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老师对犯错学生,不敢责备训斥,对其只能是视若无睹,这种现象是否影响教育?

点燃绿色


对于教师不敢管犯错学生现象,影响颇大,不仅让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严重被弱化,还让教学管理秩序变的更糟糕,但这还仅看到的是表面现象,从深层次来讲,涉及到的问题还很多,下面我总结几点。

第一,教师不敢管犯错学生,会让学生认知和分辨出现问题。

如果你是家长,有机会去学校做一回旁听生,你会发现在课堂上老师不敢管犯错的学生多尴尬。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每个班上总有一部分顽劣不堪的学生,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不是小动作多,就是和身边的同学说话,甚至还有课上吃东西,玩手机的现象。当这些现象很普遍时,就容易让更多学生认知和分辨出现问题,把不正常的现象当成正常来看待。甚至有些爱学习的同学被影响听课后,看到老师不闻不问,反而会对老师有意见。

第二,群体效应会导致更多学生无视纪律,不愿意遵守规则。

学生在学校里上学读书,参与各种活动,进行的是集体活动,而集体活动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群体效应。如老师在维护课堂秩序时,严格管理会让学生整体认真遵守纪律。反之,如果对个别无视纪律的学生视若无睹,便会有更多学生也纷纷效仿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因为坏习惯不受约束,且不用承担犯错后果啊。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在校无视纪律,在家里不愿意被父母管教,到了社会不愿意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长期发展下去,极有可能会触犯法律。

第三,在一个要成绩的时代,教师不敢管学生,会严重影响学生总体成绩。

为什么现在很多家长打破头也想让孩子进入重点学校?就是因为重点学校校风好、学风好、教风好。学校从上到下形成一种良好的管理和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下,即使有调皮捣蛋的学生,也很快被老师的严格管理和教育把坏毛病矫治。但是如果你去一所二流的普通学校看看,亦或是你去旁听课,会发现老师根本没办法正常管理学生,因为校风就不好,老师们为了自保平安,根本不敢管学生,生怕摊上事。试想,这种管理秩序很乱的学校里,学生总体成绩能好得了吗?

第四,老师不敢管学生,看似是自保,实则是家长的堕落,后果堪忧啊。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已经沿袭了上千年,可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竟然正把这一优秀的传统给丢失。明明老师有着当仁不让的管理与惩戒权,可硬生生被一些自甘坠落的家长给剥夺了。当一个个有极强责任感的老师倒在了无德家长的报复之下,甚至为此丢了工作时,前车之鉴,会让所有的教师都自我思量,能不能去严格管理学生,如果严格管理,学校会不会支持我保护我,鲜活的事例说明,在关键的时候,能保护老师合法权益的可能性有多少,大家都心知肚明。

结束语:当广大老师只把教书当成是一份工作,并仅为保住饭碗时,育人职能实际上已经就丧失了。如果家长们再不重视家庭教育,实际上对于个体学生来讲,教育始终会处于高度缺失状态。光学些课本知识有什么用?考上好的大学又有什么用?现在很多大学生出问题现象越来越多,这不正暴露出育人缺失的后果了吗?因此说,如果学校老师不敢管学生,不管是从眼前看还是从长远看,不管是从学校看还是从家庭看,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绝对没有任何好处。


寒石冷月


教育部颁布的一项规定中指出: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这个说法特别有意思,学生出现问题,予以批评教育是老师的职责,这本来就是教师天经地义的权力或者说职责。可如今,这“天经地义”的职责居然需要法律来保护,这是为什么呢?

老师,你敢批评班上的孩子吗?

“前两日,一小学老师向笔者诉苦,课堂学生玩游戏不听课,老师开玩笑地批评他一句,结果家长知道了,认为老师是侮辱他家孩子,到学校找老师。百口难辩,老师喟叹:一个老师连批评教育的权利都难以行使,动不动就是一顶为人师表的帽子扣到头上,以后谁还会或还敢管学生啊!”曾有老师在文章中这样写道。“的确,当前提倡的是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在社会舆论的大环境下未免有些矫枉过正,连正常的批评教育也受到了‘株连’,以至于2009年,教育部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时,专门重申:‘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本来是老师天经地义的教育手段和权利,却得用文件形式强调,个中滋味,值得品味。”

虽然老师们嘴上说着难管、不管,但在现实中学生一犯错,出于责任心,还是忍不住会管。“做老师是份良心活儿,有错不指,有偏不纠,长此以往,错失的是孩子的最佳纠正期,损害的还是孩子的利益。”“作为教育工作者,谁都明白赏识教育,但不是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靠赏识教育解决的。在每个学校,每个班上,总是有一些特殊的孩子,家长管不了,自己管不了,老师管不了。上课习惯不好,作业又不能按时完成,更不谈应有的行为礼仪,对谁也软硬不吃。老师来软的,他以为老师怕了他,于是更加嚣张;来硬的,老师又有所忌讳,所以时间一长,孩子知道别人拿他没办法,更加肆无忌惮了。”有老师这样感慨。

真是孩子一犯错,老师有点“慌”。那么,为什么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孩子犯错后需要如此谨慎?

为什么老师“不敢”批评孩子了?

掌上明珠碰不得,抗挫折能力差

有老师反映,现在社会上不少学生遇到挫折就离家出走、自杀,也容易对其他一些心理不成熟的孩子产生暗示。老师也是左右两难,批评教育是天职,“但谁知道哪一次批评会成为压垮孩子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酿出问题来。”

学生似乎有些“脆弱”,持有这样观点的老师并不少:“现在城市人家每家就一个宝贝,每天掌上明珠似的捧着、护着,生怕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有的孩子养成了软弱、依赖的心理,经不起困难和挫折。”

掌上明珠,说不得、骂不得,“惩罚”更是左右为难,身为老师,怎么能不慌?

现有考核制度下,严师是不被理解支持的

“老师和学生发生冲突、口诀,家长会上门兴师问罪,有的家长甚至会对老师大打出手。这样的新闻也屡见于媒体。”一位老师说道,“古语说:‘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但现在各项考核和学校安全责任重压之下, ‘严师’不被理解和支持。”

家校沟通存在障碍,也是不少老师的顾虑。“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配合,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要对老师的教育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老师批评学生,最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最难的也是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在家长和我们老师建立共识的基础上,教育方式建立起信任的情况下,才能步调一致,让孩子在家校这两个重要教育平台上真正健康茁壮地成长。”

“犯错”的总是老师,法律法规需配齐

“法无授权不可为”,在犯错学生处理上,教师、学校究竟有哪些权利呢?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班主任“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耐心诚恳的批评教育。”《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也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但不少老师都有困惑,“什么方式才是适当方式呢?不好界定,‘批评教育’也很模糊,没有可操作性。”

无法可依,处理问题无章可循,一不小心就“犯错”,如何教导学生,老师疾呼:法律法规需配齐。

这些老师,都在怎么做?

民主式惩罚,让学生自己选择惩罚方式

什么叫做民主式惩罚?

平洲三中校长龙海平讲述了一个案例。在该校,有学生对教官不满,于是趁着教官背对着班级时,在教官背后骂了一句。被骂的教官回身去追查骂人的学生是谁,最终学生被查出。不过和以往不同的是,教官没有硬下惩罚的指令,而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前,问即将接受惩罚的学生,想选哪一种惩罚方式?“最终学生除了检讨道歉外,自己还选择了帮全班搞卫生作为致歉的方式。”校长称,最终教官没把事情上报给学校,学生也免于接受处分。

在这所学校,学生违纪可以自己选择受惩戒的方式,但做错事一定要处罚,学生自我选择的惩罚方式也花样百出,喜欢体育运动的,可以做几个俯卧撑;有唱歌天赋的,可以选择给同学表演节目;还有喜欢吃的,会为全班的学生买零食分享……

“只要选择的惩罚方式可以被全班同学所接受,就能通过,至于如果惩罚太轻,则要重新选择其他可以让大家同意的方式。”龙海平说。

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让学生自己惩罚自己呢?

原来,该校校长认为,学生在校期间实际所犯的错误都是一些小错,例如抄作业、讲话等,并不是严重的错误,因此在处理时也会注重“小惩大戒”的效果,让学生自行选择方式,但学生犯错后,依然会扣掉集体的分。

那么效果如何呢?“其实惩戒我们是一直不提倡的,相对于实施民主惩罚方式前,动不动记过、处分、通报批评的方式,现在的办法把学生所犯的小错误化解在班级中,一年下来,我们发现要通过校方处理记过、通报处分的学生越来越少。”校长表示这种方式实行后,孩子们居然自觉多了!

怎么样?各位老师,这个方式不妨试试吧!

第三方老师出面,避免直接冲突

我班级有一个学生脾气不太好。一次,他在课堂上被数学批评,他感到难堪,顶撞老师,还说了一句“操”。数学老师是个刚才毕业的女教师,非常难过,后来在办公室里还哭起来。

我问他你为什么会这样,他说别人怎么对他,他就怎么对别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有点象江湖黑话。我说在课堂上违反纪律老师批评是正常的啊,你怎么能骂人呢?他说又不是我一个人讲话,她为什么只针对我,还向我扔了粉笔!我继续说教,他还是坚持老师向扔粉笔错误在先,自己只是以牙还牙,还拒绝向数学老师道歉。我说这样啊,看来你当时确实心里也不好受,那先去吃饭吧。

回来后,我给他讲了一个唐骏争取留学名额的故事。然后,我问学生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启发。学生想了想,说这两件事不一样。我谈了两点:

一,在成人的世界里,吃亏、不快的情绪、不公平、矛盾冲突是一种常,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往往大相径庭。

二、控制情绪。情绪是每个人自己的心理财产,我们必须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没有人可以“惹”我们生气,我们生气与否,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是否表达自己的怒气,怎样表达,也是我们的选择。

他的态度有所改变,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我问他出了这样的事,是灾难还是挑战?他说也没什么,以前也有在课堂上顶撞老师的。我问他结果怎么样,他说都一样,被老师批评,写保证书,还通知家长等等。我问为什么写保证书了还会做同样的事,他不语。

我让他回去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件事。后来他找我说自己找数学老师把事情处理好了。

叛逆也是一种成长,调停环节很重要

这件事之后,这位班主任这样写道:“他把这件事处理得怎么样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是成长——其实很多学生,甚至老师并是不真正理解。叛逆、顶撞、粗口、易怒、攻击性等是一个成长中的人不可避免会出现的问题。老师不能把出现这种问的题学生当成是敌人,而是需要我们帮助引导的人。”

的确,尚不成熟的孩子在情绪控制、问题处理方面经常会有一些不得当、甚至很过分的做法。这时候,我们老师是不是可以不直接出面,由第三方老师做个中间调解人,避免事态的恶化,就像这个小故事中的那个学生一样,在冷静下来后,真正从错误中得到成长。

用幽默化解问题,“调皮”一些也无妨

成都一学校学生因为上课迟到,被辅导员罚抄1000遍“biang”字。而且,已经有两名学生接受了这一奇特的惩罚。其中一名学生在抄写200遍后便向老师申请减免,并表示今后绝不再迟到,另一名学生则向老师申请用画100个兵马俑的方式来代替。

学生周丰懊恼地说,大学两年多来他没迟到过一次。但那天,因同寝室的四位同学中只有他一人有早课,“孤军作战,就忘了时间”。但周丰并不愿抄写1000个biang字。“觉得这种机械的抄写有点傻。”于是,他向老师提出,想换一种他觉得更有趣的处罚方式——手画100个陕西“特产”兵马俑。据了解,在抄写了200个biang字后,花了4个多小时手绘了100个兵马俑后,两位同学均表示再也不迟到,“累得再也不敢迟到了”。

这位年轻的老师揭示了这样做的原因,他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和准点率,“因为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会影响他们的终身。”

但让他头疼的是,不管咋强调,总有些学生会时不时迟到。此前罚抄英语单词作用甚微,直到在西安旅游时,找到了他认为更合适的抄写代替品——biang字。“我觉得这个字特别有意思,结构复杂,又富有文化内涵,比抄写英文单词有意思多了!”

老师脑洞都不小,“玩坏”犯错的小鬼

其实这种惩罚方式在以前也有不少老师就有过类似的创意呢!

网友丁胖表示:“我们中学的时候,迟到的会被老师罚唱歌。就是唱那首很流行的脍炙人口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老师说这样还能体现爱国精神。如果还迟到,那就唱粤语版或英文版的……”罗及思维回忆:“课上睡觉,很自然的流口水的样子被老师拿手机拍下来,然后在班里的QQ群上发出来,然后被全校同学知道,那个学期哥感觉在学校食堂打饭时背后都有注视的光芒。”快递狂魔奏四我则表示,自己嗑瓜子被发现啦,“高中晚自习的时候和同桌偷吃瓜子,被班主任从后门窗户上发现。第二天上午操时间让我俩在她办公室嗑瓜子,大概有一塑料袋那么多吧,还是原味的。只让磕不让吃瓜子仁!二十五分钟后明显感觉腮帮子疼。就是不知道那些瓜子仁后来是被扔掉了还是怎么着了……”

这些带着点“玩”的性质的惩戒方式,其实学生们反而不会特别反感。并且回忆起来,还挺好玩的。所以,各位老师,只要不太过分,这种方式或许也是能够试一试的呦。

老师批评学生的一些基本原则:

控制情绪很重要,保持冷静,切不可大发雷霆。

尽可能做到人后批评。

正面积极要求效果更好,用肯定、认可和引导代替指责、训斥。

不要把学生的错误与学生的人品人格混为一谈。

让学生把话说完,如果老师武断地阻止学生申辩,学生会认为老师不相信自己。


学缘课堂


老师教育学生没有错,学生犯错误以后老师教育学生非常正确,不过老师不能够把小看学生,欺负学生说成是教育学生,教育学生不是污辱学生。教育学生要有公平正义之心,要认真耐心友爱的教育和批评学生,学生也有自尊心,老师是真心教育和欺负学生,学生心中有数,老师真心教育学生学生是不会记恨老师的,因为他们知道老师是为了自己改正错误才教育批评自己。现在有的老师喜欢走极端,说不要体罚学生,就不教育批评犯错的学生了,说教育批评学生就马上体罚学生,老师这种不正确的做法,才会让学生产生反感老师的教育。老师要学会和学生交朋友,老师不要在学生中分两种教育方式,对学习成绩好和父母有地位的学生,就热情耐心教育批评。对学习成绩不好和父母没地位的学生,就小看污辱,还美其名曰是学生不能够管教,一管教学生父母就会有意见的。你欺负污辱人家孩子,孩子心灵受到伤害,难道孩子父母再表扬老师做的对吗?老师自己没有爱心和公正心才说出这种话来,老师如果公平公正爱每一个学生,就不会出现这种不敢管教学生的奇怪现象了。


博爱小博士


这样管理学生,只能说,对教育效果有影响,对老师完全没有影响。

你想想吧,以前恨铁不成钢,拼命要让学生去学习,结果动了手,骂了还口,学生成了仇人,弄不好,家长还会到学校去找老师算账,打出了伤痕要道歉赔偿甚至要丢工作,还有家长带人进学校打老师。学生杀老师的事件都有发生。

你不禁会怀疑,这样到底是不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我们为什么要以学生为敌,为什么要把学生变成自己的仇人,我们教出很多优秀不学生,又如何?学生不感激你,只会觉得这是他们自己的功劳,要等他们来感激你,数年之后吧,等他们大学毕业,到社会上遇到挫折,就会可能想起你当初对他们的好,要是那个时候可能都已经太迟了,如果对每个学生的教育都十几二十年后才觉悟,久而久之你都心也老了。

现在的老师都觉悟了,知道不能够如此强求,跟学生做朋友,成绩好坏真的不用在意太多,学生佩服你才是根本,他们不喜欢学,那快乐一点好了,做了最基本的就行,留堂,罚抄都是多余的,家长根本就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北大清华毕业,何必如此强求呢。


中小学英语精修


孙庆国试答:现在很多老师对犯错学生,不敢责备训斥,对其只能是视若无睹,这种现象是否影响教育?

这是显而易见,毋庸置疑。

我的父亲做过乡村教师,也教过初中语文。我的母亲也教过学。小编也做过民办乡村教师。家庭背景,工作背景和受教育背景,试着说一下如问现象产生的原因,供读者讨论。

一、旧式私塾教育,先生体罚学生是天经地义的。“戒尺打手心”“教鞭打屁股”,这是我从祖辈、父辈们那里听说的。也听到过,他们讲述流传的骂先生的话,如“先生不打,《百家姓》终,先生要打,我■他祖宗”。

二、现代教育(新式教育)是倡导的是,师生平等,尊师爱生。师生(含家长)关系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革前,新式教育是从旧式教育演变而来的,很多私塾先生改造成为了老师,偶尔不遵守新式教育的职业的操守,体罚学生,学生和家长因“余威震于殊俗”,基本接受老师的体罚。

第二阶段:十年文革,……(不必在此赘述)。

第三阶段:1977年,小平同志恢复高考之后,“科学的春天”来了,教育的春天也到了。

第四阶段:独生子女进课堂之后,他们的家长(包括祖父母级的)把他们都视为掌上明珠。在家都娇惯着,老师是动不得的。他们的家长的灵魂深处不可否认,存在着文革教育的印记老师是“臭老九”。

哪个行业都有败类,教师队伍也不是净土一块。出现败类之后,随时资讯的便捷迅速扩散,好像老师们都是“偷斧子”的人,进而形成了妖魔化教师队伍的态势。


孙庆国:读了不到2年的高中,教了不到3年的学(民办教师),参加了4次高考(自学的高中教材)的机械工程师。

孙庆国:业余时间专注中高考30年,对中高考至今“不忘初心”、“痴心不改”、“死不改悔”、“顽固不化”、“一如既往”。


孙工的文话旅行笔记


这是由这个暑假老师有关的事件引起的。

现在老师打学生成为了热门话题,几起老师因为打学生挨打和或受处分事件影响非常广泛。现在的形势下,学生该怎么管?可不可以打学生?这两个问题成为萦绕在老师头上的两个问题。特别是老师打学生,更成为了老师的禁忌。





如果学生犯错误了,几次错误都是一样的。我认为严厉批评或打几下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我在小学时就老是下午上课迟到,被老师严厉批评后,就就再也不敢了。可以说老师的严厉批评或打几下的确能够让学生改正错误。从此以后再也不敢犯相同的错误。我们作为过来人,应该知道老师严厉批评或打几下的重要性。可以说,很多人得益于过去老师的严厉管教。



但是现在因为打学生有可能会给老师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导致老师很少严厉批评学生或打学生。受害最大的就是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他们或许没有改正错误,这对他们是非常有害的。作为老师,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育人就包括对学生思想进行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知错能改也是学生犯错误的一个阶段。现在老师不批评学生或打学生,学生的错误能够改正吗?



现在国家已经把惩戒权还给了老师,让老师敢于去管学生。这是对老师惩戒学生后的一个保障。随着惩戒权的给予,以后还会逐步完善对学生的管理。希望在惩戒权保障下的教育,真正能够是实现老师“教书育人”的目标。也希望家长能够理解老师。只有家长和老师、学校都努力,学生才能够教育好。




初中人教版英语


老师就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一定不要把自己想的那么崇高,面对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尽力完成自己的授课即可。对愿意学习的学生倾囊相授,认真指导;对于不好好学习的学生,他爱学不学;对于调皮捣蛋影响授课的学生,一方面和其他老师一起向学校汇报,另一方面可与好学生的家长沟通,这些家长自然会帮你向学校施加压力。万不可因学生调皮捣蛋而辱骂殴打学生,作为老师真犯不着因为熊学生而丢了自己的饭碗,甚至还有可能在二十年后年老体衰再被学生暴揍一顿!各位教师同仁谨记!谨记!


人民公社好5


对犯错学生,有老师不敢责备训斥,对其只能视若无睹,这种现象影响教育是一定的。

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1,学生不服管。学生可当面顶撞或者攻击教师;少数学生承受能力差,遇事就逃学、寻死寻活。

2,家长闹。有理无理,闹则取胜。

3,教育主管部门对老师做好了严格要求,缺乏了一定的担当。

4,个别“底线之低”“老师”教育放纵行为的负面影响。

二,带来的后果

1,学校的育人行为和过程受到严重干扰和扭曲。

2,学生的品格成长和行为的形成教育会付诸东流。

3,尊师重教受到严重挑战。

三,现状分析

1,对学生犯错,老师不敢责备训斥,视若无睹,老师显得很无奈,很大层面是在心里的阴影部分。

2,大部分老师仍然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教育事业的洪流中谨慎、摸索前进!


钱德铸


我觉得你说的很多老师对孩子犯错,不敢管,视若无睹并不属实,最起码在我所在的学校,我并没有看到对学生犯错不管不问的情况。

近几年来,医患关系紧张,教师同家长之间的关系也十分的紧张,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教师体罚学生被拉黑,终身不聘用的处罚,使很多老师的精神弦绷紧了。如果真的出现老师不敢管,当看不见的情况的话,那我们的教育真的要出大问题了。

我们培养的是未来能够顺应时代变化,高智商高情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培养的不能说不能问的大小姐大少爷,我们现在放纵他们,以后到社会上自然会有人教育他们。

在目前这种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教师也不能裹足不前,遇到问题不能逃避,可以选择和家长一起解决,我相信很多的家长,只要你把情况讲清楚,道理说通了,他们都会支持我们管理孩子。

可能有些老师对教育孩子有误解,认为不给体罚就是不给教育。这个想法错的,教育孩子有很多办法,并不一定看体罚。作为老师要有爱心,有耐心。



君君卿卿


主要问题是老师群体里的垃圾老师,各种各样不要脸的事,有的爆出来,有的隐藏着,给整个教师队伍造成的负面新闻太多,家长们心里都有一杆秤。时间长了,家长不再信任老师,所以宁可我的孩子不听话,也不让你打骂,避免孩子被恶师羞辱。常某这次的案子,明显处理不公,张某是不是暴虐殴打未成年学生没有明确证明,葫芦僧判了葫芦案,表面上是全体老师的胜利,实质上是全体老师的失败,他让家长看到老师群体没有公平正义,只在毫无原则的遮羞遮丑,以后家长会更不信任老师,本来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孩子好,现在却让家长跟老师成了对立面。老师工作的难做,实在是自作自受。常某的案子既然造成这么大的轰动,希望这个案子彻查,常某判刑可以,张某是不是恶师,要不要严惩也要放在公众面前给所有老百姓一个明确的调查结果,否则,张某的恶名一直满天飞,伤害的是全体老师的的名誉。伤害的是全体老师的可信度。强烈要求彻查张清林

同意的请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