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坊安丘除了青雲山,青雲湖還有哪些旅遊景點?

惠動腦

山東安丘,一座新興文化旅遊城市,奇遇了石牌坊的傳說

‘’天下無二坊,除了兗州是庵上‘’,小時候經常聽老人們說起這句在山東流傳甚廣的民諺。

八十年代初,偶然讀到安丘籍現代著名詩人馬蕭蕭的敘事詩《石牌坊的傳說》,並有幸拜見到這位花白長髮的先生,聆聽其談詩,品賞其揮毫書畫,啟蒙非淺。此後曾參觀過庵上石坊,但因年齡和時代原因,只是走馬觀花,附和讚歎,未能體味其文化精髓和歷史底蘊。

‘’五•一‘’節前夕,應朋友之邀遊覽孔子弟子和賢婿讀書處——安丘平頂山公冶長書院,途經庵上村,遠遠望見石牌坊依然楚楚聳立,不禁勾起無限暇思。

庵上石坊坐落在安丘城西南35公里處的庵上村,是該村馬若拙為其兄馬若愚之妻王氏所立的節孝牌坊。建於清道光九年(1829年),1992年由山東省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傳此坊由江蘇揚州雕刻藝人李克勤、李克儉兄弟二人設計,率8名弟子、歷時13年斷續雕築而成。石坊由頂、身、座三部分組成,高15米,寬9.35米,用多塊石灰岩壘加而成,接縫嚴密,渾然一體,宏偉壯觀。

石坊正面刻有‘’聖旨‘’二字,中部橫批刻‘’節動天褒‘’四字,兩側刻‘’旌表愚童馬若愚妻王氏節孝坊‘’字樣,橫批下兩側刻有‘’大清道光己丑歲建‘’八字;背面橫批為‘’貞順流芳‘’,其餘刻字同正面。坊上題字均為翰林單蘭亭所書,字體端莊幽雅。石坊雕刻內容豐富,人物、動物、植物、器物、山河等無所不有。綜合運用立雕、透雕、浮雕、高肉浮雕等手法和線刻技巧,精妙絕倫。主樓下雕刻八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整個石坊繁而不亂,主次分明,相得益彰。

​筆者曾就庵上石坊向當地長老請教過兩個問題:一是石坊頂梁足有幾噸重,在無現代吊裝設備的情況下,是怎麼弄上去的?二是建坊所需大型石材雖然產自附近山中,但至少也有幾里、十幾裡甚至幾十裡之遙,在無現代運輸工具的情況下,是怎麼運過來的?

長老回答得很輕鬆,也很沉重。搬運石料選在寒冬滴水成冰季節,在路途上反覆潑水,待結冰後利用人工加牲畜拖運。庵上石坊上樑時遇到難題,恰逢一白鬍子老者路過,丟了句‘’要上樑、土裡藏‘’,匠人們茅塞頓開。古人用土坉築的辦法一直延續到現代陸地橋樑等建築工程。

被譽為‘’天下第一坊‘’的兗州石坊,是建在兗州城中御橋兩側的兩座範氏牌坊,曾聳立數百年之久。此坊是為表彰以範淑泰為代表的範氏父子同朝、一門忠烈、固守兗州城禦敵、以身殉國的壯舉,由崇禎皇帝贈太僕寺少卿並敕建範氏牌坊。

​傳說此坊所請工匠為庵上節孝牌坊原班匠人。兩座範氏牌坊相互映襯,美輪美奐,其中鏤刻的小鳥口中有舌,風吹可動併發出聲響。建坊歷時3年多,家財耗盡,范家主人曾問工匠,如果有人願出更多銀兩,是否還能建出更好的石坊?工匠回答:那是自然。完工的當晚,主人在飯菜中下毒滅掉全部工匠,使兗州範氏牌坊獨享天下笫一。據說李氏兄弟一生只雕築了兗州和庵上兩處石牌坊。

可惜的是,1966年‘’文革‘’初,範氏牌坊被拉倒砸毀,片石未留,成為千古一憾!若范家主人活至當下,不知有何感慨。雖說庵上石坊有遜於兗州石坊,但歷史竟是如此奇妙,雖二尤榮,獨霸一坊!

願中華歷史文化悲劇不再重演!

附記:

馬蕭蕭,原名馬振,1921年4月生於山東安丘,20世記50年代以筆名知名於詩界。1959年他的長篇敘事詩《石碑坊的傳說》在《延河》上發表,引起詩壇轟動,從此一舉成名。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聯離休幹部,著名書法家、畫家、學者。曾任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黨組書記,中國楹聯學會會長等職。2009年4月26日逝世,享年88歲。







wyc2018001

安丘的景芝鎮有個“酒之城”,是一座仿漢代古城堡建造的特色建築。主要是展覽中心由序廳、歷史酒源、釀製酒藝、人物酒傑、文化酒韻、譽名酒揚和品酒區七大部分組成,以表現酒文化歷史景觀為主,全面展現酒歷史、酒文化、古鎮風情和歷史文脈。

齊魯酒地,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分別為青龍小鎮文化區、酒文化博覽區、婚慶服務區、影視拍攝區、青少年素質拓展區、汽車運動文化區、花海遊憩區、養生度假區。

安丘五龍山旅遊景區,五龍山從北向南依次由麒麟峰、鷹嘴峰、兵營峰、南天門、唐王峰組成,像五條昂首騰空的蛟龍,故稱五龍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怪石、奇松、幽洞、醴泉堪稱五龍山“四絕”。

安丘城頂山,至今山上既有冷兵器時代用渾圓的大塊玄武岩砌築的城牆,也有現代戰爭使用過的石築單人掩體,更有罕見的把古城牆中間扒空做大型防禦工事。位於濰坊安丘輝渠、雹泉、庵上三鄉鎮交界處,因山頂上有齊長城從而得名。


濰坊二哥

輝渠有個靈山,近些年建設的,還不錯;庵上孟家旺村有個公冶長書院,有2300年曆史,國家3A級景區;市北區有個齊魯酒地,建設的也是古色古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