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幾年級轉入國際學校最合適?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回答……


現如今,在中西方文化的轉換過程中,國際教育越來越普及,更多的人開始考慮放棄體制內教育而將目光投到國際教育。


於是就會出現一些已經在體制內讀小學、初中或者高中的孩子紛紛想要轉到國際學校或國際班。


那麼問題來啦:


讓孩子從公立學校轉到國際學校,什麼時候轉學最合適?


1、什麼時候轉國際學校比較合適呢?

孩子幾年級轉入國際學校最合適?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回答……


家長們要明確,那就是孩子從公校轉到國際學校是有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和過渡期的


根據一些國際學校的老師、家長以及孩子們的反饋以及一些研究發現:從公立學校轉學到國際學校的孩子,要有最少1-2年的過渡期,才能真正適應語言要求和掌握國際學校的學習方式。


孩子經歷了過渡期,才能夠真正適應和掌握國際學校的語言要求、教學模式與學習方式,英語的聽說讀寫要達到與課程要求相適應的水平。


所以,真正最佳的轉學時間段是在孩子讀小學的高年級


有以下幾個理由:


1、想要讓孩子學好中文,至少應該在公立學校裡面學習直到小學4年級。


這樣的話他有中文基礎,而且在中國的家庭環境裡面,也能更理解中國文化。


大多數家長讓孩子去國外留學,主要是想找到中國和西方緊密連接起來的部分,更好地在兩種文化中發揮作用。而中西兩種文化同時理解,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把這兩種語言學好。因此小學的時候最好在公立學校先學好中文。


2、孩子年齡越小,適應性和可塑性就越強。


這一階段,孩子的大腦語言區域開發正處於一個非常好的黃金時期,也是學習外語的關鍵時期。


所以,學習第二外語也會很容易接受,甚至會很快說的和母語一樣流利。


3、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和獨立自主能力。


實際上有很多國際學校的管理都相對比較自由,不會經常公立學校那樣有人天天盯著學生完成作業,好好上課。


因此就更需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時間管理能力、自控能力。


並且,國際學校的學習,更多的是對孩子思維方式的培養,特別是西方人的思維方式的養成有助於他們未來到國外留學讀書,生活社交能很好適應。


有調查顯示,小升初階段的確也是學生轉入國際學校的一個高峰期。


孩子幾年級轉入國際學校最合適?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回答……


有相當比例的家長選擇在九年級讓孩子轉入國際學校,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2、那麼不是越晚轉越好呢?


孩子幾年級轉入國際學校最合適?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回答……


對比來說,不建議初高中階段轉學。


1、這個要看國際學校課程的設置


一些課程自己形成了系統,一旦運作起來在某些階段就沒法接受轉學,比如11、12年級就不適合轉學。


2、孩子適應比較困難。


孩子原本在公立學校形成長期形成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已經成熟,突然到了新的環境轉變起來就比較困難。


3、英文水平容易跟不上。


孩子的英文水平也無法立刻跟上全英文教學的國際學校,其教學模式、學習模式也不同於公立學校,壓力不小。


4、12年級的孩子已經開始忙著大學申請,如果這時候轉,像A-Level就只有一次參加全球統考的機會,如果考試成績不及格就會與夢想的大學失之交臂。


國際學校的課程自成體系,因此為了讓孩子學習更多元化的知識、更好融入課程體系,建議9年級以前轉學,也就是初中時期


這時候孩子已經有中文的基礎了,而且思想上也更為成熟,能更快接入國際體系的軌道,完整學習國際課程體系。


總結來說,孩子轉學的時間最好在5~9年級


3、轉學之前要做哪些準備?


孩子幾年級轉入國際學校最合適?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回答……


不論是從哪一個階段轉入國際學校,從體制內的教育體系轉到國際學校的教育體系,對孩子來說都是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因此,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轉學前的準備還是要提前做的。


1、轉學之前還是要尊重的孩子的意見。


畢竟,以後要學習和適應的是孩子。


家長通過考察篩選過後,確定可選幾所學校選這一個合適的時間帶上孩子帶孩子親身體驗一番最好。


除此之外,關於最終選定哪一所也應該聽聽孩子的親身感受。


如果家長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強迫孩子選擇一所不喜歡的學校,最終不僅學的不快樂,而且也耽誤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2、提前熟悉教材&提升英語能力。


建議學生把要轉入國際化學校之前,可以提前買來相關的教材熟悉一下,試著整理各章節的主要知識點,將會在開學後節省很多時間。


家長可以問下學校用的什麼版本的教材,然後提前買更低年級的教材,把以前的內容都補上。當然也可以參加一些專業機構舉辦的過渡班,在雙語教師指導下更好地過渡和適應。


提升英語能力這裡不僅僅是孩子英語能力的提升,還包括家長英語能力的提升


首先,很多國際學校都是全英文授課。家長要幫助孩子加強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


家長可以讓孩子提前學習英文課程,買一些英文的原版教材。


家長英語能力的提升主要是用於和外教老師進行溝通。


通常交流都是用的英文,家長英語能力的提升就可以便於家長參加學校和外教組織的活動,不會出現交流上的障礙。


4、日常成績和課外活動並重。


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多參加課外活動。


學校的課外活動有很大一部分是圍繞學習進行的。


並且,很多課外活動的培養,尤其是體育技能的培養都是未來申請國外高校的重要參考點。


所以,在國際學校就讀進入國際學校後,不能只盯著GPA,也要多參加課外活動和社會經歷。


這些方面的優異表現都是申請世界名校的砝碼。


進入國際學校就要合理選擇正確的課外活動,多參加多培養,非但對學習沒有影響,還能鞏固已學知識和提升運用能力。


最後,無論是公立學校還是國際學校,家長都應該關注孩子自身的興趣發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這條漫長的路上,沒有終點,因此不需要跟別人比,做最好的自己就好。最後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完成學業道路,成為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