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發現手機上下載的app驚人相同,app式壟斷來臨了嗎?

張小魚調皮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我來簡單回答回答吧。

有這樣一種說法,隨著技術越來越進步越來越成熟,產品會呈現出高度的相似性。

比如說,現在的洗衣機、冰箱,雖然顏色大小不同,但基本上外觀設計和功能也都是差不多的。



還有就是,現在我們經常感嘆手機同質化太嚴重,不像以前那樣有各種各樣的手機,直板的、摺疊的、滑蓋的等等…現在就一種主流,直板觸屏。



app也一樣,以前大家還摸不準用戶需求,什麼都是試著做,大家從各個方向入手,搶奪市場,而現在就不一樣了,市場搶奪戰差不多完成,巨頭也摸準了用戶的需求,現在的app越來越知道大家想要什麼樣的app,什麼樣的體驗,用戶也覺得這幾個app體驗是最好的。

這就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會有創新出現,到時候整個狀況又會發生改變,又會有更多機會到來。

好吧,以上都是我瞎編的,最主要的原因其實還是:畢竟是朋友,你們的興趣愛好生活方式相同。




歡迎轉評贊,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關注我啦~


只說科技


個人認為,App的壟斷時代會到來,但不是現在。理由如下:

1.您說發現和朋友使用的App高度相似,這是因為,一般朋友之間都有著相似的年紀,相似的職業,相似的教育背景等,您與朋友是處於同一個圈子內,這些高度相似的人類特徵導致您與朋友下載的App高端相似,例如學生群體使用有道詞典、抖音等軟件較多,而教育水平較低的中年男性則使用快手等軟件較多。

所以造成您與朋友手機中的App相似的原因不是因為軟件壟斷,而是您與朋友相似的特徵造成的。

2.小編認為App時代總會到來,是基於國家任由市場自由發展的假設下說出的。

我們現在使用的支付寶、微信都推出了小程序應用,這就意味著,您若想使用某軟件,只需在微信或支付寶內搜索小程序即可立即使用,無需下載App,比如小編常使用的滴滴出行軟件,就是通過支付寶使用的。一方面,開發小程序所需費用遠遠低於開發應用程序,另一方面,微信和支付寶擁有龐大的用戶量,能起到很好的引流效果,所以現在小程序越來越火爆,此外,我們來看資本市場,騰訊與阿里擁有風投資金,不斷參股入股其他公司,現在很多公司背後都是阿里騰訊的身影,如京東、摩拜單車背後的騰訊,滴滴、ofo背後的阿里,正因如此,騰訊阿里也有資源來為微信支付寶引來小程序。基於此分析,小編大膽地說,在未來,我們手機中可能只需要安裝微信和支付寶這兩款軟件。

小編的手機中,很多App都是小眾的高效率軟件,有和小編手機相似的人嗎?歡迎留言分享您認為好用的軟件,謝謝!





王金哲wjz


可以說是APP壟斷來臨了。

當前主流的APP可以分為四大系:百度系、騰訊系、阿里系和頭條系。

百度系的APP,包括手機百度、百家號、百度知道等,下載量蠻大。

騰訊系的APP,包括QQ、微信、QQ空間、騰訊課堂等。

阿里系的APP,包括淘寶,天貓,釘釘等。

頭條系的APP,包括今日頭條、抖音、多閃等。

基本上你的手機就被這四大系的APP給佔領了,你打開你手機看看有沒有這四大系的APP?

你再仔細想想你每天花在哪款APP上了


數字視聽科普


我試著從網絡科學的角度進行分析:


1 網絡效應

網絡效應的含義是:用戶越多,產品價值就越大。產品價值越大,用戶就越多。

假設只有你一個人在使用微信,其實微信是沒有價值的,因為你誰也聯繫不上。

如果你身邊的朋友都在使用微信,即使你沒有使用微信,為了和他們聯繫,你自然也會安裝微信。


2 贏家通吃

當A公司用戶規模達到一定數量時,就會引發網絡效應,這個數量通常稱為引爆點。只要跨過這個點,產品的正向增強迴路就會被激活。

同時競爭對手B公司,用戶就會被搶過來,價值迅速流失。價值流失,用戶就更少。競爭對手的負向增強迴路被激活。

遺傳學上有一個最小可存活種群概念,即100-1000年內,一個物種為了有90-95%的存活可能,所需要的最小個體數量。

這個數量是4169。一旦小於這個數值,因為代際疊加的交配難度,物種就會走向滅絕。

如果A公司率先引發網絡效應,最可能的結果是A公司贏家通吃,或者第二名跨越過了生存點,構成強老大,弱老二這個格局。


3 用戶忠誠度

假設用戶小明正在使用A產品,市場上突然出現了B產品,那麼如何分析小明對A產品忠誠度?

用戶忠誠度 =(A提供價值-B提供價值)+ 切換成本

假設市場上出現一個想取代微信的新產品,只有小明大部分微信好友都切換到新產品,此時新產品對小明才有意義。這樣的切換成本無疑非常巨大,所以小明對微信的忠誠度就非常高。

綜上所述,由於網絡效應導致的贏家通吃和巨大的切換成本,才出現了問題中的現象。


敬請關注

請點擊關注按鈕【IT徐胖子】會持續為大家奉獻互聯網和技術乾貨內容,感謝支持


IT徐胖子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APP壟斷嗎?只能說是重點幾個APP接管了大部分人的需求而已,除了有壟斷的味道,其他的還是有很多的選擇

你跟你的朋友的使用APP比較相似,只能說是你跟你的朋友生活方式比較相似,在同一個圈子裡,所以有大量的需求都是一樣的。

目前有多少個APP呢?工信部發布了2018年1-5月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增長數據。內容顯示,截至2018年5月底,我國市場上監測到的移動應用為415萬款。現在是2019年了,這個數字肯定是有多無少的。正常人手機不要說全部裝完(根本不夠空間),裝450個的都不多。

所以說,這是壟斷嗎?大部分真的不是,很多APP都有很高的替代性,你不用這個就有其他APP提供服務差不多的。

你想聊天:微信、QQ、企業微信、工作上的釘釘,還有各種聊天工具(例如多閃什麼的);

你想支付: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京東金融等等.....

你想看視頻:騰訊視頻、嗶哩嗶哩、優酷等等各種視頻客戶端。

所以說,這是壟斷嗎?選擇不要太多了。

但是一些領域卻進入了有壟斷嫌疑的情況:在社交領域,擁有微信和QQ的騰訊最強,其他的只能做細分;在支付領域,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在網約車領域,滴滴可以說一家獨大,其他真的不夠影響力。

只能說,大部分的APP是不存在壟斷的;但是在某些領域,真的是有一些企業佔據了大部分的份額,其他小品牌體量都不大。

至於,你跟你的朋友APP都差不多,更多的是圈子相同,大家愛好差不多,所以APP差不多。


太平洋電腦網


你和朋友手機上下載的APP驚人的相同的時候,情況如下:

1,你和你朋友的日常需求是相同的,因此,頭部軟件基本就是那麼幾個

比如新聞,今日頭條等頭部軟件,這是必備的

2.APP

軟件比較放心且質量OK的軟件,基本圍繞在幾個技術優良的大公司手上

並不是因為他們壟斷而是因為技術穩定,在某一個領域裡面,他們技術積累的比較穩定。

3.市場的選擇性,APP並不具有壟斷行為,而是市場的選擇。比如同樣的IM軟件,以前飛信背靠移動公司,卻沒有做起來微信,而微信之前還有小米的米聊

均是因為沒有滿足絕大部分的某些需求點,所以導致了被市場淘汰的,剩下的那些軟件基本都是頭部軟件公司的積累產品,在技術穩定和需求上滿足了絕大部分用戶,因此被市場選擇下來

4.幾大公司的生態佈置,比如阿里和騰訊的 APP生態鏈,你會發現,某些軟件確實蠻好用的,然後就是市場的兼併,比如騰訊收購酷狗,酷我股份,阿里收購天天音樂,其實在每個軟件分類裡面都有競爭,並沒有產生壟斷性軟件,只是因為他們在某些方面的短板,造成了APP的市場佔有率,這才是令人反思的地方。


數碼極客Teng


我認為已經到來,只不過現在是寡頭壟斷。就是少數的互聯網公司控制了絕大部分手機軟件的市場。

目前市場上的手機軟件主要是百度,字節跳動,阿里巴巴,騰訊這幾家公司。

社交方面,主要有微信QQ(騰訊公司)

購物方面,主要是淘寶,天貓,蘇寧易購(阿里巴巴佔有蘇寧易購股份),京東,唯平會,拼多多(騰訊有京東,拼多多和唯品會股份)

音樂方面,主要有,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都是騰訊的),阿里巴巴的蝦米音樂,還有網易的網易雲音樂

視頻方面,主要有,愛奇藝,騰訊,優酷。分別是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公司。還有一些其他的,比如說芒果TV,樂視,搜狐,這些視頻軟件佔的比重比較小。

短視頻方面,快手(騰訊有股份),西瓜視頻,抖音,火山視頻,(字節跳動公司)好看視頻(百度公司)

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軟件,都不約而同的被主要的互聯網公司所佔領。因此導致我們所用的手機軟件都大致相同,這就是讓我們覺得app被壟斷的原因。

在小米商城的下載榜前十中是騰訊的軟件,或者是騰訊佔股份的軟件達到六個。百度兩個,阿里巴巴一個,字節跳動公司一個。

而在2018上半年中國市場軟件排行前十中騰訊公司有五個軟件,字節跳動公司三個,百度一個,有一個萬能鑰匙,這個主要排的是周活躍度。





若即若離95840921


前幾年,互聯網流量高速增長時,各行業、各領域的APP層出不窮,那可能是互聯網創業公司最好的時代,隨著一大波換機潮的到來,眾多移動互聯網新用戶的新世界被打開,各種應用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的,都是值得嘗試的,加之互聯網行業的“山頭”還沒完全立起來,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遍地是機會,推廣成本也低,內容型、工具型、遊戲型等應用,遍地開花,只要應用稍微出彩,能夠做好用戶留存,很大幾率就是一匹黑馬,估值上億不是夢。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互聯網行業出現了這麼幾個變化:

1、流量逐漸見頂,一方面是換機潮結束,新增用戶增長速度放緩,一方面是用戶使用應用的頻率和時長整體下滑,對於整個互聯網市場來說,是一個收縮的趨勢,也就是說,“圈地式”的流量增長競爭逐漸轉換為“肉搏式”的流量存量競爭。

2、用戶逐漸向主流大型應用集中。“百花齊放”的時代已經過去,隨著用戶對移動互聯網應用熱情降低,日常使用的應用會固定下來,習慣性思維使得用戶並不偏向於不斷嘗試新興應用。同時,隨著市場的成熟,各賽道巨頭佈局完畢,大量資本和資源湧入,一些中小型創業公司很快就頂不住行業激烈的競爭,被迫關門,所以,行業競爭和擠壓也使得大部分中小型應用消失,剩下的都是成規模的中大型應用了。也就是說,一方面是用戶自己的習慣選擇,一方面是市場的優勝劣汰,共同造就了用戶集中化的趨勢。

目前看來,整體上只要沒有革命性新技術的出現,這種情況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不過,這是不是意味著互聯網創業公司就沒有機會了?不是的,一個紅海里,再怎麼競爭激烈,也還是有生存的空間,只是要善於發現細分領域的需求,要知道,在中國超過10億互聯網用戶的市場裡,只要維護好一個細分領域,用戶的絕對值也足夠一個公司活得滋潤,特別是下沉市場,還是有相當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而且,5G時代很快就來了,隨著整個網絡通信的升級,也會有全新的市場和機會出現,到時候國內互聯網行業可能又將迎來一輪洗牌,在這種全新的大趨勢下,小機會肯定不斷,提前研究,提前佈局,會在5G時代拿到新的優勢。


中介網


一直在暢想一件事情(開腦洞 不負責):

把整個手機系統桌面做成信息流(不限於 強調內容),幹掉所有app,全部以服務化的形式接入到手機廠商。更關注服務本身,去除“留存”“DAU”“用戶粘性”這種指標。真正實現小程序的用完即走的理念。

既有廣告業務形態,大數據針對用戶的個性化挖掘和服務會受到影響。

流量入口只是設備本身,也是手機廠商。不再存在現象級應用。

手機廠商處於唯一的服務內容分發平臺,權利更大;三方互聯網公司流量模式發生變化,數據可能發生共享,既有變現能力還在。多公司可以基於聯邦學習來做真正的數據融匯。

想法初衷:如何做到關注服務本身而不是流量入口;如何做到真正的AI無處不在,而不侷限於設備和領域。

app的存在使得:

寡頭格局不容易被打破;

從為用戶服務的角度多應用的數據天然隔絕,無法做到真正的智能;

不利於未來去手機化向無處不在拓展,終有一天ai無處不在,交互無處不在,需求無處不在,服務無處不在。手機設備明顯會是個限制。

甚至於說做到最後,手機系統已經不是現在的樣子,更是一個多元化的智能大腦,至於存在於手機還是眼鏡還是電視,冰箱,牆面已經無所謂了。

揮之即來呼之即去才是AI的終極目標。

那麼問題來了,挖掘機技術哪家的飛機更安全一些????


魯君樹人


手機上下載的app驚人相同,其實並不是今天才來臨的,它的壟斷背後是企業的壟斷,而企業的壟斷並不是今天才初露頭角的。所謂的App壟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壟斷app通常都是“元老”

相信很多人發現,現在我們現在常用的app幾乎都是這類軟件裡“元老級”的app。正是這個原因,這些app比其他的新起之秀更理解用戶,相關技術方面也更加成熟,所以更加吸引人們去使用。

另外,這些“元老級”app早就積累了很多老粉,利用這些老粉的社交網絡自然也吸收了更多的新粉,進而導致大家app都差不多的現象。

二、壟斷app資金實力雄厚

壟斷app從發展之初到現在,早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用戶、資金,這類都是其他小app不可比擬的,所以壟斷app有強大的實力去推動產品的創新、宣傳以及分佈範圍。

同時這類app又通過自己的投資,入股或兼併其他小app,將它們功能集合到自己身上,進而也讓用戶停止下載其他軟件。

總之,app的壟斷與市場自由競爭中“優勝劣汰”的規律不無相關。app本質上就是一個產品,跟企業的其他產品沒有區別,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罷了。

你覺得還有其他原因嗎?歡迎留下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