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鉴赏:静不下心就听贝多芬《月光钢琴奏鸣曲》


一、创作背景

 此曲创作于1801年。写给他的第一个恋人朱丽叶・琪察尔蒂。贝多芬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曾经写到:“我这一次的变化是因为一个小女孩而起。她爱我,我也爱她。只是很遗憾,我们的身份不同。”后来当贝多芬遭到恋爱失败并患了耳病后,在他的作品里反映出了痛苦失望的心情。 这首曲子正是他“幻想维持得不久,痛苦和悲愤已经多于爱情”心境的反映。贝多芬将这首乐曲标为“幻想曲的奏鸣曲”。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14 in C sharp minor, Op.27 No.2 -"Moonlight" - 1. Adagio sostenuto (升C小调第14号钢琴奏鸣曲,作品27之2 “月光” 第一乐章 持续的柔板)


古典音乐鉴赏:静不下心就听贝多芬《月光钢琴奏鸣曲》




二、作品分析

 第一乐章: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

 该乐章犹如一轮明月升起,但最终却被乌云遮掩,万影俱逝,悲从中来。虽然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是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一百年后的印象乐派。乐曲的题材很简单: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无际的幻想,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出现。细致而沉静,略忧郁。1段1分18秒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随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平静地再现,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尾奏,慢慢消失而结束。

 第二乐章:小快板,降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

 该乐章属于过渡性乐章,音乐平缓而亲切。两个音乐主题仿佛是抚慰着创伤的心灵。而过于舒缓的过渡乐节会使人产生平静的月夜之感受。不过,这皓月般的恬静不过是短暂的憩息。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之间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地非常完美。 第一段是连奏与断奏相呼应的主题,然后再以变奏加以重复。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调。2段1分13秒再现第一段,像是瞬息间的温存微笑。

古典音乐鉴赏:静不下心就听贝多芬《月光钢琴奏鸣曲》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

 该乐章如潮水般的展开,大量的琶音像猛狮般奔跑。一个又一个强和弦有如野性的碰撞。激动的快板使音符势如暴风骤雨,融进了作者对命运的愤懑、申诉与抗争。这个乐章有两个对比性主题,前者由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构成向上冲击的乐句,显示了坚强的力量;后者旋律优美,音调清丽,充满了对信念的憧憬与希冀。两个主题或交织、或对比、或发展、或重现,使作曲家的心境如大海,波涛汹涌,难以止息。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煽动性,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像是连连的跳脚声。 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它临近结束时连续的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热情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 经过短短的展开部后,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更为强烈。在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情并没有就此平静。贝多芬曾指示《月光》奏鸣曲的乐章之间要紧接不要有停顿,这样才能从开始乐章以暗示性的方式逐渐展开,进入到错综复杂的终乐章,而得以提供一种凝聚高潮的感觉。

三、演奏的问题

 1、踏板及音色。踏板控制着整个乐曲的音色,而音色是乐曲的灵魂,所以在演奏的问题上,踏板是重中之重。虽然很多作曲家包括“莫扎特”都认为用踏板会破坏音乐的纯净性。而贝多芬却希望通过运用踏板使每个声音延续并产生泛音,获得更丰富的声音效果。例如第三乐章的8度颤音既增强了钢琴的低音效果,又可以在弱奏的时候使声音更柔和滋润。另外使用踏板还可以对于音响进行再创造,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声音结合在一起产生新的和声效果。贝多芬从小就喜欢管风琴、管弦乐的音响效果,运用踏板可创造性地将管弦乐的效果移植到钢琴上来。所以贝多芬大量使用了右踏板,把它运用在拍点、和弦、琶音等需要声音支持的地方,也运用在需要为声音增加一层面纱的地方。

古典音乐鉴赏:静不下心就听贝多芬《月光钢琴奏鸣曲》

 2、表情符号。在贝多芬钢琴演奏中运用的特殊表情方式,通过独创性的记谱给予了表达,其中sf (sforzando)记号有两种用法:第一,增强旋律力度,如《月光奏鸣曲》的第三乐章,第29-32小节连续出现了四个sf记号。第二,音响强烈对比,如在2、4、6等小节。而>记号只是表示在音乐进行中的重音,不强调其音乐的紧张度。sfz(sforzato)表示所有音增强力度。fp(fortepiano),表示突强后马上弱奏,要求弹奏出具有弹性且饱满的声音效果。rfz(rinfrzando)表示在弱环境下奏出重音。pp (pianissimo)非常轻,表示着消失,也用在分段的地方,如《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第102小节就运用pp的记号,表示发展部的结束。可以看出贝多芬的记谱非常仔细,采用的表情记号也是深思熟虑的。

 《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打破了传统的奏鸣曲格局为古老的结构主义。正如当时有位评论家所描述的那样:“乐声犹如瀑布倾泻而下,出神入化的触键竟能奏出那么强有力的音响,随后又变得如泣如诉,听者恍惚间溶入忧郁的旋律中。接着,乐声重又昂扬起来,象征着战胜人间苦难的凯旋。啊!钢琴原来可以这样弹奏”。所以贝多芬的《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以其独具的个性,独创性的音乐语言,为后来浪漫派激情演奏风格的形成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