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桑塔納,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呢?

侯挺


大眾桑塔納在20年前是不輸今天BBA的存在,尤其是在90年左右汽車開始逐漸走進家庭之後,價格之高是令人望而卻步的。

在90年代早期有一個流行詞為“萬元戶”,也就是說誰的家裡能有一萬元的存款也就了不得了;以收入標準作為參考,那個年代中產家庭的理想交通工具是摩托車,哪怕是一臺踏板車也要解開釦子模仿騎馬的感覺在路上飛馳,而且一定不帶頭盔,否則誰能看出來是自己呢。

但在那個年代桑塔納的價格超過20萬,普通工薪族一個月不到100元的工資,想要購買一臺桑坦納是不能想象的;以今天的平均收入作為參考,當年的桑塔納級別相當今天的奔馳S600、奧迪A8L、寶馬7系,這是一點都不誇張的。

而就是價格如此高但關於桑塔納的故事也有很多,比如購車按照地區分配指標、並不是有預算就買得到,很多人為了獲得購車指標是要用一些灰色手段的;獲得指標後要到廠家提車,優惠之類的想法不需要有,有憑票購車的機會已經難得了。

其次如國產桑塔納漂洋過海饒了一圈後可以優惠,用桑塔納越野走一些拖拉機都會望而卻步的路,總之那個年代有一輛桑塔納的人總會讓人高看一眼。

至於桑塔納能夠長時間活躍在車市中也不無理由,早期有勇氣下海淘金群體只有小部分獲得了成功,有一些在初期積累了資本後也就忘乎所以了,後期經濟能力的快速下滑導致沒有機會再換車。

有一些早期使用桑塔納的朋友確實如此,一臺車用了十幾年仍然在服役,本質是沒錢換但在後期有購車打算的消費者眼裡反而成了耐用的代名詞,實際早期桑塔納也是問題不斷的。

走過90年代到21世紀後桑塔納逐漸開始沒落,因合資汽車與國產汽車都進入了技術快速增長期,競爭的激烈一次次的打破了桑塔納的價格壟斷;其次同期也是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更多人有能力買車且選擇面更加豐富,加之不同方向文化入侵的影響,導致了德系車不在是首選。

經典桑塔納在競爭逐漸升級的過程中最終被淘汰,目前在售的桑塔納已經毫無品質可言,從動力到配置、從安全結構到製造水平都是行業最低水平,這款車已經成為歷史了。不過桑旅似乎還在生產,有情懷的話可以考慮這臺復古車收藏。


(上文由天和Auto撰寫,僅代表個人觀點;禁止站外轉載,平臺內歡迎轉發。)



天和Auto


八十年代後期,一輛桑塔納將近二十萬人民幣,我們縣裡,只有縣政府買得起幾輛,那時候月工資幾十元人民幣,老百姓不吃不喝,二十年工資才夠買一輛。落後就要捱打,德國人用他們淘汰的生產線在中國賺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