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为什么要说到“你要到女人那里?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

我的老家蕙兰香


尼采为什么要说到“你要到女人那里?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

我是第96个回答这个问题的,我回答的时候有464位朋友收藏了这个话题。

这句著名的话出自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如下图所示:

书中的文字充满了瞧不起所有生物的骄傲,诗歌句子也处处显示出澎湃的激情。给人的印象是这个人绝对自信。 因此,我认为尼采首先是一个蔑视女性的大男子主义者。 但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让我们了解尼采 尼采出生在德国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五岁时失去了父亲,然后他的弟弟去世了。第二年,他和他的母亲及妹妹搬到瑙姆堡。此外,他的祖母和姑姑,几个女人把他安置在一个完全是女性的家庭,这让他气喘吁吁。孩提时代,他脆弱而敏感,塑造了他阴郁而忧郁的性格。

尼采一生都喜欢孤独,不想被婚姻束缚。直到1882年,38岁的尼采遇到了21岁的俄罗斯才女莎乐美,并一见钟情。 他们有看似相同的哲学思想(看似相同,但内在本质不同,因为尼采的内心极度悲观,不如莎乐美的积极,这也预示着他们后来的分手)和相似的生活经历(他们童年时有自由的宗教观)。他们喜欢呆在一起谈论哲学。只要其中一个人说前半句,另一个人就会知道他(她)想在后半句表达什么。遇到这样的知心朋友,哲学上的这种默契让尼采疯狂,莎乐美也钦佩尼采的才华。 因为莎乐美是一个非凡而聪慧的女人,她的思想是独立和自由的,她不会屈服于任何人的意志。 莎乐美创新了“三位一体”的理念,并计划与尼采和保罗·李一起打造梦想。后来,尼采和莎乐美因为尼采的姐姐伊丽莎白之间的不和而分手,梦想破灭了。

其次理解这句话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是一部戏剧, 这本书的写作开始于1882年, 那时尼采刚刚失去了他一生中最爱的女人:莎乐美。 她是他生命中永恒的痛苦。也许正是这种痛苦和无助让他写出了人生的巅峰。 回头看这本书,什么是戏剧?戏剧是由人物、场景和情节推动的,有许多隐喻。 因此,你必须理解剧本中剧作家的意思。 一种简单的技巧,在这种技巧中,某一场景中的人物的句子被直接加到剧作家身上。

我们来看,在这幕剧中,说“拿鞭子抽女人”的是一个老妇,注意,不是查天师,更不是尼采,而这个老妇代表什么? 这是尼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即“统治西方2000年的柏拉图传统”。这包括柏拉图主义及其后来的变体,基督教和平等主义。简而言之,是理想主义理论创造了一个海洋之外的世界的幻觉。在尼采看来,这是虚无主义,因为“上帝死了”,他认为海上的理想主义是“一个廉价的谎言” 为什么这个理想主义者想要鞭打一个女人?这取决于“女人”的概念在这部戏剧中代表什么意图。“女人”的意图是混乱、不确定和缺乏美德。 尼采认为,“女人”是地球、自然和生命本身,因为自然和生命是“天地无情,一切都像他们卑微的狗”,即混乱、不确定和不道德。以尼采的概念为例,它是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

回答的不好请见谅,感谢大家浏览。


博而化易


这句话出自尼采的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提到过,是一位年老的妇女对查拉图斯特拉说的一句话:“你到女人那里去?别忘带你的鞭子!”正是这句话,使得尼采经常蒙受不白之冤,被误解为一个男性至上主义者。在尼采的哲学思考活动中,需要借助于“女人”这一意象才获得恰当的表达,所以他说的“女人”已不是简单的群体指向,而是赋予了哲学的意义。


一、“女人”和“鞭子”的浅析

尼采曾经针对这句话痛苦地说“不能这样理解我的思想。”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义与字面含义可以说是毫无关系。 这句话的直接含义从逻辑上分析有 3 种可能性:第一,用鞭子打女人;第二,用鞭子打男人;第三,用鞭子做游戏的道具,即互相“鞭打”。尼采这句话的深层无意识动机是想引起世人,尤其是女人的注意。


既然说到鞭子,我们还会注意到一张保尔·李、尼采和莎乐美三人合影照片。这张照片里尼采与保尔·李拉车,莎乐美坐在车上挥舞一条鞭子驱赶他们,这又怎么解释呢? 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按字面含义去理解这句话,这就大大地误解了尼采。尼采在《在沙漠之少女群里》对“少女”又极尽了赞美,简直可说把“可爱的少女们”奉为女神了,可见他对女性是很友好的。



二、 尼采的性格分析

纵观尼采的一生,孤独是尼采性格的一个基本特点。他特别渴望与人交流,他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爱,他特别希望拥有一个异性知己,但是他从未拥有过,所以他讲的这个鞭子实际上是自己的一种想象之物。 尼采幼年丧父,由母亲带大,母亲是一个很保守的人,这对他有一定的影响,他变得很敏感,这不是他希望的,他希望自己能够很男人,为了历练自己,他参军上战场。

尼采感情之路不是很顺,谈过几次恋爱,也求过婚,但是都没有修成正果。尼采一生没有结婚,并不是不想结婚,而是没有找到他理想中的女人,或者说他没有这个缘分。尼采说,“我去哪儿找妻子呢?而且要是我碰巧遇到一个,我是否有权要求她和我过同样的生活呢?”哲人的世界总是充满思辨,有时我们旁人看来这样的生活好累,这对于本人也许就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三、尼采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创作于尼采晚年,在书中,尼采将他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定义为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生命意志者:查拉图斯特拉既是“超人”的预言者与宣讲者,又是带来永恒轮回思想的教师。查拉图斯特拉最初是作为宣讲“超人”的教师出现的,随着情节的展开,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结尾处查拉图斯特拉被称为永恒轮回的教师。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查拉图斯特拉从自身对生命意义的渴求出发,创立了对于生命的新教诲,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哲学。

资料参考

1、 尼采《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2、 丹尼尔·哈列维《尼采传》

3、 白新欢 《尼采哲学的“女人”意象及其意义》


煮酒辩春秋


尼采曾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说:“到女人那里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他后来解释道:“如果你到女人那里去,不要让你自己被女人的诱惑所征服,不要忘记你是主人,不要忘记女人真正重要的任务是侍候男人,是美化他人生的友好伴侣。” 相信大家听到这句话可能有些人要喷小编了。

对于这件事,小编现在给大家说明原因,为何尼采会让人感觉对女人有暴力倾向呢?然而尼采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男人,后由于某些原因,尼采精神失常导致他开始远离人类,至于人们所说的暴力,那要看大家怎么认为了,毕竟在当时那个年代,有些东西还是不成熟的。

为何尼采会说出这样一句话呢?尼采的一生,乖谬而孤独。在我的印象中,尼采对女人是恨之入骨的,曾经在尼采的生命中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在他人到中年时,热烈地爱上了一个比他小18岁的姑娘,名叫莎乐美。当尼采第一次见到莎乐美时就无法自拨,可见,当时对于莎乐美的姿色是无以言表的。

尼采曾这样形容莎乐美,像一座山一样,特别是当人想到她的自由,是绽放在一片浓密的布尔乔亚丛林之中;她那罗马帝王般的步伐,仿佛没有东西会有胆子挡住她的去路似的。这样一个拥有让人不可思议的自信、大胆和反叛,貌美惊人的形象便出现在眼前。通过尼采说的这些话语就可明白,在现在人看来活像一个充满哲学的疯子。

总之,在尼采眼里,莎乐美就是一个无比神圣的女神,简直可以和神话中的海伦相提并论。当时不仅尼采如此,就连许许多多的男人都为之深深倾倒并不能自拔。但莎乐美并不喜欢所有的男人,可能因为当时男人的眼光特别粗俗,没有为真正一个充满智慧的男人吸引过。

因此,莎乐美的生活注定了尼采爱情的悲剧。而尼采一开始却是心甘情愿地,企图成为莎乐美的精神奴隶的,他对莎乐美的爱情是毫无保留的,无条件的。在这可以看出尼采为她可以做到任何事,相信就算为她死都是心甘情愿的事,可见尼采曾经对她的爱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诗人里尔克也曾在诗歌中这样赞美莎乐美,弄瞎我的眼睛,我依然会看见你;塞住我的耳朵,我依然会听见你。这也是一位深爱过莎乐美的男人。然而最后莎乐美带给所有人只有深深的煎熬与挣扎,最后尼采把他对莎乐美的怨恨,变成对所有女人的刻骨之仇,从而有了这么一句话:去见女人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带上你的鞭子。

尼采的这句话反映了当时他对于爱情的渴望是多么热烈,不惜成为她的佣人,然而在他们看来还是没有资格做到佣人那一步,试想如果把这样的男人放在现在这个社会,怕是起到不同的反响,对于爱情,以往跟现在真是差了许多啊。在小编看来爱情中不必卑微,也不能自傲,不必介怀也不能过度无私,爱情本来就是刚刚好,他喜欢你,你也喜欢她。

不喜欢也不必强求,一切随其自然,不然往往极端的行为导致极端的后果。好了,小编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到下方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用户769288457696924



最初看到这句话是在西蒙的《第二性》里,第二性被奉为西方女性圣经,这本书的作者珍.西蒙女士一生的恋情很是畸形与奇葩,她爱上了一位画家,这位画家很博爱,珍.西蒙为了取悦爱人就不断替他猎取女性。

更为奇葩的是,画家喜欢哪个女性她就与之交好,画家厌倦了谁她便也不再搭理,就在这么卑微的爱情之下她写了《第二性》。

其中有许多关于当时男性大咖对女性赤裸裸侮辱的话,尼采这句去见女人必须带上鞭子便是其中一句。

西蒙当时在这些所谓名人雅士侮辱女性言论的后面有这么一段话,极其有趣,当然看不出是玩笑还是事实,说以前女性是雌雄共体的生物,当她想做母亲时就会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令其受孕,后来男人觉得应该占有、蹂躏、掠夺、统治女性,于是就强行进入女性体内,从此由他们做孩子父亲,并且对这个女人和她的孩子宣布主权。

我记得尼采当时应该疯狂的爱上过弗洛伊德的关门女弟子,那是个收割过一众男神的女妖精,才华横溢、丽质天成,尼采就是被她调教成了诗人后又抛弃了他。

想这就是他说这句话的起因,其中有不甘、愤恨、无奈、不舍,爱不深怎么会责之切?没有当初彻骨的爱又怎会有后来痛彻心扉的恨!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点看法,我这样的无名小辈怎么能够评论逝去的大神们!上帝啊,请饶恕我的大不敬吧!

阿们!


悄悄来过的一条鱼


尼采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其思想的深度与抽象性远非常人所能理解。鞭子只是个抽象的代名词,决不是指实际的鞭子,如果按鞭子去理解,那就彻底错了。其寓言意味似乎更浓些。我更倾向于另一种解释,即:鞭子代指男性的生殖器官。因为男人找女人无非是为了在床上征服她,所以带上你的鞭子,就是用好你的鞭子。

只有这样才能征服女人。所以,把鞭子理解成实际的,抽人的鞭子是错误的。而生活中没有男人都准备一个鞭子,专门用来打女人。


贵气凡夫


中国有句流传千年的谚语,当面教子,背里教妻。这后半句和尼采的那后半句是相通的,只不过中国的谚语比尼采的比喻更含蓄罢了。大概率而论,与男人相比女性更多有生物的感性认知,由感性支配行为,即跟着感觉走。‘不需要理由’最具代表性。所以,女性在生活中往往走着走着不着道,而她们自觉正确无比。其次,女性的虚荣甚于男性。君不见古书早有形象的阐释‘妻美我者……妾美我者……’。更重要的不在于有求而在于虚荣,甚至是虚伪。这个可以理解——在男权社会,这是女性的一种生存技能。由此派生出比较多的谎言。谎言的目的是自保,让自己更有安全感。其三是喜欢被‘哄’。哄和骗是个双胞胎。一个丑妇听到‘你真漂亮’这句恭维的哄人的话时,她会十分受用——她获得了欣赏和认可。‘哄’得她得意忘形忘了“骗”字。其四,男女性别严重失调,社会各种诱惑层出不穷的当下,中国女性传统温柔渐渐被强势所代替,在情感层面有更多的选项可以满足她们永不满足的欲望。所以,不着调的感性+自保的虚伪+得意于被哄+永不满足的欲望=灾难=男蝇们的空子。这种灾难会从女性的经历漫延到她的家庭。所以,为了避免女祸,须‘背里教妻’,也须听尼采的,“带上你的鞭子”。喻洪敏一句话被网一反骂了好久,我说了这么多治肯定也会招来骂声一片。


馨美舒布艺沙发


唉,看下面的评论,尽是怂货,既然这么怂,装傻思想家呢?尼采的意思就是字面意思,你要喜欢一个女人,你就要比她强!不要卑躬屈膝,卑躬屈膝是不可能赢得女人的心的,

现在很多女人鼓吹男人要尊重女人,要疼女人,而实际上呢,这样的男人往往不被女人放在眼里,这种鬼话,有的男人也相信

家庭里面,男人可以疼女人,但是这是再有疼的资本情况下,如果家庭里,女人比男人要强势,那我问你,这样的女人还需要你疼吗?应该轮到你被她疼了吧!

一个真正爱生活,爱女人,爱家庭的男性,就要勇敢的面对这些问题,而不是把很多事情的主动权交给女人,否则规矩坏了,爱也只是一个苍白无力的说辞罢了

当然,鞭子,只是一个比喻,要男人拿起鞭子,是提醒你,不要在女人面前像条狗


弘范三界


我理解尼采这句话的意思是男人对女人的照顾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爱,呵护,要宠爱,对她负责,这部分不多说,大道理谁都懂,谁都会说就看怎么做!第二,带上皮鞭说的是管教,在近代以前的社会,由于女性的教育问题,导致女性普遍文化不高,素质偏低,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女人的个人能力极低,如果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男人不好好调教,会被女人坏掉大事,而且影响男人的事业成败,间接会导致对女人和家庭生活的失败。过于宠爱自己的女人会导致女人的极度任性,由此造成的男人失败甚至身首异处的案例比比皆是……

所以有一定能力的男人对于女人恩威并施,掌握有度是极为关键的!美国26届总统T罗斯福提出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就是由他对老婆的态度想出来的,他对老婆的这个政策,使他成为美国总统,使他老婆成为第一夫人,这个大棒政策也导致拉丁美洲从1900年之后完全听命于美国,使得整个美洲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由此拉丁美洲也被称为“美国的后院”!说白了,就是美国的女人.....无疑罗斯福家庭事业是成功的,大棒政策对于美国也是成功的!


评论区最秀的人


这句话,取自尼采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论老妪与少妇》,是在强调男性的主控意识,提醒男人不要因女人的诱惑而被征服,要时刻记住自己是主人这一事实。


表面看是反女性主义,深层来讲反映了尼采对个人强大的极致诉求,也可以说是追求个人的权力意志。之所以把男性和女性对立起来,是因为尼采独特的生活经历,男性和女性只不过是其精神世界投射到外部世界的一个具体的点,男性对应的是刚和强大,女性对应的是柔和弱小。


尼采对女性反驳得越强烈,就代表其对个人强大的追求越炽热,如同一个越自卑的人越追求自尊。


【一】没有露·莎乐美,就没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诞生在尼采与露·莎乐美分手后的三个月。


露·莎乐美,一个出身贵族兼具才华与美貌的女权主义者,是弗洛伊德的助手友人。尼采,深深地爱着这女子,但求婚多次,均被拒绝。因为,露·莎乐美是一个将精神好感和感官激情分而视之的人,也就是说,在她看来,尼采只能是精神伴侣,结婚涉及到的肉体结合,她是拒绝的。而这,让尼采痛苦异常。


这个被称为使男人“受孕”的女子,似乎拥有让男子疯狂爱上她在被她抛弃后,男子因着这伤痛创造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这女子的一生,我行我素,对自我的掌控被彰显得淋漓尽致。


反观尼采,因为疯狂地迷恋上她,失去了对自己的主控权,这就是为什么,尼采会强调,不要因为诱惑而被女人征服。这似乎也印证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提出的“超人”理念。


因此,“带上你的鞭子”反映了尼采对个人强大意志的强调,只不过,借助的是一个具体的点。

【二】父亲缺位,对家中女性的爱恨情仇


可是,对于尼采为什么要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强调“超人”,那就不得不提他的家庭经历了。


尼采4岁丧父,于是,家就变成了一个除了自己没有其他男性存在的地方。


一方面,他接受了一种贵族式的熏陶,内心是具有强烈优越感的,另一方面,由于父亲的缺位,家中众多女性对尼采的宠爱让尼采的性格偏向脆弱敏感。而这种性格,又让尼采格外厌弃,他强烈渴望摆脱这种性格,成为一个身心强大的人。


因此,“超人”可以说是他的渴求,如果一定要给“超人”一个形容的话,那便是动词,即每个人都在成为超人的路上进行创造。


尼采终其一生,似乎都在摆脱弱小走向强大,而这个过程的外在表现就是他与不同女性的关系处理上。


一方面,他是弱小的,因为性格因为身体也因为在与女性关系处理上的弱势。另一方面,他又是强大的,他提出一个美好的未来,那就是实现自我的“超人”化,强调带上鞭子去见女人。而这弱小和强大的错位挣扎,贯穿了尼采一生。因为精神世界没办法达到统一,终于,尼采疯了,在1889年,因精神病被送入疯人院。


但,纵使如此,他依旧在抗争,生病期间,似乎是为了摆脱母亲和妹妹的控制,尼采写出《我妹妹与我》这本书后,避开妹妹,另寻出版途径出版。


也许,连尼采自己都意识到自己的这种矛盾,因为,直到生命的终结,陪伴在自己身边的,恰恰是妹妹。


对于“你要到女人那里去吗?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最好的解释,莫过于《我妹妹与我》中提到的:“由于童年丧父,所以我的生命之水一直受到污染,没有一些必要的男性元素来纯化我生命的本源。因此,我在内心中对女人的娇弱与矜持大为生气……我渴求女人的热情之爱,她能把我从目睹上帝之死的恐怖世界中救赎出来。”


越是沉迷,越是憎恨,这种憎恨,更多的不是对那个被憎恨的对象,而是,憎恨自己因为沉迷那个对象后的迷失。而对于说着“假使有神,我怎能忍受我不是那神,所以没有神!”的尼采来说,迷失自我,失去自己对自我的主控意志,是绝对不可以的。


因此,当我们看到“你要到女人那里去吗?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这句话里的征服欲望时,也莫要忘了,有征服欲望的本身,是基于现实被征服的无奈。


空空杳


这和孔夫子讲的一码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女人和猫有类似之处,需要宠,又多变善妒,容易情绪化,还多虚荣心。有做女王的野心,又不愿承担责任,怕干事又贪图享乐。

进化心理学表明,女人因为生育,必然有屈服强者,希望强都遮风挡雨。另一方面,作为人,既受dna影响喜欢帅哥(基因好),又有丰富的情感需求(情调)。再加上生存物质需要,男人要一直征服女人,难之又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