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某一天父母离开人世,你们会怎么度过自己后半辈子的?

晨曦47385


常言:三十而立。当一个人的年龄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具备了独立生存的能力,不再会依靠长辈们的生存了,到了这个年龄的人,大都也已结婚生子,过起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和小日子了。这个年龄的人对于父母来说,只有尽力所能及的义务了。随着岁月的不断延伸,有一天双亲都离世了,最大的责任就是过好自己的日子,尽最大努力,教育好子女,善待自己身边的亲人,尽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留心雨25


这个问题在我还没来得及思考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

那年我10岁,我妈已经心脏病复发三年了,她与病魔抗挣了三年了。那年的金秋九月,她已经骨瘦如柴,应该说是形销骨立了。老爸把她从医院接回来了,她要么躺在床上,要么静静地坐在堂屋,睁着枯黄的双眼默默地看着我们进进出出。只因为我和弟弟妹妹还年幼,并没有意识这意味着什么。几天后,我们傍晚放学回家,我依然和同学边走边说笑。可到家门口,忽然发觉屋里气氛不对,怎么亲戚们来了不少,还有的正在陆陆续续地来到?妈妈已经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了,她口齿不清地艰难地说了什么,就伸长脖子睁着眼睛不动了。屋里早已是哭声震天,哀声一片……

十八年后的冬日清晨,我记得是农历腊月二十九,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接到了弟弟的电话,说我们唯一的老爸不行了,我的脑袋轰地响了,如炸雷惊响。怎么可能?一周前我们还回乡参加了表弟的婚礼,那时他还好好的!我们匆匆地赶向弟弟那里,老爸的身体已经凉了。从弟弟那得知他头天还在上班,晚上还高兴地吃饭看电视。突然说想早点睡,明天还要上班。刚躺下一会儿就吐了,他自己还说很丢人,然后就是剧烈地抽索……弟弟打了120急救,可却迟迟来到,医生看到瞳孔已经放大,说不行了。但看到他还年轻,就给他打了强心针,拖到最近的医院,却还是徒劳……

如今,还有两天就是我老爸过世7周年纪念日。只记得当时哭得几近崩溃,几近昏厥,老天终于残忍地让我们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了。只不过我们姐弟仨已经成年了,但弟弟还未成婚。老爸小时,我的爷爷奶奶都已过世,幸得姐姐(我姑妈)照应。当年我妈过世,老爸带着我们姐弟三人过得何其艰难!往事不堪回首,人世太多苦难与苍桑,非言语能够形容与言明。在此后的两三年里,我深深陷入无尽的悲伤与苦痛中,无法自拔。为什么别人那么多年老的年轻的,都有父母,而我的父母却要这么过早地离开?从哪里我还能寻到他们的身影?

人生的苦,从某阶段开始,就没打算很快结束。人海茫茫,苦海无边。人们所谓的坚强,要么是装出来的,要么是逼出来的,因为再没人为你遮风挡雨。当所有现实中的磨难与不堪在眼前,就只有自己去面对,自己去想办法克服,所有的苦也只有自己狠狠地咽下去。如果父母还在,那该多好!可是,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命运,这就是命!

世人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们早已是在寻找归途,只为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安稳的来处。

佛家讲:“生”是由于受到业力的牵引,因缘而来到这个世界,是过去无始劫以来所作业力的果报,如果此生没有大的善恶之行影响,人这一世的生命长短及福祸命运,在出生时便基本已经被定下来,生而为人便是要来承受业报。

也许我该相信,我的父母已经脱离了苦海,综然对我们万般不舍,离去也是最好的结果。[祈祷][祈祷][祈祷]



流年落英


我是1953年生人,1973年结婚,老婆比我大两岁。当时我家里一共是七口人,有我爸我妈,我还有三个妹妹。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我大女儿出生了,第二年我妈妈去世了。又过了一年多,我儿子出生了,这一年我爸爸也去世了。

我家里现在还是七口人,有我和老婆,三个妹妹还小都没有出嫁,还有我的两个孩子。

七口之家靠我一个人养活,我那时也就是20多岁,我白天去工地干活,晚上还给别人打家具。

后来老婆和大妹妹去做临时工,二妹妹帮助做饭,做家务,小妹妹,帮着看孩子。

慢慢的,三个妹妹出嫁了,两个孩子也长大了。现在我小妹妹都58岁了,我和老伴快70岁了。

回想起那时候的生活,才叫有压力,现在的生活多好呀,高高兴兴的生活吧,不能自寻烦恼。


刘井隆


我的老母亲,去年腊月初九在我家去世,虽然老母亲,九十五岁,去世,我做女儿,还是十分想念她的,梦里是她,哪个心情无法表达,没法马上是年关,一大家子还需要我,我强忍悲痛,给他们准备春节所需,看着儿女们团圆,但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没有妈妈的陪伴,哪种失落感,无法表达。😝😝




靓宇奶


我最近一直就在想这个问题,因为我的爸爸妈妈一个84岁一个83岁,老人如果听见或看见某位亲戚或老朋友去世了,心情会很失落甚至掉泪。每当我看见爸妈那老去的体态和略显呆滞的目光,心里会很不好受,从而想到自己到这般时可能还没他(她)们利索。因为自己有高血压等病,性格又属于比较激动,一激动头就会很疼痛,所以当父母离我而去时不知我能否承受。明知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真到那时自己心态还得放正,否则对自己会很不利。现在父母在世时多陪陪和孝敬他们,别留下遗憾就好。愿我爸爸妈妈福寿双全!幸福一生![祈祷][祈祷]


唐秀兰78026521


我十八岁那年,我母亲确诊为癌症晚期,转过年来,我十九岁,母亲病逝。怎么过呢?很难过,很绝望,但是日子还得继续。

这个世界,就是有很多的无奈,有时候,有些事就是无能为力,没有办法。生,由不得自己,死,也由不得自己。虽然是莫名其妙,糊里糊涂地就来到了这个世界,但既然来了,就有责任。父母一方不在了,还有另一方;父母都不在了,可能又会有爱人、孩子。为了这些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还得活着,而且要好好活着。

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这是自然规律,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力让周围的人不因为我们而更加痛苦吧,如果能让他人因我们的存在多哪怕一丝丝的快乐和幸福,那也就算不白来这个世界走一遭了。


云舒0819


这是人人都得经历过。也有刚出生父母就不在的。也有没出生就没有父亲的。也有五六十岁父母亲健在的。大多数父母陪你前半生。后半生有爱人有儿女。人人必须经历的。我母亲有一句话说得好。宁愿大人缺儿女,别叫孩子缺爹娘。五岁以上18岁之前,这个年龄段了缺了父母。这样的孩子苦都没法形容。


善待每个人平安家人


我从六岁妈妈去世,因此我的人生全没按照正常进行,成了一个放养长大的孩子,对与错对我来说只能是去碰壁直到碰出血才知道对错,不知道什么是温暖也不知到什么是关心,更不知道什么是爱,从小最羡慕的就是别的孩子进门喊妈妈,听到别的妈妈夸自己孩子,就连打骂孩子也羡慕,最怕夜幕降临,害怕一个人睡觉,渴望有一个家。

婚后就努力经营自己的家,对婆婆公公就当自己父母对待,对待家里所有人都充满爱,就为拥有温暖的家,然而我的大包大揽换来的不是温暖而是理所当然,让我对爱开始迷茫了,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会有温暖,对温暖永远的成了一种奢望,多想有个妈妈能够告诉我该怎么做?该何去何从?可惜只能是幻想。

最终还是要自己面对所有,还是要故作坚强生活着,因为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走我的路过我过的人生,妈妈离开已是现实,为了她心安也得好好生活吧


默默丽娜


这月的14号是我父亲离开我们整整三十年!仿佛就在昨天[流泪]那时我还没成家对父亲离开我真的人像被掏空样[泣不成声]虽然父亲得病有几年!这次是复发严重需送到离我们住的主城区二百公里的市里大医院!我那时不怕你们笑那年代条件有限没咋出远门,家里临时安排我来城照顾病重的父亲(我家姐妹四个)面对中间四十多天反复无常的治疗还是没挽回我父亲年轻的(家里的靠山)生命!突然我那时脑袋空白二姐从北京学习也都提前赶过来!这其间大姐,二姐一起把事情办好回去时这年的冬天也特别寒冷!全程一个人处理大小抢救晚上没脱过外衣没咋休息过!回来后满嘴的小水泡[害羞]当下就要把辛苦一辈子的老妈照顾好!让她开心每一天!🌹🌹🌹[心][心][心]





晨敛清荷59


当父母健在的时候,往往人不懂得珍惜这种幸福,而当父母离去的时候,才知道这种幸福再也找不到了。

我的父母都过世了,对我的直接感觉就是这个家散了,有父母在,兄弟姐妹都可以聚在一起,是一家子的人,而当父母不在的时候,就只能是各过各的小日子了,至于说如何过好自己的后半生,其实也和自己的父母一样,为了自己的子孙,照顾好自己的子女,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么一步步走来的。

提到父母,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对我们的关爱,而这种关爱的方式却各不相同,并且母亲给予我们的关爱似乎要多些,所以,当我们提到关爱时,首先想到的是母亲而不是父亲。

我小时候,母亲没有工作,全家五口人的生活开销全依仗父亲一人的工资,生活很困难。母亲在居家过日子方面也仔细到了极点,可以说是一分一分的省,母亲有个特点,就是从来不借钱,这个月过的再紧张,也要维持到最后一天,用她自己的话讲,如果这个月借钱,那么下个月还了钱日子更不好过,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好象从来没有向别人借过钱。

母亲要强,也要面子,家里是不富裕,但每到过年,她也要给每个孩子添一身新衣服,她怕自己的孩子看到别人家孩子穿新衣服眼馋,到了开学的时候,母亲都会把学费准备好,让交就交,从不拖欠,免得让孩子在老师面前为难,要知道,这些钱都是母亲平时省吃捡用省下来的,很不容易,要是遇上三个孩子一起交学费,对于我们当时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母亲爱管事,爱唠叨,可能是她平时管事管惯了,什么事情她都要亲自过问,包括父亲在内,什么时候穿什么衣服,什么时候该换、该洗,母亲都要亲自做主,家里添置什么日常用品,也是母亲一人说了算,就连砌院墙、房子翻新这些大事,也是母亲一人独断,稍不顺心,母亲就唠叨个没完,而父亲似乎也是听之任之,与己无关,自己也懒得管。

心细,是女人的一大特点,母亲也是一样,记得我毕业后就随父亲到外地去工作,几个月才能回家一趟,而每次往家打电话,母亲无一例外的总是要先问问我吃饱了没有,就好象我在外面经常挨饿似的。每次回家,母亲都要做上一些好吃的,她说在外面吃食堂肯定吃不好,还是家里吃的可口,临走的时候,她也总是不忘为带上一些自己淹制的咸菜以及油炸丸子等一些我们爱吃的东西,同时,还不定期的给我们买几件新衣服带走,这些,足以见到母亲的细心之处。

和母亲比起来,父亲好象就差的远了,他从来不过问这些,心粗的很,有时我加班回来晚了,他也不知道给我把饭买回来,可以说,和父亲在一起生活,一切都要靠自己了,就连单位分了房子都过去一个月了,父亲连自家的仓房在哪都不知道,总之,他还是对什么事都不关心的性格。

后来,父亲退休了,回到了原住地,我也调到了新的单位,这样,经过七、八年的分散生活,我们一家五口终于又团聚到一起了,此时,我们兄弟三人都上了班,家里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但过惯穷日子的母亲还是处处精打细算,不乱花一分钱。记得市场上刚出现芒果的时候价格很贵,我想让母亲尝一下,可母亲嫌贵不让买,后来我还是偷着买了让目母亲尝了尝,母亲因此责怪我乱花钱,虽然惹母亲不高兴,但我还是很欣慰的。

又过了几年,妹妹、弟弟相继结婚了,并有了孩子,母亲的细心劲又表现出来了,孩子小时候应该怎么伺候,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怎样管孩子等,甚至连两口子应该怎么过日子、怎么花钱她也要来指导一下,似乎孩子各自的家事她也要一手操办。应该说,母亲的做法有些已经过时了、落伍了,已经和时代脱节了,可母亲依然还是我行我素,什么事都要管。父亲还是老样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孙子、外孙女的,他从来不干涉别人家的“内政”,他也不喜欢孩子,就怕孩子在一起闹,影响他看书、休息,可以说,他和两个小孩并不是很亲,但相反的是这两个孩子到是很喜欢和他在一起,原因很简单,父亲不说也不打孩子,母亲虽然喜欢孩子,但也愿意说孩子、管教孩子。

02年的春天,母亲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认问肺癌晚期,并且告诉我们说剩下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四个月,这让我们感到吃惊,也很无奈。因为母亲心事重,我们没有把实情告诉她,尽管如此,母亲好象也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有一天,她把一张2万元的存单递给我,并对我说:“你爸心粗,到你结婚的时候他不一定知道给你钱,你把这个收下,这是给你结婚用的……”然后她慢慢的转过身望着窗外,自言自语的说道:“我是等不到你结婚的时候了,老天爷不公平啊,为什么不让我多活几年……”从她的话中,我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渴望及面对疾病的无奈,同时也感受到了她对看不到我结婚的一种遗憾与牵挂,她也想看着孙子、外孙女长大,而生命留给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此时,母亲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她的身体正飞快的消瘦下去,头发也更白了,两只眼睛深陷,到后来,可以说就剩下皮包骨了,看上去有点可怕。

终于在三个月后,母亲去逝了。

母亲去世后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家不完整了、破碎了……

母亲去世后,我暂时和父亲一起生活,也好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对于母亲的去世,父亲并没有表现出更多的悲伤,用他自己的话说,母亲治病期间,家里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已经尽到全力了,所以母亲去世,他也内心无愧,其实真是这样,在母亲治病上,父亲真的是绝对的大度,从不计较花钱,这也符合父亲的一贯性格。

父亲的住处离我们单位的通勤车点远,上班我走的很早,而我又不愿意早起,所以经常是手忙脚乱的做点吃的来不及吃就得上班去了,父亲发现后,他特意早点起来,做点粥、热点主食,这样,我就不用饿着肚子上班了。同样,我晚上回来也晚,有时父亲怕我太忙活,就事先把菜洗好、切好,我回来只要是一炒就可以吃饭了,这样我就省了很多事。父亲的这些表现很出呼我的意料,我原以为父亲心粗,不知道照顾人,更不会为我着想,现在看来不是那样,可能是母亲不在的缘故吧,父亲把原来只有母亲承担的义务都承担过来了。

两年后,我也成家了,婚前,父亲要给我钱,于是我就把母亲生前已经给我钱的事情告诉他了,看来母亲的判断是错误的,她低估了父亲,其实父亲心里什么都明白,只是原来有母亲在,父亲什么都不管罢了。婚后,我回到了单位的家属区去住,父亲开始单独过,为了照顾父亲,我们给父亲找了个24小时的保姆,以照顾父亲日常生活,平时,我工作忙,一般一周才能回来看他一次。

当初我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候,我要问他想吃什么、要什么,他都告诉我,让我给他买,而我结婚后,我再问他想要什么,他每次都说什么也不需要,反过来,他和保姆做点什么好吃的,总会特意打电话叫我们一起过来吃,而我们吃完回家的时候,他还老是让我们带点冻饺子、咸菜等回去,说是我们工作忙,没有时间包,其实,我真不想上父亲那拿东西,因为他和保姆的年龄都大了,包点饺子做点咸菜不容易,况且我们三家(还有弟弟、妹妹)都往回带,数量也是很大的,这会让他们两个人付出很多辛苦。

到了过年过节,以前对家务事从不过问的父亲总是让保姆买点好吃的,然后把我们几家叫过来一起吃顿饭,要是父亲分点东西,也总是喜欢给我们几个一家一份,有时我上他那去,父亲还主动的把家里的好吃的拿给我,变的非常热情,这在母亲在世时是绝对没有的。

都说隔代人亲,母亲在世的时候,我还真没发现父亲喜欢孩子,相反他有些很反感孩子,但现在,他变了,喜欢和孩子在一起了,每当孩子来的时候,他总会让保姆准备点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如果孩子学习取得了好的成绩,他也会给孩子买点东西作为鼓励。

父亲平时喜欢看书,对历史了解的很多,家里的书也不少,特别是一些历史典故,父亲知道的很多,不管是我们还是孩子上他那去,说起这些父亲总是滔滔不绝,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从他的身上,我们在这方面也可谓是受益非浅。

在生活上,父亲属于很自强、很自立的那种,他的衣服、行李从来都是自己洗,不用别人。他的退休金也就勉强维持他和保姆的日常生活,可却不让我们给他生活费,他对自己的生活水准要求很低,一日三餐非常清淡。在生活习惯上,父亲除了看、看电视、就是出去散步,再加上他开朗的性格,可以说,父亲的身体一直不错,这也让我们做子女的感到很欣慰。

在母亲和父亲身上,我感觉他们都是爱自己子女的,所不同的是,母亲的爱是外显的、是一眼就能看到的,而父亲的爱则是内敛的、深远的,是藏在内心深处的,所以,如果让我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来对父母做一个客观的评价的话,那就是母爱有形,父爱无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