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今年的菜價這麼貴?工資卻不高?

我怎麼這麼欠贊呢


工資不漲是暫時性的,如果你能力越來越強那麼工資也會往上漲的。

俗話說會的多錢漲得快。你要是啥也不會做著大多數人都能做的工作,當然都差不多。

你如果沒有啥專業水平的技術,那麼你工資怎麼去漲。只有你負責的多付出的多漲工資才指日可待,想做一般的工作拿高工資也不現實。

菜價一直漲也很正常,物價都漲了,再加上菜的一層層剝利,當然就高了。 因為經濟惡化 導致這樣的通貨膨脹所引起的暫時聯動現象 國家會通過一定的制度來控制這認為的因素 畢竟 安民為大 所以 這菜價上漲和工資是兩個問題 不能在一個問題的基礎上 。


拂曉黎明xiaoxiao


家族財富密碼評論員錢小帥:


首先小編想說,多數人年年都有這種感覺,就是不一定什麼貴了,消費多了,可工資卻沒漲多少,遇到這種情況呢,第一想到的是多付出些辛苦,多掙點錢,不是每天說這也貴了那也貴了

下面我們談談今年的菜價:

第一個菜價上漲的因素,肯定是和央行降準釋放流動性有關了,社會上流通的錢多了,菜價也就貴了,道理很簡單,假如原來全社會有一塊錢買菜,現在有兩塊錢買菜了,菜還是那麼多,價格就要上漲甚至翻倍了

另外,這幾年菜越來越貴,是源頭引起的,種菜的收入過低,導致多數菜農轉行,另外與糧食不同,蔬菜種植技術並沒有普及自動化,生產能力較低,加上今年氣候較為不好,產量就更加的低,價格也就相對變高了,還有一個影響的點就是,全球石油價格都在漲,石油的價格是可以影響到方方面面的,對蔬菜就可以體現在運輸,保存等方面。


收入這個問題,其實我國的人均收入並不低,而且無論是哪一個國家,全社會多數人都會感覺到自己錢不夠花,這是財富分配的恆定問題


家族財富密碼


社會平均工資上漲水平受國民生產總值GDP增幅約束,部分高薪收入漲幅明顯,但是多數製造業和服務行業工資水平漲幅就差很多。如今GDP增速已經下降至7%以下,今後更多會保持在6%或以下水平,未來工資漲幅將更加緩慢。


社會平均工資上漲,更多是高收入人群的功勞。一位高管年薪百萬,與十位年薪兩萬的工人一平均,就能個個年薪十萬了。因此社會平均工資上漲並不能真實反應大多數人的工資漲幅,更多是看著上漲了。


對於絕大多數中低收入人群來說,都會感覺工資不高。一方面這是真實的感受,另一方面則是房價過物價上漲的影響。即使月收入達到6000元,一看房價,不吃不喝20年也買不起一套房。買了房先把一半多的收入都還了房貸,自然就會捉襟見肘,認為自己很窮了。

至於今年的菜價為什麼這麼貴,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 廣義貨幣增量驚人

貨幣增速是非常快的,廣義貨幣M2最近三個月的平均月增量都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如此龐大的貨幣新增總量,自然會推升物價上漲。

貨幣增速看起來似乎在放緩,但是相對於日益龐大的基數,增速放緩並不意味著增量減少,商品總量沒有大幅增加的時候,巨量新增貨幣對於物價的影響是極為明顯的。


2、季節因素

每年春節之後兩三個月都是菜價最貴的時候,主要是由於氣溫低,主要依賴大棚種植,產量有限。一方面是相對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有限的供給,青黃不接的時節,菜價自然能賣上高價。


3、成本上漲因素

國際油價反覆上漲,影響到運輸成本。勞動者為了買得起房吃得起飯,也有了更高收入的要求,推動人力成本上漲。此外,在環保嚴格要求下,原材料供不應求,農藥、化肥價格持續上漲,農用物資漲幅明顯,這些都對蔬菜成本產生極大影響。

順便再說一句,菜價貴,但是種菜的農民收入並沒有大幅增長,畢竟農民沒有定價權,成本上漲也會吞噬多數菜價上漲後的利潤。


財智成功


是個危險的信號,這跟幾年前姜蔥蒜長得很厲害,有點類似。

01,前些年的通脹真不算高

很多人說這些年來的通貨膨脹很高,這個有一定道理,的確我們看到物價漲了。但是對比過去的貨幣發放量來說,這樣的漲幅算是不高的。

過去的20年,我們的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GDP的增長率經常都在兩位數以上。所以對於貨幣的要求也比較高,貨幣的增速,基本上也在15%以上。

你這樣的貨幣發放量,我們看到很多普通物價在過去20年才漲3-5倍。這真不算高。

02,通脹不高的原因

如果貨幣供應很大,正常肯定通脹很厲害,之所以過去的物價漲得不算太厲害,是因為這些貨幣有地方可去。

任何一個國家,股市和樓市都是貨幣的天熱蓄水池。但是在中國,因為股市長期不行,所以錢都湧到了樓市裡,其實也不排除這是一個有意的引導,讓樓市容納了大部分的資金,雖然房價越來越高,但是好處就是其他日常用品的漲幅並不算大。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是犧牲了樓價,保住了日常消費品的價格。

03,過去的高通脹

90年代初中國曾經出現過很高的通脹,原因肯定都是一樣的,就是貨幣超發。但還有一個背景原因,當時股市和樓市都沒有吸收這些資金。不是剛剛建立起來,發行的股票不多,本身就不可能吸納大量的資金。房地產那個時候還沒有開始。

前些年,如果大家有印象,應該還記得姜你軍,蒜你狠,為什麼那段時間突然間這些日用品漲價呢?其實還是相同的原因,那段時間的貨幣發放量是很大的,而且剛好那段時間房地產的調控特別嚴格。

04,危險的信號

這兩年貨幣的發放增速已經降下來了,基本上都在8%左右。不過因為過往的長時間超發貨幣總量比較高,而且現在房地產已經沒有了炒作空間,大量的資金無處可去。

股市還是資金不敢進的地方。所以這些資金有可能會在市場上亂竄。不排除未來某一些商品的價格會突然間上漲。

好消息是隨著國家GDP增速放緩,貨幣發放增速放緩,未來我們的通脹率也會下降,有可能像西方發達國家那樣,常年保持在2%左右。

財說得明白,希望簡單點說,讓你對財經現象更明白一點。

財說得明白”,這裡用簡單的語言,把理財的東西說得清楚明白。已經發表的文章,包括房產,基金,銀行理財,黃金等,有些熱文已經收錄在菜單裡,請你關注,在後臺查看菜單。


財說得明白


今年的菜價相當於之前的確有些高,但是總體的工資收入不高,一方面是主觀因素,另外一方面是客觀因素。

主觀因素是:無論哪一年,都會有人感覺到生活開支大而自己的收入水平低,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因為這個現象的存在,所以才可以不斷激發自己努力上進賺取收入的信心。

客觀因素

菜價高的主要原因是通貨膨脹,發行的貨幣數量比較多,市場實際的情況是不需要如此多的貨幣來運轉,如此一來,多餘的貨幣只要進入市場就會推動物價的上漲,所以大家都會感覺到菜價比較高。

為什麼工資不高呢?

近些年來國內不斷開始進入去槓桿,在經濟方面的壓力較大,所以才會讓很多人感覺到工資不高,這是環境的大體情況。

但是具體的工資收入是根據你的能力來決定,你的能力基本上決定了你的收入,這是核心的,短期之內可能受到環境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不會太大。

提高自我能力,才可以增加收入

你只有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才可以得到更高的收入,付出和收穫是呈正比的,這句話永遠都是有道理的,而不空談或者虛假的話。


理財鴨


11日,國家統計局公佈3月份CPI(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顯示,3月CPI同比上漲2.3%,為3個月後重返“2時代”。今年以來,鮮菜價格上漲較快,同比上漲16.2%,影響CPI上漲約0.42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5.1%,為同比連降25個月後首次轉漲,影響CPI上漲約0.12個百分點。

導致今年菜價上漲的原因有以下幾個:首先,貨幣政策偏向寬鬆,央行去年四次降準,今年1月份又連續兩次降準,釋放出大量流動性,不僅推高了股市,也對物價起到了推動作用。此外,廣義貨幣M2最近三個月的平均增量都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如此龐大的貨幣新增總量,會對物價起到推動作用。

再者,季節因素。今年以來,氣溫一直較常年偏低,現在的蔬菜主要依賴於大棚種植,產量有限,成本上升,而且現在正逢春夏之交,青黃不接的時節,所以,春節過後的菜價一路上漲。預計蔬菜價格在短期內難以回落,但是進入五月份。氣溫逐步回暖,菜價會有下跌的過程。

最後,各種成本上漲,導致了蔬菜價格大漲。國際油價反覆上漲,今年已經漲了30%,國內成品油價已經在了六連漲,這會影響到運輸成本。同時,農藥、化肥的價格也在上漲,農用物資漲幅明顯,這都對蔬菜成本產生極大影響。過去,找人種地的工資都很低,現在勞動力的成本也在不斷攀升,所以,今年菜價因各種成本上升而快速上漲。

面對今年CPI上漲突破了2.3%,雖然離開3%的警戒線還有距離,但是豬肉、菜價的上漲對工薪階層的壓力明顯增大。因為今年很多企業單位效益不景氣,不要說加薪無望,而且以京東、滴滴等多家互聯網企業還都在大量裁員,物價上漲給工薪階層帶來巨大的壓力。

一方面,部分媒體喜歡虛報民眾的收入,似乎大城市居民月薪低於萬元,都不好意思出門,事實上,張三月薪三萬元,但李四收入才四千元,兩人一平均就一萬七千元月薪了,但是收入高的人必竟是少數人,多數大城市居民的收入在4000-6000元之間,真正拿高薪收入的人佔比並不多。

而在工資不高,且漲幅有限的情況下,如果物價上漲過快,會對低收入群體的生活帶來衝擊。過去買一次蔬菜在10元以內就足夠了,現在買一次蔬菜也要幾十元錢,讓人倍感沉重生活壓力。

另一方面,有些人工資收入也不低,也在萬元以上,但是每個月的收入要支付房貸、撫養子女,照顧老人,真正可支配收入並不多,而用於自己消費的更少,如果物價再有大幅上漲,那日子就要過得更節儉。所以,高房價讓城市的高收入群體也陷入巨大的還貸壓力之中。

未來中國的經濟將由原來虛高的兩位數增長,逐漸轉向尋求高質量的中等速度轉變。老百姓的收入增長也會隨之放緩,在這種情況下,物價上漲對於中低收入群體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希望決策層能將物價上漲的苗頭控制在萌芽之中,因為,物價就像放出籠子的大虎,一旦放虎出籠,那再想重新關進去就很困難了。


不執著財經



叨姐的觀點是:套用一句古詩“工資不高常有,菜價貴不常有”。


工資不高常有:工資是一種經常性支出。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工資的增長具有剛性,即工資漲上去容易降下來難。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不論是社會平均工資,還是最低工資,都處於不斷上漲的過程中,區別無非是增速的快慢而已。工資增長可以理解,對於我們這樣一個經濟實力不斷增長的國家來說,工資與GDP增速保持一定比例的同步增長,是符合經濟規律的,反映的是國強民富的事實,也就是國民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同步增長,國民以工資形式分享了部分國家經濟增長的紅利。事實上,工資的支出也有剛性。作為一個勞動力供給大國,同時也是很多行業的全球第一大市場,勞動力以腳投票非常容易。以製造業為例,如果某家企業開不出工資了,恐怕它的工人很快就要跑光,畢竟工人也要養家餬口,與創業公司共克時艱、講情懷的老員工可沒有那麼多。但基於勞動力供給的龐大基數,我國的社會平均工資和國民所得還是比較低的,所以高工資不是常態,僅限於經濟繁榮時期和某些行業。


菜價貴不常有:菜價的構成,除了生產成本,還有運輸、物流、存儲、經銷商和季節因素等。我國幅員遼闊,菜價鮮明地體現出地區性和季節性。冬春季節,很多菜都還沒收穫,供給小於需求;受到成本上漲的因素影響,也會推動菜價出現季節性波動;大城市的倉儲和物流成本高,使得菜價也保持在一個較高的位置,這也許是導致今年菜價高的幾個主要原因。但一旦季節性蔬菜下來,天氣轉暖,蔬菜價格恐怕就會斷崖式回落。


供你參考。


文一叨和丸子


瞭解菜價上漲,工資卻不漲,需要先了解影響價格的因素。菜價是蔬菜的價格顯示,而影響蔬菜價格的因素時什麼呢?個人認為有兩點:1、蔬菜的價值;2、蔬菜需求與供給之間的關係。

那麼工資呢?工資是人工勞力、技術、技能的價格顯示,影響工資的因素又是什麼呢?1、人工勞力、技術、技能的價值;2、市場對此人工勞力、技術、技能的需求與供給。

綜合來看,菜價與工資價格變動與否,就只有兩個方面:1、價值;2、供需關係。

一、蔬菜的價值是生活必需品、消耗品,而工資所影響的價值性有勞力、技術、技能程度。

如果單看蔬菜的價值,飽腹、品味、食品等價值,這個價值也很好理解。但是,看待工資水平的價值呢?依據不同類型的工作者、不同行業的從業者,有所不同。如果是高端金融、技術、科技類的從業人員,那麼工資水平就會很高。但,這僅僅是一部分人,並不代表全部。

如果,是自身工作的價值較高,提出漲工資的要求,也並不過分。所以工資的價值性,並不好籠統的評判,需要依據工作者而定。

對於,蔬菜與工作的價值性,均具有價值。蔬菜的價值較為固定,工作的價值性存在不同。工作者也是能夠通過提高自身專業技能、技術的方式來提高自身的價值,進而提高自身的工資水平。

二、影響價格的第二因素:供需關係。

蔬菜的價格,是胡亂上漲的嗎?並不是。而是因為產量與消費者購買的程度不同而出現的價格不同,也就是蔬菜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不同造成的價格變化。為了更好的理解供需關係影響蔬菜價格,我們舉一個例子:

一座城市的所有餐館都需要A蔬菜,日常的供應與需求很是穩定。但是,突然出現了自然災害,A蔬菜因為自然災害的原因,產量大幅的下降。這個時候的蔬菜價格會變動嗎?第一時間並不會,因為即時上依舊有著供給。但是,當供給不足的時候,就會出現大幅漲價的情況。為什麼?

城市裡的餐館都需要A蔬菜,但餐館的消費群體、銷售價格不同。為了能夠更好的供應菜品,所以不得不提高價格購買正常使用的蔬菜。這個時候呈現的則是,高檔餐廳有這樣的菜品銷售,而低檔餐廳可能就沒有這樣的菜品銷售了,直到市場供給再次平衡。

供需關係影響價格,當出現需求遠大於供給的時候,出現的情況就是“價高者得”。在春節期間、自然災害期間等特殊情況,蔬菜的價格都會因為需求大於供給的情況出現價格的上漲。

而蔬菜為什麼變貴了呢?就是因為需求大於供給。為什麼蔬菜的需求大於供給呢?個人總結了有兩點:

1、城市人口在增加,對於蔬菜的日常消耗量增大,需求在增加;

2、農村人口在減少,種植蔬菜的菜農以及供給的蔬菜在減少,供給在減少。

在這樣需求大於供給的背景下,菜價也就在升高。

那麼,為什麼工資水平卻沒有上漲呢?

我們分析了影響價格的因素是價值與供需之間的關係。工資增不增長與自身技能的價值有關係,同樣也與供需有關係。

現階段,城市的人口越來越多,需要工作的人也就越來越多,流向市場的技術性人才、大學生、科技性人才、勞動者等也是越來越多。影響價格的有什麼因素?有供需關係,需要工作的人越來越多,而城市的工作崗位一時間並未發生數量上的大幅增加,說明供給大於需求。

在供給大於需求的背景下,工資水平的增速也就是緩慢,沒有菜價在需求大於供給的條件下漲價明顯。

總結:為什麼菜價變貴了,工資卻不上漲?是因為蔬菜與工作者在價值沒有改變的背景下,需求關係有著不同。因為城市人口的增加,對於蔬菜需求的增加,菜價在需求大於供給的條件下出現漲價。相對工作者呢?城市人口增加,找工作的人也就在增加,但是城市工作崗位一時間並未出現大幅上漲,存在供給大於需求。所以,工資水平也就增長比較緩慢。當然,如果希望工資上漲,還給從價值入手,提高自身的技能、技術,也就能夠提高自身的工資。


厚金說


11日,國家統計局公佈3月份CPI(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顯示,3月CPI同比上漲2.3%,為3個月後重返“2時代”。造成CPI上漲的主要原因,主要是蔬菜和豬肉價格上漲。由於春季是蔬菜上市的淡季,加之受多地低溫陰雨天氣影響,鮮菜價格上漲較快,同比上漲16.2%,影響CPI上漲約0.42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5.1%,為同比連降25個月後首次轉漲,影響CPI上漲約0.12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價格指數開始反彈,且比上月反彈比較明顯。造成價格指數反彈的原因,是因為菜價的上漲,而蔬菜和豬肉,是廣大居民的生活必須品,是每天都要使用、都離不開的物品。這部分產品的價格上漲,對居民的生活影響是比較大的。

由於生活必須品價格的上漲,也就對居民收入上漲帶來了一定警示。即便收入不可能像價格那樣頻繁變動,但是,也必須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否則,就會對居民生活帶來不利影響。

更重要的,由於房價的過快上漲,已經嚴重擠壓了居民的正常消費能力。所以,如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將是居民消費水平能否保持非常重要的方面。只有讓居民的消費水平不下降,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才能體現。所以,面對價格的上漲,如何採取措施,穩定居民收入,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譚浩俊


據農業農村部檢測數據顯示,3月22日以來,全國蔬菜批發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10.89%,我們以北京新發地市場為例:3月22日蔬菜加權平均價為2.82元/公斤,比去年同期的2.49元/公斤上漲了13.25%。據批發市場的人員反映,今年過年後菜價上漲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1、去年菜農、商戶出現虧損,今年種植面積減少。

2、種植成本上升,人工、地租、農藥化肥等成本上漲。

就我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說,我們小區的菜市場過年後的菜價明顯高於去年,蔬菜普遍漲了一兩塊錢,漲幅超過了20%,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如果用現在的菜價與十年前的菜價相比,其漲幅是遠遠低於同期貨幣的貶值速度的,我們不妨看一組近10年貨幣供應量的增速:

從上表M2(廣義貨幣)的增速來看,2007年的時候只有40.3萬億,2017年貨幣的供應量就已經達到了167萬億,整整漲了4倍多,而同期的菜價在我的印象中大概只漲了一倍左右(10年前蔬菜價格大概是兩三塊錢,現在五六塊錢),而至於10年前的工資水平,這個可能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崗位增幅會有很大的區別,不過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城鎮在崗職工的平均年薪為34707元,2017年平均年薪為:87096元,漲幅為:150%,不過還是低於同期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的速度~

工資不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農村人口大量轉移到城市,再加上高考擴招,大量青年湧入城市,就業市場過度飽和。

2、最近10年經濟增速放緩,製造業不景氣,實體經濟效益下滑。

3、同期貨幣供應量增速遠遠超出了工資的增長水平,工資的實際購買力在下降。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