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是多少?需要注意什么?

-莫念846


小麦扬花、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发生危害高峰期,也是小麦争取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期主要防治对象有小麦吸浆虫成虫、麦蚜和小麦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及叶枯病等,防治病虫时应视麦田病虫的发生动态,而采取不同的防治技术和配方,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具体防治意见:

1、防治小麦吸浆虫成虫和麦蚜。5月上中旬小麦扬花期,吸浆虫进入羽化、产卵,是成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小麦上部有吸浆虫成虫产卵,中下部叶片有麦蚜繁殖,这时选用对路农药科学防治可以做到两虫兼治之效。最好选用吡虫啉和辛硫磷复配制剂喷雾,如30%虫无踪1号。也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或10%吡虫啉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需要兼治纹枯病时,可选用5%井岗霉素100~150毫升或20%纹霉清60~100毫升与前述杀虫剂混合喷雾防治,要对准小麦茎基部喷雾,用药应到位。

3、需兼治白粉病,条锈病或花期遇雨需防治赤霉病时。在防治吸浆虫、蚜虫的药液中按1500~2000倍的稀释倍数加12.5%烯唑醇、25%戊唑醇或按1000倍的稀释倍数加20%三唑酮、50%多菌灵混合喷雾防治。

注意:①每亩药液量不少于30公斤,要喷匀打透,使小麦各个部位全部着药,特别是下部叶片,切忌惜水不惜药。②混配用药要随配随用,不要存放。

此外,应及时拔除禾本科杂草。由于节节麦、野燕麦、看麦娘等恶性杂草繁殖快、危害重,又比小麦成熟早,其种子随着不断成熟而脱落于地表,到小麦成熟时大部分种子已基本落地,给明年留下隐患。


70后农民Z绍东


在小麦的种植期间,怎么样控制好它的灌溉水量,小麦的灌溉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小麦灌溉要根据土壤的情况适用的条件以及疫苗生长状况等等来组成了,就小麦幼苗成长期来说,要求土壤含水量和成熟期以及不同发育过程当中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开始我们要根据不一样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一个适合的指标作为灌溉的依据,气候的情况主要是看小麦生长期间的降水量还有天气的变化,不同的年份也应该有不同的灌溉制度。

根据各地生产经验来说,如果是降水比较多的地区一般每个月浇水一次就可以了或者两个月才浇水一次。如果是降水量比较小的地区,那姜浇水的次数就要更加频繁了,另外浇水的时候我们还得注意气象变化,比如冬天观看的时候气温下降到零度的时候就不要再放开了,这个时候就会引起动态动词用。

而后期浇水的时候还得要注意风速,如果浇水过多可能遇到大风就会导致植株减产倒伏,所以疫苗的生产状况主要是看每个群体它的大小还有植株生长是否健壮的,对于那些群体过它的幼苗一般都要采用不浇水或者推迟浇水的方法才能够控制它的生长需求。

首先就是播种之前浇水了,在某种时间浇水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土壤的湿润程度,更重要的就是能够为培育壮苗,为小麦高产做好准备。即使在播种之前浇水,不仅仅可以让小麦在冬季之前有足够的水资源。来进行生长发育,更重要的就是能有利于冬季的品种,更早的播种和换水量更大是可以让土壤的营养结构改变了,对幼苗生长更加有利,以及让小麦产量增加效果更加显著。

而在冬季的灌溉也是很重要的,冬季浇水是北方小麦非常有效的增产经验之一,冬季浇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麦在过冬期间有充分的水分状况,让它可以正常生长,抑制地表的温度,防止冻害,而且还可以减少春天浇水的次数,在冬天观看的时候温度都是要求在平均气温在三度以上的,如果冬天逛过早,气温较高的话,蒸发量太大,是起不到蓄水的作用的,同时还会死啊,小麦的幼苗生长速度过快,不抗冻,如果冬季快过完的话气温偏低就会让土壤冻结,水分不能够保留,常常会让小麦幼苗冻死。

另外一点就是春季灌溉了,春季是指小麦开始进入生长快速期的浇水注意事项,当小麦长出三片叶子进入分化时期,这个时候就应该保持田间的含水量在70~%80%之间低过50%,小麦的生长发育都是会受到影响的,如果低过30%的话,很容易会导致小麦缺水而死亡,所以在成熟期也应该保持田间的水量,在70~80%之间最低不能低过60,否则最后的产量会大大降低,也会影响小麦的品质。

小麦

最后就是后期灌水了,后期浇水也是必须注意的,从小麦抽穗期到成熟期,田里还是应该保持含水量的80%之间,这个时期每日消耗的水量是很大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面,基本上要做到每一天都浇水,但是在这个时候还得注意雨季的到来可能会发生倒伏,所以在这个时候关水较少,可能会引起烂根和小麦植株死亡,如果过多,也不适宜它的生长,这个时候的灌水用量就要需要我们注意和调节好,才能够做好浇水工作。








我是农村曹哥


小麦一般不用农业灌溉的,开始秋季播种之后,虽然有时遇到小干旱,也没有多大影响,种子在土壤里经过吸收水分,慢慢0u发芽,水分过多反而会腐烂在土里。

如果是遇到特别大干旱的时候,种子无法发芽是,一,可以用喷雾器淋浴的方式进行灌溉,虽然体力成本有点大,对于发芽育苗有很好的提高,这样比较均匀,湿度也好把握,二,也可用灌溉水的方式,在田地里挖沟引水,切记土壤水分湿度达到,能松土而又不能成泥团为标准,这是小麦胚胎最好土质水分。

出牙以后,秋冬季节如果在遇到天干还可以用上两个方式进行抗旱都是很好的效果。





农民刘大姐


水利部日前发布《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小麦》,这是我国在国家层面的第一个农业用水定额。

今年,水利部还将陆续编制粮、棉、油、糖、果树、蔬菜、牧草等主要农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全面夯实农业节水管理基础,为开展农业用水总量配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节水评价、灌溉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等提供重要依据。

小麦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是多少,需要注意什么

冬季小麦灌溉要注意什么查看全部2个回答

冬季小麦灌溉要注意什么

中国农业出版社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2019-02-25

结合小麦抗旱保苗进行冬灌,不仅能满足小麦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而且能起到缩小昼夜温差、稳定地温、落实土壤、粉碎坷垃、防止麦苗受冻的作用,对抗御干旱、冻害,确保小麦正常生长、提高小麦产量都是很有必要的。搞好小麦抗旱和冬灌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看墒情。一般麦田的5~20厘米的土壤含水量,黏土低于19%、沙土低于15%、壤土低于17%时应及时抗旱冬灌。如果超过或大于上述指标,可缓灌或不灌。

二是看温度。应抗旱保苗的田块可以不论温度高低,但对冬灌的田块,最好选择在12月上旬,从日平均气温4~5℃时开始,至-5℃时结束,过早过晚,效果都不理想。冬灌过早,起不到“封冻水”的作用;过晚,当天浇的水渗不下去,地面结冰造成死苗。

三是看苗情。对麦苗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可不灌或缓灌,对晚播麦田特别是单根独苗的麦田,因有效积温不足,苗情长势差,可不冬灌,以防水漫淤苗、冻凌抬苗。麦田冬灌的灌水量不宜过大,最好采取喷灌或窄畦匀灌,切忌大小漫灌,要浇匀,做到“地平寸水棵棵到、省工省水效果好”。防止水大压苗、淹苗、灌后要及时划锄,保墒防旱。






乡村革丽


一般生产 中常年补充灌溉4 ~5次(底墒水、越冬水、拔节水、孕穗水、 灌浆水),每次每公顷灌水量600 ~ 750立方米。从北方水资源 贫乏和经济高效生产考虑,一般灌溉方式均采用节水灌溉。节 水灌溉是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降水资源的条件下,实行关键 期定额补充灌溉。


三农专栏


小麦扬花、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发生危害高峰期,也是小麦争取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期主要防治对象有小麦吸浆虫成虫、麦蚜和小麦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及叶枯病等,防治病虫时应视麦田病虫的发生动态,而采取不同的防治技术和配方,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具体防治意见:

1、防治小麦吸浆虫成虫和麦蚜。5月上中旬小麦扬花期,吸浆虫进入羽化、产卵,是成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小麦上部有吸浆虫成虫产卵,中下部叶片有麦蚜繁殖,这时选用对路农药科学防治可以做到两虫兼治之效。最好选用吡虫啉和辛硫磷复配制剂喷雾,如30%虫无踪1号。也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或10%吡虫啉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需要兼治纹枯病时,可选用5%井岗霉素100~150毫升或20%纹霉清60~100毫升与前述杀虫剂混合喷雾防治,要对准小麦茎基部喷雾,用药应到位。

3、需兼治白粉病,条锈病或花期遇雨需防治赤霉病时。在防治吸浆虫、蚜虫的药液中按1500~2000倍的稀释倍数加12.5%烯唑醇、25%戊唑醇或按1000倍的稀释倍数加20%三唑酮、50%多菌灵混合喷雾防治。

注意:①每亩药液量不少于30公斤,要喷匀打透,使小麦各个部位全部着药,特别是下部叶片,切忌惜水不惜药。②混配用药要随配随用,不要存放。

此外,应及时拔除禾本科杂草。由于节节麦、野燕麦、看麦娘等恶性杂草繁殖快、危害重,又比小麦成熟早,其种子随着不断成熟而脱落于地表,到小麦成熟时大部分种子已基本落地,给明年留下隐患。



我是手工编织者老王


我是安徽人所以这是针对我们安徽省冬小麦种植面积占到全国冬小麦种植总面积约80%。

冬小麦生长期一般是10月中旬至次年的5月下旬,此时恰处于是北方干旱季节,因此,冬小麦的灌溉也只限于这些地区。南方各省冬小生长期降雨颇多,一般不需要灌溉。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与内蒙古地区,春小麦一般3月底或4月初播种,6月底或7月初收割,在其生长旺期内,降雨较少,因此普遍需要灌溉。

2、小麦的需水规律

(1)冬小麦的需水规律

1)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冬小麦各生育期由于时间长短、气候条件各异,因而各阶段总需水量与阶段日需水强度不同。需水量最多的阶段是抽穗~成熟期,即灌浆阶段。灌浆期需水量大的原因是由于该阶段生长期长,而且日需水强度高。但日需水强度最大的阶段是在拔节~抽穗期,这是因为此期间冬小麦由营养生长阶段转为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并进的阶段,生长旺盛、需水强度大,属于需水敏感期。因此保证这一阶段的水分需求,对冬小麦的增产、增收十分重要。

2)棵间蒸发与叶面蒸腾:冬小麦需水量主要由叶面蒸腾与棵间蒸发两部分水量组成。叶面蒸腾是一个生理过程,蒸腾量大小除与大气条件和土壤水分条件有关外,也受植株本身的生理作用制约。植株的生长条件,如叶面积大小等因素也影响着蒸腾的大小。蒸腾量的变化规律是由冬小麦生长初期的较少而逐渐增大,至拔节以后至最大值。棵间蒸发是一个物理过程,与土壤水分条件、棵间小气候状况、水汽压梯度和地面覆盖条件有关。冬小麦生长初期,棵间蒸发量较大。如播种~越冬期,由于叶面覆盖少,棵间蒸发量占需水量的60%以上。以后,随着冬小麦植株群体的逐渐增大,棵间蒸发量逐渐降低,至拔节以后减至最小值,这时不足需水量的10%。

(2)春小麦的需水规律

1)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春小麦需水量最大的生育阶段为灌浆期,即抽穗~成熟阶段。其模系数(每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总量的百分比)在40%以上。其次是拔节期,模系数为20%以上。阶段需水量最小时期为播种~出苗期,模系数在6%以下。日需水强度最高的阶段一般为拔节期,其生理需水与生态需水均达到了最高峰,是春小麦的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最旺盛的阶段,保证这一时期的水分需求,对春小麦增产作用重大。

2)棵间蒸发与叶面蒸腾:春小麦各生育期的叶面蒸腾变化与总需水量变化相似,从小到大,而又由大变小,峰值在拔节~抽穗期。棵间蒸发也基本与叶面蒸腾的变化同步,这主要是春小麦生长期间蒸发量明显受气象条件影响,气象条件与生物学过程同步,较大的生物量并没有明显抑制棵间蒸发之故。春小麦棵间蒸发量占需水量比例与产量水平有关,一般占20%~30%,产量水平高时所占比例较小,反之则大。春小麦棵间蒸发量占需水量比例还与品种类型有关。

小麦的需水规律

(1)冬小麦的需水规律

1)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冬小麦各生育期由于时间长短、气候条件各异,因而各阶段总需水量与阶段日需水强度不同。需水量最多的阶段是抽穗~成熟期,即灌浆阶段。灌浆期需水量大的原因是由于该阶段生长期长,而且日需水强度高。但日需水强度最大的阶段是在拔节~抽穗期,这是因为此期间冬小麦由营养生长阶段转为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并进的阶段,生长旺盛、需水强度大,属于需水敏感期。因此保证这一阶段的水分需求,对冬小麦的增产、增收十分重要。

2)棵间蒸发与叶面蒸腾:冬小麦需水量主要由叶面蒸腾与棵间蒸发两部分水量组成。叶面蒸腾是一个生理过程,蒸腾量大小除与大气条件和土壤水分条件有关外,也受植株本身的生理作用制约。植株的生长条件,如叶面积大小等因素也影响着蒸腾的大小。蒸腾量的变化规律是由冬小麦生长初期的较少而逐渐增大,至拔节以后至最大值。棵间蒸发是一个物理过程,与土壤水分条件、棵间小气候状况、水汽压梯度和地面覆盖条件有关。冬小麦生长初期,棵间蒸发量较大。如播种~越冬期,由于叶面覆盖少,棵间蒸发量占需水量的60%以上。以后,随着冬小麦植株群体的逐渐增大,棵间蒸发量逐渐降低,至拔节以后减至最小值,这时不足需水量的10%。

(2)春小麦的需水规律

1)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春小麦需水量最大的生育阶段为灌浆期,即抽穗~成熟阶段。其模系数(每个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总量的百分比)在40%以上。其次是拔节期,模系数为20%以上。阶段需水量最小时期为播种~出苗期,模系数在6%以下。日需水强度最高的阶段一般为拔节期,其生理需水与生态需水均达到了最高峰,是春小麦的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最旺盛的阶段,保证这一时期的水分需求,对春小麦增产作用重大。

2)棵间蒸发与叶面蒸腾:春小麦各生育期的叶面蒸腾变化与总需水量变化相似,从小到大,而又由大变小,峰值在拔节~抽穗期。棵间蒸发也基本与叶面蒸腾的变化同步,这主要是春小麦生长期间蒸发量明显受气象条件影响,气象条件与生物学过程同步,较大的生物量并没有明显抑制棵间蒸发之故。春小麦棵间蒸发量占需水量比例与产量水平有关,一般占20%~30%,产量水平高时所占比例较小,反之则大。春小麦棵间蒸发量占需水量比例还与品种类型有关。

小麦的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1)冬小麦的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生长期很长,一般为240~260天,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种,次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收割。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国家,冬小麦的生长期正是少雨季节,灌溉是冬小麦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在水量有限、供水不足的条件下,冬小麦全生育期的总需水量及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不可能得到全部满足,因此,就不可能按照供水不受限制时的丰产灌溉制度进行灌溉。在这种情况下就应按照节水高效的灌溉制度进行灌溉,把有限的水量在冬小麦生育期内进行最优分配,确保冬小麦水分敏感期的用水,减少对水分非敏感期的供水,此时所寻求的不再是丰产灌溉时的单产最高,而是在水量有限条件下的全灌区总产量(值)最大。我国冬小麦主产区是属我国水资源最紧缺地区之一,因此,多年来开展了大量有关冬小麦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果,并己大面积推广应用。

(2)春小麦的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春小麦春季播种,当年夏、秋收获,春小麦生育期短,通常为80~120天。由于春小麦在全国分布地域很广,从东北经内蒙一直延伸到西北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均有大面积种植,模跨几个气候区,所以灌溉问题十分复杂。在黑龙江地区春小麦生长期尽管有一定降雨补给,但与需水量比较差额较大,尤其是5~6月份,正是春小麦拔节、抽穗期,需水量大于降雨量1倍以上,应进行灌溉弥补降雨的不足。而在甘肃、新疆等西部地区,春小麦生长期基本无降雨,完全靠灌溉来满足春小麦的需水要求。

春小麦全生育期灌水,应抓住三叶期、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采用“早灌、勤灌、轻灌”的原则,即早灌头水,赶灌二水,增加灌水次数,减少灌水用量,适当延迟停水。春小麦三叶期开始分蘖、长次生根,同时幼苗开始分化,若缺水受旱,则分蘖减少,幼穗发育不良。因此,早灌水是春小麦增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应于小麦二叶一心期灌头水,特别是在春旱多风的地区或年份,更加注意。春小麦灌头水后,二水必须紧跟上,两水间隔不宜超过15天,否则将会引起减产,其减产程度甚至比晚灌头水还要大。因为头水之后,正值春小麦拔节期,缺水受旱影响幼穗发育和茎节生长。两水间隔期过长,土壤容易形成板结龟裂,影响其根系的生长。以后各水以不受旱为原则,在灌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减少灌水定额,增加灌水次数比采用灌水定额大、灌水次数少效果好。最后一次灌水不得灌水过晚,要避免在高温天气和五级以上大风天气灌水,防止倒伏,降低千粒重。


二蛋弄哈的


河南是产粮大省,小麦灌溉我们河南这边用水没有所谓的定量,农民种地凭得是经验,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来灌溉,一般来讲水漫过根茎3到5厘米,既视为灌溉透彻了!



一城宋韵


一般生产 中常年补充灌溉4 ~5次(底墒水、越冬水、拔节水、孕穗水、 灌浆水),每次每公顷灌水量600 ~ 750立方米。从北方水资源 贫乏和经济高效生产考虑,一般灌溉方式均采用节水灌溉。节 水灌溉是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降水资源的条件下,实行关键 期定额补充灌溉。


娱乐周运势


各方面的管理都加一块了也没有正确的价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