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的舅舅,一代傳奇人物祖大壽,他的墓為何出現在加拿大?

大侃歷史


後人對吳三桂的評價大多為“亂臣賊子”,在明朝處於危亡殆盡之際,他出賣了國家引清兵入關並且殺害了自己的君主永曆帝,不忠不義。這等賣主求榮的行為實在是讓人不恥,此後他的一生都與“叛”之一字緊緊掛鉤,這成為了他人生中永遠洗不掉的汙點。而因負面形象出了名的吳三桂,卻擁有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舅舅——祖大壽。


當然,後人對於祖大壽的評價也有很大的爭議性,褒貶不一。一部分人認為他和吳三桂一樣也是個賣主求榮的主兒。因為他在明朝末期曾兩次投降皇太極,背叛了自己的國家。但是實際上,第一次投降,祖大壽是詐降,當時皇太極以家人為籌碼,要挾祖大壽投降,但這沒有使他屈服,最後與清兵在大淩河決戰。經過幾天的戰爭消耗,軍隊的糧草消耗巨大,剩餘的糧食完全不夠支持士兵的生活,軍心動盪,而朝廷的援軍卻遲遲沒有到達。祖大壽想盡各種辦法來維持軍隊的糧食,但是杯水車薪,最後祖大壽或許意識到已無路可退,假意向皇太極投降。在投降之後他有找理由逃回錦州,繼續為朝廷效力。那時候的他可能還對明朝存在一絲希望,所以在打敗仗之後假意投降,想要為王朝贏得一絲喘息的機會。但當時的明朝已如一艘破敗的大船,註定走向覆滅,再多的掙扎也無濟於事,所以才有第二次迫不得已的投降。

雖然最後祖大壽選擇向皇太極低頭,也很受皇太極的尊重以及重視,但是他心裡明白自己是屬於大明的,所以他一直不願意向清廷效力,最後於1656年病逝。去世的祖大壽被葬在清河附近的永泰村,這位曾擊殺多位八旗子弟的將軍死後得到了順治帝“持身敬慎”的評價,也得到了後人的高度讚揚。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聲名赫赫的中國歷史大名人,在死後的兩百多年,他的墓卻出現在了遙遠的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這實在讓人疑惑。

安大略博物館中的墓,高達六米,墓體、墓門等一應俱全,看上去倒是像模像樣,墓上的雕紋也是十分的精美,栩栩如生,倒像個真的似的,這真的是祖大壽的墓嗎?據說,1918年的時候安大略博物館有意收藏一箇中國名人的墓葬,於是就拜託皮貨商克羅夫茨幫他們在中國購買一套。而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混亂之中,各個勢力割據混戰,就有一群人開始趁亂倒賣文物,從中牟取暴利。那一段時期,國內有大量的文物流出,造成了很大的文化損失。而這種文物交易也恰好給了克羅夫茨機會,他走訪了多地看了許多墓地,最後被祖大壽的墓的精美所深深吸引。於是他花了高價從所謂的祖大壽的“後人”的手裡買下了祖大壽的墓,並運到加拿大賣給了安大略博物館,所以才有了後來安大略博物館出現祖大壽的墓這件事,但是這墓是真是假,無法證實。

到今天這座墓依然在安大略博物館被好好的收藏,但是在2013年的時候有人在興城也發現一座祖大壽的墓,並且在裡面發現了御賜的祭文碑,這有力的證明了這墓的真實性。而在相關史料上,也曾有記載“祖大壽卒於清順治十三年,壽七十有八,葬於寧遠”由節選的這一部分可以證明祖大壽墓實際上是在興城。相對於這座墓來說,加拿大的那個倒像是個三無產品,除了“皇清誥封光祿大夫”並沒有能夠證明墓主人的墓碑,實在缺乏說服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座墓確實是來自於永泰莊,所以現在國內的歷史學者大多數更偏向於這座墓不是祖大壽本人的,而是他某個子侄的。


木劍溫不勝


中國人如果去加拿大多倫多旅遊,有個地方非去不可,其便是位於市中心的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那是北美排名第五的博物館,收藏有大量珍貴的中國文物,總計超過3.5萬件,很多中國博物館也沒有他們的藏品豐富。

而在中國展廳裡面有一座非常完整中國古代高官墓冢,其主人乃是祖大壽!


祖大壽何許人也?

祖大壽是明代末期著名的將領,吳三桂的舅父,自詡為祖逖後人,他先是效力明朝,後來在明與清的戰爭中,歸降清朝。

崇禎四年,明清在大淩河的交戰中祖大壽因沒有糧草和援軍,無奈之下先投降於清,之後逃去了錦州城,在這裡可以等待援軍的帶來,但在崇禎十四年的明和清在錦州的大戰中,來支援祖大壽的援軍失敗,祖大壽無奈之下便投降於清軍直到去世。

祖大壽死後葬於北京,他的墓地是在一處四合院裡,到時候後來他的墓卻出現在了加拿大?

這主要是因為在祖大壽去世以後的260年後,一位英國籍商人在中國買下了祖大壽墓地所在的院子。

加拿大博物館委託這位商人在中國買一處明代或清代時期顯赫的官員或者貴族的墓地,經過這位商人四處尋找和挑選之後,他最終確定併購買了祖大壽的墓地,加拿大的皇家博物館經過驗證和確認之後,從這位商人手裡買下了祖大壽的墓地。


不僅包括整個四合院,還包括墓地中的物品,其中有很多石頭做成的傢俱,包括石頭做成的門,桌子,還有由石頭製成的守墓人等。

甚至連祖大壽的拱起的墳丘,這些物品在古代中國高官的墓地中是很常見的,就這樣,加拿大的博物館買下了一整套的祖大壽墓地,並把這些物品運到了加拿大。

這也就是祖大壽在1656年去世於北京,但其墓地卻出現在加拿大的原因。


白話歷史君


吳三桂作為明末大將,鎮守三海關,負責抵抗清軍,李自成佔領北京後,吳三桂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投降清軍,率兵一路打到雲南,為清朝的開創立下赫赫戰功,很多人都會將吳三桂和秦桂歸為一類,而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更加讓人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祖大壽的陵墓居然出現在加拿大的博物館中,難道祖大壽和加拿大人有親戚關係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雖然歷史上關於祖大壽的評價確實存在一定的爭論,但是不能將祖大壽歸為秦桂這一類人的範疇裡面。祖大壽原本是袁崇煥的手下,他一直致力於反清復明,可以說祖大壽對明朝是很忠心的。他的爭議來自於兩次歸降,第一次歸降於清朝是因為沒有任何出路,當時祖大壽為了顧全大局不得已而為之。第二次歸降雖然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但是祖大壽也只能順從清朝,當時祖大壽的心依然向著明朝,所以雖然清朝的統治者希望重用祖大壽,可是他在清朝基本上沒有什麼突出的作為,他也是用這種消極的方式來做抵抗。不過請朝的皇帝對祖大壽的評價還是比較高的,只不過祖大壽的心中依然很矛盾,他不想對不起明朝,但是也希望在清朝的統治下活下去,就這樣,祖大壽直到七十八歲過世,也沒有為清朝做出什麼重大貢獻。

有一種說法認為,祖大壽死後被埋葬在北京清河的永泰村,可是過去了兩百多年後,居然有人發現祖大壽的陵墓出現在加拿大的博物館中。原是因為當時加拿大博物館希望可以陳列中國具有代表性的陵墓,所以當時一位常年在中國做文物買賣的商人就開始物色陵墓,後來就選中了祖大壽的陵墓。就這樣,祖大壽的陵墓被陳列在異國他鄉,也讓外國人見識了當時中國所修建的陵墓規模和特點。可是後來對此提出了異議,有人認為這個陵墓的主人根本就不是祖大壽。

根據歷史資料的記載可以發現,雖然有關祖大壽的記錄不是很多,但是其中確實真實記錄了他陵墓的位置,祖大壽被葬在遼寧興城,而非北京的永泰村。而且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相似的記載,也就是說祖大壽死後很大可能性是被葬在遼寧,而不是北京。加拿大博物館中陳列的祖大壽的陵墓主人另有其人,還有人推測應該是祖大壽的後世子孫。


歷史課課代表


祖大壽只是吳三桂名份上的舅舅,並沒有血緣之實,吳三桂父親吳襄,從邊境調回京師,由於妻子早喪,就娶了遼西望族,名將祖大壽的妹子當續絃,其時吳三桂已有十歲左右,就此以舅舅稱呼祖大壽,吳三桂在父親吳襄和祖大壽等的教誨影響下,文武雙修,出類拔萃,不到二十歲就考中武舉,開始了軍旅生涯,後來與這位名份上的舅父,發生了多次交集,並雙雙成為明朝的叛逆,卻是始料莫及。


祖大壽出身將門世家,一生遭遇坎坷曲折,對於他的複雜人物性格,不能簡單以忠奸論處。他在遼東守邊生涯,先後跟隨過孫承宗、熊廷弼、王化貞、袁崇煥等主帥,在袁崇煥時戰功赫然,時努爾哈赤率兵強攻寧遠,被袁崇煥用紅夷大炮擊退,不久身死,祖大壽聽從袁崇煥命令參與各次戰役,並將寧遠城將城牆加高增厚,從此在遼東寧遠錦州與後金清軍周旋,名聞遠近。在己巳之變時,皇太極繞道從薊門方向攻入長城,兵臨北京,明朝上下震動,崇禎應對失措,把前來解圍的袁崇煥凌遲處死。(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經在獄中的袁崇煥書信的勸說下,祖大壽繼續為明王朝效忠,防守錦州前線,大淩河之戰強弱懸殊,急中生智用了詐降之策,殺了誓死不從的何可綱,與皇太極在城外設壇盟誓,又向皇太極獻策,說家屬還有錦州城,城裡人不知他也降,願意帶一支兵馬去錦州,在城裡當內應,皇太極喜出望外,同意了。祖大壽一進錦州就織人馬抵抗清軍。皇太極怒極,兩次御駕親征攻打錦州、寧遠,都無功而返。這樣,祖大壽詐降逃回後又為明朝守了十年的城,直到崇禎十四年四月,清兵再次傾國而來包圍錦州,足足圍了一年,洪承疇的十四萬援軍在松山被擊潰,洪承疇被擒投降;祖大壽孤城無援,城中又開始人吃人,已陷絕境,只好再次投降。(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投降後的祖大壽沒有再反,皇太極依然禮敬尊重他,只是不給兵權,直到1644年清兵入關,順治在位時祖大壽才去世,降清後只有寫信招降吳三桂一事頗受非議,並沒有其他為虎作倀的事蹟,死後葬在北京城。民國時,英國皮貨商克羅夫茨受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委託,在中國採購一套明清之際高官墓葬,選定了祖大壽的墳墓。便將其墳墓與墓碑、石雕、石駱駝等全部運到海船上,漂洋過海運往北美洲,置於安大略博物館收藏至今。


南方鵬


在加拿大多倫多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館,有一個特殊的展廳,裡面陳列著大量的中國文物,其藏品之豐富,價值之珍貴,甚至超過了國內一些知名博物館。

在其一樓的陳列大廳裡,一座中國古代官員的墓園赫然呈現。墳冢、石人、石駱駝、石供桌等一應俱全,高大的石雕照壁巍然聳立,壁上畫像栩栩如生,一側雕刻著瑞獸麒麟,另一側則是妙趣橫生的鹿猴圖。只見小猴子一手攀樹,一手握著兩個桃子,似乎正在引誘途經樹下的野鹿。兩隻野鹿則怡然自得,在深情對望中款款而過。

在石照壁的兩側,站立著兩個高達3米的巨大石人,重約4噸。右邊的石人是一個武將,他大眼濃眉,虎背熊腰,身穿鎧甲,手提一支多節鋼鞭,神態威武莊嚴,凌然正氣咄咄逼人。

左邊的石人是一個文官,他身著寬大的古代官府,雙手握著上朝時必備的笏板,頭戴官帽,眼眉低垂,神態自若,一副儒雅之態展露無疑。

兩隻石駱駝安詳地靜臥在兩尊石人之間,其背後是一個高大的穹廬形墓葬,前面擺放著雕刻精美的石供桌。

(祖大壽的墳冢)

這顯然是一座高規格的古代高官墓葬。那麼,這是誰的墓葬呢?

它就是明末赫赫有名的大將祖大壽的墳冢。

祖大壽是中國人,他的墓葬,為什麼會在加拿大皇家博物館呢?

祖大壽出生寧遠望族,祖上世代為將。及至他這一代,也是滿門威武,將門虎子,多人任職總兵、副將、參將等各級軍官,為大明王朝守衛著寧遠、大淩河、錦州等地。

1626年,駐守寧遠的祖大壽用大炮重傷了來犯的努爾哈赤。不久後,努爾哈赤傷重不治去世,皇太極繼位。而祖大壽憑此一役,揚名關外,聲名鵲起。

己巳之變後,祖大壽奉命在大淩河築城保衛錦州,但城防尚未完工就遭到後金軍隊來犯,皇太極突率大軍將祖大壽重重圍困,在幾次突圍失敗,援軍被阻的情況下,祖大壽只好閉城堅守,終因糧草耗盡,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此時的皇太極愛慕祖大壽之才,多次送信勸降,祖大壽都不予理會,在苦苦堅守了3個月之後,城內已彈盡糧絕,百姓餓死甚眾,殺人相食,祖大壽只好開門投降。

面對這位明朝大將的歸降,皇太極親自拉著祖大壽的手,祭天盟誓,厚賜財物。祖大壽隨即提出,自己可以進入錦州城做內應,和皇太極一道里應外合,攻下錦州。

大喜過望的皇太極沒有絲毫懷疑,爽快地答應了祖大壽的請求。沒想到祖大壽一入錦州城後,便率領城內將士緊閉城門,併發誓與皇太極血戰到底。

(祖大壽劇照)

惱羞成怒的皇太極,隨後兩次御駕親征祖大壽,但都無功而返。1641年,皇太極又一次派大軍將錦州城圍了個水洩不通,在明朝援軍洪承疇降清後,祖大壽再次陷入彈盡糧絕之境。苦苦支撐一年後,他不得不再次降清。

但讓人奇怪的是,皇太極卻沒有為難祖大壽,反而委任他為漢軍正黃旗總兵。此後,祖大壽除了給吳三桂寫過一封勸降信外,再也沒有為清軍出戰過一次。

1656年,祖大壽病逝於北京,葬在北京郊外的一個小村子裡。

那麼,祖大壽的墓園為何會遠涉重洋,來到了加拿大呢?

這跟一個人有關,他就是英籍皮貨商克萊夫茨。

1919年,克萊夫茨來到北京尋找文物,在和一位自稱是祖大壽後裔的當地人接上頭後,他來到了祖大壽的墓前。

眼前的景象,讓克萊夫茨大吃一驚。這個墓園在經過了250多年的風吹雨打和不斷盜掘後,墓中文物早已被洗劫一空,整個墓園已然殘破不堪,雜草叢生,但氣勢恢宏的石雕照壁,還是顯示著墓主人生前的顯赫。照壁兩旁的兩尊高大石像,雕刻精美,氣勢逼人。後面穹廬形的墳冢和石供桌,默默地述說著其主人尊貴的身份。

(皇太極劇照)

精明的克萊夫茨詳細詢問了這個接頭人,確信了這就是一代名將祖大壽的墓園。但仍有一個疑問縈繞在他的心頭,既然是祖大壽的後人,為什麼會不惜賣掉祖先的墳塋呢?

在此人聲淚俱下的解釋中,克萊夫茨才慢慢明白,原來這位“祖氏後裔”為了養家餬口,迫不得已出賣祖墳。只要價格合適,墓園裡的東西可以任由克萊夫茨挑選。

說到這裡,其實大家都明白了,所謂“祖氏後裔”,不過就是一個文物販子或者盜墓賊。不過,克萊夫茨才不管這些,他認定了祖大壽的墓園很有價值。

在一番討價還價後,交易最終達成。克萊夫茨耗費巨資,將整座墓園打包裝箱後,動用了很多馬車,從北京城將這些文物運到沿海,裝上輪船,不遠萬里從水路運回了加拿大。

這些文物來到多倫多後,被剛剛開放不久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館一眼相中,他們斥巨資從克萊夫茨手中收購了祖大壽的整個墓園,並完全按照其在中國的佈局,闢專門的展室予以展出。

祖大壽一生充滿傳奇,被稱為是“一代名將,兩朝二臣”,但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墓園會在他死去200多年後漂洋出海,來到千里之外的異國他鄉吧。


張生全精彩歷史


出身軍旅世家的祖大壽,在明末的遼東戰場可謂是引人注目。

遼東名將祖大壽,字復宇,遼東寧遠(今遼寧興城)人。

自明宣德年間正式遷居遼東開始祖家便世守遼東。實際上,不僅僅是祖大壽,祖大壽的父親祖承訓,兄弟祖大樂、祖大成、祖大弼,子侄包括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澤潤、祖可法等,都是在明末清初的遼東戰場上響噹噹的人物。崇禎皇帝登基之後,為了表彰祖家世代的功勳,特命於寧遠城內敕建祖氏四世鎮遼的功德牌坊,足可見家族的影響力。

也正是因為祖家在遼東地區威望以及當時遼東明朝軍隊中的特殊地位,引得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的重視,進而通過聯姻的方式就此與祖家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聯繫。吳襄迎娶了祖大壽的妹妹續絃,而祖大壽也迎娶了吳襄的妹妹,所以祖大壽即是吳三桂的舅舅,同時也是他的姑父。

祖大壽最早發跡於熊廷弼守遼期間,得到了熊廷弼的充分認可。之後,帝師孫承宗督師薊遼,祖大壽同袁崇煥、滿桂、趙率教、毛文龍、吳襄等人一起,得到了孫承宗的培養和提拔,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將領。

而在此期間,以及之後的寧遠大捷與寧錦大捷的戰鬥中,祖大壽皆與袁崇煥並肩作戰,共抗強敵,他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特別是袁崇煥被崇禎皇帝以“通敵叛國”的罪名拿下的時候,祖大壽不僅上疏稱願用一世軍功換下袁崇煥的性命,更是意圖帶兵殺進北京營救袁崇煥,只是最終袁崇煥還是為崇禎皇帝所殺。

整個“己巳之變”,除了袁崇煥被殺外,滿桂、趙率教等人先後戰死,在此之前毛文龍也被袁崇煥“計斬”,此時的祖大壽也成為了遼東地區最炙手可熱的將領。


之所以稱祖大壽為傳奇,也是因為其兩度“叛降”的經歷。

後金天聰五年(1631年),皇太極率兵攻打大淩河,此時大淩河也面臨著當時後金軍隊的重重包圍,城內彈盡糧絕。

此時的祖大壽殺掉了決心力戰到死的何可綱,向皇太極投降,然而很快又以勸降錦州為名,逃離了後金,重新回到明軍之中,繼續同皇太極進行對抗。祖大壽這樣的“不忠”的行為,遭到了後金朝堂之上大多數將領的反感與排斥,只有皇太極力排眾議,甚至不但沒有為難在後金帳下作為人質的祖大壽的兒子們,包括其長子組潤澤、養子祖可法等,並且還給了他們極高的位置。

而返回明朝的祖大壽,儘管也受到了朝中眾多官員的彈劾,可是崇禎皇帝卻下令將其官復原職,並且是極盡安撫,這與在多年之前殺掉袁崇煥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崇禎皇帝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崇禎對於殺掉袁崇煥的事情已經有了懊悔的情緒,所以對於祖大壽也就此留有了餘地;另一方面,則是崇禎此前親自給祖家建祠立碑,如今卻又批評其投降行為,無疑是在打自己的臉,這是剛愎自用的崇禎皇帝所不會做的。

只不過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十年之後的清崇德七年(1642年),祖大壽要再一次要面對與當年大淩河之戰中一樣的窘境。

這一年,松錦大戰以明軍慘敗收場,主將洪承疇被俘後投降,此時祖大壽所困守的錦州已經被清軍圍困長達一年的時間,城內早已是彈盡糧絕,甚至如同當年大淩河城中一樣,再次出現了殺人相食的慘狀,迫於無奈的祖大壽只能選擇開城向清軍投降。

儘管有著此前“降而復叛”的經歷,可是皇太極依然不顧朝臣的反對,用極高的規格和禮儀歡迎了已經63歲的祖大壽,並且還被授予了漢軍正黃旗總兵的職位。

此時的皇太極還能如此重視祖大壽,原因也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祖大壽的兩個兒子祖澤潤和祖可法,都是漢軍八旗的高級將領和主要領導人,他們與石廷柱、馬光遠,以及李永芳之子巴顏、佟養正之子佟圖賴(康熙的姥爺),這些人是有著同樣的級別和地位,這也是為了更好的穩住他的兩個兒子以及其他的家族子侄更好的為清朝效力。

其二,祖大壽在明軍中的影響力依舊非常的大,厚待祖大壽以及洪承疇等人,實際上也是為了樹立懷柔政策的榜樣,以勸導更多的明朝官員將領來降,進一步從內部對明朝的統治階層進行分化瓦解。

其三,皇太極也是看到了祖大壽同吳三桂的特殊關係,而此時的吳三桂困守的寧遠是明朝在關外的最後一個據點,同時也是山海關前的最後一道防線,吳三桂本人及其統領的關寧鐵騎皇太極更是垂涎已久,於是他也希望藉助祖大壽和吳三桂的舅甥關係對其進行勸降。

只不過,面對祖大壽三番五次的勸降,吳三桂完全不為之所動,而在山海關大戰時,吳三桂又是陣前投降了清軍,這就使得入關之後,已經年過六十的祖大壽對於清朝的價值大打折扣,因此其在投降清朝後並沒有太多作為,也就此開始消失在政治舞臺上,直至順治十三年(1656年),祖大壽以77歲的高齡去世。

祖大壽去世之後,其被葬於北京清河附近的永泰村。


祖大壽的墓出現在加拿大,並不是家族後人的移民,而是被人“買”走的。

如今,祖大壽的墓整體被加拿大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收藏。

這個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中心,是北美洲第5大博物館。館內收有很多中國的藝術品及古董,是全世界上收集中國收藏品的大本營。除了中國之外,還有希臘、埃及、羅馬等其它國家的珍貴收藏品。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委託英籍皮貨商克羅夫茨在中國採購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顯爵墓葬,克羅夫茨最終選擇了祖大壽墓,經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認可後,克羅夫茨掘墓後整體倒賣給了加拿大。

於是,整個墓包括石門,石供桌,墳丘,成對的石人和石駱駝,以及墓中的隨葬品,均出現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收藏名單中,這位中國明末清初時期的名將也就此“被安葬”在了異國他鄉。


雍親王府


這件事涉及到兩段歷史。

先說明末祖大壽生平

祖大壽是遼東寧遠人,是吳三桂的舅舅,祖家世代為大明將領,而祖大壽本人則在對抗崛起的女真後金政權時立下了奇功:

大炮開兮轟死了努爾哈赤。

皇太極繼任再次攻打寧遠,祖大壽又和滿桂、尤世威率軍與滿清激戰於寧遠城下,結果是清軍敗走,明軍取勝。


1629年皇太極繞開東北重鎮,直衝北京,袁崇煥卻想著如法炮製,像守寧遠一樣守衛北京,結果崇禎皇帝將其下獄,祖大壽聽說後怕被牽連,跑回了東北,還是袁崇煥在獄中寫信,才把他召回。

這裡可以劃條分割線,祖大壽在此之前是忠於大明,最起碼是忠於自己老上司袁崇煥的。

1631年,對祖大壽來說是個分水嶺,因為決定明清國運的大淩河戰役爆發,而祖大壽在糧盡援絕的情況下詐降滿清,然後逃跑。

一個消息卻傳到了祖大壽耳朵裡,原來獄中的袁崇煥被崇禎皇帝殺死,這讓祖大壽感到絕望,而此時滿清又在不斷籠絡他,但祖大壽依舊沒有投降。

十年後,1641年,皇太極發起松錦大戰,洪承疇這個老漢奸投降,祖大壽也跟著當了漢奸,投降清朝。


對於這個殺了自己老子,沾滿滿清士兵鮮血的祖大壽,皇太極非常器重,這就是他的過人之處,因為祖大壽寫給外甥吳三桂的信,但被吳三桂拒絕,不過大家也知道了,吳最後還是打開了山海關的大門,放滿清進了中原。

祖大壽一直活到順治十三年才死,病逝北京,忠臣不事二主這句話顯然已經不適合他了,但他卻比洪承疇這種骨子裡的漢奸好太多了。

祖大壽的墓被賣給了外國人

接下來,就得說說祖大壽死後的264年說起來。那時候已經是清末了,外國傳教士和考古學家看上了中國這塊地,老百姓愚昧,把好多看似沒用,卻是考古價值很大的文物好東西都賣給了外國人。

祖大壽的墳墓相關的培養,連著遺骸都被一個傳教士懷履光給倒賣給了加拿大。

祖大壽的墓都不算雖然,這個洋狗對中國文物破壞令人髮指,他曾經破壞性發掘了洛陽兩處周代墓,對我國文明之破壞可以用罄竹難書來形容。


於是祖大壽死後幾百年後,自己的墓葬和陪葬品被漂洋過海做到了加拿大,成了人們觀賞的文物,真不知道是不是他背明降清的報應。

但有專家說,加拿大的這個祖大壽墓有可能是假的,是當年文物販子坑老外的時候故意搬出的祖大壽做抬高價碼的噱頭,明離子這次倒是希望專家說的是對的。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對於祖大壽的評價,歷史上也眾說紛紜,有人說他能夠堅守陣地,也有人說他裡外不是人。我佩服他的英勇與忠誠,但也憤怒於守城之時竟殺害城中百姓充當軍糧。


祖大壽生於1579年,卒於1656年,是明末清初人士,為明國大將。對於他的降清,許多人唾罵,但是卻沒有人知道他亦是逼不得已,兩次降清皆因走投無路。那麼祖大壽是如何一步步被逼到投降之路的呢?

當時皇太極攻打錦州與寧遠,但是兩軍相持不下。於是改變了策略,從薊州攻入長城,直達北京城。

當時是袁崇煥鎮守山海關,急忙派遣祖大壽前往北京救援。但是援兵到達北京城時,卻被崇禎帝拒絕在外,祖大壽只好帶領援兵駐紮城外。

皇太極親自帥金軍攻打,滿桂副將應戰,被炮火轟炸受傷,前去誣陷是袁崇煥的關寧軍殺害的。崇禎帝不容分說便下令把袁崇煥押進監獄。祖大壽內心惶恐,又被陷害說三天必反,所以他直接率寧關軍離開京城。

明朝主力軍離開,滿桂敵不過金軍的攻打,死傷慘重。崇禎皇帝不得不讓袁崇煥寫信召回祖大壽,解京城燃煤之急。1630年,皇太極捉得祖大壽的家屬,並且好生相待,為的就是讓祖大壽投降。但是祖大壽依舊不肯投清,與金軍大戰於大淩河。皇太極率領軍隊親自包圍大淩河,祖大壽在慌亂之中匆忙應戰。

大戰幾天之後,城中糧盡,城內士兵惶恐。祖大壽率軍隊幾次要突出重圍都沒有成功。所以他堅守不出。

雖然久久不見明軍來援,卻收到了皇太極幾封勸降書,但他依舊不為所動。皇太極改變策略,假裝援兵,祖大壽上當,城中士兵損失慘重,此後再也不應戰了。

皇太極又做了大量工作,又親自寫書勸其投降,但是人遭拒絕。後來援兵至,卻也都被擊退。大淩河城被包圍了三個月,糧食早盡,以馬充飢。但馬盡卻殺城中百姓,大淩河城百姓幾盡被殺食光,祖大壽才不得已詐降。

皇太極率領眾將隆重迎接,雙方盟誓祭天。但祖大壽“人在曹營,心在漢”,之後借自己家人皆在錦州城為由逃回。祖大壽逃回錦州城後,積極組織防禦工作。


崇禎皇帝因此提拔祖大壽,但下召令其進京時,卻遭到多次的故意推遲。皇太極則是不斷密信告誡祖大壽莫忘誓言。

1638年,皇太極又親自率兵攻打明朝,祖大壽與皇太極對峙,皇太極又親自寫信勸降。說無論祖大壽選擇留在明朝還是歸清,絕不勉強。第2天又釋放民間俘虜,但祖大壽都不為所動。

1639年,皇太極再次攻打明朝,而祖大壽奉命鎮守寧遠。皇太極派遣使者前去會談祖大壽之妻,讓她說服祖大壽歸清。祖大壽之後又與清軍交戰,大敗而歸。

后皇太極退兵松山,撤回遼寧瀋陽,祖大壽又入錦州駐守。1640年,錦州外城眾將預謀投降,清軍將至,眾將準備投降。不過到了這個節骨眼上,祖大壽依舊選擇不投降,兩軍又相持不下。

後來皇太極命多而滾、濟爾哈朗等輪流帶兵攻打錦州。吳三桂率13萬軍兵營救,結果被皇太極親自率領的軍隊切斷軍糧之道,明軍大亂。清軍趁勢急劇攻打。1642年,松山淪陷,眾將投降。而此時,錦州已經被包圍了整整一年。援軍不至,又不能突破不了重圍,城內糧食盡,又上演了一場殺人相食的慘劇。錦州城內百姓又淪為軍中糧食,士兵口中肉。最後城內百姓被殺絕,祖大壽才打開城門投降。

皇太極得知,非常高興。命令人盛宴招待祖大壽,並且好言相勸。祖大壽從此歸清,擔任漢軍正黃旗總兵的職位。之後寫信招降外甥吳三桂,但卻被拒絕。

1656年,祖大壽病故於北京,藏語北京清河附近的永泰村。祖大壽死後,宅邸被改造成祖家祠堂,位於北京市國富街3號,但為何祖大壽墳墓會出現在加拿大呢?

1840年以後,國內戰亂不斷,而直至清朝被推翻,許多清朝人物的墳墓再無人顧及。整個中國就如熱鍋上的螞蟻,在兵荒馬亂之下四處逃亡。而國外許多人士早已對中國的古文物虎視眈眈。

1918年,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想收藏明清高官顯赫的墓葬,並且委託皮貨商克羅夫茨幫他們挑選採購一套完整的墓葬。


克羅夫茨經過多地考察,最終被這個高大並且擁有精美石雕的石門的祖大壽之墓所震撼。墓前還有石拱桌與成對的石人與石駱駝,是一座豪華且精美的墓地。

克羅夫茨便毫不猶豫地用重金將墓地購買下,將祖大壽墓以及墓前的所有東西(包括精美的石桌、石駱駝、石人等)全部運回加拿大,以高價賣給安大略博物館。

迄今為止,這座陵墓依舊完好無損地被安置在安大略博物館,上面刻著“皇清誥封光祿大夫”。但是對於這到底是不是祖大壽陵墓,至今還無法證實,而越來越多的證據指明這並不是祖大壽的墳墓。

2013年,在遼寧興城又發現刻有祖大壽三字的陵墓,這次發現引起考古學家的格外關注。這塊祭文碑至少有三米高,規模是相當大的,這成為了證實祖大壽之墓被移居國外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據。

祖大壽一生都在戰場上奔波戎馬一生,立下了許多大功,但也犯了許多錯誤。我欽佩他的傲骨與識時務,但也氣憤於他堅守陣地時竟以百姓為食。不知各位對這樣一位大將有何看法,願聞其詳。


史之策


在明朝後期,能夠稱得上“憂國而不謀身”的將領,唯有戚繼光、盧象升二人而已。

就算是袁崇煥、吳三桂、祖大壽這些人都有著太多的私心雜念。

(祖大壽劇照)

以祖大壽為首的 “遼東將門”,在抵禦外敵的同時,也存在對“三餉”的爭奪現象。

這是本人對整個“遼東將門”不看好的緣故。

萬曆年間,神宗皇帝對天下加派“三餉”,即練餉、繅餉、遼餉,用於應付各方的災難和兵變,其實這也是拆牆補牆的做法。

但是既然有了錢,朝庭內部的各方勢力當然也不會放過這白花花的銀子,他們立即跟進,你爭我奪,一時之間,整個朝堂一片刀光劍影。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總是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來搶錢,神宗皇帝也是拼了命地維護朝庭財政的良好運轉,於是落下了“以金錢珠玉為命脈”的惡名。

直到後金崛起,遼東糜爛,袁崇煥喊出了“五年平遼”之後,崇禎帝受不了這個誘惑,他便任命袁崇煥為薊遼總督,三餉的爭奪也決出了勝負。


(明末形勢圖)

國家85%的稅賦不得不向遼東傾斜,從此“遼餉”便成為了大明財政上的一個無底洞,順便也培養出了一個龐然大物——遼東將門。

“遼餉”培養出的遼東將門,一直讓人失望,“遼餉”進入私門,富了吳、祖兩家,富了“家丁制”。

崇禎勒緊了褲腰帶,卻改變不了遼東的頹勢。

雖然祖吳為首的遼東將門獲得了“遼餉”,但仍然以防守為主,基本是敗多勝少。

袁崇煥依靠遼東將門,組建關寧鐵騎,曾一度與後清政權短期相持。

很明顯,關寧鐵騎也是伸手向朝庭吃拿卡要建立起來的。

相比之下,盧象升在世的時候,崇禎根本就沒有給過他那麼多的資源,但他自已卻大力發展軍屯、民屯來養軍,天雄軍並不比關寧鐵騎差多少啊!


(天雄軍戰鬥劇照)

這是讓人不得不對“遼東將門”失望的地方,拿了那麼多的資源,那麼多的錢糧,也僅僅做出了那一丁點成績而已。

清政權能得天下,實在是“實無英雄”,如果他們碰到是歷朝歷代的強軍,那根本一點機會都沒有,可見關寧鐵騎也只是個假大空。

並且,遼東將門為了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殺良冒功也變得習以為常。

在給崇禎的戰報上,水份也很大,各種勝利小捷不斷。

祖大壽有反覆,也有功績,但也夾雜了太多的私心。他兒子祖澤潤仕於清,這就證明,祖家也是在重複“諸葛分仕三國”的故事。

總之,要改朝換代了,有人為國盡忠,有人發國難財,有人兩邊下注,僅此而已。


(雖如此,難為英雄)

1644年(清順治元年)吳三桂開關,祖大壽跟隨入關。

這兩舅甥終於撕開了臉上的假面具,拋棄明朝,重新下注給了下家。

清入關十二年之後,祖大壽病死,清朝給予他極高的評價,並且為他大修墓地。

皇太極對他評價,“能久守者,讀書明理之效”,這當然是收買人心必須要說的話啦!

但也有人說,“一代名將,據關外,收關內,堪稱往復有忠義;兩朝貳臣,悖前主,負後主,真個裡外不是人。”

我認同這個說法,原因為上面所說的,祖大壽有著很重的私心雜念。

因為古人講究“家國天下”,是沒有國家概念的,傳承接代、光宗耀祖才是他們最大的理想,明朝倒了也不要緊,只要還能當上大官,光耀門楣就足夠了,膝蓋給誰跪不是跪呢?

祖大壽死後,他的墓地原本是建在北京豐臺鐵匠營的。

到了1919年的時候,各國列強對中國古墓群進行掃蕩。

(列強毀壞古墓群現場)

當時在天津做生意的英國皮貨商人克拉虎 ,就接到英屬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的採購任務,要採買一座中國古墓運回加拿大。

1919年,加拿仍然隸屬於英國殖民地,不知道為了什麼,這個博物館對全球各地的古墓葬特別感興趣,它裡面就承列有中國古墓以及埃及的木乃伊等等。

1920年,克拉虎親自到豐臺鐵匠營墓地現場考察,花50大洋買下了祖大壽墓,通過輪船海運送到了加拿大。

據說,總量重為260多噸。



(加拿大的祖大壽墓)

祖大壽的功過當然任由後人評說,他的墓葬是這樣的方式去到的加拿大,在沒有考證之前,大家都以是祖大壽曾經移民到了加拿大呢!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剛日讀史


吳三桂可以說是一個爭議性非常大的人物。有人說他是個男人,衝冠一怒為紅顏。也有人說他是個漢奸,投降滿清,殺我漢族同胞。而他的舅舅祖大壽依然也是個爭議人物,就連他死後的墓葬所在之地也是令人匪夷所思

祖大壽,明朝末年大將,因為寧遠大捷,升至前鋒總兵官。可以說是袁崇煥手下為數不多的猛將,是他反敗為勝的唯一機會。而祖大壽為人光明磊落,心繫明朝,忠心耿耿,也是一代忠臣。可是在錦州被困,彈盡糧絕之時卻投靠了清朝。清朝雖然想要委以重任,但是此人內心還是忘不了先主的恩情,多次推脫。後半生沒有為清王朝做過什麼突出貢獻,於1656年病故北京,享年七十八歲。本來一代將軍沒有什麼顯赫的功勳,也沒有什麼傳奇故事,本該淹沒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可是他因為他的墓,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在加拿大多倫多有一個北美排名第五的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那裡有著一個非常完整的中國古代墓,墓門上刻著皇清誥封光祿大夫,而墓的主人正是祖大壽。漂洋過海來到北美這塊新大陸,讓世人感到歷史的神奇與魅力。

原來在祖大壽死後,是葬在一個北京的院子中,本該永久的安眠在此。可是一個外國商人克羅夫茨打破了這份寧靜。加拿大博物館想要陳設一具具有中國特色的陵墓,而這個商人受委託幾經尋找,最終被祖大壽的墓的巨大且精美的石雕所震撼。當看到其墓前的石供桌和石駱駝,就知道這就是他苦苦搜尋的中國古代經典墓。當即就連同院子一同花重金買了下來。將墓葬連同一些陪葬品都完好的運到了加拿大。所以我們現在看到也不稀奇。但是也有學者懷疑這不是祖大壽的墓,墓主人另有其人,這是怎麼回事。



首先從一些史料中發現沒有祖大壽在北京的記載,相反到有在遼寧興城的記述。清康熙刻本《祖氏家譜》就詳細記載:祖大壽卒於清順治十三年(1656)四月十五日申時,壽七十有八,葬於寧遠西河右岸新塋,即“鎮國將軍祖公塋”,還有就是當時的戶部尚書張玉書曾去寧遠拜祭過祖大壽。另有在遼寧興城有人發現了祖大壽的祭文碑,殘碑上刻著他的名字。而那個加拿大的墓,我國一些專家更加傾向於是祖大壽的後代子孫的,所以至今中國學者對於墓的主人也爭論不休。


儘管現在我們針對此事還有待進一步考察論斷,但是那個疑似祖大壽的墓震驚世界,彰顯了我們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彰顯了我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璀璨奪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