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某保险公司办业务,一大厅都是退保的,为什么?

名字不好找全占用了


客户退保虽然大部分可能因为销售误导所致,但也不一定全是。

第一种情况,在购买保险时候资金充裕,临时突发紧急情况,需要用钱或者续期保费交不上了,所以只能退保。

第二种情况,有的保险产品虽然合同上约定保险期间很长,10年或者20年,但是当初保险公司在销售的时候按照短期销售的,2年或者5年左右,主打的是产品的现金价值,现金价值就是退保能够拿到的钱,客户退保后并没有损失而且收益还不错,这属于长险短做。

第三种情况,就是涉及到销售误导了,保险产品的实际情况和当时业务人员介绍的天差地别,客户感觉上当受骗,宁愿受损失也不愿再持有了。这就属于保险行业的乱象了,是银保监会严打的销售误导行为。

退保的原因有多种,但多数情况下退保对客户都会有损失的,所以,在购买保险时一定要确认自己的实际需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购买保险,避免自己受到损失。


保民说事儿


分享我个人买保退保经历:

2015年我工作的第二年,做销售赚了点钱,想着我父母没有社保之类的,买个保险防老生病,加上我妈那边有心脑血管家族病还有胃癌什么的,虽然说胃癌是不遗传的但她胃一直不大好,我姥姥太姥姥都是这个毛病没嗯,所以先给她买了一份新华的重疾保险,她49岁了,保费高一些。当时我找的公司领导媳妇买的,我不大懂这个所以人家说什么是什么,还给配置了其他住院保险什么的,重疾加另外的一共是五千每年,重疾占三千多另外的一千多,交20年,保费是七万加什么的反正不过十万。而且有的钱貌似是人死了才能领……

说来也不怪人家,自己稀里糊涂的虚荣心作祟就买了,我妈很高兴,但是后来吧越算越觉得不合适,因为人一旦得重大疾病,几万块都是没啥作用的,我个人感觉保费不高,这几万块我自己一年就能给赚出来。何必等到几年或者十几年后,而且货币贬值也是存在的。

就是年纪小不懂太冲动了吧,交了两年我决定退了,就退了2000多块钱,折了7000多。反正是自己没想好认了。

以后我每年拿出一两千给父母做体检,其实就头一次花的多,后来每年俩人也就一千多体检费,买个放心。另外后来老家有新农合什么的,农社保也比以前好一些了,我就更不考虑买商业险了。

可能商业险有好处,但是对于我来说,真的没那脑子去理解,而且买的不如卖的精,商业险中有很多术语是双面性的,可解释性很高。说白了你理解的都是最大化对自己好的,他们给的真正意义肯定是对他们最大化利益的。但是不出现问题他们是不会说破的,任凭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意思理解,模棱两可。

商业险好不好我真不确定,没在这行干过不好下论断,只不过我考虑自己情况,决定不参与了。

不光保险行业这么干,好多销售行业都这样,所以好不好的我不参与了,我自己交社保家里有农合就够了,剩下的自己多注意保养每年体检,防止生病比防止没钱要简单的多。


牛爷爷的广播站


不知道题主想表达什么?其实这个很正常,这是保险公司的特点决定的,有以下几点原因:

1. 保险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同为金融机构的银行不同,和商场更不同。保险公司的业务大厅不负责销售,只办理已经购买保险客户的业务,和一般企业的售后服务中心类似,所以来这里的都是“问题顾客”。

2. 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它不像银行一样营业网点遍布大街小巷,保险公司的营业厅在很大区域只有一个,所以需要办理业务的客户会集中在一起,所以你才有了满大厅全是办退保的感觉。这和你进了汽修厂全是出毛病的汽车,进了医院妇产科全是孕妇一样。

3. 现在保险公司的电子化业务很发达,绝大部分业务都不需要再去门店办理,但是诸如退保、生存金领取等涉及到客户切身利益的少数几项业务还需人工核实,按照监管要求也需要客户本人的证件、影像和亲笔签名,所以必须去柜台办理。这样你在门店看到办业务的人自然就集中在这几项业务。

4. 保险的缴费期大部分都比较长,中间会有一些人因种种原因无力继续缴费,或急需用钱,就选择了退保。当然也有其他原因感觉不合适而选择退保的。


晓说渡红尘


现在保险公司做保单业务事项(改联系方式、改缴费账户、改地址等等),基本都可以实现在线(网站或者手机)办理了吧,再不济也可以约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上门来处理。

只有一些特殊的事项是必须投保人/被保人本人去保险公司柜台办理,像退保就是最常见的一种。

退保的事我也办过,具体那家公司就不说了,说说当时的情况。

到了现场,同样是取号排队,

轮到的时候,通常会有个专门人员了解退保的原因,同时也会尽量的说服客户放弃退保,解释退保可能会造成的损失等等,如果实在劝说无效,再按照程序办理退保。

关于题主所说的,一个大厅都是退保的人,我觉得可能是产生误解了,去现场办理业务的,退保的确实不少,但现场肯定也有不少办理其他业务的,如果遭遇“集体退保”那对保险公司来说可是件大事,不会没有报道。

关于退保问题,我大致分析了,无非是以下几种情况:

1、保单彻底失效

一般情况下,保单缴费期满2年内,属于复效期,也就是说只要欠费没满两年,投保人可以去保险公司申请恢复保单效力,补缴保费,原缴费期间照常计算,但如果超过2年了,就不能再复效了。

保单就此彻底失效,对投保人/被保人来说也没什么用处,只能退保,而且还可能拿回一点钱(现金价值)。

2、获得理赔后退保

现在的保单多数是组合保单,一份保单包含多种保障内容:人寿险+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等,有些业务员在设计保险金额的时候会设计一个差额。

举个栗子:

我看到过一份保险计划,主险(寿险)保险金额20万,重疾险18万,两个保障并非完全独立的,也就是说如果发生了重疾获得理赔18万,主险的保险金额就剩下2万了。

如果想要保单继续存续,那么还得缴费,一年几千块,但是保额就只有2万,而且在已经获得重疾理赔的情况下,你想加保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缴费几千块,保额只有2万块,有啥意思?

那自然还是退保省事。

3、销售误导

这种情况所导致的退保应该是最多的,主要原因在于保险业务员在销售过程没有尽责,甚至存在主观故意误导概念(什么“保险就是存钱”,滥用“利率”的概念),而导致投保人误以为是存款,是理财,实际却是保险。

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经常见之于报端。

但好在,现在这种事情比起以往要少许多,但仍有进步的空间,希望能够早一点得到完善。


西天蜗牛


保险是一非常专业的金融工具,保险公司不会为我们规避风险,不是说办了保险就不会发生意外,健康问题(发生意外时保险公司不会赔给我们一条命,发生健康问题时保险公司也不是给我们看好病)

保险公司只解决一个问题,发生风险时赔偿一笔钱的问题,赔偿多少的问题

保险的险种是一个专业化很强的,只有买对了我们需要的险种,发生问题时才能得到有效的赔偿。

保险可以分为两大类,财产险和人身保险。和我们个人相关的就是人身保险

人身保险又可分为1,人寿保险,以人的生命为标的,就是有些人说的不死不赔的险种

2,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我们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包含意外身故,意外伤残,意外医疗等

3,健康保险,以我们人的健康为保险标的。包含医疗除和疾病险

4,年金险,以人的生存时间为标的,只要人有在,就可每年领钱

所以说不是有买过保险就什么都保了,很多人去退保只能说明大家感觉买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险种,没有帮自己实际解决问题,感觉没用才会去退

但是退保是会有很大损失的。

所以说,买保险,买对才会好赔!


烨禾财富风险管理事务


我是人寿保险公司的一名业务员,从事保险多年。这个问题我跟大家探讨一下,第一你说保险公司业务大厅都是退保的?这肯定夸大了。如果业务大厅没有退保的打死我都不信,为什么呢?如今保险公司的发展就决定了一定有大量的退保发生。现在的保险公司日常工作就两件事:1,业务,就是推销保险。2增员,意思就是招收新的业务员。增员在保险公司的日常工作中都被放在第一,那为什么一个保险公司不好好的卖保险却要拼命的招人呢?答案就是保险不好卖,一个老的业务员把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发展后就会遇到业务上的瓶颈,那怎么办?招人招人再招人,招人容易吗?当然不是!不好招就放宽条件,只要你是个人就可以来保险公司卖保险,问题来了,保险公司招的人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啊!刚进社会的学生,无所事事的闲人,在家带孩子小媳妇老妈子,有文化没文化的等等……。一份保险自己都看不明白怎么讲给顾客?没关系,保险公司每人发个话术表(就是这个保险怎么给客户讲,当然都是捡好的说,一些关键条款就省略了),把保险讲的要多好有多好,那顾客一听买吧,过了一年半载顾客明白过来不退保才怪!。

第二关于保险公司业务员提成有多高为什么高?有想知道的欢迎评论留言。


神评鸡汤


呃,这个问题一般很难出现。实际上各个保险公司的大厅都是门可罗雀的,很少见一大厅的人都是退保的,除非遇到群体性事件了。

正常来讲,保险公司有财产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保险等很多种保险。


对于我们大家应用比较广泛的就是意外保险,保费低、保额高,一般没有退的。像我们交强险都是属于意外险,想退都不能退呢。

人寿保险保障功能也不错,活不到一定岁数或者失去劳动能力,给家庭一个相当数额的补偿。

健康保险也是相当好的,不过报销的时候比较麻烦,会容易被挑刺儿。还有相应的免费额度,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毕竟保险公司是为了挣钱的。


唯一让大家有争议的就是年金保险,年金保险有点是分红性质或者理财性质,具有保单的现金价值。这种保险是用复利计算,因此看起来是蛮合算的,存个十万二十万,以后能领三十万五十万。

但是这种保险有初始费用,第一年接着退保,可能只能退一半。如果不了解的人参保后接着退,是非常吃亏的。但是这种是往往退保最多的。

现在保险公司走的是保险代理人制度,一般都是通过保险推销员推销有关保险。很少有在保险大厅购买保险的。保险代理人在介绍保险用途时候,往往为了促进保险成交,一些事情进行了一带而过。参保人了解后才会选择退保。

不过只要正常履约,保险约定的收益事项一般都能够完成。而且有的混合性保险还包含了人寿保险和意外保险,医疗保险等作用。

所以,其实退保主要还是大家参保时对保险了解不透彻导致,而且退保大家也往往偏听偏信,并没有真正理解保险的作用。

还是建议大家买了之后就坚持缴纳下去,这样才是亏本最少的选择。


暖心人社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回答

一个是大厅都是办理退保的这种现象,为什么?

一个是他们为什么会退保。

现象:保险,是一个特殊的商品,看不到摸不着,保障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除了理赔、退保的业务办理,日常维护基本都不会涉及到要亲临柜面。如果服务人员还在职甚,至理赔退保可以不用亲临。

退保的,只是众多投保人中的很少的一部分,亲临柜面去办理,可能是跟自己专属的服务人员没联系。其他业务很少需要亲临柜面去办理,所以你才会看到的业务办理都是退保这种现象。

为什么退保:

1、保险是稳定生活的一种刚需,但险种非常多,客户对保险需求的感应也各不相同。如果买错了,退保现象肯定会存在。

2、很多保险代理人,并没有真正打通客户对风险的认知,也没有真正匹配到合适的险种。

3、很多客户对自己购买的险种有过分的预期,而代理人没有清楚的解释。

4、因为对保险的不重视,虽然认可了,也配置了保险,但生活花销并没有很好的规划,没有预留出保费,而导致保单停缴失效,继而退保(其实可以复效)。

5、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解决资金链需求>保单交费需求。

6、其他各种原因

感谢阅读,仅代表个人观点,可以交流。


张荀丶平安北京分公司


如题所述。购买保险后退保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然,象题目所提到的,一大厅都是退保的,确实也不是常见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简单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之所以出现集中退保,或者说是大量的退保,那么有可能是以下一些原因:

首先呢,一些保险推销员,代理人,迫于公司业绩考核压力,被迫自己或让亲戚朋友临时办理保险,利用保险在犹豫期内,可以自由退保的规定,打时间差,先通过考核。然后退保。这就会造成一些集中性的退保现象。

第二点呢,有些保险公司有有新的险种下来后,推广的力度比较大,比较集中,于是大量的销售,但是每个险种都有不同的使用人群,许多顾客购买之后,可能会发现这个险种虽然好,但并不适合自己,于是就会赶在犹豫结束期前,进行退保,由于购买的时间都差不多,因此会出现一些集中退保现象。

第三点,某一时期,某些保险公司,会对某个某些险种会加大奖励力度,于是代理人员,推销员等会想尽各种手段进行推销,以期获得高额奖励,这也造成该险种的集中销售,但是如上所言,顾客感到该险种并不适合自己时,也会迅速退保。

第四点呢,有一些保险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推销人员利用技保人不熟悉保险的原因,将对投保人不利的的某些条款进行了,有意无意的忽略,投保人在购买之后,在仔细阅读相关的条款时,可能发现了其中的不利条款,愤而退保。

等等,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保险营销是一种特殊的营销,本身产品看不到,摸不着,而且除了强制性国家保险以外,普通的商业保险并非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属于可有可无,同时不同的保险产品都有有许多限制性的条款,再加之人们所说的理赔难,因此,提高营销技巧,提高营销人员的自身修养素质,不断的提高整个公司的经营水准,才是发展的长久之道。

相信许多朋友都购买过保险,有相似的经历,也有许多头条的朋友,可能正是从事保险营销工作的,也欢迎你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交流学习。


理财迦


我来说两句,我比你们有发言权

基本上大面积退保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去年的这个时候公司的业绩压力大,奖励政策好。然后业务员自己购买,提成很高。

然后一年过后,就退掉,这样不怎么有损失,甚至各种奖励加起来会稳赚!

如果偶尔遇到退保的客户原因有三

1,当时被业务员销售诱导,发现买的东西自己不需要或者根本不是想要的

2,突然经济出状况了,没办法叫下去

3,买了一些公司所谓的万能险,结果后来头脑清醒了,发现不上算。

保险是个好东西,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经济情况配备

保险业务员很多不是好东西,请好好甄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