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從水古下高速後,沿104國道西行6公里,過了羅源客運西站沒多久,就到了羅中路三道路段,路旁有一座氣勢恢宏延綿數里的祠堂建築,名叫“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從水古下高速後,沿104國道西行6公里,過了羅源客運西站沒多久,就到了羅中路三道路段,路旁有一座氣勢恢宏延綿數里的祠堂建築,名叫“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


宗祠見得多了,能稱為“大宗祠”的還在少數,我猜測,這多半是看在福建省政協常委黃如論的面子上。黃如論,祖籍連江,旅菲華僑,是唐末從河南光州固始隨王審知入閩的中書令黃膺第38世孫、世界金源集團董事局主席、中國工商聯副會長、著名的慈善家,他熱衷於公益事業,每年都有大筆資金投向學校、敬老院、寺廟、祠堂等,福州五區八縣很多黃姓祠堂的重修復建,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手筆。他還是福建省江夏黃氏源流研究會的會長,凡是跟黃姓一族有關的事他都不遺餘力,出錢出力,在黃姓一族乃至社會上都有很高的聲望。祠堂內並沒有太多的文物遺存,卻也因為他的影響力,於祠堂建成前的2004年12月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姓多以“江夏”為堂號,統稱“江夏黃氏”,在福建是僅次於陳、林的大姓,入閩始於東漢,盛於宋元,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譽,繁衍至今分為十三個支派,“羅源黃”源於其中黃膺一派中的“少師房”,其開基祖黃執躬(民間稱黃龍)為古田璜溪人,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因家貧隨母桂氏來羅謀生,母卒於途,孑然一身,先傭於管柄卓家,後在南溪剪茅為廬而居,篳路藍縷,歷十三載,年廿八娶卓氏女為妻,生有三子:黃槐、黃枟、黃棆,相繼皆中進士,在朝為官,里人羨喜,號為“三黃”,至第三代一門父子九進士,故有“三黃世家”之稱(更多請關注黃氏大家族 微信號:h265888),其中以黃棆(1126-1202)最為出名,他11歲刻苦攻讀,家貧不能得書,遂借書抄讀,達旦不寐,於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中進士,歷官海鹽知縣、廣東東路轉運官,特授朝議大夫,封羅源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敕巡廣西東路轉運使兼本路勸農使,兼提舉本路鹽事。慶元五年(1199年)辭官,授秘閣修撰、集英殿修撰,嘉泰二年(1202年)卒,享年76歲,紹定三年(1230年)追贈少師。其次子黃孟永,字景芳,其政績、人生閱歷不遜於父親,歷官朝議大夫,知惠州,封開國宗丞,贈少師銜。正因為出現了黃棆父子這樣的出色人物,羅源的這一支黃姓在青山世系六房中被稱為“少師房”(黃如論出自青山世系長房“監察房”)。

“羅源黃”的老祠堂原位於宅裡埕,始建於南宋,南宋慶元年間(1195-1200),大儒朱熹避學禁,寓居連江寶林寺,應辭官在家的黃棆之邀來到羅源,居聖水寺東側黃家的私塾“連茹齋”,為《三黃世家宗傳》家譜作序併為祠堂題“三黃世家”匾,故宅裡埕的老祠堂又有“三黃宗祠”之稱。滄海桑田,時過境遷,如今的老祠堂早已改作他用,但其歷史價值猶存。2003年初,黃如論倡議復建羅源黃氏宗祠,應者如潮,羅源縣有關部門確認其文物價值後批准其易地復建,得到批准後,黃如論於2004年3月斥百萬巨資在現址開建,於2005年1月竣工投入使用,豈料下半年,祠堂就因承重結構承載力不足出現險情,2007年8月被羅源縣建設局鑑定為危房,於2009年重修,現為羅源黃氏總祠。


羅源黃氏宗祠位於路邊,祠前立有雄偉壯觀造型精美的石牌坊,正中橫額上鐫刻黃如論所題的“江夏流芳”四個金字。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江夏流芳”牌坊

進入牌坊,迎面是“九龍戲珠”石雕噴泉,池中圍著神態各異的九條龍,龍嘴朝著一顆圓形的“石珠”,開關一按,水從九條龍嘴中一齊噴向“石珠”,帶動石珠不停滾動,水珠向上四溢,蔚為壯觀,這裡有它的含意,龍為吉祥物,因宗祠背靠蓮花山,有“虎踞蓮山”、“五虎下蓮花”之說,取“龍騰虎躍”之意,寓意黃氏家族蒸蒸日上。何以用“九條龍”?(更多請關注黃氏大家族 微信號:h265888)一因“九”泛指多,比喻黃氏子孫,世代相傳,枝繁葉茂;二是《易經》中稱陽爻為九,九是陽,比喻家族生氣蓬勃。


走過九龍池,就是牌樓,牌樓為土木結構,仿宋建築,充分體現宋代建築風格,匾額“黃氏大宗祠”五字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周惠珺筆跡。牌樓背面掛“宗功祖德”匾。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九龍池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牌樓

牌樓之後,為祠正門,祠寬34米,進深135米,門上直匾書“江夏黃氏宗祠”,乃黃如論敬題,門邊一對石獅,是原三黃宗祠遺留的明萬曆年間石刻,正面牆上有四幅浮雕,分別為岳母刺字精忠報國、孝子黃香事親至孝、蘇武牧羊大節不虧、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取“忠孝節義”之意。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門牆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江夏黃氏宗祠匾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明代石獅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門墩

進了祠門,便是迎客廳,廳前的天井兩邊,各有三間廂房,按舊制,凡族人任過三品以上官職者,方可蓋三間。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迎客廳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廳內的黃如論像

踏上臺階,便是祠廳,正面匾額“三黃世家”四字,引人注目,據說是朱熹親筆。之後是三面紅色的牌匾,中為御賜“少師家廟”匾,右為唐欽賜秘書丞、光祿大夫黃茂材“太子少師”匾,黃棆是“三黃”之一,追贈少師,黃茂材是黃棆十一世祖,唐哀帝天祐年間的翰林學士、秘書丞,特進光祿大夫、太子少師,左為南宋紹興二十七年進士、集英殿修撰黃棆“少師”匾,這些都點出了“羅源黃”得名“少師房”的由來。


祠廳內還掛滿了“聖旨”、“狀元及第”(黃樸)、“榜眼及第”(黃中)、“探花及第”(黃桂)、“武狀元及第”(黃仁勇)、“進士”(據說黃膺一族出過185名進士)等牌匾,還有一匾大書的“福”字,那是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十二月乾隆皇帝召見廣東提督黃正綱 ,欽賜御書“福”字,一時視為隆恩榮遇。該廳掛有楹聯10副,著名的有南宋朱熹,清代書法家李鴻章、洪亮吉、曾熙,民國林森,當代書法家沈鵬,愛新覺羅·啟驤、蘇適等筆跡。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祠廳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樑柱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三黃世家”匾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少師”匾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狀元及第”匾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進士”匾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福”字匾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從祭廳看祠廳

跨過天井,是第三進的祭廳,又稱“江夏堂”,這裡掛滿了世代簪纓匾,太子少師、少師、和國公、刑部尚書、戶部尚書、禮部尚書、兵部尚書、吏部尚書、三省提督、金紫光祿大夫、總兵、兵部侍郎、奉議郎、知府、秘書丞、朝議大夫、國子監正、知縣等,其中一品四面,二品七面。正面殿上為入閩始祖及各支入羅始祖塑像,其中二層正中,為三黃世家始祖黃執躬塑像。


在江夏堂中有楹聯九副,主聯為“文獻接中原幾十代名臣世裔,衣冠自南宋數百年喬木人家”。上聯指羅源黃氏自中原而來,有顯赫族史,下聯是說南宋遷羅,數百年枝繁葉茂,子孫發達。名聯有:“德顯一門父子兄弟三顯爵,恩榮五代高曾祖考十榮封。”( 上聯指金門總兵黃英,其子黃正綱(三省提督)、黃正元(總兵);下聯指其前輩高、曾、祖、考有十人得到封爵。有一副聯是建祠時應景而作,祠堂於午夜二時開基,突然飛來一群彩蝶飛舞不停;扶扇之時又有一群蜜蜂晉巢,族人以為此乃天垂吉兆,如意呈祥,故作對聯雲:“祠堂兆族興黃蜂獻瑞,福地徵人傑彩蝶呈祥”,此傳說倒是和長樂漳港顯應宮出土時的蝶蛙傳說有異曲同工之處。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從祠廳看祭廳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廊廡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祭廳神主龕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祭廳又名江夏堂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各種匾額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各種匾額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黃士極為常州參政,他的“和國公”爵位不知從何而來?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廳堂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儀仗牌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柱礎


2004年12月10日,羅源縣人民政府公佈“羅源黃氏宗祠”為羅源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羅源江夏黃氏大宗祠,因為世紀金源集體而出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