会导致营养素的缺乏,也是会引发疾病的,所以对于健康来说,其实适宜就是最好的,比如每餐荤素搭配,每餐七八分饱,每天摄入12种或以上的食物,少吃加工工序多的食物,尤其是各种零食,或者是油炸类的,蛋糕点心类的,肥肉类的,烟熏腌制的食物,这样才能为长寿打下好的基础。


吃的少的同时也要注意每天吃三餐,餐餐均衡多样,并且经常户外运动,每天不少于1小时,早睡早起,戒烟限酒,避免久坐,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这样身体更舒适,免疫力更强,抗病能力更强,离长寿也就会越来越近了,即便达不到百岁,那么能够健健康康的活到80岁,也是很多人可望不可及的,所以趁年轻要好好保养身体。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


现在很流行“轻断食”,“过午不食”的说法,也有更多的人觉得“吃得少”“吃不饱”反而会让人更加长寿,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并非如此。 到底应不应该少食还要看个人的情况来定,而对于人体来说,吃得合适,营养和热量能保障才是最好的选择,并不是吃过量,总饿着肚子才是好事。



为什么我们被很多慢性疾病缠身,其实主要就集中在80年代物质丰富的爆发,大部分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幅增长都集中在这个年代,由于物质开始丰富,更多的食物开始大量添加糖分、油脂,增加热量,80~90年代肥胖率在我国飞速上升,到2002年已经有超过15%的人口买入肥胖行列。零食甜点成了城市常态,从此肥胖悄悄地占据了主力。不仅物质的丰富带来了肥胖,也带来了更多慢性疾病,为此,人们也开始警觉,所以提出了更多轻食主义的新念想。

所以,其实“少食”应该针对的是现在的社会现象,如暴饮暴食,宴席聚餐的铺张浪费,油腻高脂,高糖高盐食物的增加来说的,如果整天都是过分丰富的饮食,自然会让我们过度摄入热量,引起慢性疾病,对健康造成威胁,这时候适当地“少食”,能够平稳我们的血糖、血脂、血压,提高体质。 但对于另一部分人群,比如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厌食偏食症,他们需要的是充足的营养和能量,而并不是一味去少食。


王旭峰营养师


大家好!我是福爸,执业医师。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

少食可以让人长寿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了,只是最近几年这个说法更加的流行。我记得小时候就听我爷爷说:要想身体好,饭吃七分饱。大概就是想要身体健康就要少食的意思吧。

曾经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证明限制饮食有利于长寿。具体数据记不得了,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同一个品种同一年龄的小鼠被随机的分成两组,一组可以随意的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另外一组则限量供应配合饲料。结果吃配合饲料的小鼠寿命明显的比随意吃喝的小鼠寿命要长得多。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事实上不仅仅是小鼠,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都没有少食的天性。我们的天性就是一旦有高热量的食物就尽可能的多吃,储备脂肪以应对不期而遇的饥荒。在自然的状态下,这种天性对于种群的延续是有利的,因为在恶劣的环境下,食物是不充分的,饱一顿饥一顿是常态。可是在当今的人类社会,要想获得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太容易了,如果放纵自己的食欲,当然就会出现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最终影响人类的寿命。这种情况就像是那些可以自由摄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小鼠一样。


但是“少食”这两个字是非常容易引起误解的。请注意,限量供应配合饲料的小鼠寿命长,是因为它们的营养刚刚好。限量的意思是实验员已经精确计算过每只小鼠生命活动正常的营养需要量,配合饲料里面更是有了小鼠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元素,不多也不少。说的通俗一点,这些小鼠是吃的营养均衡热量刚刚好的合理膳食。

所以,对于人类来说,少食这两个字不是盲目的少吃东西,那样会造成营养不良。合理少食真正的含义是克制自己胡吃海塞的欲望,只摄取自己需要的热量和营养元素,正好能维持正常的体重和活跃的生理状态。这样最能保持身体的健康,才是长寿的基础。


福爸聊营养


我是医者良言,是一名住院医师,专为普及医学知识造福人类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有疑问可留言,必回应!

少食真的能让人减寿吗?


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一项动物实验表明,食量减少三分之一或者一半的小动物寿命被延长了,其中进食减少30%的恒河猴子最长寿命达到了43岁,而恒河猴子的正常寿命是20岁左右。

1.少食真的能够使人更长寿吗?

这个不一定的,因为如果控制饮食的太严格,导致营养不均衡,这种情况下人并不会长寿;想想在古代,古人大都不会活到70岁,所以才有了“七十古来稀”的来历,这是因为在古代,大家都在为吃饭问题困扰,很多人吃的营养跟不上,这样的情况不利于人的长寿;相反,如果不吃高盐高糖高能量等的食物,而且保证均衡饮食,这样人就不容易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疾病,这样的话人的寿命会被提高;此外少吃饭可以减轻胃肠负担,有助于胃肠的胃肠蠕动,从而降低了食物在体内的储存时间,从而降低了人体对致癌物质的吸收;

2.少食需要注意什么?

  • 减少进食量的同时,注意营养均衡;
  • 尽量选择蒸或者煮的方式烹饪;
  • 吃饭的时候不可太快,应保持在30分钟左右;
  • 保证规律的饮食;
  • 应盐低、低脂、低糖、低能量饮食;
  • 不吃发霉或者腌制的食物。

最后小结:如果进食减少,而且保证均衡饮食,那人就容易长寿。

以上是我对该问题的解答,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医者良言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一生,都能够健康无病,可以拥有长寿。不过长寿的秘诀与平时的饮食关系非常大,有人说:“少食可以让人长寿”,但是这到底是真是假呢?下面就由小康来为大家揭晓答案吧!

一、少食真的可以让人更长寿吗?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其实,这还是要看在什么食量基础上“少食”,不过我们平时一般都会比较克制自己的食用量,除非真的是饿极了,才会有可能会吃撑,但还是会在胃容纳的最大量之内。如果在本就克制了摄入量的前提下,这个时候再减少食用25%,长寿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尤其是中老年人,年过40以后,身体的肌肉就开始了慢慢流失,体内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就会逐渐下降,若是这个时候还做出“少食”的行为,反而会让身体受到负面影响。而且通常超过70岁以后,老年人本就很容易产生“肌肉衰减症”,这样就会更加不利于人体的健康长寿。

虽然在某些长达半年的15%减热量研究中,研究显示试验者不仅变瘦了,而且炎症反应和血压血脂都降低了。不过,试验者的肌肉却减少了,基础代谢率和体温也都降低了许多,所以若是本就没有三高的人,却有肌肉不足、或低血压的情况,却进行“少食”,那么对于身体损害会更大。

而且很多地方或国家的长寿老人,很少有通过 “少食”来达到长寿的目的,大部分的长寿者都是胃口比较好的,还可以干活的,因为保持有适当的活动、愉悦的心情和合理的饮食,人体才更容易长寿。

二、保持“微胖”是最好的长寿基础!

平时最好要保持正常的体重,特别是老年人,体重要稳定下来,不能太瘦,这样体内才有足够的营养对付各种突发疾病的消耗,最好是保持“微胖”的体重,比如160厘米的中老年人,体重的正常范围应当在47-61公斤之内,不过体重最好是到上限那个位置会比较好。

其实对于中老年人,想要长寿就要保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所以平时的饮食应该控制得当,避免过咸、过油、过甜以及过多食用肉类的行为,这样可以起到预防出现各种慢性病的作用。

肝火旺盛以及备孕、湿气重、肾虚、衰老、三高、肝病、皮肤病等等,应该怎样调理最有效?

康爱多每天为您推送各种专业健康的知识,让你了解更多的健康资讯,走出用药误区!


康爱多掌上药店APP


我不完全同意这个观念。首先得承认,饮食与健康肯定是关系紧密的。但与吃多吃少关系並不是特大。只要均衡,把握好度就行了。不要暴饮暴食就好。最关键的是吃什么,怎么吃。比如,现在很多人都习惯吃方便面,喝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红牛等碳酸饮料,这当然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我就亲眼见过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因此得了糖尿病。还有很多成天忙碌在都市里的年轻人,因为忙工作,经常点外卖。而外卖的食品多是高油高脂高盐高温,长期食用就会增加各种疾病的风险,患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疾病就会有很大的几率。有人说吃得多就发胖,胖人病就多,寿命就会短。其实也不尽然。在我的映像里,歌唱家李双江一直比较胖,但身体一直很好,现在已是八十多岁的人,身板仍然很硬朗,到舞台上一站还是雄纠纠,气昂昂。曾主持非常六加一的李泳,看起来很瘦,性格上也是个乐天派,但他却英年早逝。我说这些例子,就是想告诉世人,不要整天纠结吃多吃少,也不要整天纠结是胖了还是瘦了。一切都要顺其自然,能吃饱吃饱,能吃好吃好。胖了只要不虚,那是健壮,瘦了只要没病,那是精干。总之,要想活得舒坦些就要活得自然些,要想活得长久些,还是要活得自然些。


流广深


人不要太瘦,人瘦一点好。减少补充代谢的负和,平衡基因的稳性多一些,各部组织细胞必有微小缝列小微沟相互通水渗透营养各种营养分子,如果太胖组织细胞密集相互齐压微小沟路不便于渗透,代谢物又带不到毛细血管去,产生堆积日久不舒服而压痛,逐步形成肿块,:肿块越长越大,有的有瘀血,瘀血化脓等,有些肿块漫变肿瘤,西医叫癌症,人必须减肥,不要太瘦,总体说來,年轻不胖不瘦,人过六七岁稍微胖一些好,必须掌握营养补充,新成代谢,各种营养分量,维生素B族分工作用。更要了解血管垃圾为什么哪么多,是从那几个方面而来,血液干净是生命主体,血干净自然高寿,细讲不完太多了,谢谢大家元旦快乐!


蒲守庄


所谓的近年来,一种据说可以让人延寿五年的方法正逐渐被世界顶级研究者悄然接受,真正的说法是一个人从25岁开始,每天减少15%的进食量,或许能够增加4.5岁的寿命。

但注意:这项研究只是建立在动物研究基础上,并没有真正实行在人类身上。当时他们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找了48只拉布拉多犬,从这小犬出生8周以后,开始减少25%进食量,经过长达14年的研究发现,其平均延长了1.8年寿命,大家可能会觉得还不到2岁,这能有多大意义,实质上这对于平均不会超过15岁的拉布拉多犬来说,这可是延长了比较长的寿命!

确实,在临床上,瘦体型的在很多慢性病,尤其是骨关节疾病方面都比肥胖的人相对要少一些,而且有研究表示一个人如果减少热量摄入,可以降低肌肉细胞的氧化性损伤,这可能是在一程度上可以延长我们的寿命!

那么,少食肯定是可以让人长寿?

其实并非如此,这里提到的少食有益于长寿,是有条件的!

第一个条件:一味地少食导致体重过低对大家健康反而无益,而是要饮食适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就做过一项老鼠研究,当给老鼠减少10%、20%,甚至50%,都对老鼠寿命延长有一定作用,但是一旦减少到60%时候,它们直接饿死更早了,

所以,所谓的少食是建议在饮食适度的基础上的。

第二个条件:所谓的少食,最主要的是限制大量热量摄入,但是要保持营养均衡,更不是减少营养摄入!我们人体要保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本身就需要有足够的能量以及营养成分才能维持组织器官正常运转,如一味追求长寿而少食,无法保证足够的能量和营养,反而有害无益。因此,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仍然是最好的饮食方式。大家可以学习下以蔬菜、水果、鱼类、谷类以及豆类为主地中海饮食方式,只要减少8%左右的能量摄入即可!

当然,少食多餐对于目前物质丰富化的时代,确实对于很多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减少营养过剩,避免身体产生更多的垃圾而造成严重负担,可以说还是比较不错的健康生活方式,只不过要把握科学与平衡!

最后,关于所谓抗衰老药物或者偏方,大家千万别信,不过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是没人愿意花费几十年充当实验品来做这些药物的实验者的。因此,目前如果你听到所谓的抗衰老药物,那肯定是骗人的,至少是没有通过任何人类实验研究数据的!


医学小侦探


有没有好处,会不会促进长寿,主要看在什么食量基础上“少食”,什么身体状况的人“少食”了。

线虫也好,动物也好,它们都是不会刻意控制食量的,因为本来就是朝不保夕,吃了上顿不一定有下顿的生活,还可以控制什么呢?

所以,一旦被人类养殖,它们每天食物无忧,吃进去的一定是过量的食物。这种情况下,少吃25%有利于长寿,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无数研究已经证明了。

但是,人类是有克制的,本来就不会吃到胃能够容纳的最大量。在本来有节制的前提下,再少吃25%,真的会更好么?那就不一定了。

特别是对中老年人来说,人过40之后身体肌肉就处于逐渐减少流失的状态,到70岁以上极易出现“肌肉衰减症”,严重影响健康长寿。年轻的时候,如果某日、某餐食物数量太少,身体还能调整;但年过50之后,蛋白质合成能力日益下降,分解代谢占主导,这时候还经常搞“过午不食”、“少食”之类“养生”措施,恐怕就适得其反了。

看了近年来的人类减食研究,在长达半年的15%减热量实验中,发现受试者的确瘦了,炎症反应下降了,血压血脂降低了,但是,他们的肌肉减少了,基础代谢率下降了,体温也下降了。

试问,对于一个原本没有高血脂高血压问题,但肌肉不足的人,或者本来低血压、怕冷的女性,特别是夏天还要穿长袖的老年人来说,代谢率下降、体温下降,是不是好的变化呢?显然不是的。

各位看看各国各地长寿老人的调查,似乎没有发现很多长寿老人是靠长期“过午不食”、饥饿节食、“减食25%”之类获得长寿的。长寿老人们通常是牙口好,胃口好,多年来能吃又能干的。

吃新鲜天然的食物,每餐食量合理,适度体力活动,保持良好心情......这些比一味少吃,更有利于长期健康。


范志红注册营养师


  • 事情并不简单

少食真的可以让人更长寿吗?

关于这个话题,中文网上流传的是一篇不知出处,没有参考文献的一篇“译文”的说法。

其中传播最广的“实验”是:

“如果把这项实验搬到人身上,相当于一个人如果从25岁开始,每天减少15%的进食量,或能够增加4.5岁的寿命。”

但是,医学文献上有关“少吃延寿”的研究很多,几乎看不到有学者引用狗实验的数据(不论是不是真存在这个实验)。

而且,“少食”也是有科学定义的,是指热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CR),界定为限制热量摄入到自由进食时的50~70%,通俗说就是“吃5到7成饱”。


那么,CR真能延年益寿吗?

在动物,CR的确可以延年益寿

长生不老是人类“不老”的梦想。

在古代,有无数人,特别是掌握着巨大资源的权贵做过无以数计的不老黄粱梦。

直到现代社会,科学的兴起,才开始慢慢地揭开了生物衰老的神秘的面纱一角。

其中,关于限制饮食延年益寿的研究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最近几十年,似乎取得了不俗的进展。

到目前为止,被广泛引用的是科学家在包括单细胞酵母,线虫,无脊椎动物,乃至啮齿类(大鼠、小鼠)的研究。这些实验获得的大量证据表明,CR可以减少与衰老相关的疾病,不同程度的延长寿命。

其中,越是简单的,寿命越短的生物,CR延年益寿的效应更为突出。

在这方面,研究最多的是线虫。

当然,生物学上跟接近人类的啮齿类动物研究的结果更令人鼓舞。

比如,早在1986年的小鼠研究中,限制55~65%热量组与自由进食小鼠比较,平均寿命延长了35–65%,与25%热量限制小鼠比较寿命也延长20–40%。

其中,寿命最长的那10%的小鼠,都在热量限制65%的组别。

然而,这些动物包括衰老在内的生物性毕竟与人类有很多事差别,这些结果或者根本不适用于人类。

怎么办?

在人类直接进行这类终生性临床对照试验是不可能的,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更接近人类的灵长类动物进行试验。

恒河猴热量限制试验的结果“喜忧参半”

恒河猴是人类衰老研究极好模型。

恒河猴的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具有约93%相同序列,其解剖学、生理学、神经学、内分泌学和免疫学的许多方面都与人类相似。恒河猴的寿命也长达数十年,更接近于人类,其发育、成熟和衰老的方式与人类相似。

仅就衰老而言,恒河猴也会表现出类似人类的头发变白和变稀疏,体内脂肪重新分布,肤色衰老性改变,活动力障碍和肌肉张力丧失等。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和功能失调的临床表现与人类似,也会发生包括糖尿病、肿瘤、肌肉减少、骨骼丢失,免疫功能改变和认知能力下降等。

到目前为止,在恒河猴进行过3项热量限制试验。

2003年发表的马里兰大学的恒河猴研究共涉及117只猴子,试验持续了25年。其中,109只猴子只有进食,只有8只猴子限制热量。

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进行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比较,但是,也发现自由进食的猴子的死亡率是热量限制猴子的2.6倍。

重点研究CR对健康恒河猴的影响试验主要是以下两项:

2009年发表的由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NIA)资助的涉及121只猴子的研究,结果经过长达20年的观察,到报告时,CR组有80%的猴子还活着,而对照组活着的是50%。

而且,研究发现,CR延迟了与老化有关的病理改变的发作。 具体而言,CR可降低了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和脑萎缩的发生率。

研究者得出的基本结论是,CR减缓了灵长类动物的衰老进程,但没有显示出延年益寿的效应。

另一项是发表在2014年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大学涉及76只猴子的研究,结果显示CR改善了与衰老相关的生存率,降低了全因死亡率,表现出明显延年益寿的效果。

两项平行设计的试验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这是怎么回事?

2017年,一组此前就参与过两项试验数据分析的学者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再分析,找出了结果不一致的原因,认为,NIA使用的是幼年猴子(CR可能有害),没有显示出CR延年益寿的好处;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大学的研究使用的是成年猴子,显示CR具有延年益寿的好处。

人类的研究

如上所述,不可能在人类进行终生性CR限制的对照试验,但是,短期试验还是可行的。

迄今,已经进行过几项多中心短期CR限制试验,结果显示出类似于恒河猴研究的结论,限制热量对于控制健康体重,调节糖代谢,预防与心血管病相关的代谢危险因素都具有明显的好处。

当然,短期试验不可能得出是不是具有延年益寿的效应的结果。

综上所述,“少吃”的确可以获得一些健康好处。

在动物也的确可以一定程度上延年益寿。

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在人类也可以延年益寿的直接证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