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胎動、腸胃蠕動和宮縮之間有什麼區別?

桔桔桔子


胎動時胎兒發育較為完全後,能在孕婦體內動手動腳的運動,力氣較大的胎兒能明顯讓孕婦肚皮凸起,孕婦能感受到胎兒的動作。

腸胃蠕動是日常的腸胃功能,消化食物,在孕早期有孕吐反應也是因為分泌的HCG、孕酮抑制了腸胃的蠕動,導致噁心、乾嘔等症狀。

宮縮分為假性宮縮與宮縮,假性宮縮是在懷孕中後期時長髮生的正常生理症狀,表現為肚子、子宮發硬發緊。

分娩時的疼痛大部分來源於宮縮,是一陣一陣的疼痛,要分娩時出現的症狀就是宮縮與羊水破裂,宮縮強度由弱變強,時間間隔由半個小時變為15分鐘,然後更短,短到20秒左右時,說明胎兒將要娩出,然後宮縮時間間隔變長,直到將胎盤排出。


婦產科鄭醫生


孕媽最幸福的事兒莫過於寶寶胎動時,不過隨著寶寶月份的增長,後期經常無法分清楚到底是胎動還是宮縮。


什麼是胎動?


胎兒在子宮內衝擊子宮壁的活動稱為胎動,顧名思義就是胎兒在媽媽子宮內的活動,有時可在腹部看見胎動或觸到胎動。胎動是妊娠診斷依據也是胎兒宮內安危的重要指標。


正常孕媽媽於妊娠20周左右開始自覺胎動,隨孕周增加胎動也逐漸增多,孕32~34周達高峰,孕38周後胎動逐漸減少。實際上,胎兒在子宮內很早就有胎動了,但力量太小,直到懷孕16周~20周,才有足夠的力度讓媽媽感受到。

胎兒在子宮內的運動形式多種多樣,有翻筋斗、拳打腳踢、脊柱屈伸等大運動,也有打嗝、手足小運動,甚至吸吮手指頭等小運動,還有不停的宮內呼吸、心跳、腸蠕動等等小動作媽媽感受不到。胎兒的運動方式不同、運動強度不同,媽媽的感覺也不一樣。


什麼是宮縮?


在整個孕期,一般來說有幾種不同的宮縮:

1、從孕12~14周起,子宮就有無痛性不規則收縮,隨著妊娠週數的增加,這種收縮的頻率和幅度也增加。這種收縮是稀發的、不規則和不對稱的。收縮時持續時間不足30秒。一般不引起痛感,也不使子宮頸擴張,孕媽媽感覺不到。


2、孕晚期分娩發動前,往往出現一些預示孕媽媽不久將臨產的症狀,其中有不規律的宮縮,俗稱假宮縮。如果孕媽媽長時間用同一個姿勢站或坐,會感到腹部一陣陣地變硬,這就是假宮縮。假宮縮宮縮間隔的時間不等,可能十多分鐘一次,也可能1小時以上一次,沒規律;每次持續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幾分鐘到十多分鐘都有可能。尤其在孕媽媽感覺疲勞或興奮時,更易出現這種現象。


孕晚期胎動和宮縮區別

很多媽媽們在孕晚期會有胎動現象,有時候媽媽們會分不清到底是胎動還是宮縮,因此會出現緊張情況,擔心如果是宮縮的話,會是流產徵兆。孕晚期胎動腹部會有脹感或者緊繃感,這種感覺是局部的,並不是整個腹部都有腹脹感。但是如果孕婦感到整個腹部都有腹脹感,並且這種感覺時有時無,那麼就很可能是宮縮,而不是孕晚期胎動,宮縮次數過多的話,孕婦需要及時到醫院做檢查才行。


孕晚期胎動減少正常嗎?


有的孕婦在孕晚期會發現胎動現象比之前有所減少,很擔心寶寶是否發育不正常,有什麼問題出現。從懷孕第七個月開始,孕晚期胎動會比之前有所減少,但是媽媽們要注意胎動的次數,孕晚期胎動次數如果減少太多的話,屬於不正常,需要到醫院做胎心監測。


孕晚期胎動一般會有固定時間,媽媽們早上、中午、晚上最好數一下胎動的次數,每小時的胎動次數不少於三次,胎兒的發育基本上沒問題。


至德聊醫界


要想知道三者的區別,就得先了解三者的概念!

  1. 首先是胎動,胎動是胎兒在子宮內衝擊子宮壁的活動稱之為胎動!通俗的說就是孩子在子宮內的活動,偶爾運動強度發的點,媽媽還能明顯感覺到自己腹部在動。

  2. 腸胃蠕動,腸胃蠕動其實就是消化運動,正常情況下我們是很難感受到的,除非出現脹氣,消化不良,這是腸胃蠕動不好的結果!


  3. 宮縮,屬於無痛性不規則收縮,早期這種收縮偶爾發生,不規則,一般也不會有痛感,到孕晚期的宮縮也稱假性宮縮,腹部會一陣陣變硬,每次持續時間不同。


三者最好的區別的是腸胃蠕動,正常是需要通過儀器才能感受到,除非有明顯不舒適的症狀,比如脹氣什麼的,大多數人糾結在宮縮和胎動之間!



那麼如何區分胎動和宮縮?

1、活動範圍不同

胎動,指的是胎兒運動,所以胎兒運動範圍基本上局部的,腹部局部有緊繃感,這種屬於胎動,相反如果是整個腹部有緊繃感,那就是屬於宮縮的範疇了!


2、發生的速度有區別

宮縮是慢慢收緊,子宮變硬的,而胎動是比較突然的,就是孩子動了,你才有感覺,這是一下,一下的,子宮也是軟的,不會像宮縮那樣繃在那裡。


3、發生的位置有區別

通常宮縮都是整個肚子慢慢緊繃,而胎動是要看胎兒動哪裡,基本只是局部範圍有反應,其他部位一切如常!

其實寶媽也不用過分糾結,很多媽媽在孕早期感覺不明顯,但是孕中期以後,胎動非常明顯,有時候你甚至能看到肚皮鼓起來,胎兒動哪裡你都能知道的,而且你也能明顯區分哪個是胎動,哪個是宮縮!

我是楷媽談育兒,育兒路上與你分享,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楷媽談育兒


懷孕後,很多準媽媽都特別關注自身和胎兒的動靜,但是對於胎動和腸蠕動還有宮縮,有些準媽媽不知道該如何區分。

孕期胎動、腸胃蠕動和宮縮之間有什麼區別?

胎動在某個時間段,比如初期的時候,和腸胃蠕動有一些相似感,而胎動和宮縮在一定程度上也很像,所以導致很多準媽媽分不清胎動、腸胃蠕動和宮縮。那麼這三者之間該如何區分呢?

1、腹脹的範圍不同

胎動是胎兒在子宮內羊水中運動,碰撞子宮壁,而是媽媽感受到的感覺,胎動時腹部局部有飽脹感,一般是在肚臍靠下一點。

腸胃蠕動雖然也有局部飽脹感,但是一般是在肚臍周圍或者靠上一點。

而宮縮就不一樣了,是整個腹部均有飽脹感,而且時有時無。

2、發生的部位不同

胎動有間斷性的,也有持續性的,感受到胎動的部位與胎兒在子宮中運動的部位是一致的,而且經常會變換。

腸蠕動是不持續、間斷的,腸蠕動的時候一般很難感覺到,但是腸胃蠕動緩慢引起消化不良而產生腸脹氣時,可以聽到腸胃的咕嚕咕嚕聲,腸蠕動的部位也是固定的。

而宮縮時整個子宮發硬,準媽媽會感覺到腹部發緊發硬,有下墜感,有時還會有尿意或者便意。

3、發生的快慢也不同

胎動動得比較突然,是一下一下的,準媽媽一般不會有很大的不適感。

腸蠕動是時不時的發生的,這是由於身體內雌孕激素水平升高,對腸道平滑肌的張力降低,蠕動減弱,胃排空的時間延長,從而更容易發生腸脹氣,腸脹氣時,準媽媽會有腹脹感,放屁的次數也比之前增加了很多,腸蠕動緩慢還容易引起便秘。

而宮縮是慢慢來的,子宮會逐漸變硬,那麼會有腹脹或者腹痛感。

4、緩解不適的方法不同

正常的胎動是胎兒向準媽媽報平安的一種方式,也是說明胎兒宮內發育良好的一種表現。準媽媽要學會觀察胎動,瞭解胎動的規律。如果胎動得比較厲害,準媽媽要趕緊找個安靜的地方下來安撫胎兒,放些輕音樂,或者唱唱催眠曲等,讓胎兒放鬆下來,也可以輕輕我摸肚子,跟他說說話等。但是如果胎動突然變得異常時,準媽媽就要引起警惕,這很可能提示胎兒宮內缺氧,需要及時就醫。

腸蠕動緩慢的話,一般就是注意飲食,少吃多餐,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促進消化,也可以在飯後散散步,平時要注意保持大便通暢。

當假性宮縮發生時,準媽媽可以改變活動姿勢來緩解,比如坐下來休息,或者洗個熱水澡等,很快就會緩解或者消失了。如果宮縮比較頻繁,要及時去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抑制宮縮的藥物,以防早產的發生。當然,如果是臨產宮縮的話,無論準媽媽做什麼,都沒有辦法停止,只會逐漸增強,這時就要及時去醫院待產。

5、需要就診的指徵不同

胎動過於頻繁或者胎動次數明顯減少,都說明胎兒有宮內缺氧的現象,這會嚴重威脅到胎兒的生命安全,需要及時就診。

腸蠕動一般不需要就診,平時注意飲食就行。但是如果腸胃蠕動緩慢導致便秘嚴重的時候,就要及時去看醫生,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益生菌,也可以用開塞露來促進排便。畢竟便秘嚴重時,準媽媽需要用力拉,會很容易導致流產或早產。

如果還沒到孕37周,宮縮變得很頻繁且有規律,在一定時間內也沒辦法緩解,或者伴隨著陰道出血、明顯的下墜感等,說明胎兒很可能有早產的跡象,需要趕緊去醫院檢查。

曾經的理科女文青,現在是兩個男孩的媽媽,堅持一手寫作,一手生活,專注孕嬰育兒知識分享,歡迎大家關注頭條號@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謝謝!

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


懷孕之後,有此孕婦對腸蠕動、胎動還有宮縮,可能有點分不清。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腸蠕動:

腸蠕動,是講腸道呈波紋狀的收縮,通常還會產生腸鳴音,比如“咕嚕咕嚕”這樣子。

腸蠕動,主要由我們吃進的膳食纖維引起的,比如說蔬菜和水果含有較多纖維,這些膳食纖維不被我們胃腸道消化和吸收,就促使腸蠕動。反過來講,如果腸蠕動減少的話,就會引起孕婦便秘。



胎動:

胎動,是指胎兒在子宮內的活動,胎兒觸動子宮壁出現的反應就是胎動。

那麼子宮又在哪裡?懷孕早期子宮在骨盆腔,懷孕4個月時子宮進入腹腔,所以孕早期通常感覺不到胎動。到了孕16周~20周後,大多數媽媽都能感受到。


從時間上講,懷孕4個月之前一般都是腸蠕動。懷孕中後期腸道蠕動減慢,主要是胎動。

腸道的上方與胃相連接,我們吃的食物主要靠小腸吸收營養,大腸吸收水分,然後經直腸排出殘渣。所以腸蠕動集中在肚臍周圍或者肚臍之上。

懷孕中晚期,子宮進入腹腔後不斷增大,就對孕婦的腸道形成壓迫,這樣腸道蠕動減慢,因此孕婦會出現腹脹,食物不消化,食慾減退,以及便秘等表現。所以懷孕4個月後主要是胎動,並集中下腹部。

宮縮:

宮縮分假宮縮和規律性宮縮,假宮縮主要集中在晚上,到了白天就沒了。而規律性宮縮不分白天晚上,但晚上明顯比白天要多。這是因為催產素主要在晚上分泌。

假性宮縮主要體現在腰痠和腹部下墜,以及腹部發緊變硬,主要集中在懷孕30周之後。到規律性宮縮出現時就會出現陣痛感,到臨產前陣痛越來密集,胎兒就要發動分娩。

腸蠕動和胎動,都可誘發宮縮。

比如說孕媽腹瀉引起腸道蠕動過快,就會誘發宮縮;孕婦腹脹,脹氣,便秘,頻繁打嗝,這些引起腹壓升高,也會誘發宮縮。同樣的,如果胎動幅度太大引起孕婦疼痛也會誘發宮縮,但通常不會馬上臨產。

另外,除此之外還有意外碰撞,產婦過於勞累,這些因素都可以誘發子宮收縮。所以到了孕晚期媽媽要注意安全第一,要避免獨自外出。


爸爸不講理


孕期胎動一般孕四個月左右開始出現,是胎兒在子宮內活動而產生的。胎動有時像抖動,有時像翻身,有時是拳打腳踢,有時是鼓大包小包。胎動一般在肚臍左右或者下方。

腸胃蠕動在肚臍靠上一些,有時像氣體串動,有時像腸鳴,有時還會有返酸迴流的感覺。



宮縮是指子宮的收縮,通俗一點說就是肚臍下方痛,這種痛有沒有規律的疼痛和有規律的疼痛兩種,也就是假性宮縮和真正的宮縮。

假性宮縮一般出現在足月後,是為分娩前做準備,而真正的宮縮是即將進入產程前出現的。



子宮收縮時,子宮硬而腹痛,假性宮縮沒有規律,且持續時間短,而規律宮縮是有規律的,剛開始可能間隔一個小時,時間間隔會越來越短,十分鐘一次,或者五分鐘一次。隨著宮縮間隔時間變短,一次宮縮持續時間會越來越長,從開始一次持續疼10秒,再到一次持續疼十幾秒到二十幾秒。


放開那孩子讓我來


孕期很多孕媽分不太清胎動、腸胃蠕動和宮縮。有時候腸胃蠕動會以為是胎動,而胎動則會以為是宮縮。那麼,胎動、腸胃蠕動和宮縮有什麼區別呢?

胎動、腸胃蠕動和宮縮是不一樣的,首先三者在時間上有差異

  • 胎動一般在孕中期16-18周才會出現

  • 宮縮分為假性宮縮和真性宮縮,兩者都出現在孕晚期。假性宮縮一般在孕30周出現,真性宮縮則在臨產期1-2周,即35周左右出現。

  • 腸胃蠕動是一直都存在的,只不過有時蠕動慢,感覺不到,有時蠕動快,感覺明顯。如果孕早期肚子感覺有動靜,一般是腸胃蠕動。

腸胃蠕動

腸胃蠕動是很正的,如果不蠕動反而不利。腸蠕動時,肚子可能會發出“咕嚕”聲,而且有可能會排氣。腸蠕動的感覺通常比較小,像小蟲子在腸胃裡慢慢的移動,但不會有疼痛感。腸胃蠕動主要是飲食引起的。我們日常吃的食物,都需要腸胃來幫助消化吸收,孕媽可以多吃高纖維的食物,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如果腸胃蠕動減少,容易導致便秘。

胎動

胎動一般在孕中期會表現的比較明顯。胎動比腸胃蠕動的感覺更強,孕媽一般能明顯的感覺到。胎動的位置不固定,有時在左邊,有時在右邊。像是寶寶調皮的踢腿時,孕媽是能感覺出來的,這種感覺和腸胃蠕動是完全不一樣的,比較好區分。

正常情況下胎動是規律的,如果孕媽發現胎動異常,過快或過慢,就有必要去檢查下寶寶有無缺氧的情況。

宮縮

假性宮縮是沒有規律的,疼痛感也不太強烈,時弱時強。肚皮發緊,下腹隱隱作痛,一般是假性宮縮的表現。

真性宮縮是有規律的,隨著時間的延長,疼痛感會越來越強,宮縮的頻率也會越來越快。宮縮和腸胃蠕動以及胎動的最大區別就是會有疼痛感。


總的來說,腸胃蠕動和胎動不會有疼痛感,宮縮則會感覺疼痛;腸胃蠕動沒有規律,感覺不明顯,胎動有規律,且較為明顯,有時肉眼能看到肚子在震動。

現在各位孕媽能清楚的分辨出腸胃蠕動、胎動和宮縮了吧。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孕嬰幫幫媽


胎動是指胎兒在子宮腔裡的活動衝擊到子宮壁的動作。胎兒在子宮內伸手、踢腿、衝擊子宮壁,這就是胎動。懷孕滿4個月後,可明顯感到胎兒的活動。胎動的次數多少、快慢強弱等表示胎兒的安危。

而腸胃蠕動會在肚臍周圍或者靠上一點,寶寶一般會在肚臍靠下,腸胃蠕動是有氣體的串動,和一個實物在肚皮裡面頂的感覺還是很不一樣的。

宮縮是指子宮的收縮,宮縮一般臨床表現是腹痛,伴有子宮像木板樣硬,是典型的宮縮。宮縮常間隔5-6分鐘才來一次,一次持續十秒或十多秒。隨產程的進展,宮縮間隔時間越來越短,持續時間越來越長,到第二產程也就是宮口開全之後,可以間隔1分鐘持續1分鐘。宮縮時的感覺主要是腹痛伴有子宮變硬。

孕期適當的鍛鍊對於維持孕期身體健康、幫助順利生產有著重要的意義,孕期可以下載G動APP進行安全的盆底肌鍛鍊,可以幫助加速第二產程,促進順利生產,同時還能預防產後漏尿、脫垂、膨出等問題。


桔桔桔子


胎動和腸胃蠕動的最大區別在於:

腸胃蠕動會伴隨著氣體的竄動,而胎動是類似衝擊性的頂肚皮動作。另外胎動是有規律、有節奏的動作,腸胃蠕動是沒有規律,沒有節奏性的動作。

胎動與宮縮的區別在於:

正常的宮縮是循序漸進的,慢慢伴有腹脹及輕微腹痛,肚子發硬,是整個子宮的運動。而胎動一般是時有時無,規律性不明顯,大多隻是局部部位的感覺,且孕婦一般不會出現不適或疼痛。


防務郡


胎動是肚皮跳動,腸蠕動會有咕嚕聲,宮縮就是肚皮肚臍以下發緊發漲!肚子硬邦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