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西風瘦馬"作藏頭詩?

三月二十


《西風瘦馬》藏頭詩:

西陽景象旖旎秀,風嘯人熙萬難行。

瘦煙古道尋蹤跡,馬啾長撕如貫耳。

意語:西邊的景像萬千,尤其落日的餘輝錦秀旖旎,十分迷人。在去西域的路上,尚未修善的路上,人煙稀少,路途遙遠,空礦無際。行在這風聲四起,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依稀就能感知或尋蹤到遠古的一些景象,也能隱約聽到馬啾哀鳴,看到人困馬乏的悽然一幕,但又不得不前行的悲涼時景.....。





溫暖256653178


西風瘦馬出自於古道西風瘦馬,意思是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遊子前行。是元代著名的戲劇家、雜劇家馬致遠《天淨沙-秋思》一文中的詞句。原文如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是一首散曲小令,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分明,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本人有感而發,作藏頭詩《西風瘦馬》一首:

西望蒼茫落晚霞,

風烈長空雁歸家。

瘦水寒山觀冷月,

馬嘶古道馭天涯。

願與大家交流分享,同時希望得到網友們的批評指正,致謝!


平沙落雁6811


西夏懷古

西夏烽煙起,

風沙綠草稀。

瘦刀遮日月,

馬踏萬人屍。






翠蜻蜓


《返還元氣》頭尾藏:(西風瘦馬,新人姿韻)西出陽關大漠新,風嘯天地洪荒人。瘦軀蒼幹胡楊姿,馬踏衰草靜無韻!(隱含現代人追求沉靜天然,嚮往苗條,拒絕肥胖,返樸歸真,綠色生活。)


李留勤983


小寫一首,與大家共同交流學習:

西風瘦馬.藏頭詩(七絕.平水韻)

西臨赤水渡江來,

風送紅軍往事回,

瘦骨嶙峋飛躍去,

馬馱理想路途開。

詩裡講當西行到達赤水河畔,渡江而過的時候,迎著微風想到我們的萬里長征,四渡赤水,一幕幕浮現在眼前,有我們雖然是瘦骨嶙峋的紅軍戰士,但是一個個都跳躍如飛,這些難關直接就飛躍而去,就連我們隊伍裡的馬匹,也是背上馱著輜重,好像是馱著我們的理想,我們上下一心,旅途就會越來越寬,直到全面打開新旅途!


飛揚卡特


路過,看到“如何以‘西風瘦馬’作藏頭詩?”頗有興趣,同時我也注意到了所附的圖片。為了能夠準確地把握賦詩之內涵,必須要先知曉“西風瘦馬”的“來龍去脈”才是!不然的話豈非有“說東言西”之嫌!

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此“西風瘦馬”一詞,乃出自元代著名戲曲家、作家、散曲家、雜劇家馬致遠先生(約1251年-約1321年至1324年間)的作品《天淨沙 · 秋思》一文中。為了更深入地表達我賦詩的意境,特附《天淨沙 · 秋思》原文與譯文於下:

【原文】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遊子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極度憂傷的旅人還漂泊在天涯。

縱綜此首小令,雖然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淒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悽苦的心境。此真乃為“秋思之祖”之名曲也!於此,恕不多言,賦詩於下,權博一笑,祈斧正!

《七言“藏頭詩” · 西風瘦馬》

西陽殘照心淒涼,風塵僕僕意彷徨。

瘦骨伶仃漂泊客,馬泣人咽倍愁腸!






王漢超暱稱微塵


如何用"西風瘦馬"作藏頭詩?

七絕 《西行小記》

西行使命取佛經,風餐露宿是唐僧,

瘦綠環肥難移志,馬到功成千古名。

為了完成唐王的使命,為了唐朝黎民百姓的美好的心願,唐三藏風餐露宿不怕艱難一路西行到西天取經,即使是遇上妖魔鬼怪,美麗妖女,人間佳麗也難奪其志,當白馬馱回真經終於完成了唐王的神聖使命,留下了千古芳名。











鄧工280


西風瘦馬(藏頭詩)

西域殘陽落,風疾在呼嘯。

瘦竹迎風倒,馬路葉飄飄。





默然詩歌


西水流經樓門前, 風過殘陽柳樹尖, 瘦若竹籤誰會笑? 馬到成功盡歡顏。


魅影妹紙


藏頭詩《西風瘦馬》

西湖美景山水清,

風月映花亭樓新。

瘦高苗條好美女,

馬上笑迎貴嘉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