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女坚守面塑制作十五载 只为心中那份传承之情


王文娟,山西省襄汾县景毛乡北里村的一名普通农家女,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蒸花馍、做面塑。1999年1月嫁到本县古城镇站李村,也将面食制作手艺带到了婆家。2003年9月,在从事过一段幼教工作后,王文娟与丈夫白志学商量决定走制作面塑之路。|主编:刘昱|责编:张春颖|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李现俊

面塑在民间也叫面花,是一种由风俗习惯积淀成的极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王文娟制作的花鸟鱼虫、十二生肖、八仙过海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面塑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面塑制作技巧主要有:捏、剪、揉、夹、压、盘、叠、镶、嵌、组合、压纹、纹花、色调配置等。这也是很费工、费时、费力的事情。丈夫白志学是制作面塑的最佳帮手,和面、揉面、压片、切条等工序样样精通、熟练。

面塑在制作时还要把握好分寸,做成形但不做足,留给面的自然饧发和蒸制来完成作品,以充分发挥面的特性,使蒸熟的面制品既不开裂,又不萎缩,上色后色泽饱满,形态如生。

每到春节,便是面塑艺人王文娟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2019年1月26日,王文娟一家人在精心制作年馍,展示传统非遗文化,喜迎己亥新春的到来。

面塑的形式、用途和色彩都与当地民俗活动、民俗风情紧密联系。每次遇到难题,母亲孟玉珍都会言传身教,认真指导。母亲孟玉珍既是技艺传授者,又是实际制作者,经常参与和指导女儿、女婿制作面塑。

母亲孟玉珍做的菊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上色是面塑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熟练的技巧方能完成。五颜六色的“面塑插花”是制作面塑的主要部件。

2017年6月,王文娟创作的“威风锣鼓”面塑荣获陕西秦晋豫黄河金三角莲花大赛面花类金奖。2017年10月,王文娟被命名为临汾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8年5月,王文娟被授予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些都是王文娟获得的荣誉证书。

王文娟在制作面塑过程中,有订购电话打进来。看着自己制作的面塑逐渐被大家所喜欢,心中非常欣慰。

15年来,在夫妻俩不懈的努力下,面塑制作工艺得到了发展与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图为王文娟制作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八仙过海”面塑作品。

枣馍是当地群众非常喜欢的年馍之一,预示着一年中平安和幸福。在当地,每当婚丧嫁娶、节日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要捏花馍,并且世代相传,从而造就了一大批捏制花馍的能工巧匠。

制作好的年馍要进行上锅蒸制,这也需要技巧,否则蒸的年馍面皮会起泡、开裂,影响美观。

王文娟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创新,目前已将面塑制作发展到20多个品种。十二生肖、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戏曲故事、花鸟虫鱼、菜蔬水果等样样俱全。王文娟说,自己还会继续努力,将面塑这门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