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句詩:垂柳退色山空濛,紅葉知秋石榴紅。天高雲淡收夏色,第四句應該怎麼寫?

蒲公英103609131


補詩的活本人正好乾過,我先給你補上第四句啊!

垂柳退色山空濛,

紅葉知秋石榴紅。

天高雲淡收夏色,

一樹黃金落秋風。

作者本意是要寫秋天景色,秋天,垂柳退去新綠,顏色更加深厚,遠處山色空濛。葉子最知秋,都變成了片片紅葉,石榴紅了,一個收穫的季節!天高雲淡,秋高氣爽,夏天漸漸遠去,那滿樹金黃的樹葉隨著秋風飄然落下。

補得如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再給大家分享一個更難的題目,要求為“葉黃滿坑金”補詩,即將殘存古詩句“葉黃滿坑金”五字整體嵌入,構成一首完整的古體詩或詞。

這首詩的背景資料如下:黃坑鎮,古稱“唐石裡”。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產嘉禾一本十五穗,皇帝遂詔改建陽縣為“嘉禾縣”,稱“唐石裡”為“嘉禾裡”,並沿用多年。後因“葉黃滿坑金”詩句,御賜名“嘉禾裡”易為“黃坑”。但此詩全文不詳,詩人亦未留名,故流傳不廣,知之者稀。而由於地處偏僻,交通不便,長年經濟欠發達,民間多以“黃泥坑”自嘲,文化意蘊喪失殆盡,令人扼腕!為復原前人曾沉浸其中的詩意,黃坑農民決定邀請全球詩人為“葉黃滿坑金”補詩。要求詩詞內容應積極向上,富有美感,讓世人從中感受中華詩詞的文化意蘊,瞭解黃坑歷史文化曾經的厚度。

我當時是這麼補的,在此拋磚引玉啊!

茶碧群峰翠,葉黃滿坑金。

黃坑天府地,香茗至上品。

一禾結十穗,御名傳至今。

朱子思源處,且聽水龍吟!

你有什麼好的思路,歡迎一起交流啊!


路尋寫作創富


作者的前三句妙筆生花,第四句應為點睛之句。

以下是我的對詩及其分析,一家之拙見供您參考。

對詩:

垂柳退色山空濛,

紅葉知秋石榴紅。

天高雲淡收夏色,

風低雨稠奈我何?

對詩的分析:

(一)從詩韻看,前三句平仄格式為:

平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平平平平平。

平平平仄平仄仄,

雖不符合七言絕句的韻律,但詩具有的音樂特質,獨有一番韻律之風。同時,第一句與第二句的尾韻相同,為“ong”。第三句的尾韻為“e”。

因此,第四句整句的韻律特點要與前三句和諧,尾韻最好為“e”。

(二)從詩的內容看,第一句與第二句描寫的是較為具體的柳,山,紅葉,石榴。第三句描寫的是較為抽象的天,雲,夏。即是說,前三句不含人相關的意象描寫,但前三句裡都體現了色與空微妙的語境變化,引人深思。

因此,第四句以抽象語境寫人的空與色以保持與前三句和諧的同時,做點睛之筆收尾,最好可以做到言盡而意無盡。

「我是每日洞見,你身邊的材料與文化科研學者,瞭解更多材料與文化資訊,歡迎關注本號。」





每日洞見


《四季圖》

垂柳退色山空濛

紅葉知秋石榴紅

天高雲淡收夏色

漫天雪舞臘梅豔

如果沒有說錯的話,首句應該是寫初春時節,柳樹悄悄返青出嫩葉(退色),煙雨雲霧中山水朦朧(山空濛)。

次句的楓樹紅紅一片(紅葉),再加上後面的石榴紅,石榴成熟果皮呈紫紅色,很明顯是寫秋天的景色(知秋)

三句可能是寫夏天的黃昏,半邊藍藍天空,白雲悠悠(天高雲淡)。半邊夕陽西下,霞光萬縷,漸漸隱於西山下(收夏色)。

如此順延,尾句應該寫冬景才能順意。接上一句一一漫天雪舞霧臘梅豔,雪花飛舞中一樹梅花迎雪傲放,確是北風寒冬中的一抹暖色。





柔美的風飄悠的雲


垂柳退色山空濛,紅葉知秋石榴紅,天高雲淡收夏色,梅花笑在冬雪中。


用戶9098239237626


【秋色】

垂柳退色山空濛,

紅葉知秋石榴紅。

天高雲淡收夏色,

山居秋瞑新雨後。





申卜元


垂柳退色山空濛,

紅葉知秋石榴紅。

天高雲淡收夏色,

寒霜大地有新虹。

注:1、提問中不提格律,自然就不講格律,所以我補的第四句也不談格律,雖然習慣之下,我大體上還是力求符合平仄聲要求的,即平平仄仄仄平平。2、前三句一、二句的尾字“濛”和“紅”字都是平水韻中“上平一東”裡的,所以我也在裡面找了一個字押韻。3、詩意方面,前三句的大體意思就是夏天要過去了,季候正在進入秋天,所以我第四句就描寫秋天的景色了。


天淞子


樓主未提及該詩為古體還是近體(絕句/律詩)。如果是絕句,第一句‘垂柳褪色山空濛’就已經失律,‘柳’字應改為平,整句才符合絕律的音韻要求,另外退色應該是褪色的別字;同樣的,第二句‘紅葉知秋石榴紅’中,‘榴’字處也應改為仄韻字,第三句’高‘字也應為仄韻。所以只能按照古體詩來理解了,狗尾續貂一句:垂柳褪色山空濛,紅葉知秋石榴紅。天高雲淡收夏色,雁去人留酒意濃。


陪你看看世界


垂柳退色山空濛,

紅葉知秋石榴紅。

天高雲淡收夏色,

雁叫水寒入冬濃。


歲寒59


老夫觀之,不象格律詩,第一句:平仄仄仄平平平,第三句:平平平仄平仄仄,什麼句式?因此老夫以打油詩續尾,可能是狗屬續貂?

垂柳退色山空濛,

紅葉知秋石榴紅。

天高雲淡收夏色,

地闊水長復秋圖。


老張335536


本人認為作者的前三句,都是圍繞著"秋字"作為景而意境,點晴之句,從而第四句本人同樣也認為以"秋”的意境抒情結尾。不知是否正確,望包容學習。

《秋》

垂柳退色山空濛,

紅葉知秋石榴紅。

天高雲淡收夏色,

秋風過耳望(待)葉落。

隨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