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其峰:國畫是學問也是功夫,不能熟練地畫出幾種鳥,配當畫家?


八十多年的繪畫藝術結晶——《孫其峰畫語錄》彌足珍貴。它是孫先生送給世人珍貴的禮物,也是一筆無法估量的精神財富。這無論對功成名就的畫家,或者僅僅是鍾情書畫藝術的愛好者來說,都值得認真閱讀,潛心鑽研,深刻領悟……這裡面字字珠璣、句句至理名言,把深奧的藝術理論說得淺近、直白,對當今的書畫藝術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都給人以深思與啟迪。本文選摘部分經典語錄與大家共賞。

孫其峰:國畫是學問也是功夫,不能熟練地畫出幾種鳥,配當畫家?


捨棄臺階才傻呢

藝術是一座高不可測的險峰。獻身藝術的人都應該是甘於寂寞的苦行者。但有的人既有志於國畫藝術,又漠視傳統,這就糊塗了。傳統是前人不斷探索中給後人鋪設的臺階,你捨棄石階,自以為是地去冒險爬那個人跡罕至的懸崖峭壁,那才傻呢。

捨棄石階,難登險峰;拾階而上,何樂不為?傳統博大精深,你繼承了多少,臺階就有多高。繼承得越多,離藝術的險峰就越近,就越省力氣。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就怕聰明人算不過賬來。

孫其峰:國畫是學問也是功夫,不能熟練地畫出幾種鳥,配當畫家?


尊重地基

傳統和創新是藝術創作中的一對矛盾,有生命力的藝術品都是傳統和創新的統一體。我想,離開傳統的藝術是無根之木,沒有創新的藝術是不流之水。傳統好像是地基,新房子蓋好了它也看不見了,買房子的也沒有誰去買它,但是你可少不了它,而且樓蓋得越高,地基就更要打得厚實點,不然新樓也要倒的。不尊重傳統不對,而尊重傳統的人,過了度,無原則地崇拜傳統,用繼承傳統代替創新,認為是傳統就都是好的,這也不對。

我們寫字畫畫的,誰都有寫得不好畫得不好的,我就親眼看到黃胄畫畫,兩筆三筆不滿意,一下子就撕了。據說齊白石向來不撕畫,一張畫總能畫完,我可沒看見。像齊白石不撕畫也好,黃胄撕畫也好,不管是誰畫畫都有好有不好。那些年代久遠又有爭論的東西,現在只能看看好壞,好的你就繼承,不好的你就丟掉,傳統多了肯定要有選擇地繼承。

孫其峰:國畫是學問也是功夫,不能熟練地畫出幾種鳥,配當畫家?


“學陳”、“知陳”才能出新

努力學習古代花鳥畫的優秀傳統,強調筆墨技法的強化訓練,主張“淵源有自”與“有所傳承”。認為“推陳出新”的前提是“學陳”、“知陳”,一定要懂得傳統技法和中國畫論畫理知識,才能繼承並弘揚傳統中的優秀成分。如果拒絕古人,另起爐灶,不僅是愚蠢可笑的,而且必然淪為無知的膽大妄為,所謂“胡塗亂抹,信手亂來”者也。

中國畫是學問,也是功夫,不能熟練地畫出幾種鳥,配當畫家嗎?如同京劇名角,總得有幾齣拿手戲。中國藝術裡離不開“重複”,中國畫的筆墨技巧是在重複中演進的。如讀唐詩,能背誦了,也就會吟詩了、賦詩了。學有傳統,要“挑肥揀瘦”、“取其精華”,在傳統上穩紮穩打,反對“在一夜之間搖身一變,另起爐灶”。風格乃作者品性、經歷、好尚、修養、學識、技巧的總和。風格應該水到渠成,自然形成。

孫其峰:國畫是學問也是功夫,不能熟練地畫出幾種鳥,配當畫家?


下筆快好還是慢好

可染先生多次跟我談到行筆過快是畫家大忌,是江湖氣。我作為他的老學生,不敢苟同。我認為作畫的好懷(水平的高低),與用筆的快慢沒有關係。用筆慢的固然不乏大家,如黃賓虹、齊白石……用筆快的大家也不少,如任伯年、傅抱石、胡佩衡、蕭謙中等。可染先生是屬於用筆慢的一路,他反對行筆過快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不是理論家。畫家總有自己的“偏見”,而這種偏見正是畫家自己的特殊風格的指導思想,不足為怪。

孫其峰:國畫是學問也是功夫,不能熟練地畫出幾種鳥,配當畫家?


為了吃飯與為了取樂

可染先生認為必須把與文人畫同時存在的那些“作家畫”與匠人畫一起比較看才能說清楚。文人畫作者是文人(不像現在有的新文人畫的作者,自己並無半點學問)這是不用辯解的。文人當然有學問,有修養。對比看一下那畫,“行活”(即匠人畫)的匠人(俗稱花匠)卻是沒有什麼修養,甚至是文盲。文人作畫是為了取樂,如同下棋、釣魚一樣;匠人則不然,他們畫畫是為了吃飯。文人們畫畫為了消遣,是樂於幹,匠人們為了生活不得不幹,豈可同日而語?在文人與匠人之外還有一批畫畫的專業畫家(如以畫為生的一大批專業畫家、皇家的宮廷供奉畫家),這些人也是以畫為業的,他們與文人不同的是技術熟練(多方面修養不如文人),以畫為主。這三種人之間的界限除匠人與文人界限清晰外,文人與那些專業畫家有時不太好分。

孫其峰:國畫是學問也是功夫,不能熟練地畫出幾種鳥,配當畫家?


位置靠畫家經營

“經營位置”是六法之一。經營位置提得很好,既有尊重客觀的一面,又有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一面。客觀對象本身是存在著“位置”關係的,自然狀態的東西,畢竟不是藝術,如果照樣搬入畫面是不行的,所以需要畫家去“經營” 一番。只有經過了“經營”了的“位置”,才能夠高於生活,才能夠真正成為藝術的構圖。“位置”是客觀的,“經營”則是主觀的。“經營位置”既有“外師造化”的問題,又有“中得心源”的問題,乃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所謂“位置”,無非是前後、左右、上下、高低、縱橫、聚散、有無、大小、遠近等。所謂“經營”,無非是如何將上述各種對立關係處理得更好。因而構圖學,就是研究如何把自然狀態的東西經營得更好更美,更合乎高於自然的美學原則。它既不是天才家的自創,亦不是自然物的翻版。

孫其峰:國畫是學問也是功夫,不能熟練地畫出幾種鳥,配當畫家?


不可沒輕沒重

輕重關係在構圖中佔很重要地位。在同一個構圖中,輕與重是相互發生的,相互對比的。構圖最忌“平”,“平”就是沒輕沒重。例如一鳥一石的構圖,可以鳥重石輕,也可以石重鳥輕,切不可輕重不分。

六法中關於構圖的一條叫“經營位置”。既雲“經營”這就意味著充分發揮了畫家的主觀因素。自然狀態的東西雖然也有遠近、高低、繁簡、疏密……的位置關係,但與經營了的位置——構圖比,卻大為遜色。構圖之所以能勝自然狀態一籌,就是因為這是經營了的。

孫其峰:國畫是學問也是功夫,不能熟練地畫出幾種鳥,配當畫家?


“東扯西拉”、“張冠李戴”

走出畫室置身於“現場”中構圖,也是學習“經營位置”的一個好方法。“現場構圖”與“忠實”的寫生是不一樣的。現場構圖允許“東扯西拉”,也允許“張冠李戴”,更允許“移花接木”,還可以“添枝加葉”,當然也不排斥“大殺大砍”。但,這些只能是“取其精華,遺其糟粕”。

石濤“神遇跡化”的論點,正好作為我們“現場構圖” 的指導思想。“神遇”,是強調要掌握事物的內在精神:“跡化”,是說不要照抄自然,要敢於“化”。“神遇”是目的,“跡化”則是手段。

孫其峰:國畫是學問也是功夫,不能熟練地畫出幾種鳥,配當畫家?


書法是構圖寶庫

書法的結字(間架、結體),可給予繪畫構圖以很有益的借鑑。從“法”(具體的)上講,寫字與畫畫確不一樣,如果從“理”上看,二者則是相同的。我們不妨把書法的結字,看成是繪畫構圖的骨式圖,因為在結字中包含著構圖學的那些相反相成矛盾統一的關係。同是某一個字,既有真、草、隸、篆的不同,又有歐、虞、顏、柳、蘇、黃、米、趙的差別,可以說是變化萬端。書法真是一座可資繪畫構圖學借鑑的大寶庫。

孫其峰:國畫是學問也是功夫,不能熟練地畫出幾種鳥,配當畫家?


不求形似亦不離形似

“變形”要比單純的寫生更難,更高一檔。但“變形”如何變?不是胡變亂變,變形要“不離形似”。完全離開了形,神從何而來?更何況變形也有高低之分。

誇張與變形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取神”。中國傳統說法叫做“誇不失實”。

寫意畫,貴在不求形似亦不離形似。此所謂不求形似者,非置形似於不顧,蓋不斤斤於形似者也。唯其不斤斤於形似,乃能物外得似,遺形取神。

孫其峰:國畫是學問也是功夫,不能熟練地畫出幾種鳥,配當畫家?


熟也能生俗

人但知“熟能生巧”,其知“熟能生俗”者則鮮矣。

傳統還是至關重要的,畫畫的不知道傳統就好比上樓時不走樓梯,偏要從外邊爬上去,這是一種很不智慧的做法。

孫其峰:國畫是學問也是功夫,不能熟練地畫出幾種鳥,配當畫家?


習慣畫完再添上幾筆

我作畫喜歡在畫完後的成畫上再加上幾筆。這幾筆會使畫面的藝術性提高一大截子,甚至使整個畫面立刻改觀。古人有“細心收拾”一語,說的大概就是這種情況。最後加上的,看來也不過只是那麼幾筆,可這所付出的經營力量,卻是很大很大的。這往往是在端詳、琢磨很久之後下筆的。在這裡你要拿出“學問(理智)”,別小看這幾筆,在這裡沒有感情用事的位子。

孫其峰:國畫是學問也是功夫,不能熟練地畫出幾種鳥,配當畫家?


用筆

行筆不可油滑,運筆似有一種無形的阻力,像皮筋一樣阻止你前進,有如屋漏痕。

把六法中“骨法用筆”的“骨法”解釋為繪畫本身,“骨法”之外的其他任何什麼都是不必要的。因為謝赫當時雖未把“墨” 提出來,但勾勒作為繪畫之骨卻被明確地提出來。因為當時人物繪畫大都是勾染一路的。如果說勾勒是“骨”,那麼什麼是附在骨上的肉呢,只要從六法全文來推敲,不難看出“賦彩”就是“肉”。骨法用筆的中心內容是說的用筆,這正如隨類賦彩的中心問題說的是賦彩一樣。同樣“經營位置”的主要內容也只能理解為“位置”。當然我們不能認為“骨法”、“隨類”與“經營”都是駢文(六法是駢文)的點綴字眼兒,它們也是各自說明問題的。

注:圖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