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行學說,相生、相剋,為何說“金克木”,而不是火克木?

中醫五行學說,相生、相剋,為何說“金克木”,而不是火克木?接觸過中醫的朋友都知道,“五行”是中醫理論裡的一個重要基礎。

中醫五行學說,相生、相剋,為何說“金克木”,而不是火克木?

以“木火土金水”為原點,由此對應五臟六腑、四季四方、四氣五味、五穀六畜、五音五色等等。可以說,將五行的關係推而廣之,由此組成一張星羅棋佈的大網。

而“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間的規律,總的來說,無非相生和相剋兩種。關於“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間的關係,它們大致有如下這些規律:

1、木對應東方青色,主四季之春,合人之肝膽。自然界裡,木是由陽氣的推動才能破土生長的,而它又有賴於水的流動才能不斷生長。所以說水生木。木“上發而覆下”的狀態,也就是最自然的形態。

中醫五行學說,相生、相剋,為何說“金克木”,而不是火克木?

其實,草木都是在土裡長出來,而它們能長出來,需要水的滋養和溫度的促發,為什麼僅說水生木,而不說土生木呢?

實際上,生木的是水,長木的是土,“生”與“長”還是有區別的,不可以混淆。草木的種子有水則可發芽,這就是“生”;沒有水分,則一直停留在種子的狀態,而不會發芽。發芽之後,汲取土壤中的其它養分才能逐漸長大,所以才說水生木。

此外,由於木的成長,必須汲取土裡面的精華物質。其根系深入土下,可謂“無堅不摧”,所以就說木克土。

中醫五行學說,相生、相剋,為何說“金克木”,而不是火克木?

2、火對應南方紅色,主四季之夏季,合人體之心。我們常說“水無常勢,火無常形”,也就是說,火能燒燬萬物,其實也是促使萬物生變。火之形,本於木,沒有燃料(木),火能是什麼樣子的?因此,才有木生火之說。

火所克者為金,為什麼說“火克金”呢?很多人以為,就像鍊金術,需要高溫來將金屬熔化。這固然是一種火克金,但真要這麼理解,也未免有失偏頗。

真正的火克金之意,我們可以取意於世間萬物的分佈:以土為平地,木出於土為一層,火生於木又上一層;土生金,土下之金石是為一層;金生水,金石之中的水再為一層。

中醫五行學說,相生、相剋,為何說“金克木”,而不是火克木?

如此五層,火位於最上層,金處於土下,中間隔著木、土兩層。按照自然的規律,木生火,而木依附於土,所以,火克金,其實含有木氣入於土之意。

3、土對應中央黃色,對應四季之長夏也就是夏末,合人體之脾。土滋養萬物,萬物生於土而又迴歸於土,所謂“塵歸塵、土歸土”。在古代,世間萬物最後都歸於土,所以說土是萬物之冢。

木生火,火之餘便是灰土,所以,才說火生土。但火生土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有木可以生火。

而土所克者是水,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正是取土克水之意。這個比較好理解。大禹的父親鯀治水,就是因為生搬硬套土水之克而被舜帝處罰。俗話說“水無常勢”,完全是根據土的形勢而變化,所以才有土克水之說。

中醫五行學說,相生、相剋,為何說“金克木”,而不是火克木?

4、金對應西方白色,主四季之秋,合人體之肺。就自然規律來說,金生於土下,其實乃是天地陰精之聚,萬物收斂,陰精凝聚而為金。因此,雖然常說土生金,其實,金都藏於砂石之中,而金生於土又別於土,這就是自然造化之功。

金所克者是木。形象點說,砍伐樹木,需要鋒利的刀具。古代最開始用石制刀具,漸漸發現更硬的石頭,後來才證實,其中含有更多的“金”。

火能燒木,為什麼說金克木而不是火克木呢?要知道,木生火,木是火的“母親”,五行生剋是自然規律,生克之理同樣也是這樣,所謂“生我者我所不勝”,但和“克”是有區別的。

5、水對應北方黑色,主四季之冬,合人體之腎。水屬陰,陰氣濡下滋潤,以充養世間萬物。所以,水生木之說,正是取意於此。

水由金而生,有人說,這個好理解,大部分的泉水,都是從石頭縫裡冒出來的。的確,這也是一種金生水的說法。但比較合理的解釋,應該是,水從西向東流動,天不滿西北,地不足東南,西方屬於金,所以才說金生水。

而水所克者為火,這個比較好理解。自然界的滅火,都是汲水而撲,這是最形象的一種說法。當然,大家在理解水克火之時,不要鑽牛角尖說“火能燒開水”,這是一種間接的方式,並非自然之理。

中醫五行學說,相生、相剋,為何說“金克木”,而不是火克木?

總之,五行學說是中醫理論裡比較基礎的知識點,其生克規律則是重中之重,也是比較複雜的難點所在,希望本文能幫助大家加深對此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