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馬上立春了,雙春年立春後天氣還會不會冷?

新大風歌


今年是2月4號立春,立春節氣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節氣的到來意味著春天柳樹發芽時間馬上要到了,俗話說“春江水暖鴨先知”,河裡的小鴨子們也要開始嬉戲打鬧了。



題主說到的雙春年,所謂的“雙春年”是說的2020年有兩個立春節氣,當然大家別誤會,按照陽曆來算,一年十二個月,半個月一個節氣,共二十四個節氣,陽曆有兩個立春嗎?當然是沒有,只不過按照我國的農曆記法來看,你還別說,農曆2020庚子鼠年還真有兩個立春,一個是即將要到的正月十一的立春,另外一個是在庚子鼠年臘月二十二,一頭一尾,兩個立春。


農民經常說“兩春夾一冬是暖冬”,說明這個冬天是暖冬天氣,暖冬的出現對於莊稼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出現年前的旺長徒長,更大的挑戰是年後的凍害。

還有一個俗語說“暖冬必有倒春寒,要過穀雨才才脫棉”。這句話已經說很明白了,如果出現雙立春,出現暖冬,就會有春季的倒春寒極端災害天氣。立春之後,天氣是很冷的。莊稼都會出現凍害。要等到穀雨節氣人們才能脫掉棉衣棉褲,這樣才能暖和起來。穀雨節氣是4月19號,也就是說差不多要到五一天氣才能真正暖和起來,人們要做好心裡準備。


關注農民,一起學三農。


三農小黃鴨


農曆年裡的第一個立春節氣在正月十一,也就是後天立春,很多人知道今年是雙春年,還有一個立春日是臘月二十二日。

快立春了,去年冬天天氣一直暖和,沒有冬天還有的寒風凜冽,大雪紛飛,原想著後天立春之後,天氣便會一點一點更加暖和,但今天我們這裡下雪了,去年冬天也只是清雪飛揚,象徵性下了兩場小雪,今天的雪純屬意料之外。

也就是說雙春年裡氣候跟往年是有所不同的,今年春天有閏月,是農村老人口中說的春脖子長,春脖子長的話,有可能會氣候不夠穩定,會出現最讓農民們反感的倒春寒。

記得有一年春天,南方春暖花開時突然來了個氣溫下降,下起冰雨,那雨落下來在植物上形成冰凌,把花朵凍成了雕塑,後來自然是農作物被破壞,各種減產。

今天下午在門口戴著口罩剷雪,鄰居接近八十歲的三奶奶也出來了,我們家只要有空,一般都幫三奶奶把雪掃了,今天下午三奶奶也出來剷雪,我把我們家門口收拾完以後,去幫三奶奶鏟,邊鏟我們邊嘮嗑。


三奶奶說雖然下雪,但溫度並不是很低,她叮囑我不要輕易脫減棉衣,估計後面氣候有比今天還冷的時候,現在是封鎖期,大家躲在家裡還行,但如果不是封鎖的話,一定要外出帶上大襖,免得天氣說降溫就降溫,到時候感冒了可就遭罪。

立春之後肯定會有幾天冷日子,我有個堂侄子,他從小耳朵容易生凍瘡,記得我們在一起嘮嗑時,堂侄子說:我這耳朵可怪了,有時候冬天保護好了沒凍,可立春後卻偏偏被凍著,非得爛些日子不可。後來他說雙春年裡倒春寒比別的時候多些,凍瘡犯的幾率也就高一些。

其實我們不是科學家,現在的氣候太反常了,連科學家都說不準看不透的氣溫,我們又怎能像過去老人那樣分析透徹呢?只不過是估計、猜測而已,不過我們知道應該防患於未然,春天不可以早早脫了棉衣,免得萬一氣溫下降身體遭罪。


悠然見東山


二月四號立春,也就是後天。鼠年雙立春,都說雙春年是好年頭,可是目前來看,也實在說不出雙立春的年頭好。

冬天的季節也就只剩下明天一天了,後天就是春天了。從立冬到今天三個月的時間,我很清晰的記得,在我們膠東地區幾乎就沒有下過什麼像樣的雪,印象裡只飄過一次小雪花。

因為我們這裡有立冬收蘿蔔,小雪收白菜的說法,所以每個節氣我都很清晰的記得當時的天氣情況。立冬和小雪這兩個節氣,因為我到菜園裡收蘿蔔和白菜,所以我清楚的記得那兩天的天氣都特別好,溫度都在零上七八度。按照慣例來說,立冬以後氣溫日漸寒冷,就應該開始飄雪了,但是小雪沒有下小雪,大雪也沒有下大雪。就連冬至以後的數九寒冬,本該是滴水成冰的季節,而北方的膠東大地,依然是溫暖如春。小寒大寒也沒了寒氣,沒有絲毫北方凜冽冬天的感覺。


暖冬讓人的身體感覺很舒適,暖冬卻也讓農民感覺有些懼怕。對於北方農民來說,沒有雪的冬天就是不正常的冬天,沒有雪的冬天,小麥是乾旱的,藏在地裡的各種害蟲是猖獗的。不僅影響了第二年小麥的豐收,也對其他農作物有很多的弊端。用我們當地農民的話說,該冷的時候不冷,該下雪的時候不下雪,暖冬最壞的結果就是有可能造成倒春寒。

鼠年閏四月,春季多了一個月,也就是說今年春脖子長,春脖子長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天氣返暖推遲。漫長的春季,很有可能把去年冬天本該下的雪,推遲到今年春天,在大地即將春暖花開的時節,來一場漫天飛雪也未可知。


既然今年春天延長了一個月,那麼氣溫回升自然也要延遲一個月,按照季節來說,雙春年立春以後的天氣,不會立馬變暖,北方農村的春播春種同樣也要往後延遲。根據往年的經驗推斷,既然去年冬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暖冬,那麼立春以後,必然會有一個刺骨的春天。看話說的春凍骨頭秋冬肉。就是說雖然已經進入了春天,但是有可能氣溫比去年冬天更低更冷。


靈子


世界就是這麼奇妙,去年沒有立春,叫做“寡婦年”,今年給了我們兩個立春,俗稱“雙春年”。這不,再過兩天,也就是2月4號,便是雙春年中第一個立春節氣。

說實話,立春前,也就是上一年的冬天並不算太冷,在春節期間,甚至出現了豔陽高照,暖烘烘的好天氣,即使這幾天下起了雨,氣溫稍有下降,但與往年相比,還是算比較暖和的。那麼這種暖和天氣會一直持續下去嗎?立春後還會不會變冷呢?

我們先來看看2020年的第一個立春。

第一個立春是在2月4號,也就是農曆的正月十一。事實上,這個時候還處於數九寒天,氣溫雖然有偶爾的回升,但是比較反覆無常,說不好哪天就會突然變冷,上午短袖下午棉襖這種事情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而且在農曆二三月份,通常還有一個倒春寒,根據歷史經驗,這個倒春寒的到來,我們是躲不過的。所以第一個立春之後,天氣仍然會有變冷的時候。

再來看看2020年的第二個立春。

第二個立春是在什麼時候呢,我翻了翻日曆,是在農曆臘月二十二。中國有個詞叫寒冬臘月,而這第二個立春就是在臘月,你說那個時候冷不冷?相信不用我再多說。


再給大家科普一下今年為什麼會出現兩個立春。

在公曆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為一年,約365天。在農曆中,根據月亮的陰晴圓缺變化,一年為平均每月29.5天*12個月,約354天。那麼這一年下來,就有了11天的誤差。為了彌補這個誤差,於是便產生了閏月,使得農曆中某些年份時間變長。

而二十四節氣,是古人觀察總結出太陽位置的變化規律,為了幫助農業生產而發明,計算方法和公曆差不多。因此立春這一節氣,在公曆的出現時間極其規律,基本上不是在2月4號就是在2月5號。

所以說,只要這一年農曆正月初一在公曆2月4號之前,除夕在公曆下年2月4號之後,那麼這年就會出現雙立春,一般來說,這種現象都出現在有閏月的年份。


湘俚伢子


今年立春是2020年2月4號,也就是農曆大年十一這一天的下午5點3分12秒,太陽運行到黃經300度之處。我國的二十四節氣基本上是根據太陽運行的南北緯度的度數來確定的,當然也有地球繞著太陽轉的遠近的距離來確定24節氣。立春是我國二十四節氣的第1個節氣,立春以後天氣會逐漸的變暖,冬天慢慢的過去了,將會迎來春暖花開,春意盎然,春風得意的美好時刻。



2020年是雙春年,這個意思是說農曆2020年在年初年末有兩個立春的節氣的這一天。2020年春季立春的節節日為農曆的正月11日,另一個立春的日子就是在年底12月22日立春。因此把2020年稱作為雙春年,雙春年意味著這一年的寒冷的天氣比較少一些。雙春年在農村有很多的講究,特別農村人喜歡在雙春一年結婚,畢竟有兩個春天一年的溫度相對非常暖和,利於年輕結婚生育。



儘管農曆2020年是雙春年,但是2020年立春以後天氣還是非常冷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畢竟大寒天氣剛剛過去,天氣的溫度還是非常低的,只有太陽逐步地向北運動,使得水溫地溫的溫度不斷的上升減少晝夜溫差,這樣天氣就不會再特別冷了。尤其2020年閏農曆4月也就是農曆有兩個4月,農曆4月正是農作物種植髮芽、生長或者是越冬農作物拔節、抽苔的季節,也是果樹或者是其他的苗木開花發芽的時候。在這個時間最怕倒春寒,倒春寒能夠使這些受到凍害非常嚴重。



但是2019年的冬天是非常的暖和的,可以說是一個暖冬的天氣。黃淮地區平均溫度也在5度左右,大寒小寒天氣非常暖和。農村有一句俗語“小寒不寒大寒寒,大寒不寒倒春寒”,這句俗語就說明了2020年的春天發生倒春寒的自然災害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即便是現在快到立春的節氣了,近兩天的溫度出現了驟然下降,好多地方的低溫比往年還要低一些,這就說明了立春以後天氣還會變冷。尤其東北地區現在還在下雪,而且大地覆蓋著厚厚的積雪,冰川河流已經封凍,即便是立春以後也不會在短時間內變得特別暖和。



總之,2020年的春天快到了,立春兩天後的正月11日下午。2020年立春以後天氣也不會迅速的升溫變暖和,特別現在北方的寒冷空氣在不斷的上南移,有可能在立春以後我國好多地方還在下雪。加上今年立春比較晚一些,春脖子稍微長一點,畢竟閏農曆4月份。今年立春以後對於農業生產方面一定要注意倒春寒這種自然災害現象的發生。今年有可能到春寒發生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影響了農作物的生產,一定要做好防凍的準備,及時的採取相應的措施減少倒春寒造成的農業災害。


三農一姐


時間過得真快,後天就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節氣,立春節氣的到來,不僅預示著新的一年的到來,也預示著春季的到來。由於今年是閏年,所以今年也就有兩立春,人們把有兩個立春的年份稱為雙立春,那麼雙立春的年份中,在立春節氣後天氣還會冷嗎?

立春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也是春季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節氣的意思是溫暖天氣的到來,但是從實際的天氣情況來看,在立春節氣後,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天氣並不會立刻變得暖和起來,而是要再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後才會暖和,所以在農村還有“立春後別歡喜,還有四十天的冷天氣”的說法,但是在我國的江西、福建等以南地區,在立春後,人們就會明顯的感覺到春天的氣息。

今年是雙春年,在農村有“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的說法,意思是如果一年之中有兩個立春節氣的話,那麼當年的冬天會是暖冬,即使是不蓋被子,也不會感覺到冷。其實從即將過去的冬天的氣溫狀況來看,無疑是一個暖冬。暖冬意味著第二年春天時發生倒春寒的幾率會很大。之所以會出現暖冬情況,是因為冬天的冷氣流活躍並不頻繁導致,所以在第二年春天冷氣流的活躍便會很頻繁,今年在立春節氣後,出現倒春寒的幾率會很大,所以在立春後,天氣還會再冷一段時間。

暖冬和倒春寒天氣對農業的影響都很大。暖冬不僅氣溫高,降雪也很少,對於越冬的農作物來說,在本應休眠的時期氣溫很高時,便會打亂農作物的生長規律。藏在土壤中的蟲卵和害蟲還會因為土壤地溫太高不能凍死。再加上暖冬降雪少,農作物在返青時還會因為缺乏水分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所以在暖冬的年份中,農作物的生長和收成都會受到影響。

倒春寒通常會發生在每年的三四月份,此時農作物已經進入到快速生長階段,突然遭遇強降溫天氣,會將已經發芽開花的農作物凍害或凍傷,不僅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嚴重時還會導致農作物凍害凍傷,大大降低農作物的產量。

由於今年是雙立春,還是那暖冬年,所以在立春節氣後天氣並不會立刻變得暖和起來,反而還極有可能發生倒春寒,農民朋友迎提早做好暖冬和倒春寒的預防工作,以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


悠悠鄉村路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的到來意味著春天即將來臨,新的一個輪迴馬上開啟。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是播種希望的季節;今年立春是二月四號,也是農曆的正月十一。

立春是春季的第一天,在農村,這一天是要比大年初一還要隆重的一天,也是老人們常說最大的一天。因為這是春天的第一天,是希望的開始,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各種納福祈年,迎春的儀式來迎接春天的到來。馬上立春了,今年是雙春年,立春之後天氣還會不會冷?


一、什麼是雙春年,雙春年有什麼講究?

雙春年是指在農曆一整年中同時出現了兩個立春,今年鼠年又是雙春年,第一個是年初的二月四日,也就是後天;第二個是年尾的十二月二十二。雙春其實是陽曆和陰曆之間的陰差陽錯造成的,它的形成是正常的歷法現象。

俗話說“鼠年難逢雙春年”,雙春年在農人心中是寓意非常吉利的年份,一年有兩個春就意味著有兩份希望。今年正好是鼠年,而且還是雙春,這是非常難得的,這讓農人覺得今年是豐收和吉祥的一年,人們在這一年都會順風順水。


二、雙春年立春後,天氣還會不會冷?

立春的到來,說明溫暖的春天就要來臨了,那立春之後天氣還會冷嗎?俗話說“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說一年要是有兩個立春,那這一年的天氣也是比較暖和的,冬天晚上不用蓋被子也不覺得冷。馬上就要迎來第一個立春節氣了,從即將結束的冬天來看,之前的這個冬天還算比較舒服的,也沒有特別的冷過,這也應了那句“無被暖烘烘”了。

立春之後氣溫會有所回升,但它也不會立馬就回升,也會有一個過程,今年雙春年,去年又是暖冬,那立春之後一時半會還暖和不起來,還會有一段時間的冷。所以今年立春之後,天氣還是會冷,極有可能會比去年冬天更冷,所以農人朋友們一定要做好預防倒春寒的工作,降低天氣給農作物帶來的不利影響。


總結:雙春年立春過後,溫度的差異應該不會很大,也就是說立春之後還是會冷,離溫暖的春天還有一定的距離。


小唐話三農


立春節氣快到了,在農曆的正月十一,我們會迎來我們的不老女神:春姑娘,立春之後也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會明顯的感覺到陽光明媚的天氣會越來越多,也被叫做立春一日,水暖三分,湖水也開始到了消融的時刻,立春節氣的到來,對於我們的生活也是有很大的影響,也是告別了寒冷的冬季,迎來春天的季節,在立春之後也是鼠年的到來,新的一年是一個雙春年,雙春年跟平時有什麼不同呢?

雙春年是指在一年之中,會出現兩次立春節氣,所以被叫做雙春年,一個立春的叫做單春年,而沒有立春節氣的則被叫做無春年、“寡婦年”、黑年等等稱呼,之所以對於無春年不感冒,衍生了很多的各種各樣的說法,在民間廣為的流傳,一個年景裡面沒有立春,在民間認為是一個不好的年景,而一年有兩個立春節氣的年,是否就是很好的年景呢?其實我國地大物博,尤其是對於農諺來說,更多的都是一些局域性的預測,在當地廣為流傳,但很難適用於大面積的適用,這也是地域差異帶來的必然結果。

今年的第一個立春節氣是在正月的十一出現,第二個立春節氣會在臘月的二十二,這也是一年之中出現了倆次立春,也是典型的雙春年,對於雙春年的說法各地都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認為雙春年是一個相當好的年景,會風調雨順莊稼會豐收,叫做:年逢雙春,吃米有椿,對於農業生產是相當有利的年景,也有的農村認為雙春年是一個結婚的好年頭,結婚的會比平時明顯增多,而且還是很難遇到的鼠年,所以被稱作:鼠年難逢雙立春,農家喜宴把肚撐,也側面的說明大家對於雙春年的喜愛。

立春之後會不會很冷,今年的立春是在五九的第九天,還沒有真正走出數九寒天,天氣還會有一段會很冷,民間叫做:立春之後莫歡喜,還有四十五天冷空氣,雖然這個四十五天並不完全準確,但在立春之後,陽氣下降,陰氣上升,氣溫會有所回暖,天氣不會那麼的寒,很冷的天氣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而且還要當心有極端的氣候來襲,像最常見的極端天氣:倒春寒,對於春季正值萌芽、開花的農業,帶來的危害是極大的。

總體來說雙春年是不冷的,有句農諺而已符合現在的冬天氣候,叫做:雙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早在冬天來臨之前,就有權威發佈了今年的冬天出現冷冬的概率為零的預測,冬季不冷已經成為了常態,應該注意的則是倒春寒,雙春年觸發倒春寒的幾率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對於養殖業來說,雙春年是一定要注意的一個年,農村老話說的: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指的就是雙春年對於養殖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也是要指的注意的,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棒奔霸


今年馬上立春了,雙春年立春後,天氣還會不會冷?

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九,還有兩天就是立春節氣了。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過完了大寒之後,立春的到來說明最冷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但是立春節氣並不意味著天氣會馬上變暖,氣溫回升,總是要有一個過程。

以我們當地為例,今天的氣溫是零下一度到九度,早上的時候大概在三度左右,人站在外面並不會覺得很冷,確實沒有小寒那段時間凍的在外面待不住了。

尤其是太陽出來後,中午的時候可以到11度左右,天氣預報說今明兩天可能會有雨夾雪,看樣子也不一定能下,溫度也不會再降低了。

今年還是雙春年,後天正月十一是第一個立春,第二個是農曆臘月二十二,下個春節的節前。

關於一年雙立春,有很多俗語,比如“一年兩立春,糧食貴如金”,還有“一年兩立春,帶毛的貴如金”。

實際上,雙立春在農曆裡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和當年的氣溫高低更沒有關係。

不管是雙春年還是正常一個立春的年份,立春過後氣溫都不會立刻回升的。就拿剛過完的這個冬天來說,在入冬之前很多人都在說是暖冬,事實證明這個冬天確實沒有上一個冬天冷。

但是這種冬天該冷不冷的天氣,一般會在立春之後發生倒春寒的現象。

也就是說在立春之後氣溫本來慢慢在回升,結果突然在某一天氣溫出現斷崖式下跌,對於農作物的傷害是很大的,對人們來說本來適應了升溫的天氣了,突然的降溫容易讓人感冒。

所以說立春之後天氣還是會比較冷,就算氣溫慢慢回升,也要注意先別減少衣物,並且注意最近一週的天氣預報,等到溫度確實穩定了之後,再逐漸減少冬天的厚衣服。

我是農村一片天,點擊右上角【關注】,探討農村風俗趣事。

農村一片天


今年立春時間為2020年2月4日,還有兩天時間,因處於“五九天”的最後一天,一般預示著白晝漸長,春風拂面、草木萌動,人們可以試著減衣出門了!而至於今年立春後的天氣變化,因各地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不同,使得氣候變化會有明顯差異,而這裡以我們這邊的天氣情況和相關了解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一、根據氣象預測變化,立春後氣溫或繼續回暖。昨天晚上我們這邊魯西北地區迎來一場小雪,氣溫也有所下降,但並不太冷,立春前最低氣溫在零下6~7℃左右,而立春後最低氣溫預測為-3℃~3℃,顯然立春後氣溫會越來越暖和,這樣有利於小麥等農作物返青生長,但對於2020年氣候變化卻增添了不確定性!

要知道,2020年1月份雖然處於二九天至五九天之間,卻也迎來罕見的“超級暖冬”影響,對於暖冬影響,估計大家也應該感受到了氣候太暖帶來的諸多不利變化,例如病毒增加,澳大利亞大火、東非蝗災等自然災害。也不利於越冬的農作物,使得土壤病菌和蟲害可能有所加強,也導致土壤墒情不足等,使得今年農業生產帶有一定不確定性!



二、2020年或再次出現“厄爾尼諾”現象,使得氣候變化帶有不確定性。這些年關於氣候異常或極端變化越來越突出,其中影響我國較重的變為厄爾尼諾現象。之前關於存在太平洋的這種現象一直保持著一定規律,但近些年經過全球一些科學小組研究發現,這種現象似乎正在改變,在2019年經歷並結束後,有可能會在2020年再次出現,使得今年氣候或許又不太樂觀!

要知道,這種現象是因為ENSO的暖期膨脹,導致熱帶太平洋處於溫度偏高的狀況,其影響區域會吹遍全球,會在不尋常的地方引發狂風暴雨,也會帶來一些地區的乾旱影響。而對於這種氣象防禦措施,雖然可以提前預防,但最終解決還得從氣候問題上去改變,儘量保護地球,減少全球氣候變暖進程,並努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會令這些氣候連鎖反應降低或消失,使得天氣變化不在異常或極端。

總得來說,這幾年咱們國家重視環境問題也是一種補救措施,雖然會捨棄很多高汙染等破壞環境的產業,但對於延緩氣候異常或極端變化的長遠目標來看,這些努力和痛苦是正確的,畢竟我們人類還得繼續長期生活在地球上,就得需要一代代人倍加珍惜,儘量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以上為個人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