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期,情报人员被敌人逮捕,情报人员被严刑逼供的时候,为什么不提供错误的情报?

你丫的我是太阳


谁说没有提供错误情报的?在战场上提供错误情报恰恰是受刑者活下来的主要活命手段。在间谍行业里就有这么一句话,一等能人是不要脸的,二等能人才是硬汉!这不要脸的就是说那些能够提供错误情报的人。

在战争中,间谍不属于正规军人,或者说,他们往往享受不到所谓的战俘保护条例。能够使他们保命的恰恰就是他们手里掌握的情报,一旦他们把情报说了出来,那么他们就没有利用价值了,作为一名敌对势力的俘虏,如果没有价值(有的可以拿来交换战俘)的话那一般就会被处死甚至被虐死了。反而是因为情报没有说出口,敌方势力舍不得弄死他,这样反而有活命的机会。

特工对抗刑讯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硬抗,什么都不说,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硬汉,这种人是真的是钢铁硬汉,任凭你怎么打都不开口,有的甚至自己嚼舌或者直接激怒刑讯者,只求速死。

另外一种呢,则是乱说胡说,提供各种错误情报,这这样的人往往是高手中的高手,因为你自己聪明别人也不是傻逼,问出来的东西也是要符合逻辑的,否则别人也可以分辨得出来,也就是说,骗人也是要合情合理的。

但是呢,能够做到以上两者大都很难,刑讯与到刑讯的斗争已经持续了几千年了,在刑讯室里,刑讯者本身就占尽了所有的天时地利人和,几乎很少有不被说出来的情报。


优己


其实很多人都在影视剧中看到,在一些革命抗战历史中,有一些革命志士被敌人逮捕以后,受尽了严刑拷打,但是却始终不说出秘密来,一方面我们为他们的勇敢感到钦佩,一方面也奇怪,在这样一个严酷的环境下,为什么他们不提供一些假情报来换取自己脱身的机会呢?
对于这种想法,我在一开始的时候还能够接受,但是随着后来年龄的逐渐增长,对于这样的行为也只有是嗤之以鼻,如果仅仅只是依靠说谎就能够逃脱,那就把敌人想的太简单了。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的就是,何为情报?作为敌人千方百计的想要知道的秘密,自然是都是要害,说白了知道这些秘密以后,就能够对敌人内部进行瓦解,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这样一种简单的省时省力的做法,是交战双方都希望能够获取的。
但情报的获得并不是那么容易,通常有两种方式获取,一方面打入敌人内部,顺便获得机密,当然对情报员来说风险太大,而另外一种办法就是秘密逮捕一部分关键人物,从他们的嘴里面得到秘密。
不过一般这些机密的制定相对十分复杂,每个敌对方都有着一套各自的流程,敌人在事先侦查前总是会先了解一部分,然后再与被抓捕人员核对,所以想要提供虚假情报,一旦被敌人发现,那么结局也是很惨烈的。
当然在审问的方式方法上,敌人除了采用酷烈的刑罚以外,本身也有辨别真假的方式,如同时抓捕两个情报人员,分别审讯,由于时间仓促,两人根本来不及核对制定一个假情报,这样两下一对比,就能够获得真实可靠的情报,而无论是抗战还是敌后作战期间,日伪以及一些反动派通常都会采取这样的方式。
不过提供假情报并不是没有可能,但是也要事先制定好周密的计划,将敌人引入圈套之中,但这样做的代价就是折损情报员。
值得一提的就是重庆11.27大屠杀事件,造成江姐等200多名革命同志遇难的惨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内部叛徒问题,即便是一个人抗住了酷刑,但总有人扛不住,而川东特委等地地下党几乎被敌人连根拔起源于1948年的挺进报时间,这其中因为一部分人的被捕叛变,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的叛变,有一部分下线坚持抵抗不招,但最后抓获的上级却叛变了革命,以至于形成连锁效应,所以才有后来提出的狱中八条这一系列宝贵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内部的洁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漫步史书


我在一本小说上看见过情报机构是怎么审问犯人的。如果你是情报人员,被敌人抓到,不会让你说话,会先给你过一下堂,让你体验一下什么是生不如死,然后才会问你一些无关紧要的事,问完之后不管对不对,再把你弄去实验他们哪些,千奇百怪的刑法,如此反复几次,别说什么重要情报了,你会连儿时的事都会想起来。


如果是两个人或者几个人,他们会把你们关在不同的房间审问,直到你们的口供一致为止。当你完全无用处之后,才会让你满意的死去。所以情报人员一般都会有最后的手段,死也不会让敌人抓住,比如光荣雷什么的。


小蓼叶


先从严刑逼供说吧,只要是扛不住严刑拷打的,说明一件事,还不想死。

不惧死亡的,大多英勇就义了。

以招供的情报人员心理为不想死出发。不管是一开始就招供的,还是抗了许久才招的。都是心里防线已经崩溃,只想活下来,认为活下来才有希望。那么,当其挨刑不住招供,就绝不会提供错误的情报,因为这种事情是可以轻而易举就能验证的。如果,这么做了,只会把自己推向死亡,那么之前所做的一切,意义又是什么?

当然,我们再来分析一种略显无厘头的情况,就是限定情报人员必定提供的就是假情报。首先,敌方想知道绝对是重要的情报,他们询问方式指向性非常的绝对,当他们询问你极其重要的情报,请告诉我:你在陈述中一点真实信息都不透露嘛?如果是这样,不需要他们,一个淌着鼻涕的小孩子都能知道你在说谎。那,你在陈述的信息中参杂真实的信息,你自己如何判断那些重要,那些不重要?就算你天纵之才,能判断。告诉了敌人,那万一敌人也有如同柯南一样的人,推理出你的信息真假又怎么办?

那么这么多不可控的因素,一个捆在刑架上的囚徒能够掌控?


相信自己1190275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看过电影《达芬奇密码》吗?

郇山隐修会几个大师被杀之前,都提供给敌人一个所谓的真相。其实是错误的情报。

这是他们约定好的东西。

一旦敌人逼迫很厉害,就提供统一的错误情报,希望能够借此保住性命,减少损失。

但是,如果大家没有串联起来,那么只要敌人将口供一对比,就知道说了假话。

郇山隐修会作为有千年历史的地下组织,当然有这一套。

同时,军事作战期间,不要说情报员,哪怕普通军人被捕,也是不允许随便交代军事情报的。

对于军人来说,他们也会有专门的一套假说辞,以糊弄敌人。比如不交代真实姓名,不交代军衔和所在部队,不交代兵种等等。

实在瞒不住了,也最多交代自己的基本信息,其他能不说就不说。

至于情报人员,都要经过反审讯训练,有着丰富的经验。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小说《红岩》吧。

中共重庆地下党市工委副书记冉益智,被捕后叛变。此时,他的上级,书记刘国定已经被捕多日。

但刘国定斗争经验丰富,不交代真实身份,敌人误以为他是普通党员,没有重视。

然而冉益智指认了他以后,刘国定无法隐藏身份,随后也叛变。

刘、冉的叛变,造成大批党员被捕,重庆地下党组织被严重破坏,甚至波及到沪、宁党的地下组织。

所以,你提供虚假情报是可以的,前提是敌人没有掌握任何东西。

如果敌人掌握部分情报,就知道你在说谎,会对你进行酷刑。

酷刑除了肉体折磨以外,还有精神上的摧残。人的精神和肉体都是有极限的,每个人都不同。一些人会因为支持不了,最终叛变交代所有知道的东西。

根据材料,当特务徐远举从江竹筠这个柔弱的女子嘴里得不到任何情报时,气急败坏的徐远举竟然对她动用酷刑。这种酷刑不是“钉竹签子”,而是“夹竹筷子”。这种“夹竹筷子”刑罚是封建古代摧残人犯的一种方法,行刑地过程是:把竹筷子用麻绳连环式连接起来,把受刑人的十指用竹筷子一根一根夹住,左右两个人拉住麻绳,一使力,竹筷子就会夹紧手指骨头。这种刑罚表现上看不出有伤,但受刑者因十指连会感到痛苦万分。


萨沙


武则天重用法家酷吏周兴、来俊臣。罗织罪名,制造冤狱。在酷刑之下,再铁骨铮铮的硬汉都会招供。

情报部门的人员肯定能够扛住普通的刑讯逼供。但若不择手段。用最残酷的手段刑讯逼供。没有人能扛住。

情报机构为了预防己方人员被俘后,把有价值的情报泄露,会使他们掌握的情报都很零碎,即使被俘招供,也不会提供有价值的情报。除非是情报组织的头目被俘,才会泄露出有价值的情报。

1.人有失足马有失蹄,行事不秘或者叛徒出卖,或者大搜捕什么的,谍报人员难免要落到对方手里,这时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必须实行最后的斗智斗勇。运气好加上掩饰身份准备充足,或许能逃过一劫,如果对方已坐死自己情报人员身份,那想方设法的熬吧,熬过情报的实效时间。大家都是专业人员,敌我双方求的也是情报时效性。

2.知道自己熬不住,或许想法子自我了断才是最好选择。不过这种错误情报也不是随便提供的,而是被抓之前就准备好的一套方案。前期有准备,才能耗费审讯人员时间,为自己为组织赢得时间,如果准备的充分,说不定还能让对方踏入陷阱。当然,审讯人员也不傻,他们不怕假情报,怕的是对方不开口,只要开口了,就有的是办法让对方吐露更多。

3.玩谍战的人,个个都是高情商,如果说被俘虏的人编造了一个假的情报,那么就需要用无数个谎言去圆。小情报没有多大价值,越是大情报,越要大配合。特别是在你已经被捕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况下,缺少同志间的相互配合,在敌人周密的审查下,几乎很难把谎圆过去。过不去,危险性更大,干脆不说。


赵王千年文化


三木之下,何求不得

古代官老爷审理案子有“三木之下,何求不得”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只要刑讯跟的上,想要人犯招什么就得招什么。那时候官老爷虽黑,但对待人犯,还是蛮“宽容”的,就算大刑伺候,面子上还得扯一块“爱民如子”的招牌,一般来说所谓的大刑,还算不上离谱

而相比于官老爷审案,情报组织对于战争期间的间谍审讯,可没有“爱民如子”约束,只要能得到情报,各种手段施展起来没有丝毫道德压力,用药、用刑、用计、用对方亲人去要挟……无所不用其极

都是千年狐狸,就看谁聊斋玩的溜

人有失足马有失蹄,行事不秘或者叛徒出卖,或者大搜捕什么的,谍报人员难免要落到对方手里,这时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必须实行最后的斗智斗勇。运气好加上掩饰身份准备充足,或许能逃过一劫,如果对方已坐死自己情报人员身份,那想方设法的熬吧,熬过情报的实效时间。大家都是专业人员,敌我双方求的也是情报时效性

知道自己熬不住,或许想法子自我了断才是最好选择

题主说的提供错误情报,确实是一种方法

不过这种错误情报也不是随便提供的,而是被抓之前就准备好的一套方案。前期有准备,才能耗费审讯人员时间,为自己为组织赢得时间,如果准备的充分,说不定还能让对方踏入陷阱。当然,审讯人员也不傻,他们不怕假情报,怕的是对方不开口,只要开口了,就有的是办法让对方吐露更多,都是千年狐狸,聊斋谁不会呀

真想活,那真不能说,一般情报人员能傍身的也就是情报了,没了情报,也就没了价值……道理谁都知道,不过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情况,大部分还是想来个痛快

感谢阅读,一家之言,我是不务正业的灵石蕴,喜欢点赞加关注,常聊聊呗

灵石蕴珠宝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出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有着坚定地立场,哪怕是被逮捕了以后,面对敌人的拷打,也不会出卖自己的组织,电视剧里这样的情节有很多,不少人看电视剧的时候会有这么一个疑问:为什么不直接提供一个错误的情报呢?

说了一个小谎,就需要用更多的大谎言来圆谎,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掌握情报的工作人员们呢?他们要是编织了一个谎言的话,那就需要不断地圆谎,不然的话很快就会被识破了,那个时候自己过得会更加辛苦的。

那些人都是有着坚定地信仰的,不会为了苟活下去,背叛自己的信仰,哪怕是说了一个假情报,要是消息传出去了,影响到了其他同志的工作,那也其实也会让他们心里边很难受,所以还是忍着比较好。

另外,情报人员都是经过了辛苦的训练的,才可以在那种场合下不背叛自己的信仰,其实审判他们的人也是经过了训练的,在这方面特别的专业,人在说谎的时候,会有很多不自觉地表现,很难骗过他们的。

其实也不是百分之百就是这个样子的,有的时候情报人员也会说出来一个假的情报,不过那不是临时编造出来的,而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从一开始就把假情报的信息做的特别完善,这样才可以骗过敌人的眼睛。

看完了上文的介绍,你对这个问题,是不是有了更多的了解呢?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少会有电视剧那么残酷的拷打情节,在欧洲美国尤其如此,主要就是长时间的监禁和不间断的谈话洗脑。


国家发展史


这是个很美丽的想法,但是现实中的情报阵线是最残酷的,根本没办法自作聪明的弄“假情报”这一招,这其中的套路远比人想象的要深黑。

战场上的士兵起码有个《日内瓦公约》保护,甭管靠不靠谱总有些底线。情报人员则不一样,被定性为“间谍”的人员,没有任何法律保护,没有任何条款庇佑,完全失去做人的权利。因此,他们常常被最残酷的刑罚折磨,无论心身都会受到超出想象的无底线摧残。都没人权了,还客气个什么?一枪毙了算幸运。

拷问历来是一种技术,并非电视里拿个烙铁往身上按几下就敢叫严刑逼供。拷问者往往遵循着一种套路:打开精神突破口第一,拷问有价值情报第二。

所以,经验丰富的拷问者并不急着让情报人员立时就张嘴说话,因为这种情报并不一定牢靠,很容易发生标题那种故意供述的假情报,反而为己方的工作带来被动。不管你说的是真情报还是假情报,开口了就代表着防线被突破。

电影《英伦对决》中隐晦的表达了一段快速逼供的场面,女恐怖分子尽管极为不忿,却仍然抵受不住刑讯招供

按照一些情报机构的搞法,逼供分为临时快速逼供与绝对供述两种,前者用于战场、临机关头等情形的快速拷问,往往极为残忍,多用肉刑和刺激性过大的做法。比如切手指、刺激牙神经、电刑、窒息拷问、吐真剂等等。遇到这种事的情报人员或士兵就是个破抹布,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人的心理会快速崩溃,问到什么说什么。

胡乱编个假情报以求速死?没关系,快速逼供不要求情报多可靠,验证情报的真伪是情报人员的事情。

而且,拷问者往往会多备几个人员进行拷问,10个人说的同一件事总能看出点什么,也不可能10个人统统说一样的假话。这种套供的事儿公安局审犯人都会。

假如你提供的假情报被验证出来会是什么后果?当然更残酷的刑罚。被肉刑折磨到一定程度的人大多数都抗拒不了这种可怕的后果,即便咬牙啥都不说,也不愿故意找罪受。

被拷问的情报人员也别太把自己当根葱,对方要情报不假,但你招供的情报即便是真的,在他们那里也要进行严格的验证分析,谁都不会把一个敌方情报人员吐出的任何一个字当真。

而“绝对供述”则是另一个搞法,一般不会使用极为残忍的肉刑对待被拷问者,他们需要的是完完全全的榨干某人的全部信息,事无巨细,像泡茶一样,慢慢的来,不怕天长日久,就怕你实在没货。

被美军关在古巴关塔那摩的恐怖分子走的就是这个套路,他们被不间断的虐待扒光尊严,被日复一日的死牢磨灭思想,被每天重复的问话崩溃精神。情报人员会根据调查的履历信息和拟定的问询词条来提取情报,有的是许多毫无意义和关联的琐碎,比如:XX地的茶叶很好喝、你在家里排行第几、喜欢M65军装吗等等。

《恐袭波士顿》中一段无限接近真实的美国情报人员审讯,甚至都没有用刑,仅靠语言、信息就让对方崩溃并进行了初步分析

这种问话其实饱含陷阱,被长时间禁闭的人往往渴求谈话,一旦忍不住松口,便会将这种固定的倾诉欲如开闸洪流般释放出来。而所谓的“毫无关联的问话”,其实会通过另一种更大信息的组合,套取到你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情报。

比如上面的“XX地的茶叶很好喝、你在家里排行第几、喜欢M65军装吗”,有200个以上的这种交流信息,就能在CIA的情报分析师那里合成一幅塔利班人员流动和所属单位、部族的情报绘卷。

再继续深入下去,这种“被泡茶”的日子就会产生“心理顺从化”,犯人将每天的例行问话当做了生活,好好的来一场对答如流会得到顿饱饭,不配合的插科打诨加扯淡会被像死狗一样跪架在牢笼中晒太阳。久而久之,人的精神会发生改变,或者用个更直接的词儿形容——心理变态。

不断的吐露自己的信息,不断的陷入深渊,拷问者也会不断的调整问话方式,从“你喜欢M65军装吗?”渐渐转变成“你到坎大哈去做了什么?”这类更直接的词汇。而可怜的犯人早已察觉不到,或者说察觉了也无所谓,没有什么比无限的绝望和从精神上慢慢扒光更打击人了。一个个或颓废或机械的灵魂早已丧失了自我,纯粹成了别人的信息提取器。

你看,这种情况下,所谓“真实”还是“胡编”的情报有什么意义?他们要的不止这点,是要掏空你整个人。

曾经冷战时还有更简单的办法——注射毒品。有赖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无论是四号还是冰都给发明了出来。其实更早人们就察觉到阿片类毒品对人自控能力的破坏,一个瘾君子是管不住任何情报的。

通过毒品的不断注射,被拷问者的毒瘾会被提升到相当高的程度,这时候人的意志根本毫无作用,编假情报?他只会涕泪横流,毫无骨气的跪下,然后搜肠刮肚的说出一切对方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只为求得“来一针”。

假情报有什么用?在专业情报拷问者的手里,他们要的压根不是单纯的情报,而是你身上包含的一切,而且有一万种方法让你开口。也正是因为如此,间谍们才会义无反顾的在牙齿或纽扣中藏入毒药,侦察机成员们才会专门在驾驶舱里备上一针氰化钾。谁都清楚,自己扛不住的,唯有死人才能保守住秘密。


王司徒军武百科


若是身负重要价值的人不幸被俘,首先要做的是隐藏身份,是不是要提供错误情报不是俘虏临时起意来决定的。


被俘虏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蒙混过关。古今中外的战争中,战败的高级军官化装成小兵逃跑就是这个道理。被抓住的人尽量表明自己是个无关紧要的人,甚至是毫不相干的人,这样对手就可能放松警惕了。

比如在抗战时期,地下党的有些电台被日伪破获之后,被捕的人有时候会采用一种策略,那就是声称自己是商业电台,是给投机商人传递商业信息的,而不是日伪怀疑的地下党。

由于日伪和投机商人的关系盘根错节,所以不敢贸然上刑,只好去查证。这就为上级进行营救赢得了时间,再用使用打入敌人内部的线人进行活动,也许就能救出被俘虏的情报人员。

比如《永不消逝的电波》里,李侠被日伪特务抓捕后,就是用这种方法脱身的。

如果实在被敌方情报机关坚决认定为情报人员。

完全瞎编的情报用不了多久就会被识破,然后就等着更残酷的大刑吧,

除非时机好,比如美国P-51飞行员马库斯·麦克达在1945年8月8日被日军击落并抓捕,当时日本的广岛刚挨了原子弹,日本军官拔出军刀命令他说出原子弹的构造秘密,否则就砍死他。

当时原子弹是最高机密,麦克达哪里知道,情急之下运用他那蹩脚的原子知识瞎编了一下:

美军把原子里的正电子和负电子分开,放在原子弹里,中间用铅板隔开,当投下原子弹的时候,铅板融化,正负电子相撞,发出巨大的闪电,就能炸掉一整座城市。

不过审讯他的日本军官也不懂,当时被糊弄住了,问他美国有多少原子弹,下一个目标是哪里。

麦克达也不知道,瞎编说,100颗,接下来轰炸东京和京都。

然而只糊弄了几天而已,后来日本派了物理专家去审问他,就识破了他所谓的原子弹原理是胡言乱语。

麦克达的运气还正是好,过几天日本就投降了,不杀俘虏了,不然这位想必死得很惨。

审讯与反审讯不能仅仅从电影书籍的表面来看,也要仔细看看其中的细节。

对于势均力敌的对手阵营,双方的审讯机构都有强大的审讯和情报分析能力,双方的间谍都有预案应对被捕后的情况。

被俘虏者有多种技巧:

翻来覆去地只说一句简单的话,

比如《虎口脱险》里的英国飞行员,不管德军问他什么,就一句话:我是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麦金托什。

说出预案中对方已经知道的情报,

能对的上,但是对方已经掌握了,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

说出预案中故布疑阵的地方,

比如真接头地点是A,预警地点是B,那么就招供B,一旦B遭到监视或者搜查,就向上级预警自己已经被捕了。当然B通常有蛛丝马迹显示这里似乎是接头地点,能帮助被捕者赢得时间。

这种有点像真的又不是真的情报,是事先布置好的,临时瞎编,是会穿帮的。

说出预案中想要给对方传递的假情报,

情报机关对抗其实就是这样,很多情报真真假假,自相矛盾,很可能1000条情报里,没有1条是真的。

比如盟军登陆诺曼底之前精心编织了要在加莱登陆的假情报,甚至派了巴顿去指挥一支不存在的登陆大军,为此不惜让巴顿缺席真正的登陆战。

德军情报机关从各种渠道包括被俘间谍那里审讯到的很多“情报”都指向加莱,所以在诺曼底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很多德军将领还疑心盟军还要在加莱登陆。

说出对方无法证实的部分:

比如是单线联系,受某某情报机关高层直接领导。

据说,冷战时代被捕的苏联间谍鲁道夫·阿贝尔说自己直接向苏联克格勃总部汇报,难道美国人去莫斯科的克格勃总部去查?于是线索就断了。

从长期看,上述也只能拖延时间,关键还是交锋双方的实力,从已公开信息来看,

冷战时代,美苏会通过德国境内的间谍之桥交换被捕的间谍。

但是如果是被美国抓捕的阿富汗中东间谍,等着在关塔那摩被花式吊打吧,招不招都一样。

当然,这些审讯和反审讯的技巧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各国情报机关都不会详细对外公开的。

阅读更多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