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馬上要過年了,一點感覺都沒有?

天夏道


本人89年,剛滿30歲,老家農村,小時候過年是件最開心快樂的節日,因為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可以到處走親戚串門,現在條件好了感覺再也沒有小時候過年的那種感覺了,可能是人情淡薄了,也可能是社會變了!



修機掌櫃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的人都會真切的感到年味越來越淡了。再也找不到小時侯那份濃郁的充滿了各種民情風俗和童趣的年味了。年味越來越淡了的感慨,無非就是對過去那份單純的快樂的一種懷念和對當下生活節奏變化導致人們越來越功利化的喟嘆。記得小時候過年時,父母會請來裁縫,為全家人都縫上一套過年新衣,那種裁縫拿著尺子,在你身體上仔細量著的感覺,讓你早早就體味到一種過年的莊重,臘月二十三掃灰塵,母親會不厭其煩的為你講解灶王爺的故事。二十四過小年,二十五六開始殺豬磨豆腐,然後家家炸豆腐炸春捲,濃濃的年味,就在這家家殺豬叫聲和飄逸的香氣裡四散開來。除夕夜家家用個大樹根生起旺旺一爐大火,再把早買好的鞭炮,分給了孩子,任憑胡亂海放。沒人擔心你安不安全,沒人限制你限制那。任你嗨翻天任你皮上樹……但一到子時,必須回家,家家關上大門,等待初一的清晨……然後正月拜年,鬧花燈,舞龍舞獅旱綵船……那種近乎儀式的執著,在今天吧?經濟發展,生活節奏加快,環保意識提高……沒了縫新衣的企盼喜悅,因為隨時可以買了,沒了家家宰豬磨豆腐了,因為豬都不養了,豆腐都是買現成的了,鞭炮也不給隨便放了,因為擔心環保和安全……舞龍舞獅就更沒人了,因為年輕的大多不會了,年老的舞不動了更因為都忙了一年累了一年大家都不想動了。想看嗎,打開電視網絡都有現成的了……打工,回家過年,再出去打工。似乎已經成了當下鄉村人們的宿命,在春節有限的幾天團聚裡,父母就是玩著花樣為子女做好吃的,而年輕人則似乎更熱衷於麻將牌局了。如此年味,能不淡麼


徐易士


原來小時候缺吃少穿,物資缺乏,一年到頭吃不了一次白米乾飯,記得那時每到過年,父親挑木炭翻幾座山,走60多里山路到洛南趕集,把木炭賣了才買一升米,大年三十晚上過年母親再在米里添上其他雜糧做一鍋年飯,我們全家七八口人吃得那叫香啊……

現在為什麼沒有年味了?那是因為物資太過豐富,啥都不缺,天天吃的如過年,天天穿的都是新衣服,再加上過年不放鞭炮,漸漸的就沒有了年味了……


宋成貴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過年變得越來越沒有年味了。我時常在心裡問自己這個問題,卻百思不得其解。只是感覺,年年有新年,一年卻不如一年。

是不是人長大了,心中的期盼沒有了?或是吃的東西多了,過不過年和平時沒什麼兩樣了?還是過年過的麻木了?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但可以確定的是,很多人都感覺到了年味的漸漸消失,卻都無能為力。總想做些什麼,卻又無從下手,只能默默看著“年”離我們的渴望漸行漸遠。

記得幾年前,每年過年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從年初盼到年尾,才終於迎來每個熱鬧沸騰的新年。雖然那時候過年天氣比較寒冷,但是家家戶戶熱熱鬧鬧的,街坊鄰里、親戚朋友在一起寒暄嘮嗑,早就把寒冷拋到了腦後。

特別是大年三十,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熱氣騰騰的團圓飯,年夜飯總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宴席。那時候爺爺奶奶還硬朗,大媽大伯一家也會和我們家在一起過年,一大家子其樂融融。那時候也沒有手機的困擾,沒人會低下頭玩手機,大家都在一起聊聊天,或者打打牌,下下棋,到處都洋溢著過年的氛圍。

而現在,爺爺奶奶早已過世了。過年總是一家三口,雖然爸爸一直說人少好過年。但我總是感覺過年還是熱鬧好,三個人吃年夜飯燒再多菜也感覺沒那麼可口香甜了。現在就算過年期間會和很多親戚一起吃飯,但大多低著頭玩著手機,全程只有吃飯時有交流,也覺得親情寡淡了。

以前最令人激動的就是除夕的守夜。一大家子人都圍到一起取暖,一邊看著春晚,一邊聊天吃東西,就這樣一直守到零點,然後隨著鞭炮聲入眠。雖然小時候大多熬不到零點,但還是拼命睜開雙眼,撐不住了就吃東西,總是把肚子吃的圓滾滾的,然後還是睡著了。

而現在,不管是平時還是除夕夜都能熬到一點之後了,卻再也沒有守歲的感覺了。大多時候,一家三口除夕夜看著電視,卻發現春晚也越來越沒有以前好看了。每次總是爸爸媽媽堅持不住先睡著,而我一個人玩著手機和同學們吐槽春晚。零點的鐘聲敲起,鞭炮聲倒是越來越響亮,過年卻過的越來越沒勁。

年味到底去哪了?

我總覺得,現在人際關係的淡漠與此不無關係。現在的拜年可以說是一種形式,早已沒有了以前的那份真誠和質樸。寧願和搖來的陌生人聊天,也不敢和身邊的同事說說心裡話。網上說的是真話,生活中說的是假話。

過年了,最需要親人朋友的探望和祝福,需要鄰居間的相互走訪和看望,這會讓人感到溫暖有加,有句老話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

現在卻不再走訪了,鄰居身在咫尺,卻似相隔萬里。過去的拜年問候,道出真情實意,可是現在一個短信群發就算完成了任務,禮節性的應付一下,或者在微信群裡發發紅包搶搶紅包,這樣的過年於人於已都早已不是那回事了。

當然還有各種洋節日的衝擊,現在許多年輕人都崇尚過洋節,包括我自己。特別是對情人節、聖誕節等外國人的重要節日,我們都非常熟悉洋節日的時間、過法、要求、禮物和禁忌等,而對中國年卻不知道過法和要求,甚至對禁忌一點都不知道,連過年的日子也不是很清楚,感覺中國年沒什麼過的,就是吃頓飯看個晚會再睡幾個懶覺罷了。

我們這些年輕人都沒有過年的期盼,可能家長也更沒有什麼過年的衝動了,這個年還能過的有味道嗎?

但我們的新年永遠是我們的新年,回家“過年”是每一箇中國人的血液裡永遠的基因,是對家永恆的愛的主題,也是家對遊子愛的呼喚,更是兒女對家無比的眷戀和依賴。

過年是中華民族的生活大事,是任何文化形式也不可能剝奪或改變的。與其說春節越來越沒有年味,不如說春節作為一種具有儀式特徵的活動所傳達的理念正在逐漸淡化。

雖然年味一年不如一年,但過年總還是會有讓人興奮、激動的時刻。雖然人們嘴上都抱怨著說過年沒意思,但還是在過年的時候馬不停蹄的往家裡面趕;雖然大家都吐槽著毫無看點的春晚,但還是會在除夕那天晚上不自覺地打開電視看春晚;雖然過年越來越缺少儀式感,但到了一年的結尾總還是會有無限感慨。




螳螂師兄





我85年的,在我看來年味越來越淡,有許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記得小時候一年到頭沒幾頓好的,青黃不接的時候甚至會吃上幾頓野菜,香噴噴的大白米飯更是隻有來客人的時候才能跟著吃一頓。所以小時候就會盼著過年吃好的,小孩子嘛,嘴都饞。也可以說年味其實是心裡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再者是長大後有了各自的家庭,以及城鎮化帶來的各種制約,比如禁放鞭炮啦,再有現在大多住的是商品房,空間狹小,要是家庭成員多,根本就沒辦法好好聚會,哪像小時候在農村,大大的房子,大大的院子,小孩子在一起打鬧啦,放鞭炮,堆雪人。七大姑八大姨一起在廚房忙活,男人們侃著大山,搓著麻將。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可以從臘月二十幾開始一直把年過到正月初幾,一家一天來,那才叫熱鬧,關鍵是氛圍好。但是現在呢,回不去啦!


好像有人不夠花


本人89年屬蛇的,今年剛好30歲,家裡面有兩個小孩,也是在老家農村做一些,小生意吧,也天天忙,現代人感覺年味不足的話,是因為你已經肩負起家庭的擔當責任了,因為過年各種花銷啊什麼的人情往來啊花銷挺大的,過年的話實際上就是給小孩跟老人過年,小孩的話他們喜歡過年的時候收壓歲錢,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有煙花鞭炮放,然後老人盼望過年是因為一家人可以團聚團團圓圓的,你小時候有沒有期盼過年



村東頭皮皮


年味越來越淡了,也許是年齡大了吧!

記得小時盼著過年,媽媽會親手給我做新鞋,新衣服,還會買花繩給我扎辮。除夕的晚上,我把新衣服疊整齊,放在枕邊上,夜裡醒好幾次,等初一早上第一個起床穿上去給爺爺奶奶拜年!她們給我五毛錢的壓歲錢,那就是我最大的樂趣。我用糖紙包好了,藏在一個只有我自己知道的地方。有一年我攢了差不多五塊錢,高興了很久(雖然讓媽給姐姐,哥哥交學費了)小時候的年,有說不完的樂趣。

現在生活都提高了,吃的用的,啥也不缺,一年很快就過完了,孩子們都不盼著過年了,唯一盼的就是放假,好好休息幾天,放鬆放鬆心情。


曾經以為念念不忘的人


作為一個90後,小時候特別盼望過年,過年了,可以吃到很多平時不能吃到的東西,一年就過年那會兒可以有新衣服穿,還有幾塊錢的壓歲錢,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說這簡直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日子。長大了,衣服再也不會一年只買一套,有自己喜歡的衣服便可以買了,小時候吃的糖果再也不喜歡了,除此之外,過年要走親串友,要接受來自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種審問,攀比,還要給小孩子發壓歲錢,感覺過年真難。小時候常聽媽媽說:小孩子盼過年,大人盼存錢。不知不覺,我已成為一個大人,再不盼望過年了。


暖暖每一天


因為小時候過年還有一個星期爸媽就會給你買一身新衣服,只有過年那天才許穿,而現在你天天淘寶天天拆貨,過年只不過又多了幾筆訂單,以前過年爸爸牽你手上單位轉一圈,兜裡就會塞滿糖果和壓歲錢,而現在這種不大不小的年紀,吃膩了糖果,少了壓歲錢,以前過年你是奶奶爺爺輩得寶貝孫兒,現在不知你身邊的親人還剩幾位,又多了幾個不懂事的小屁孩要你看管,以前過年你放煙花看春晚到嗨,現在過年你坐在電腦前聊天玩遊戲在空間倒計時,以前過年家人包餃子你偷偷拿下一塊麵捏麵人,現在過年飯店的菜越來越好看越來越不可口,以前過年你困了還強撐著守歲,現在過年過了點你還沒有睡的意思,不是過年少了,只是你的年齡不再是過年最開心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