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的比保研难很多吗?为什么?

崔砚泽


19考研工作已经基本顺利结束,这一路收获的是欢喜、是希望、是经验、是教训,但不管如何结果已经不可更改。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从19考研中吸取到对下一年考研学生的一些经验和帮助,但其中有一个疑问开始慢慢的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了不小的讨论,那就是为什么考研这么难?究竟是考研难还是保研难?


考研难还是保研难?为什么更多人认为考研难?真的是这样吗?

保研难还是考研难?

最客观的回答应该是两者都不容易,都比较难,但是如果说在二者之间一定要区分时,我觉得考研难。

因为考研的复习时间是有限的,复习内容是集中的,大多数考研的学生真正复习考研的时间一般也只有半年的时间,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需要认真复习大学四年已经扔掉的英语、需要复习难度颇高的数学、需要复习大学没有关心过的考研政治以及各大专业课考试参考书目,所以考研难在初试。


另一方面,考研学生在复试中依然面临着诸多的不易,尤其是近几年各大高校不断的增加推免比例,造成留给统考学生的名额在不断缩减,此外在复试中还有各种所谓的“歧视”这些都在考验着考生。

而保研的学生是用四年的时间来换取大学毕业时的保研名额,但是这是一个缓慢的进程,是在大学期间一步一步完成的,不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同时保研到一所双非院校的难度在很多大学中是很容易的,甚至有很多学生都放弃了保研到双非院校的机会。


为什么更多人认为考研难?

最关键的一点是考研学生是真的不容易,是真的难,要想实现从一所双非院校的本科生考到一所211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其所经历的不是挑战非常的多。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媒体的宣传,每当到了考研初试和复试的时间时,越来越多的关于考研的新闻在报道,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考研难,几乎每年都会说考研难,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很多人只知道考研难,却不知道保研难的一个原因,也是大多数人认为考研难的一个原因。


但是不管是考研还是保研,要想顺利的实现自己的目标,每一位大学生都将付出自己的汗水和辛苦,只不过两者之间的形式不同罢了,保研学生需要花费四年的时间才能够获得保研的机会,考研学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高强度复习才能够获得高校复试的机会。


总之,所有的大学生都在为自己能够进一步的深造,能够进一步的进入一所较好的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都在努力着,而关于考研和保研谁更难的问题,我想或许已经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了,我们需要做的是为所有获得目标院校录取通知书的学生表示祝贺,也祝愿所有考生能够考上理想的目标院校。


专注大数据研究高总


考研和保研各有各的利与弊。

考研的过程很痛苦,但是它是人生一段很宝贵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可以进一步系统化,但难免会受一点磨难;保研虽然当时轻松,但对个人能力的提高有待商榷。

保研资格及申请办法,一般要具备的两大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获得母校推荐免试资格的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北大、清华之类重点高校的条件则更为苛刻。例如清华大学除上述两条外还要求学生:  (1)前三学年总评成绩排名一般在年级前5%,或能够在现就读学校取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2)在学期间曾从事科技活动,并获奖或表现突出。

推研时间:

每年推研的时间为大四上学期九月初到九月末。一般需要提交如下材料:

申请表 ,2. 个人陈述 ,3. 专家推荐信,4. 成绩单,5. 由申请者现所在学校教务处提供同意推荐免试的证明信,并加盖公章 ,6. 获奖证书复印件、发表的学术论文等复印件,7. 有的学校要求英语水平类证书(如四六级、托福、GRE等成绩)。

对于考研的难度,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评估。考研的难度其实并不算高,因为考研公共课的分数线要满足那么多不同档次的学校的招生情况,显然不可能定得太高,题目的难度也是适度而相对稳定的,早做准备就可以早点做到心中有数,只要认真复习,应该不成问题的。


落魄书生


考研和保研,你选好了吗?

考研与保研,可以说是目前大学本科生继续深造所采取的最普遍的两种捷径和路子。

两者的区别。保研主要是综合素质的比拼,是大学生前几年综合成绩的展示;而考研则要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只有通过考试选拔初试后,再在各大院校自己举行的复试中进行选拔,考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试能力有较高要求。

从难度上看。保研往往并不太难,特别是本校保研,只要能获得保研资格,一般就能成功,没有什么谁度。这是由于保研生在大学这几年里一直在努力学习,往往综合能力较强,综合素质往往也较高,所以这部分学生往往会优于考研生。人们普遍认为,在同等情况下,保研生是要比考研生更优秀,他们被录取的可能性更大。

但参加考研的学生则面临的难度很大,不但有初试,而且有复试,这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特别高,特别是这几年考研的学生增多,竞争压力也大大增加。

目前来看,考研不但初试难度高,要求高,复试的难度则也在逐年增加,这对于考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难度增大。很多初试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都在复试中败下来。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目前考研生的难度是越来越大的。

所以,保研还是相对容易一点的,毕竟竞争人数少。但是前提就是你的学校要有这个免推权限才可以。考研就没那从容易了,我们从每年公布的报考人数上就知道考研要更难一点了。

但是,保研和考研所面临的压力今后会趋向一致。因为考研的人多,越来越难,迫使很多人开始转向于保研,这在客观上增加了保研的竞争压力,这也对不管是保研还是考研的学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D东哥


首先说我是考研的,不是保研的

至于哪个难,据我个人大学四年的经历与观察,我觉得两者都挺难,但保研或许更难。

考研难我不用多说,不管是亲身经历,还是媒体宣传,其难度与热度每年居高不下。大多数学子经历至少半年以上的“痛苦”学习,甚至每天通宵达旦,力图通过考研改变自己命运。

这都是肉眼可见的难度,但保研难度在哪里了呢

没保上研的同学可以通过考研的方式进入自己理想的院校读研究生,但保研是有条件的,不因个人的意志而转移。而考研没有,并且可以选择任何你想报考的学校(特殊专业除外,比如医学)。

那问题来了,保研需要什么条件呢?

可能大部分人觉得,那些保上研的人,不就是在大学三年里每天好好学习嘛,每门课程考得高不就行了吗。可是实际上说的容易做的难,事后诸葛亮很简单。你可以做到长时间的勤奋、专注、坚持吗,你拥有勤于思考,不耻下问,勇于付出实践的品质吗,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可能有些人会说,有的名校保研名额这么多,比如清华大学大概有一半人都有保送本校资格,那些成绩不用多好的人也可以“轻易"地获得保研资格。普通一本院校保研率百分之十不到,那么清华大学保研难度小多了。可是事实上,大家都被数字蒙蔽了。那些在普通一本院校排名前百分之十的学生放在清华一定就能排在前百分之五十吗,也就是说,同样的一门考试,你在本校能考90分,那考清华的试卷就一定能考90分吗。以我的实际经历,拿信号与系统为例,一般院校的难度远远小于清华的难度,清华侧重于对概念的推导,深入理解及灵活运用,只会做题的考生考清华的试卷是无法过关的。

作为一个研究生毕业近十年的老狗,考研过程也深刻感受过在备战过程中的孤独、压力与痛苦,但越是感受到考研的难,越是对那些经历了三年好好学习的保上研的人充满敬佩,深感他们的不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所以,保研并不比考研轻松,保研也是对那些认真学习学生的肯定。


棒子


从官方提供的数据来看,2019年考研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惊人的285万人次(要知道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年(去年)也才970万人次),面对如此多的考生人数,考试难度不仅没有丝毫下降,甚至因为人数的增长,通过难度大增,285万人考生,今年录取通过的考生人数只有不到70万,按比例来算,不足25%!


南漂的云在杭州


考研有没有比保研难?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

首先,来说说保研。如果要保本校,那肯定是相对容易的,只需要符合学校的一些要求就好了,比如全班的名次不能太差,要过四六级等等;但如果要说到保外校,就很难。第一,需要明确你的学校是否有保外校的资格;第二,需要看你在全班的名次,基本要保证在全班前3名,才能保到更好的学校。第三,还要看保的学校招生名额。

所以从保研角度来说,保外校难,保本校相对容易。

其次,来说说考研。考研的难,第一个方面是报考人数多,现在但凡大四毕业了,都会想要考研,所以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考研的竞争度;第二是招生人数。一般好的学校为统考设置的招生人数都相对较少,也就导致了竞争的进一步增大,很多学校招生人数多,但是很大比例分配给了保研名额。

但是,考研其实是一个比拼耐力的过程。真正静下来准备考研的人并不多,很多人前期很用功,但后面就放弃了。所以真正进入考场并完成考试的人并不多。

另外,既然选择考研,就要选定目标,专心去准备。如果没有坚持下去,好好复习,再简单的卷子,你也依然做不出来,考不上理想的学校。


惠读书


首先,我们捋捋两个时间,保研从每年从三四月申报夏令营开始,就会有学生和老师邮件联系。夏令营通过的同学,六七月份会和老师“面基”,你说这些同学会干嘛?肯定去找大牛课题组大牛导师去了,很多厉害的导师夏令营过后就已经没有招生名额了。(每年老师招生名额一般也就两三个)没有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九月预推免找个教授导师还是很轻松的。那考研是什么时间呢?十二月最后一个星期周末考试,二月中旬出成绩,三四月复试出结果。从时间上来说保研同学很有优势。

从学校offer的数量上来说,理论上来说,只要保研同学你优秀可以拿到不受数量限制的学校offer,你可以在十月填系统前慢慢选,还可以九月预推免放手冲击好学校。考研只能选择一个志愿,当然有的人说可以调剂。调剂几乎不可能去比自己目标院校和本科学校好的学校了。保研很容易去一个比自己本科学校好的学校。

排除上面客观的条件,我想想说说我理解主观条件。

不得不承认,现在人都是有点功利的,大学里面可能因为大一不知道学习重要性,排名保研无望了,这位同学后面多半不会积极努力学习,也不会主动参加科研比赛,也不愿意花时间在在项目实验写论文上。读研究生考研就行。久而久之保研考研的会形成两极分化,同样平台老师肯定愿意选排名高,有科研经历的,有奖项的同学。这是无可厚非的。

不过保研还是考研,研究生的起点都一样,题主加油,能保研就冲刺保研,没法保研脚踏实地考研。


美猪说生活


保研的觉得保研难,考研的觉得考研难,真的是两边争的头皮血流。我认为总体来看保研是三年的积累还是比考研难的,但是一些名校的考研难度还是远远超过保研的。

1.从成功上岸的角度来看,考研肯定比保研难。

保研毕竟有

夏令营、预推免和正式推免等无数次去试错的机会,这所学校不行就换一所学校,并且最差基本都可以保研本校来保底,所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很少有听到保研失败的消息(除非主动放弃);但是考研不一样了,备考几个月甚至一年只有一次机会,只能去报考的院校进行复试,复试不通过就只能调剂或者再来一年了。那么从上岸的角度来看,考研似乎比保研难。

2.从录取结果来看,考研名校热门学科确实比保研难。

2019年我们本科土木学院共有10名学生保研去了同济,但是只有1名学生考研到同济,保研学生去的人数是考研学生去名校的10倍,考研的学生想要考上名校的热门或者强势专业肯定是非常难的。

从我身边保研了解到的情况来看,211高校的学生保研去985高校的比例还是非常高的,但是考研真的就不一定了。由于现在很多名校热门学科招收考研生的人数不断减少甚至不招收考研学生,这就导致考研名校热门学科难度比保研的难度大,比如南开大学2020年计算机学院只招收1名考研生。

3.从整个历程来看的话,我还是认为保研比考研难。

虽然前面说了考研比保研难,但是从整个历程来看的话,我还是认为保研比考研难。首先获得保研资格就足够难,想要获得保研资格那么前三年成绩足够优秀,我现在都记得每次查成绩的那种心惊胆颤,记得一门考试没考好的那种失望,记得一门考好警告自己后面还要继续加油;其次部分学院还有保研科研加分,这就导致一些想要保研的学生还要千方百计的弄这些加分;最后从5月份到9月28日都不敢放松,被夏令营拒绝的失落,复试不通过的那种沮丧,这些都是每个保研学子的真实历程。

结束语:如果想去好的大学深造我还是建议能够保研还是保研,前三年虽然辛苦点但是毕竟能够保研就走在了考研的前面。


高校研究生


排除政策关系那些乱七八糟的,纯讲实力,拉开了看,保研难度大,能用考试解决的都是最轻松的。

为了更客观一些,我们不要想去看保研的最后如何轻松,考研的开始如何爽,而是要去看一个考研的人他去保研要花掉多大成本,一个保研的人去考研要花费多大成本,用经济学上的话来说就是它的机会成本是怎么样的。

我们先说那些考研的,如果他们不考研而是去保研,要花费多大的精力。如果单纯达到读研究生的目的,保研的人家从大一成绩就得是专业前5%吧?早晚自习都少不了吧?如果一个考研的要达成保研这些条件,他要花费多大的努力?人家可是从大一开始就没有放松过,一直到最后得到了认可。换句话说,如果你都能保研了,你干嘛还要考研呢?也就是考研这些人大部分连保研的门槛都摸不到。

我们在说保研,如果他们真的就是考同样的研究生,会花费多大的精力?我感觉还是比保研要简单很多的,最后冲刺一下就行了。我同学考研,从头玩到尾,最后稍努力就考上了;保研的却是从头到尾都极度自律,虽然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保研;如果这些保研的去考,也能考过。



风陵夜读


每年九月,都是准备升学读研的大学生们的重要时间段。

对于考研学子而言,九月是备考下半场的开始,是公布考研初试时间安排及初试各科考试大纲等重点信息的时段。

对于打算保研的学子而言,九月更是关键的时间节点,各大具有推免资格的院校都会在校内筛选本校具有推免生资格的名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校内保研资格。如果是之前参加了各大院校夏令营活动,一旦获得本校的保研资格,往往很快就能获是夏令营保研的录取结果,如果只是走普通推荐流程,则九月开始,只要获得了本校保研资格,就正式踏上了保研之路。

保研与考研,是本科生读研深造最通常的两条路子,前者主要要求的是综合素质,是大学前几年综合绩点的比拼;后者则是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也就是考研初试,在加上各大院校自己举行的复试进行选拔,对应试能力和综合素质均有较高要求。

从难度上说,如果大学前几年做得好,保研往往并不太难,尤其是保研本校,一般只要能获得保研资格,就能成功,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会看到某些大学的某些学生寝室集体保研成功的情况;不过要保研到非本校的外面的院校,特别是外面的名校,难度也不小,而且往往与本科背景关系很大。本科背景越好,一旦获得保研资格,则保研到名校的可能性就越大。以北大清华为例,虽然它们每年都有超过50%的研究生是通过保研的路子招收的,但能保研进入的,绝大部分都是985/211背景,双非背景的学生比例很小,比如,2019年,北大清华的保研生中,以双非背景而保研成功北大清华的,占比大约只有3%。

而考研则往往难度很大,因为不但有初试,对应试能力要求较高,而且有复试,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这几年考研大军滚雪球般壮大的情况下,考研的竞争大大增加,不但初试难度提升,对考生的应试能力大大提高,复试的难度更是提升,在复试中,对于考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不像前些年那样“走过场”,很多初试高分都在复试中折戟。比如,2019年考研复试中,北京邮电大学一名女生以初试第一的成绩进入清华的复试,但依然惨遭淘汰。从这个角度看,目前考研生的综合水准也是越来越高的。

不过,正因为考研越来越难,很多人也就更倾向于保研,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保研的竞争压力,这也对保研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体来看,保研和考研都难,表面看起来,保研的难度是不及考研的,但由于保研是把难度分解到了大学前面几年里,而考研主要集中的备考的那一年里,所以,实际上难度都很高,都是很优秀的。

何况,由于保研生在大学几年里一直在努力,往往在学习、竞赛、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需要综合发展,这使得保研生的综合素质往往较高,往往会优于考研生。所以,就群体性的评判而言,很多人认为,在同等情况下,保研生是要比考研生更优秀,是很有道理的。

那么,你对于这些问题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