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哲學

佛陀作為古印度哲學的集大成者,也是開啟人類通往自由與幸福彼岸的啟蒙者,曾向人們描述了一套叫作“八正道”的修行次第。

這所謂的“八正道”正是佛陀作為比耶穌基督還要早出世五百年的偉大聖者,在自己求得解脫之後,對世間眾生的指引與教導。

傳說佛陀曾經在剛剛離開貴族的奢華生活之後,選擇了苦行的修行方式。而他所進行的苦行則是所有苦行中最令人難以忍受的一種,就是通過禁食來消滅一切慾望。

當時的佛陀與另外五位同樣尊奉禁食這種苦行的修煉者一起進入深山密林之中,端坐在樹下冥思苦想生命的真諦,在長達六年的時間裡他每天只靠幾粒米維持生活。

但這六年時間既沒有讓佛陀真正地獲得無比的智慧,也沒有讓他尋找到幸福的人生。最後在生命垂危之際他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苦行。從此以後佛陀瞭解到這種“自討苦吃”的做法並不能為人們帶來真正的解脫。

後來,佛陀作為一位既經歷過無比富足,享盡了無比奢華的生活,又經歷過巨大的苦難,甚至還曾經徘徊於生死邊緣的人,他終於大徹大悟,獲得了無窮的智慧。

這些智慧包括瞭解了真正的因果關係,洞徹了整個世間萬事眾生生活狀態的規律,甚至洞悉了生與死的終極奧秘。

最終,佛陀將自己所理解的這一切以說法的形式講給他曾經的那五位共同苦行的同伴,而那五位同伴也在佛陀的啟發與教導之下了解了一切痛苦均來自邪惡的俗念,源於自私與貪婪,源於與自然的隔絕的永恆真相。

不久之後,佛陀的這五位同伴也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諦,他們拜佛陀為師,四處傳播著佛陀的智慧。

就這樣,佛陀所感悟到的哲理在越來越多的人群裡傳播,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不遠千里跑來找佛陀求法,而佛陀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為大家講解了“八正道”的修行次第。

佛陀的“八正道”分別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與正定。

所謂的“正見”就是做人首先要有正確的見解,對萬事萬物的看法都應該遵循著佛教“四諦”的原則,要寬容、憐憫、無私與平和。

而“正思維”又被稱為“正志”,也就是說人應該根據“四諦”的原則去尋找真理,思維、判斷,不要去盲目地隨便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更不要去設定那些有可能損害他人的目標。

“正語”則是說人不要隨意地口出妄言、惡語,語言是給人最直觀的行動感受,我們要想獲得別人的好感與接納,就一定要避免在語言上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至於“正業”更好理解,那就是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應該符合佛陀的教義,永遠保持著尊嚴,和善與寬容,不要去做那些有損於他人的利益,同時也有損於我們尊嚴的事情。

我想在美國沒有一個人會不知道為種族的尊嚴而吶喊的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這位偉大的社會變革方法倡導者,196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雖然終生都在為黑人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而奔走呼號,但終其一生,他卻沒有對任何欺凌過黑人的人有過一次惡語相向!

馬丁·路德·金在1929年1月出生在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奧本街501號——一棟維多利亞式的小房子裡。他的父親是一名牧師,而母親則是教師,從小他就從父親那裡繼承了許多上帝的仁慈與美德。

15歲的時候,馬丁·路德·金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摩爾豪斯學院攻讀社會學,並在四年後取得了文學學士的學位。

後來,他又通過不斷的學習,獲得了克洛澤神學院的學士學位,成為了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德克斯特大街浸信會教堂的一位合格牧師。

成為了牧師的馬丁·路德·金仍然沒有放棄學習,一年之後他又獲得了波士頓大學的神學博士學位。在整個對神學的探索過程之中,馬丁·路德·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任何人的尊嚴都是上帝賜予的禮物,沒有任何人、法律或者政令與權威有權利奪走這種天賦的神聖權利。

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馬丁·路德·金曾經深刻地研讀過梭羅的名篇《論公民的不服從》與聖雄甘地的許多著作。他相信“非暴力抵抗”,這世上唯一可能既可以為每個人爭取到應有的尊嚴與權利,又不會以報復式的暴力造成不可挽回的社會損失的途徑。

有一次,一位名叫羅沙·帕克斯的黑人婦女因為拒絕在公共汽車上為一位白人男子讓座而違反了當時的法律,最終被當地的警察逮捕。

馬丁·路德·金得知此事之後率領著55000多名黑人在蒙哥馬利市舉行了“蒙哥馬利罷車運動”,也就是拒絕乘坐蒙哥馬利市的任何公共交通工具。

這是美國曆史上第一次黑人為爭取自身權益而組織起來的抗議行動,而它所達成的效果就是美國的最高法院在當年就宣佈了阿拉巴馬州的種族隔離法律違反美國憲法的基本精神,而蒙哥馬利市關於公交車上黑人必須為白人讓座的規定也被廢除了。

從此以後馬丁·路德·金成為了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重要領袖,為了謀求整個社會對黑人基本權利的進一步維護,他還與其他美國南部的黑人領袖一起共同建立了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

後來馬丁·路德·金還親赴印度考察,深刻地學習領會了聖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精神。

在馬丁·路德·金31歲的時候,一位名叫裘瑟夫·邁克乃爾的黑人大學生在一家連鎖店的吧檯買酒,誰知卻遭到了拒絕,而且那家店的服務人員以非常粗暴而帶有侮辱性的語言告訴裘瑟夫:“我們不為黑鬼服務。”

事實上在當時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抵抗”精神已經在美國南部的大學之中深入人心,而當這位裘瑟夫·邁克乃爾回到學校將自己的遭遇告訴同學們的時候,同學們迅速發起了一場著名的“入座”行動,用實際行動去挑戰那些拒絕為黑人服務的餐廳、酒吧或者便利店。

“入座行動”的具體方法是平靜地進入任何拒絕為黑人服務的地方,禮貌地提出要求,如果對方不為自己服務就不離開。

而且這些參與“入座”行動的大學生都經過嚴格的訓練,遵循著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抵抗”的行為原則,他們要嚴格地遵守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活動規範,以最有尊嚴的方式去爭取自己的尊嚴。

如果得不到服務,他們只是靜靜地坐在那裡寫作業、讀書或者討論問題,但絕對不會對那些侮辱他們的人口出惡言。

馬丁·路德·金對於學生們發起的這次活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與大力的支持,他向所有的黑人發出了著名的口號:“填滿監獄。”

在馬丁·路德·金的號召之下,短短的兩個月時間,這場運動席捲了美國南部的50多座城市,不但廣泛地宣傳了黑人民權運動,極大地推動美國政府取消種族歧視法案的進程,更是讓“尊嚴”成為了整個黑人民權運動的目標與行為準則。

佛教的哲學

1963年,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特區林肯紀念館的臺階上,面對整整25萬黑人抗議示威者發表了他最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想》:

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真正地覺醒,實現它的諾言:“我們堅信這條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

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紅色的山丘上,昔日奴隸的兒子能夠與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之情。

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甚至在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銷聲匿跡,壓迫蔚然成風的地方,也將生長出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我有一個夢想,我的四個孩子將生活在一個並非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來評判優劣的國家裡……

馬丁·路德·金的這次演講可以說是整個20世紀最為驚心動魄,也最富於正義與理性的聲音,它穿越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即便是在現代,我們仍然能夠感受到當年站在林肯紀念館臺階上的馬丁·路德·金,在朗聲說出這些神聖的語言之時心中洋溢著的對於正義的追求,以及對於尊嚴的信仰。

1964年,馬丁·路德·金憑藉著他對整個人類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而現在,每年一月份第三個星期的星期一仍然是全美國的馬丁·路德·金紀念日——法定的國家節日。

馬丁·路德·金的靈魂是聖潔的,他的人生成就也是幾乎不可能被人所超越的,而馬丁·路德·金在爭取黑人權利的道路上所信奉的正是“我必須告訴那些站在通往正義之宮的溫暖入口處的人們,我們在爭取合法地位的進程中,絕不能輕舉妄動,採取錯誤的做法。

我們絕不能為了滿足對自由的渴望就去痛飲仇恨之杯中的暴力與敵對。我們必須永遠站在自尊與教規的自高水平線上去繼續我們的抗爭之路。

我們必須不斷地昇華自我,以精神的力量去對抗那些暴力的狂風怒浪!”

在馬丁·路德·金看來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在進行之中的目的,人們不可能通過邪惡的手段來達到美好的理想和目的。

“手段是種子,而目的是樹。”馬丁·路德·金這樣告訴美國的黑人人權戰士們。也許馬丁·路德·金從未去研究過佛陀的智慧,但他卻是“正語”與“正業”的堅決貫徹者。或者我們可以說馬丁·路德·金的精神之所以能夠穿越時間、空間、種族與文化的鴻溝,被無數人信奉與推崇,正是因為他做到了真正的“正語”、“正業”。

在“正語”與“正業”之後,我們就可以進入“八正道”的下一個次第,那就是“正命”,也就是我們的整個生活與全部行為都會變得更加正當而充滿尊嚴。

“正方便”又被稱為“正精進”,當我們毫不鬆懈地朝著目標努力的時候,相信我,我們的理想就在前方不遠之處。

“正念”是我們在努力道路上對自己的鞭策,念念不忘我們為自己設定的目標,時時在心中提醒我們自己的夢想到底在何方,我們就會在前進的道路上少受那些一時慾望的影響,少走彎路。

而“正定”則是我們真正實現夢想時所能感受到的那種真正平和而幸福的感受。

佛教的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